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544|回复: 5

专家解读青藏铁路贯通对西藏的六大影响(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7 09: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01:22 兰州晨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5-10-17/01228023247.shtm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铁路沿途采取了植被保护措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铁路沿途风光迷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交相辉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线各式大桥随处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提示

  当我们亲眼见证一根根铁轨被建设者们牢固地铺设在高原冻土上时,当我们看见全线铺通庆祝大会上的热烈场面时,当我们看见藏族老阿妈的灿烂笑容时,我们更能预见到青藏铁路建成后雪域高原的未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宏伟蓝图,那些画面令人激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得到更大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将得到更大提高。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青藏铁路建成后所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商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将带动西藏经济持续发展

  西藏作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经济发展对外部的依赖将是长期性的,由于现有公路运输能力有限,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区内外货物的交换,不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无疑限制了西藏经济的增长后劲。

  根据往年西藏的GDP数据显示,西藏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取决于进出藏的货运量。因此青藏铁路建成后,运输的瓶颈制约将被打破,进出藏货物量将会大幅度提升,西藏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这无疑将对西藏的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运输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以建筑业为例:建筑业目前已成为西藏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专家指出,西藏建筑业的发展将对建材产生大量需求。但限于资源及环境的制约,西藏并不适合大规模地发展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的生产,西藏建筑行业对区外原材料的依赖将会不断增加。目前,西藏进藏物资全部由汽车运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据统计,在拉萨煤炭一吨700元,水泥一吨达750至800元,高昂的运费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无形的阻碍作用。青藏铁路建成后,运费将大幅度下调,进出藏的货物运输量将大幅提升。

  2010年旅游收入可达58亿

  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对发展、提升西藏旅游业非常有利。根据统计资料计算,西藏“九五”期间及2000至2001年间,海内外游客年增长率约为20%,海内外游客人均给西藏带来的直接收入约为1100元。以此为基础,假设青藏铁路2006年正式投入运营,2006-2010年游客人数年增长率按30%计,则2010年到西藏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人数有望达到528.24万人,按人均给西藏带来直接收入1100元计,到2010年,西藏因旅游提供的直接收入可达58.11亿元。

  矿产资源将得到大力开发

  西藏幅员辽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铬矿、铜矿、硼矿、菱镁矿、硫矿、刚玉、白云母矿储量占全国前列,其中铬矿产量占全国90%以上,其储量亦居全国第一位。西藏还蕴藏着世界级的斑岩型铜矿,铁矿的远景储量在2亿吨以上,西藏的锂资源也十分丰富,据专家估计,西藏锂的远景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一半以上。另外,西藏现有盐湖2000多个,面积6万平方公里,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十几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其潜在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基本位于铁路沿线,或位于线路的辐射范围之内,这就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上述矿产资源富集区,基本上属于经济落后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可以为缩小西藏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做出贡献。

  打破西藏长期的封闭状态

  交通闭塞造成的思想观念滞后,是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西藏同全国一样进行了多领域的改革,对外开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藏的市场意识和市场机制发育仍然严重不足。青藏铁路建成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将打破西藏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把现代文明带入西藏,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

  西藏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西藏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丰富,有高原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食品,还有无污染、含微量元素丰富的矿泉水,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费昂贵,这些产品运出量很少。专家称,铁路修成后将为这些产品打入区外市场创造必要的运输条件。专家分析认为,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青藏铁路将于明年7月1日试运行,青藏铁路的终点不会止于拉萨,它还会以拉萨为枢纽连接西藏各地的网状支线,把西藏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本报特派记者宋维国 邢剑扬)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9: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sina.com.cn/c/2005-10-15/10577175202s.shtml
我国宣布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10:5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5日电 今天,随着历时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世界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将在拉萨铺设下最后一根钢轨,实现线下工程的全线大贯通。中国15日宣布,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

  1994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铁道部对进藏铁路进行了多方案选线,经过比较,提出了首选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议。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青藏铁路立项,6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青藏铁路建设面临世界性三大难题,即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寒缺氧等问题。青藏铁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究。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等冻土层保护措施,目前,这些措施十分有效,冻土攻关取得重要进展。青藏铁路是世界级的生态铁路,11亿元的环保投资是目前中国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9: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藏铁路建设如何破解三大世界性难题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5:55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10月14日电(记者王圣志)青藏铁路建设面临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建设者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在破解三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长1100公里的青藏铁路横跨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无人区,大部分地区氧气含量仅占海平面的50%左右,极端气温可达-40℃。在高原上生活和工作,随时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
高原病。

  青藏铁路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了“先生存,再生产”的口号。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设立医疗机构115个,上场医务人员600多名,职工生病在半个小时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人类制氧史上的一大奇观。沿线建立了17座制氧站,4万名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沿线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由于卫生保障有力,全线脑水肿、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抢救成功率达100%,发病率基本稳定在千分之七左右,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

  青藏铁路穿越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地区。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冻土在冬天冻结体积膨胀,在夏季融化体积缩小。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路基就会破裂或塌陷。

  专家们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对于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线路尽量绕避;对于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采取“以桥代路”;在施工中采用了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堪称冻土工程的“博物馆”。

  青藏铁路建设专家组组长张鲁新说:“青藏铁路未来大规模出现冻土工程病害的可能性较小,行车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实现铁道部提出的‘列车在全线运行时间最短、行车设备实现免维修、沿线基本实现无人管理’三大目标大有希望。”

