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7-11 18: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杏(Ginkgo Liloba L.)拉丁名 Ginkgo biloba L俗称白果,公孙树、鹅(鸭)掌子,属裸子植物。
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 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银杏为著名的“活化石”。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第四纪冰川降临,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浙江西部山区。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将被取代。
银杏树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搜索大丰女贞银杏基地可位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中国商、周之间即有银杏栽植。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从而为中国的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迅速提高了银杏的利用价值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
形态特征
银杏树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系孑遗植物,中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它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胺酸、蛋白质等。
生活习性 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金钱松、榧树、杉木、蓝果树、枫香、天目木姜子、香果树、响叶杨、交让木、毛竹 等。
银杏寿命长,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寿命长,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银杏的分布
银杏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分布。银杏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很很广。从水平自然分布状况看,以北纬30o线附近的银杏,其东西分布的距离最长,随着这一纬度的增加或减少,银杏分布的东西距离逐渐缩短,纬度愈高银杏的分布愈趋向于东部沿海,纬度愈低银杏的分布愈趋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银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区内,边缘分布“北达辽宁省沈阳,南至广东省的广州,东南至台湾省的南投,西抵西藏自治区的昌都,东到浙江省的舟山普陀岛”,跨越北纬2lo301-41o461,东经97o-125o,遍及我国22个省〈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从资源分布量来看,以江苏、山东、浙江、江西、安徽、广西、湖北、四川、贵州等省最多,而各省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县或市,如江苏的三泰地区、大丰,邳州、吴县,山东的郯城县、泰安市、烟台市,广西的灵川、兴安等。许多银杏专家考证后认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偏僻山区,发现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它们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确保银杏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资源考察人员还在湖北和四川的深山谷地发现银杏与水杉、珙桐等孑遗植物相伴而生。
银杏的垂直分布,也由于所在地区纬度和地貌的不同,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不完全一样。但总的来说,银杏的垂直分布的跨度比较大,在海拔数米至数十米的东部平原到3000m左右的西南山区均发现有有生长得较好的银杏古树。如江苏泰兴海拔为5m左右、吴县海拔约300m、山东郯城海拔约40m,四川都江堪海拔1600m,甘肃为1500m(兰州),云南为2000m(昆明),西藏为3000m(昌都)。但这些分布现状,并不表明银杏能够分布在这样的垂直跨度内的所有地区,因为影响银杏自然分布的因素除纬度和海拔外,地形和土壤也是很重要的因子,如土壤含水量、含盐量、日照、极温等均直接限制着银杏的发展。在银杏自然分布的边缘地区,可能由于地形等因素,出现利于银杏生长的小气候,银杏仍旧可以生长得很好。同样在银杏的自然分布区范围内,由于小气候或者地形、土壤、水热条件的差异而有不适合银杏生长的地区,所以在自然分布区范围内,银杏多呈点状分布。从气候因子来看,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年平均气温8o—20o,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20o的海拔范围内,这是符合银杏的生态习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