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444|回复: 8

荒野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2 1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全民參與的環境保護團體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於84年6月25日,是一個由平凡百姓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致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接觸與教育,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荒野目前擁有8,900個會員家庭,會員有公職人員、民意代表、學者、企業主管、教師、新聞工作者之外,更包括家庭主婦、退休人員、學生、計程車司機、木工師傅等各領域民眾,而成為台灣會員最多的生態保育團體。這些人在荒野沒有政治企圖,不求名利,憑著熱愛台灣、珍惜自然而熱情付出,他們不只在自己的工作與家庭中散播環保種子,更積極主動參與荒野自然教育與生態保護工作,讓荒野成為台灣最平民、有活力的生態保育組織。



● 人人皆可貢獻的志工參與模式,保護環境從改變自己開始

志工與自然是台灣最大的資產。荒野強調光是口頭上說愛護環境是不夠的,必須採取實際行動,在行動中改變自己,才可能影響別人,因此荒野致力建構一個人人皆可參與的義工組織,設立11個工作委員會、超過一百個以上的次級義工組織,各分會與聯絡處亦可靈活調整符合在地的模式來經營義工。十年來,荒野舉辦近500梯次的訓練研習,培訓自然解說員、推廣講師、溼地保育員、兒童輔導員等,引導民眾由喜愛自然進入守護環境的領域,不論是大人小孩、來自各行各業的會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有興趣、可學習、有貢獻的項目參與,讓荒野全年義工活動時數高達15萬小時以上,亦造就了許多「野人故事」:竹科工程師頭頂斗笠拔草照顧食蟲植物、黑手修車師傅是昆蟲專家、數學老師搶救溼地、室內設計師是超人氣自然解說員,會員們在「自願承諾、義務服務」荒野文化中盡情發展。



● 十年來,荒野為台灣做了什麼?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十年來,累積許多人的熱誠、善意與願力,大家齊力以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地、社區生根、推動義工組織等方式,為保護台灣環境做出無私且非凡的貢獻,並繼續朝向專業化、社區化與國際化邁進。



一、以自然教育為保護環境紮根

荒野相信唯有透過「教育」的方式來做環境保護,才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思考與行為,並且生根持續。帶人們去接觸體驗認識自然,去感受感動,才會生出意識與行動來保護環境。教育需費時許久才看得到成果,但「最辛苦的路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路」。十年來,荒野的推廣講師主動或受邀到學校、企業、社區、政府部門、公務人員訓練等場合,舉辦近4,400場演講,解說員帶領自然體驗活動近1,500場。



                                                       (一) 連結人與土地情感的荒野解說員

解說員是荒野最大的義工小組,在台灣48個定點進行長期的自然觀察與環境監測,並擔任人與自然的橋樑,透過熱誠分享的體驗活動,傳遞生態觀念、連結人與土地情感。在荒野內部,解說員更是開創工作的推手,因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讓他們在遇到環境破壞案件時感受的衝擊更大、感觸更深,許多人進而跨入兒童教育、特殊教育、環境議題推動、棲地保育等領域,帶領荒野的環保工作紮根拓展。



(二) 創新的兒童自然教育─荒野炫蜂團

荒野於90年春天成立「炫蜂團」,參考童軍團的運作模式,集合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的小朋友做混齡、分階段且長期的自然教育,在團體中學習尊重生命、愛人、愛護自然。「炫蜂團」更要求父母共同參與,跟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截至94年春天已成立8個團,包括台北4團、新竹2團、台中1團、高雄1團,總共有400位兒童與250位父母參與。

荒野炫蜂團結合了自然教育、親子、成人終身學習的功能,這種方式不僅是台灣唯一,更是世界首創!四年多來,炫蜂團除了在內部深化環境教育,也對外展現成果,包括以舞台劇傳達對熱帶雨林、溼地、河流的關懷,更實際阻止不當工程,守護汐止翠湖的生態,亦在2005年地球日提出兒童環境宣言與十大環境議題訴求。



(三) 為弱勢家庭孩子植下綠色童年

每年從小學畢業的兒童約三十萬人,荒野夢想讓全國每個學童都有一個與自然親近的童年記憶,歷年來在寒暑假舉辦了近2,000人次的自然營,亦積極籌備成立自然教育基地,運用學校戶外教學的機會,讓孩子接受大自然洗禮。

