|
秦岭组08年策划主题分享!
具体策划和外地营员招募信息,将在近期公布,敬请关注!
项目主题:秦岭隧道区域生物走廊及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状况调研
项目执行: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秦岭组
项目时间:2008年7月20日----2008年10月30日
项目地点:陕西省周至、观音山、佛坪自然保护区
项目支持:陕西省环保局
陕西省林业厅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西安11所高校
指导老师:中国植物学会科教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护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山川秀美指挥部专家、西安人民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成员李继瓒教授;
项目负责人:
娄鹏涛13891854343 loupeng2224461@13.com
唐小龙13259436652 peony_speaking@yahoo.com.cn
公共邮箱: qinlingzu@163.com
论坛:www.msc.ngo.cn/bbs QQ群:11296782(秦岭巍峨)
目的:
1.调查保护区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生物走廊及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现状。
2.配合观音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年度第三次大熊猫生存状态监测工作。
3.板房子保护站铁梁沟珍惜植物观察体验和珍惜植物生存状况初步调研。
4.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秦岭箭竹、巴山木竹等植物的分布状况、营养成分状况、健康状态以及并虫害状况初步研究并与正常值对比,推断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5.深入秦岭腹地的村落开展环境教育用学生的口吻给当地的人们讲述大熊猫的珍贵和生物走廊保护的重要性,鼓励村民改变经济系统落后的资源利用方式,在大系统观念的指导下,实现社区的脱贫致富,解决自然保护区特殊的生态经济矛盾。基于保护的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当地:
A.旅游生态化
引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和实践,提高现有旅游景点的品质;
提高旅游营销能力,培训市场营销能力和旅游接待能力;
完善景区内旅游设施,如支持建设熊猫山庄,生态竹小屋,区内生态小道,天谐园,游客信息中心等;
提供环境教育及旅游回馈保护的生态旅游机制;
探索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场转制中保护与发展的途径;
B.社区可替代生计
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
改变当地山区的传统生活生产习惯,引导社区开展低环境成本的产业,帮助发展替代性生产方式,如改建节柴灶,开展农家乐,开发绿色大米,改良土蜂蜂养殖等。
截止日期为2008.06.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