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06|回复: 0

说说我想到的一些

[复制链接]

81

主题

570

回帖

385

积分

溪流

积分
385
QQ
发表于 2008-10-18 2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开的太久了,也就没有了太深的记忆了,在这还算不是很遥远的记忆里,抓紧时间写下那即将抹去的怀念。
Cef那是个不参与不知道到底是怎样一回事的分享交流会议,三天的时间,大家到底收获多少,最后应该都写了感想吧,具体写了什么,我不知道也没看过,也不可能看到,我想应该有些是真实的想法,同时也少不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别人怎么说,我不知道,我只想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三天的时间给我的感觉就是除了那个工作坊就是每天听报告,中间虽有讨论但是大家投入的又有多少,从大家的收获就可以知道?而且那些论文,真正称的上是论文的又有几篇,大部分都是总结,很认真的总结。

下面写一点我的感想吧,
第一天,总论坛就是一个报告会,我在想这样的一个报告会到底有多大用途呢?难道这样的报告会非要用这种形式来进行吗?现在网络这样发达,为什么不用网络代替呢?而且每年的全国性的会议也有很多,难道非要这样在单独列出来一次吗?那最后的作用有多大呢?这个问题应该由cef主办方来回答吧。
第二天,各个分论坛,我参与的是气候分论坛,我看到的时候一个个的活动报告,也许是我投入的太少,我每发现这样的报告会由多大的作用。很细节的东西,不可能记住,留在脑海里的就是这位同学的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说什么的。提问和讨论也只是对于该报告的疑惑之处,那到底对于自己以后的活动有多大的用途呢?这个只能是各参会者以后的反馈才能知道,我想如果没有及时记忆的话,时间越久便会忘记,虽然有人考了他感兴趣的ppt回去,但是这又有几人呢?
第三天,这一天,我最喜欢,首先不管我收获多少,我喜欢它的形式——工作坊。上午的组织建设总论坛,准备不够充分,我没有太大的兴趣,记忆不多 。下午工作坊,我参加的是cycan的工作坊,时隔太久了,我想不起来开始的部分了,只记得后来的头脑风暴,很成功。

这三天,我只做了简单记忆,大部分是我发现的问题。我只想主办方耗巨资来组织这次论坛,目的为的是什么,结果又怎么样,我了解的不多,就一样有人说cef上TA收获不多,济溪论坛上也曾有人发过贴说自己对cef的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能说是人虽很多,但是精英不多。看看那些论文就知道了,湿地论坛的只有四篇文章是我所欣赏的,其他一概是千篇一律,但是那四篇里有一篇一看就知道是抄袭的,另一更好的却未能参加此次论坛,把精英拒之门外了。再看气候分论坛的,也就是cycan的第一届年会,都是活动总结报告,很好的报告有,很烂的也有。至于减塑分论坛的,我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没有参与该论坛,也没有仔细拜读那些文章,与会的人员中交流过的只有几人。
我看过以往四届的一些论文,本人认为昆明论坛做的最好,相对于长沙论坛,人数不多却大部分都是精英。而且论文的内容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那些与会认的思想更是这次长沙论坛所不能比的,想来他们的交流和收获更是这次长沙论坛所不能比的吧!
我不是想对这次长沙论坛评价什么,只是想论坛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只在于它的成效。还有论坛把内容定格在报告上,虽然也是分享和交流,但是这样的分享交流一定是面对面才能进行的吗?想来现在各省高校环保社团的会员大部分都在济溪上有注册为什么不放在济溪上呢?那些报告的内容我们在济溪上又看到多少呢?有济溪这样一个平台为什么不去利用呢?
上面这些问题,只是我的一些简单的想法,可能我看的有点浅,想问题不够全面,毕竟是我的一些想法。如果我这些问题中的又些问题是个问题,大家就思考一下;不是问题呢,大家就当我自言自语了。
湖南师范大学环保协会梦在飞,绿在追,,永不停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2 18:50 , Processed in 0.0261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