93年開始,自然營更鎖定弱勢家庭兒童,由荒野自力向企業募款,提供免費名額讓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家扶中心輔導的小朋友參加,因為動輒三四千元不是這些家庭能夠負擔,但這些孩子卻也最需要自然教育,因為他們無法移民,是根留台灣的一群。



(四) 綠色生活地圖深耕在地情感

綠色生活地圖是1992年從紐約開啟的一項國際性活動,全世界已經有42個國家175個鄉鎮城市完成地圖。1998年荒野將綠色生活地圖引進台灣,主動或受邀到學校、社區推廣。這是一種有趣的環境教育活動,為了畫地圖,每個人親自在巷弄中探尋走訪綠色資源的過程,發掘了自己環境的人事物,也培養在地情感,啟動人們在生活中具體實踐環保。目前荒野已完成了15份印製出版的綠活圖與數十幅手繪圖,亦出版「地圖有氧運動」一書,真實呈現畫地圖過程中,人與土地之間的點滴故事。



(五) 推動特殊自然教育

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族群,往往因為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而無法親近自然,對環境關懷也相對陌生,而形成另一種人為的藩籬。近來自然團體逐漸成立,一般民眾的自然活動機會也增多,而荒野已有豐富經驗可以做深度轉化,於是93年荒野結合具有特殊教育與自然解說專長的會員進階培訓,發展針對不同障別的自然體驗方式。  



二、以合作代替對抗的環境議題處理模式

荒野參與環境議題的原因,乃為促成「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進而達成永續利用的目標。因此,荒野不為反對而反對,也不輕易鼓勵會員及民眾走上街頭去對抗企業與政府。荒野相信大多數人們,都瞭解生態環境保護之重要,只是不知該用何種方式來解決。  

荒野在88年正式成立「鄉土關懷小組」,持續以溫合理性的荒野特色,關注公共建設議題,為留住好山好水努力。荒野同時也協助教育部、環保署、農委會、營建署、地方縣市建設局、環保局等,舉辦相關推廣宣導活動,都是希望樹立保育組織協助政府與企業的良好互動與合作模式。當然,身為一個純淨的民間團體,荒野也從不曾忘記應有的使命與堅持。



三、讓大自然恢復生機的棲地保育工作

(一) 為台灣留下僅存的食蟲植物原生棲地

食蟲植物自從被生物演化學之父達爾文發現之後,一直是國際關注的生態保育對象,因為它特殊的生存型態,蘊含了生物科技發展的重要資源,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下,原生國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

一般人印象中的食蟲植物,可能是豬籠草、捕蠅草等外國品種,而不知道台灣自己也擁有12種本土食蟲植物。但是,台灣的食蟲植物皆產於低海拔溼地環境,而此區域卻正是台灣遭開發破壞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新竹縣仙腳石的原生林裡就有長葉茅膏菜、小葉毛氈苔、寬葉毛氈苔、長距挖耳草四種,是台灣擁有食蟲植物種類最多的棲地,亦是世界知名的食蟲植物棲地。民國86年,荒野調查發現,台灣野地的食蟲植物已大量消失,原本遍地的長葉茅膏菜僅存約50株、小葉毛氈苔的棲地面積也逐漸縮小、寬葉毛氈苔剩不到30棵。經過荒野多次向新竹縣政府陳情,說明失去此台灣僅存的食蟲植物最大原生棲地的嚴重性,縣政府終於在87年正式委託荒野規劃與執行復育工作。

90年9月的桃芝和納莉颱風,導致復育區兩側山坡嚴重土石崩落掩埋達一公尺厚,復育區慘遭浩劫,經過搶救及三年多來照顧,食蟲植物萌發狀況穩定,生長範圍逐漸擴大,族群數量逐漸恢復穩定成長。

過去台灣未曾有過棲地復育的實務經驗,八年來荒野在行政院農委會的經費補助、竹北市公所支持,與新竹分會夥伴們的努力下,成效逐漸顯現,經驗逐漸累積。因為這塊棲地實屬敏感,除了少數團體教學活動外,並不對外開放,目前正進行移地復育的調查規劃,以期進一步發揮教育推廣功能。



