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82|回复: 1

中国正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转贴)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654

回帖

156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1566199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9-12 0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正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在以前还只是一个涉及“效益”和“美德”的话题,如今却被提高到政府的常规事务中来,并上升到“国策”的高度。这说明中国的资源形势正日益严峻,非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不可。

  众所周知,就大部分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而言,中国都只有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然而,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资源和能源消费迅速上升。据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目前在一般资源方面,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资源消费大国。在五大基本商品中,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粮食、肉类、煤和钢铁的消费均超过美国。英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曾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2000年至2004年间的增长占世界总增长的40%。
  无需数字预测,只要闭上眼睛想一想就知道中国崛起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挑战有多大。全世界所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的总和只有7亿,是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渐进形成的,现在中国也要成为新的发达工业国,而中国人口到最高峰时约14亿,几乎是目前全部发达工业国的两倍,并且这一进程要在短短几十年中压缩性地完成。试想,全世界的资源能够充足地、无阻碍地满足中国之需吗?

  面对资源的约束,中国有三种选择。一是自废武功,即主动放弃高速增长的模式,或者减缓发展速度。200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部分地“自废武功”。二是技术革命。比如,在汽车领域,中国假如从现在起就大力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且在10年之内成功,中国就将成功地领导一场汽车能源与技术的革命,一劳永逸地摆脱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第六次产业革命可能的前景在哪里,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发展需求与世界资源供应缺口最大的领域很有可能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三是“节约闹革命”,走新型“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经济”的道路。

  无论哪一条路都不好走。但节约型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在这方面,中国面临着急迫的任务。据预测,中国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水平,未来资源生产率必须提高4至5倍,如果想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8至10倍。

  笔者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幅员与美国相当,但中国的人均资源秉赋其实与日本相当。但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中国和日本在战略、体制以及法律-政策体系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例如,日本很早就醒悟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因此明确了节能发展型的战略,而中国现在才开始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市到2005年才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节能而不是GDP增长纳入发展目标,两国相差了整整半个世纪。日本企业很早就进入到国际能源和资源市场,在铁矿石等许多领域日本处于实际上的控制状态,而中国企业中石油、中海油进入国际石油资源领域的时间都还很短,在许多资源领域中国正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日本的城市化道路走的是节约土地的“都市圈”模式,中国却错误地走了强调小城镇发展的模式;日本的“都市圈”发展模式虽然一开始不为政府所鼓励,但却因为市场体制的作用,在实践中畅通无阻,中国反城市化的“三线建设”和“离土不离乡”模式却因为政府的作用而长期不得改变;等等。

  此外,日本很在建立完善的能源、环保方面的法律保障及执法方面,也远远走在我们前面。例如,早在1958年,日本就制定了《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物控制法》。相比之下,中国直至1980年,才有《关于加强国家节约能源的决定》出台。

  举个有趣的例子:日本人煮蛋是用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进鸡蛋,加水50毫升,点火后1分钟把水煮开,3分钟后熄火,再利用余热3分钟把鸡蛋煮熟,整个过程耗时7分钟。而中国人煮鸡蛋的惯常做法:首先打开炉具点火,接水250毫升座锅,放进鸡蛋,3分钟水开,再煮10分钟鸡蛋煮熟灭火。两相比较,前者节水 4/5?节省燃料近2/3?效率却提高近1倍。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15

主题

65

回帖

69

积分

清泉

积分
69
发表于 2005-9-12 1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大手大脚惯了,是到该觉悟的时候了
Life on my roa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8 22:35 , Processed in 0.0310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