  青藏高原是世界巨川大河的发源地,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青藏铁路在设计时就注意尽量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线路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进行规划,青藏铁路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的选址都经反复踏勘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在施工时采用逐段移植的方法。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全线建设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青藏铁路建设用于环保的投资大约11亿元。

  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的调查表明,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青藏高原水环境一直处于良好的保持状态,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9: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藏铁路如何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5:58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10月14日电(记者王圣志)青藏高原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在沿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

  建立野生动物通道,在国外的工程建设中早已实践,甚至采用法律手段加以规范。目前,欧美国家均已制定相当严格的法律、法规,穿越动物栖息地的公路、铁路工程仅有交通部门认可,不通过环保部门的鉴定是无法上马的。


  世界各国采取不同的方式为野生动物设置通道:北美偏好为野生动物挖“路下通道”,让蛙、蛇等小型动物走管状涵洞,驯鹿、野羊等大型动物过桥下涵洞;欧洲则更喜欢为大型动物搭建上跨式的“过街天桥”,并在上面种植草木,模拟自然的山坡地形,欧洲人称之为“绿桥”。国际上的一些工程,现在不仅关注大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还开始考虑为鸟类、昆虫等预设专用通道。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说,在青藏铁路设计时,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对于穿越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护区的铁路线,尽可能采取绕避的方案;同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

  据青藏铁路总体设计师李金城介绍,青藏铁路唐北段和唐南段分别设置野生动物通道25处和8处,对于高山山地动物群,主要采取隧道上方通过的通道形式;对于高寒草原草甸动物群,主要采取从桥梁下方和路基缓坡通过的通道形式。建设野生动物通道,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

  青藏铁路总指挥部的监测表明,藏羚羊已经适应了人工营造的迁徙环境,大批藏羚羊通过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7 09: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藏铁路建设者探索重大工程环保新模式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9:09 新华网

  新华网拉萨9月12日电题:打造世界一流的生态环保铁路——青藏铁路建设者探索重大工程环保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拉巴次仁、王圣志

  初秋的藏北草原依旧绿意盎然。如今,一条绿色“巨龙”已翻越唐古拉山,进入拉萨
河谷,而铁路路基上移植的草皮与周围的绿草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青藏铁路建设者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生态环保铁路。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1142公里的铁路将穿越550公里多年冻土层,沿线分布5个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特殊生态功能区,跨越五大水系。如何保护沿线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半个世纪前中国由于财力有限,修建的青藏公路还是就地取材。几十年过去了,修建公路时取土挖的小土坑至今没有长出绿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片高原生态多么需要保护。

  “我国建设青藏铁路仅环保投资就超过11亿元人民币,投入如此巨资从事铁路建设环保工作,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历史上还是首次。”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介绍说,为了使环保工作贯彻到每一环节,青藏铁路在中国大型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了环保监理,委托第三方对青藏铁路全线进行全程环保监控。

  严格的管理措施使青藏铁路成为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环保的典范。首次与铁路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投入最高数额的环保投资;首次为野生动物修建迁徙通道;首次成功在高海拔地区移植草皮……青藏铁路填补了我国大型工程环保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尊重科学,顺应自然,已成为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共识。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次检查后认为,青藏铁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环保的经验,在国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居于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上,流传着这样的话:“藏羚羊是老大,环保监理是老二。”由此可见建设者对环保的重视。青藏铁路沿线共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并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将通道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对于藏羚羊等中小型动物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要求大于3米;对于藏野驴、野牦牛等大型动物的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要求大于4米。为保证藏羚羊的产仔及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门多次为藏羚羊停工让路。记者在铁路部门拍摄的录像画面中看到:2004年秋季,大批藏羚羊从青藏铁路大桥下自由穿越。

  “青藏铁路俨然是一条绿色长廊。”为保护藏北草原和湿地,建设者先在原湿地旁边的植被稀疏处挖出与湿地等高的洼地,将湿地原水引入,营造出人工湿地的环境,然后,再将车站用地上的牧草连根挖出半米深,一块块植入人工湿地内。如今,移植的湿地草皮与原湿地草皮连成一片,生机盎然。“为了保护4000多平方米的沼泽湿地,我们在青藏铁路施工中首次采用加筋挡土墙技术,但增加投资达2000多万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任辉民说。

  在保护高原湿地的同时,青藏铁路在海拔4300米至4500米高度地段种植和移植草皮获得成功,正在铁路全线推广。据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介绍,青藏铁路唐古拉山以南段大面积种植和移植草皮,对帮助铁路沿线恢复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青藏铁路铺轨已进入拉萨市郊,铁路全线铺通胜利在望。预计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试运行。根据设计,青藏铁路全线将建立调度集中系统,34个车站,仅有11个站有人值守,把全线运营管理人员压缩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铁路沿线生态的影响。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拉有玉说:“青藏铁路是一条‘工程未动,环保先行’的铁路,在铁路的规划、设计、施工中始终贯彻环保原则。”

  有事实为证。在青藏铁路开工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对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物种和生态进行了专题研究。青藏铁路确定的环保目标包括:确保冻土环境保持稳定、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水土流失防护得力、高原植被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自由、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等。

  青海、西藏两省区环保部门检测结果显示,青藏铁路建设对河流水质无明显影响,冻土环境未出现明显改变,沿线野生动物迁徙条件和铁路两侧自然景观未受破坏,沼泽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9 01:18 , Processed in 0.0384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