(二) 成立荒野溼地植物庇護中心,推動溼地生態教育與保護

荒野成立十年來經歷了許多溼地破壞案,持續監測中的溼地亦多達20處,因為物種持續消失中,搶救溼地植物以保存種源,雖沒有解決問題根源,卻也是最現實急迫的工作,因為保存了物種,才有機會讓它們回家。庇護收容不是最終目的,保護自然棲地仍是荒野努力的目標。

92年成立的溼地植物庇護中心已有宜蘭冬山、台北萬里二站運作中。二年多來,庇護站不僅收容濕地植物穩定繁衍,推廣移植到社區、學校與公園,更積極發揮了教育功能,包括培訓溼地保育義工,野外溼地調查與維護,辦理溼地生態活動與工作體驗,帶領民眾親身走入溼地,「溼地」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無法理解的名詞。





(三) 團體結盟認養五股溼地,成立生態園區

91年7月台北縣二重疏洪道的綠美化工程,危及五股溼地生態,引起在地人士關注,荒野與加里珍文化藝術社、五股鄉農業旅遊發展協會、五股國中教師會、河上洲文史工作室、蘆荻社區大學、三重埔文史學會、台北市野鳥學會、台灣猛禽研究會、自然生態攝影學會、河上洲文史工作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單位,集結組成「疏洪道生態保育聯盟」,歷經二年半的溝通、自然資源調查、園區規劃、宣導活動等工作,93年11月11日,台北縣政府正式將93公頃的五股溼地交由荒野認養三年。認養半年以來,每週日固定舉辦生態導覽解說,並定期巡守不當人為破壞、水質監測、生態紀錄、棲地復育,近日也將成立臨時教育中心。

  

(四) 認養富陽森林公園,結合社區營造與生態保護

位於台北捷運木柵線麟光站附近的富陽森林公園,日據時代至民國77年為軍事彈藥庫基地,自然生態保存良好,是現今高度開發之台北都會區裡難得一見的原始低海拔山簏丘陵森林及溪流生態系。軍隊裁撤後,開放民眾進入,荒野解說員亦在此進行生態觀察紀錄、生態教學及環境監測,亦發現區內出現人為使用失當導致生態破壞,包括大量種植外來種園藝植物、私自開墾菜園、動物放生、鋪設地毯導致樹木枯死的情況。92年7月陸續發生不當砍樹、規劃失當的步道破壞台北樹蛙棲地等事件,更讓當地居民與荒野正視危機,遊說富陽由軍方移撥給台北市政府妥善規劃為真正的「森林自然公園」。93年10月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委託荒野認養二年,以結合社區營造與生態保護為主要工作。



(五) 完成推動宜蘭雙連埤規劃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宜蘭雙連埤是荒野自成立以來就長期關注的重要溼地,它在91年遭受嚴重人為破壞,亦是促動荒野加強推動保護溼地工作的主因。經過多年努力,雙連埤地區已於92年10月23日由農委會公告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宜蘭縣政府於92年11月7日公告17公頃的水域為「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完成法定徵收程序。荒野的階段性目標完成,未來預計進行資源調查與環境監測,掌握破壞情況以擬定復育計劃。



四、舉辦大型活動、廣用媒體,擴大關心環境的人口

為了擴大關心環境的人口,荒野辦理大型活動、搭配媒體宣傳,主動接觸人群。

Earth Day地球日是國際重大環保節日,荒野自89年開始主動響應國際活動串聯,結合政府部門、民間團體與企業的力量,每年辦理大型主題園遊會、淨灘,將保護環境概念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同時透過媒體傳播,引導更多人進入喜愛自然、關心生態的領域。其他包括生態攝影展、書籍或折頁、每月發行8,000份荒野快報、每週發行12,000電子報,荒野網站提供即時訊息,5個自製自播的廣播節目,將台灣自然之美與生態保育觀念介紹給社會大眾。



五、朝國際性組織發展,連結保育專業交流

荒野海外分會開始於2000年成立馬來西亞砂勞越分會籌備處。荒野將參與國際保育事務的角色定位在分享推動公民化組織的經驗,協助海外組織於當地發展以自然教育及義工為主軸的保育組織,也以來自華人社會的背景,協助海外華人參與該地的自然保育工作,並以國際性民間組織的型態突破台灣外交限制,連結各國資源交流合作。荒野尼加拉瓜分會已在92年8月10日於馬納瓜舉行成立大會(正式登記成立日是6月23日),目前著手製作尼加拉瓜自然生態書籍,協助該國建構發展生態旅遊的基本資料。澳洲荒野在94年5月7日於雪梨舉行成立大會(正式登記成立日92年11月17日),著重於分享澳洲保育工作經驗。



