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9 19: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岩芪于2008-06-08 22:10发表的 :
0402# 灰头麦鸡×4 Grey-headed Lapwing Vanellus cinereus
0518# 小??×2 Little Grebe Tachybapus ruficollis
0552# 黄苇鳽×1 Yellow Bittern Ixobrychus sinensis 这几种没见过,楼主介绍下吧
CICONIIFORMES > Podicipedidae > Tachybapus
鹳形目 > ??科 > ??属
小??
描述:体小(27厘米)而矮扁的深色??。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蓝灰,趾尖浅色。
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此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北部。
分布状况:留鸟及部分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及海南岛。亚种capensis为留鸟见于中国西北部,philippensis见于台湾,poggei见于中国其余地方。偶尔上至海拔2000米。
习性: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及涨过水的稻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Vanellus
鹳形目 > 鸻科 > 麦鸡属
灰头麦鸡
Grey-headed Lapwing Vanellus cinereus
描述:体大(35厘米)的亮丽黑、白及灰色麦鸡。头及胸灰色;上背及背褐色;翼尖、胸带及尾部横斑黑色,翼后余部、腰、尾及腹部白色。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而无黑色胸带。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黄色。
叫声:告警时叫声为响而哀的chee-it, chee-it声,飞行时作尖声的kik。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日本;冬季南迁至印度东北部、东南亚,少量个体到菲律宾。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东北各省至江苏和福建;迁徙经华东及华中,越冬于云南及广东,偶见于台湾。通常不常见。
习性:栖于近水的开阔地带、河滩、稻田及沼泽。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Ixobrychus
鹳形目 > 鹭科 > 苇鳽属
黄苇鳽
Yellow Bittern Ixobrychus sinensis
描述:体小(32厘米)的皮黄色及黑色苇鳽。成鸟:顶冠黑色,上体淡黄褐色,下体皮黄,黑色的飞羽与皮黄色的覆羽成强烈对比。亚成鸟似成鸟但褐色较浓,全身满布纵纹,两翼及尾黑色。
虹膜-黄色;眼周裸露皮肤-黄绿色;嘴-绿褐色;脚-黄绿色。
叫声:通常无声。飞行时发出略微刺耳的断续轻声kakak kakak。
分布范围:印度、东亚至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及苏门答腊。冬季至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常见湿地鸟,繁殖于中国东北至华中及西南、台湾和海南岛。越冬在热带地区。
习性:喜河湖港汊地带的河流及水道边的浓密芦苇丛,也喜稻田。
异名: Ardea sinensis Gmelin, 1766 , Ardea sinensis Gmelin, 1789 ,
俗名: 小黄鹭
命名人及年代: (Gmelin, 1766)
估计第一种那两个字不是很好念,也很难写,记录的时候一般我都会记成PT,小PT在我们学校很常见,只要有水塘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不过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观鸟时见到的不是很多
说道麦鸡,我就会想到我们前任的观鸟组组长,她的鸟名就叫麦鸡,我们都叫她小麦姐
黄苇鳽在我们学校我也是第一次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