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187|回复: 0

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

[复制链接]

33

主题

473

回帖

374

积分

溪流

积分
374
QQ
发表于 2008-9-17 0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正确处理河流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战略选择,是维护河流健康的根本要求,是人类社会在吸取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近年来,我们根据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可持续发展水利要求,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宗旨的新时期治江思路。

一、维护健康长江的历史使命
  
作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江,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长江流域国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不到全国的1/5,但涉及到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汇集了超过全国1/3的人口、城市,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GDP,提供了全国36.5%的水资源、48%的可开发水能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以及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等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治理好、利用好、保护好长江,不仅是长江流域4亿人民的福祉所系,而且关系着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我国已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长江综合防洪体系。三峡工程初步发挥效益,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兴建了一大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和供水工程、农业灌溉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河道及航道整治,为流域乃至全国提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长江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水问题:一是洪涝灾害仍然威胁着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较突出。三是水生态环境总体状况没有根本好转。长江总体水质尚好,但局部污染严重。四是水土流失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还不高。五是干支流河道及河口整治任重道远。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相对稳定,但局部河段河势变化仍较剧烈。三峡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对中下游河势及防洪形势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当前,长江流域人水关系正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突出表现是,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增长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据有关研究,202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到6000亿~6500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500亿~1000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地区需水总量为826亿~869亿立方米。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最根本的要靠节约用水,辅之以跨流域调水。长江流域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长江将成为我国调水工程的主要水源。长江流域已建、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只占全流域经济可开发量的30.5%和2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很大。未来15年,水能资源开发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上游地区以及西南国际河流。初步预测,2020年长江干线(含江海直达)货运量将达到8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运量将达到800万标准集装箱,分别为2004年的1.86倍和4.39倍。目前长江航道的运输能力只利用了15%左右,发展潜力很大。
  
纵观长江治理开发的历史进程,保护与开发始终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当,矛盾双方就会得到统一;处理失当,矛盾双方就会走向对抗。我们认为,解决这对矛盾既不能离开中国国情,也不能离开流域实际。我国正处于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阶段,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长江的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健康状况总体尚可。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长江,让长江更好地造福于人民,不仅是长江流域而且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长期要求。同时,治理和开发又必须是可持续的,要从治理开发为主转变为保护与治理开发并重,决不能重蹈国内外一些大江大河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简而言之,就是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维护健康长江的基本内涵

  
河流是陆地水流及其载体的总称,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主要通道。河流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根据健康河流的一般特性和长江的特点,健康的长江应该是:在流域内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具有足够的、优质的水量供给;在污染物质和泥沙输入以及受到外界干扰破坏的情况下,河流生态系统能够自行恢复并维持良好的状态;水体的各种功能发挥正常,能够可持续地满足人类需求,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构成威胁或损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水资源消耗率及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具有足够的水量,供给和维持河流的动力和活力,满足水沙平衡、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和入海水量的需要;水质能够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体泥沙含量能够基本满足冲淤平衡;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2.河流完整性与稳定性。河流的上中下游、干支流、河湖的连通性较好,湿地保留率适当,河势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满足水流连续性、水生生物生存环境、防洪除涝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河流服务功能的需要。
  
3.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珍稀和特有水生动物能够生存繁衍,以鱼类为标志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经济鱼类的种群数量得到较好恢复。
  
4.蓄泄能力。具有足够的调蓄洪水空间和河道泄流能力,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和非工程措施完善率满足防洪安全需要。
  
5.服务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维持健全的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诸多为人类服务的功能。

三、维护健康长江的主要任务

  
1.加强水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的保护,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强化重要水域的综合治理。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大重要水域的治污与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切实抓好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水源区、河口、血吸虫病疫区等关键区域的保护与治理。二是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对江河湖泊等各类水域进行水功能区划,确定各个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纳污控制总量,建立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审批制度。三是加强水环境监测。对重要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健全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四是加强科研,提升科技保障能力。开展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一批科研攻关项目。五是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六是建立健全联合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流域与区域以及水利与环保、城建、国土资源、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2.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的综合防治。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以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上游为主的长江主产沙区、以乌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为主的石漠化地区和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尽快启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二是加强管理,继续把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作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三是重视和加强规划、监测、科研等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
  
3.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按照人水和谐、给洪水以出路的理念,不断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一是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继续加快分蓄洪工程、河势控制工程、干支流重点河段整治以及连江支堤、洞庭湖、鄱阳湖和其他支流堤防工程建设,兴建对支流防洪有明显作用和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起一定作用的水库,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二是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划定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洪泛区以及规划保留区,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评价,逐步建立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蓄滞洪区管理制度、社会化减灾和救助补偿制度,研究洪水保险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洪水资源化的有效实施途径。

  
4.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建设。适当兴建水源工程,确保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的供水,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加大重点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力度,适当兴建灌溉工程;加快上游地区骨干水电工程建设步伐,为实施西电东送创造条件;重视小水电开发和农村电气化事业,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加大干支流通航河流的航道整治力度,合理安排港口码头建设,不断提高运输通过能力和利用率;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和区域调水工程的实施步伐,缓解流域内外缺水地区的供需矛盾。二是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满足河流动力、活力及生态需水量的前提下,尽快研究确定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量分配方案,确定各省市自治区的用水指标,初步建立水权制度和转让制度,完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取水许可制度。三是建立抗旱减灾应急管理制度。制定流域和区域旱情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加强抗旱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四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5.妥善解决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多方面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妥善解决。一是移民安置问题。应根据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制定好前期安置规划,并深入研究后期扶持方案,正确处理好后期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关系,努力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二是河流泥沙问题。要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原型观测,实时掌握泥沙冲淤的动态变化。工程的调度不仅要考虑防洪、发电、航运,而且要考虑调沙,通过合理的调度,既延长工程寿命,又减少对下游的冲淤影响。三是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对鱼类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问题。首先要科学规划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如建鱼梯或鱼道等等。同时要加大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的力度。此外,在水库调度中要考虑生态调度,如下泄生态基流以防止河道脱流,尽可能减小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四、维护健康长江的保障措施
  
1.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正确处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统一管理与部门管理的关系,明确各自权限分工,建立有效的会商机制和信息交换制度,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通过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管理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水、土、生物等自然资源,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
  
2.加强法制建设。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三个层次上,进一步加强法规体系建设。重点是抓紧研究制定《长江法》、《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长江河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履行流域管理职责,依法行使权力。
  
3.健全投资体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投资主渠道作用,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建立初始水权、排污权的有偿转让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补偿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调动全社会共同维护健康长江的积极性。
  
4.加强基础工作。规划是实施维护健康长江的龙头。按照新时期治江思路的要求,抓紧开展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修编。在规划中,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调整水工程建设布局,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开展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技术的专项研究。
  
5.促进公众参与。向公众传播河流健康理念,使每一位公民把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保障公众享有涉水公共信息的知晓权,涉水公共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长江论坛,围绕保护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议题开展交流和研讨,集思广益,寻求共识,探讨合作解决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具体途径。

来源:长江水利委
维护自然生态,改善长江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8 08:10 , Processed in 0.0373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