● 以台灣為榮,讓更多人一起守護台灣

台灣多年來因為忽略環境教育,以及經濟導向的政策,讓環境保護與棲地復育的工作十分艱辛且急迫。環境破壞仍是以秒激增,而教育改革到政策推動,許多工作仍迫切等待進行。荒野全體伙伴許諾更加努力,引領更多人認識台灣自然生態的珍貴,影響更多人一起守護台灣、保護地球,也期待這些努力繼續得到支持與肯定,為荒野在推動環境保護上加把助力。




荒野的環境守護工作

‧遊說停止蘇花高速公路,防止東部海岸線與自然生態的破壞

‧遊說採用樂生療養院與新莊捷運機場共構之替代方案,以達到生態、人權、

文史、交通便捷等多贏的目標

‧遊說促成「政府資訊公開法」完成立法

‧遊說停建湖山水庫,監督台灣水資源政策,遏止高耗能高耗水之產業

‧遊說監督陽明山河川相關整治工程,防止天然野溪「水泥溝渠化」

‧積極與保育、原住民團體對話,防止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破碎化,以求在

野生動物保育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祭儀間取得平衡

‧持續監督高山纜車規劃,防止台灣高山環境敏感地區遭受破壞

‧遊說停建北投線空中纜車計畫,防止北投文史古蹟與景觀破壞,減少對

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的生態衝擊

‧阻止花蓮西寶水力電廠興建計畫,避免造成整體溪流生態破壞與危害下游

住民身家安全

‧遊說金門縣政府等相關單位停止興建馬山、機場、水頭商港等聯外道路,

朝生態保育與永續觀光的發展

‧持續參與台北市親山廊道規劃案,防止過度建設破壞山林環境

‧與環保團體共辦「第二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推動議題結盟與資源共享

‧舉辦「荒野環境守護營」,累積在地守護的力量

‧完成推動宜蘭雙連埤規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成功阻止台北烏來至三峽聯外道路開發,防止雪山尾稜生態遭受破壞

‧成功阻止台北烏來桶後林道不當擋土邊坡及過度之水泥舖面工程

‧成功遊說停建台北汐止翠湖路燈及水泥路面舖設,維護螢火蟲及相關生態

‧召開「四驅車活動、自然保育和休閒旅遊如何三贏」公聽會,引導四驅車

活動友善對待山林溪流

‧規劃台灣三大瀕危蛙種之諸羅樹蛙保育計畫

‧持續保護台南縣東山鄉台灣爺蟬棲息地

‧持續監督國家步道系統計畫,防止過度建設破壞台灣山林環境

‧控告台泥公司違法傾倒廢油,惡性污染花蓮土地,並要求回復土地原狀

‧      持續關心花東海岸的景觀和生態,減少台11線拓寬的負面衝擊

‧成功爭取停建花蓮水璉火力發電廠,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保護棲蘭山天然檜木林,並協助成立「棲蘭檜木國家公園催生聯盟」

‧監督南迴公路香蘭大武段、台九甲線與台七丙線省道拓寬工程

‧監督客雅溪口海埔地開發案,縮小開發規模保護溼地

‧遊說停建台北市內湖內溝垃圾掩埋場

‧ 阻止蘭嶼椰油灣和花蓮秀姑巒溪出海口水泥化,維護海岸河口自然環境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63

主题

669

回帖

1万

积分

理事会

积分
16087

翻译组评估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9-22 2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以自然教育為保護環境紮根

荒野相信唯有透過「教育」的方式來做環境保護,才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思考與行為,並且生根持續。帶人們去接觸體驗認識自然,去感受感動,才會生出意識與行動來保護環境。教育需費時許久才看得到成果,但「最辛苦的路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路」。十年來,荒野的推廣講師主動或受邀到學校、企業、社區、政府部門、公務人員訓練等場合,舉辦近4,400場演講,解說員帶領自然體驗活動近1,500場。


很同意他们的观点,用教育来影响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有意思的创新的培训显得很重要。
最近对教育这方面也很感兴趣,想知道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和内容最简单易懂,又能发人深省。

附,如果不是繁体的话看起来就轻松多了。
You never know until you try. And you never try unless you really try.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5-9-23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成立于84年,为什么不是20年呢?
发表于 2005-9-23 21: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荒野十年

● 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团体
荒野保护协会成立于84年6月25日,是一个由平凡百姓自发组成的环境保护团体,致力以全民参与的方式,透过自然接触与教育,推动台湾及全球荒野保护的工作。荒野目前拥有8,900个会员家庭,会员有公职人员、民意代表、学者、企业主管、教师、新闻工作者之外,更包括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学生、出租车司机、木工师傅等各领域民众,而成为台湾会员最多的生态保育团体。这些人在荒野没有政治企图,不求名利,凭着热爱台湾、珍惜自然而热情付出,他们不只在自己的工作与家庭中散播环保种子,更积极主动参与荒野自然教育与生态保护工作,让荒野成为台湾最平民、有活力的生态保育组织。

● 人人皆可贡献的志工参与模式,保护环境从改变自己开始
志工与自然是台湾最大的资产。荒野强调光是口头上说爱护环境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在行动中改变自己,才可能影响别人,因此荒野致力建构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义工组织,设立11个工作委员会、超过一百个以上的次级义工组织,各分会与联络处亦可灵活调整符合在地的模式来经营义工。十年来,荒野举办近500梯次的训练研习,培训自然解说员、推广讲师、湿地保育员、儿童辅导员等,引导民众由喜爱自然进入守护环境的领域,不论是大人小孩、来自各行各业的会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有兴趣、可学习、有贡献的项目参与,让荒野全年义工活动时数高达15万小时以上,亦造就了许多「野人故事」:竹科工程师头顶斗笠拔草照顾食虫植物、黑手修车师傅是昆虫专家、数学老师抢救湿地、室内设计师是超人气自然解说员,会员们在「自愿承诺、义务服务」荒野文化中尽情发展。

● 十年来,荒野为台湾做了什么?
荒野保护协会成立十年来,累积许多人的热诚、善意与愿力,大家齐力以自然教育、参与环境议题、保育自然栖地、小区生根、推动义工组织等方式,为保护台湾环境做出无私且非凡的贡献,并继续朝向专业化、小区化与国际化迈进。

一、以自然教育为保护环境扎根

荒野相信唯有透过「教育」的方式来做环境保护,才能够彻底改变人们的思考与行为,并且生根持续。带人们去接触体验认识自然,去感受感动,才会生出意识与行动来保护环境。教育需费时许久才看得到成果,但「最辛苦的路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路」。十年来,荒野的推广讲师主动或受邀到学校、企业、小区、政府部门、公务人员训练等场合,举办近4,400场演讲,解说员带领自然体验活动近1,500场。

    (一) 连结人与土地情感的荒野解说员
解说员是荒野最大的义工小组,在台湾48个定点进行长期的自然观察与环境监测,并担任人与自然的桥梁,透过热诚分享的体验活动,传递生态观念、连结人与土地情感。在荒野内部,解说员更是开创工作的推手,因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们在遇到环境破坏案件时感受的冲击更大、感触更深,许多人进而跨入儿童教育、特殊教育、环境议题推动、栖地保育等领域,带领荒野的环保工作扎根拓展。

(二) 创新的儿童自然教育─荒野炫蜂团
荒野于90年春天成立「炫蜂团」,参考童军团的运作模式,集合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小朋友做混龄、分阶段且长期的自然教育,在团体中学习尊重生命、爱人、爱护自然。「炫蜂团」更要求父母共同参与,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截至94年春天已成立8个团,包括台北4团、新竹2团、台中1团、高雄1团,总共有400位儿童与250位父母参与。
荒野炫蜂团结合了自然教育、亲子、成人终身学习的功能,这种方式不仅是台湾唯一,更是世界首创!四年多来,炫蜂团除了在内部深化环境教育,也对外展现成果,包括以舞台剧传达对热带雨林、湿地、河流的关怀,更实际阻止不当工程,守护汐止翠湖的生态,亦在2005年地球日提出儿童环境宣言与十大环境议题诉求。

(三) 为弱势家庭孩子植下绿色童年
每年从小学毕业的儿童约三十万人,荒野梦想让全国每个学童都有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童年记忆,历年来在寒暑假举办了近2,000人次的自然营,亦积极筹备成立自然教育基地,运用学校户外教学的机会,让孩子接受大自然洗礼。
93年开始,自然营更锁定弱势家庭儿童,由荒野自力向企业募款,提供免费名额让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家扶中心辅导的小朋友参加,因为动辄三四千元不是这些家庭能够负担,但这些孩子却也最需要自然教育,因为他们无法移民,是根留台湾的一群。

(四) 绿色生活地图深耕在地情感
绿色生活地图是1992年从纽约开启的一项国际性活动,全世界已经有42个国家175个乡镇城市完成地图。1998年荒野将绿色生活地图引进台湾,主动或受邀到学校、小区推广。这是一种有趣的环境教育活动,为了画地图,每个人亲自在巷弄中探寻走访绿色资源的过程,发掘了自己环境的人事物,也培养在地情感,启动人们在生活中具体实践环保。目前荒野已完成了15份印制出版的绿活图与数十幅手绘图,亦出版「地图有氧运动」一书,真实呈现画地图过程中,人与土地之间的点滴故事。

(五) 推动特殊自然教育
身心障碍者等弱势族群,往往因为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而无法亲近自然,对环境关怀也相对陌生,而形成另一种人为的藩篱。近来自然团体逐渐成立,一般民众的自然活动机会也增多,而荒野已有丰富经验可以做深度转化,于是93年荒野结合具有特殊教育与自然解说专长的会员进阶培训,发展针对不同障别的自然体验方式。

二、以合作代替对抗的环境议题处理模式

荒野参与环境议题的原因,乃为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进而达成永续利用的目标。因此,荒野不为反对而反对,也不轻易鼓励会员及民众走上街头去对抗企业与政府。荒野相信大多数人们,都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之重要,只是不知该用何种方式来解决。
荒野在88年正式成立「乡土关怀小组」,持续以温合理性的荒野特色,关注公共建设议题,为留住好山好水努力。荒野同时也协助教育部、环保署、农委会、营建署、地方县市建设局、环保局等,举办相关推广倡导活动,都是希望树立保育组织协助政府与企业的良好互动与合作模式。当然,身为一个纯净的民间团体,荒野也从不曾忘记应有的使命与坚持。

三、让大自然恢复生机的栖地保育工作

(一) 为台湾留下仅存的食虫植物原生栖地
食虫植物自从被生物演化学之父达尔文发现之后,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生态保育对象,因为它特殊的生存型态,蕴含了生物科技发展的重要资源,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下,原生国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一般人印象中的食虫植物,可能是猪笼草、捕蝇草等外国品种,而不知道台湾自己也拥有12种本土食虫植物。但是,台湾的食虫植物皆产于低海拔湿地环境,而此区域却正是台湾遭开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新竹县仙脚石的原生林里就有长叶茅膏菜、小叶毛毡苔、宽叶毛毡苔、长距挖耳草四种,是台湾拥有食虫植物种类最多的栖地,亦是世界知名的食虫植物栖地。民国86年,荒野调查发现,台湾野地的食虫植物已大量消失,原本遍地的长叶茅膏菜仅存约50株、小叶毛毡苔的栖地面积也逐渐缩小、宽叶毛毡苔剩不到30棵。经过荒野多次向新竹县政府陈情,说明失去此台湾仅存的食虫植物最大原生栖地的严重性,县政府终于在87年正式委托荒野规划与执行复育工作。
90年9月的桃芝和纳莉台风,导致复育区两侧山坡严重土石崩落掩埋达一公尺厚,复育区惨遭浩劫,经过抢救及三年多来照顾,食虫植物萌发状况稳定,生长范围逐渐扩大,族群数量逐渐恢复稳定成长。
过去台湾未曾有过栖地复育的实务经验,八年来荒野在行政院农委会的经费补助、竹北市公所支持,与新竹分会伙伴们的努力下,成效逐渐显现,经验逐渐累积。因为这块栖地实属敏感,除了少数团体教学活动外,并不对外开放,目前正进行移地复育的调查规划,以期进一步发挥教育推广功能。

(二) 成立荒野湿地植物庇护中心,推动湿地生态教育与保护
荒野成立十年来经历了许多湿地破坏案,持续监测中的湿地亦多达20处,因为物种持续消失中,抢救湿地植物以保存种源,虽没有解决问题根源,却也是最现实急迫的工作,因为保存了物种,才有机会让它们回家。庇护收容不是最终目的,保护自然栖地仍是荒野努力的目标。
92年成立的湿地植物庇护中心已有宜兰冬山、台北万里二站运作中。二年多来,庇护站不仅收容湿地植物稳定繁衍,推广移植到小区、学校与公园,更积极发挥了教育功能,包括培训湿地保育义工,野外湿地调查与维护,办理湿地生态活动与工作体验,带领民众亲身走入湿地,「湿地」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无法理解的名词。

(三) 团体结盟认养五股湿地,成立生态园区
91年7月台北县二重疏洪道的绿美化工程,危及五股湿地生态,引起在地人士关注,荒野与加里珍文化艺术社、五股乡农业旅游发展协会、五股国中教师会、河上洲文史工作室、芦荻小区大学、三重埔文史学会、台北市野鸟学会、台湾猛禽研究会、自然生态摄影学会、河上洲文史工作室、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等单位,集结组成「疏洪道生态保育联盟」,历经二年半的沟通、自然资源调查、园区规划、倡导活动等工作,93年11月11日,台北县政府正式将93公顷的五股湿地交由荒野认养三年。认养半年以来,每周日固定举办生态导览解说,并定期巡守不当人为破坏、水质监测、生态纪录、栖地复育,近日也将成立临时教育中心。

(四) 认养富阳森林公园,结合小区营造与生态保护
位于台北捷运木栅线麟光站附近的富阳森林公园,日据时代至民国77年为军事弹药库基地,自然生态保存良好,是现今高度开发之台北都会区里难得一见的原始低海拔山簏丘陵森林及溪流生态系。军队裁撤后,开放民众进入,荒野解说员亦在此进行生态观察纪录、生态教学及环境监测,亦发现区内出现人为使用失当导致生态破坏,包括大量种植外来种园艺植物、私自开垦菜园、动物放生、铺设地毯导致树木枯死的情况。92年7月陆续发生不当砍树、规划失当的步道破坏台北树蛙栖地等事件,更让当地居民与荒野正视危机,游说富阳由军方移拨给台北市政府妥善规划为真正的「森林自然公园」。93年10月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管理处委托荒野认养二年,以结合小区营造与生态保护为主要工作。

(五) 完成推动宜兰双连埤规划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
宜兰双连埤是荒野自成立以来就长期关注的重要湿地,它在91年遭受严重人为破坏,亦是促动荒野加强推动保护湿地工作的主因。经过多年努力,双连埤地区已于92年10月23日由农委会公告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宜兰县政府于92年11月7日公告17公顷的水域为「双连埤野生动物保护区」,并完成法定征收程序。荒野的阶段性目标完成,未来预计进行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掌握破坏情况以拟定复育计划。

四、举办大型活动、广用媒体,扩大关心环境的人口

为了扩大关心环境的人口,荒野办理大型活动、搭配媒体宣传,主动接触人群。
Earth Day地球日是国际重大环保节日,荒野自89年开始主动响应国际活动串联,结合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与企业的力量,每年办理大型主题园游会、净滩,将保护环境概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同时透过媒体传播,引导更多人进入喜爱自然、关心生态的领域。其它包括生态摄影展、书籍或折页、每月发行8,000份荒野快报、每周发行12,000电子报,荒野网站提供实时讯息,5个自制自播的广播节目,将台湾自然之美与生态保育观念介绍给社会大众。

五、朝国际性组织发展,连结保育专业交流

荒野海外分会开始于2000年成立马来西亚砂劳越分会筹备处。荒野将参与国际保育事务的角色定位在分享推动公民化组织的经验,协助海外组织于当地发展以自然教育及义工为主轴的保育组织,也以来自华人社会的背景,协助海外华人参与该地的自然保育工作,并以国际性民间组织的型态突破台湾外交限制,连结各国资源交流合作。荒野尼加拉瓜分会已在92年8月10日于马纳瓜举行成立大会(正式登记成立日是6月23日),目前着手制作尼加拉瓜自然生态书籍,协助该国建构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资料。澳洲荒野在94年5月7日于雪梨举行成立大会(正式登记成立日92年11月17日),着重于分享澳洲保育工作经验。

● 以台湾为荣,让更多人一起守护台湾
台湾多年来因为忽略环境教育,以及经济导向的政策,让环境保护与栖地复育的工作十分艰辛且急迫。环境破坏仍是以秒激增,而教育改革到政策推动,许多工作仍迫切等待进行。荒野全体伙伴许诺更加努力,引领更多人认识台湾自然生态的珍贵,影响更多人一起守护台湾、保护地球,也期待这些努力继续得到支持与肯定,为荒野在推动环境保护上加把助力。

荒野的环境守护工作
‧游说停止苏花高速公路,防止东部海岸线与自然生态的破坏
‧游说采用乐生疗养院与新庄捷运机场共构之替代方案,以达到生态、人权、文史、交通便捷等多赢的目标
‧游说促成「政府信息公开法」完成立法
‧游说停建湖山水库,监督台湾水资源政策,遏止高耗能高耗水之产业
‧游说监督阳明山河川相关整治工程,防止天然野溪「水泥沟渠化」
‧积极与保育、原住民团体对话,防止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破碎化,以求在野生动物保育与原住民传统文化祭仪间取得平衡
‧持续监督高山缆车规划,防止台湾高山环境敏感地区遭受破坏
‧游说停建北投线空中缆车计划,防止北投文史古迹与景观破坏,减少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生态冲击
‧阻止花莲西宝水力电厂兴建计划,避免造成整体溪流生态破坏与危害下游住民身家安全
‧游说金门县政府等相关单位停止兴建马山、机场、水头商港等联外道路,朝生态保育与永续观光的发展
‧持续参与台北市亲山廊道规划案,防止过度建设破坏山林环境
‧与环保团体共办「第二届全国NGOs环境会议」,推动议题结盟与资源共享
‧举办「荒野环境守护营」,累积在地守护的力量
‧完成推动宜兰双连埤规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
‧成功阻止台北乌来至三峡联外道路开发,防止雪山尾棱生态遭受破坏
‧成功阻止台北乌来桶后林道不当挡土边坡及过度之水泥铺面工程
‧成功游说停建台北汐止翠湖路灯及水泥路面铺设,维护萤火虫及相关生态
‧召开「四驱车活动、自然保育和休闲旅游如何三赢」公听会,引导四驱车活动友善对待山林溪流
‧规划台湾三大濒危蛙种之诸罗树蛙保育计划
‧持续保护台南县东山乡台湾爷蝉栖息地
‧持续监督国家步道系统计划,防止过度建设破坏台湾山林环境
‧控告台泥公司违法倾倒废油,恶性污染花莲土地,并要求回复土地原状
‧持续关心花东海岸的景观和生态,减少台11线拓宽的负面冲击
‧成功争取停建花莲水琏火力发电厂,划设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
‧保护栖兰山天然桧木林,并协助成立「栖兰桧木国家公园催生联盟」
‧监督南回公路香兰大武段、台九甲线与台七丙线省道拓宽工程
‧监督客雅溪口海埔地开发案,缩小开发规模保护湿地
‧游说停建台北市内湖内沟垃圾掩埋场
‧ 阻止兰屿椰油湾和花莲秀姑峦溪出海口水泥化,维护海岸河口自然环境
发表于 2005-9-23 21: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内容上看,本文应该是写于1994年到1995年左右,因此《荒野十年》没有问题。

288

主题

1884

回帖

1663

积分

长江

积分
166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9-24 11: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效率真高呀
郑总,是不是有什么法宝哟
我这儿有一个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教案)讲义   ,是繁体字的,能帮帮忙吗,是ppt 文件
从小事做起,但不要因小失大;做环保,不做另类人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5-9-24 16: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在北京见了柯典一与李委文,的确不错

64

主题

355

回帖

278

积分

溪流

积分
278
发表于 2005-9-24 2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有荒野捐赠的荒野书架,有机会大家来北京看书阿
]
做环保就是在玩, 想让自己玩出点花样, 让自己开心! 它是我生活的一部份, 生活就是为了开心的.
发表于 2005-9-24 22: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换简体为繁体和转化繁体为简体,在word里面可以直接转化。点击一下就解决了,很简单的。ppt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个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7 21:44 , Processed in 0.0475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