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32|回复: 6

雕鸮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60

回帖

60

积分

清泉

积分
60
发表于 2008-12-30 0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名:雕鸮
  别名:恨狐(貌似有鸟人就叫这个,当初我看到这个名字好奇去百度了下,然后发现就是雕鸮~)
  学名:Bubo bubo
  英文名:eagle owl
  中文俗名:大猫头鹰 希日-芍布 老兔 猫头鹰 夜猫 大猫王
  分类地位:鸟纲、鸮形目、鸱鸮科(Strigidae)
  分布:为全国大部分省区留鸟,除海南、台湾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体长55—90厘米(约婴儿的身高)体重15000—40000克(约3—8小包食米)
  感官能力:视觉95;嗅觉10;听觉95
  特殊技:有在夜间视物的本领。
  保护级别: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识认方法:头部有显著的面盘,为淡棕黄色。眼的上方有黑斑,颈部有黑褐色的皱领,耳羽发达,突出于头顶两侧。体羽主要为黄褐色,有黑色斑点和纵纹。
  雕鸮是中国鸮类中体形最大的,体长56~89厘米,体重1400~3950克。面盘显著,为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的细斑。眼先密被白色的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个大形黑斑。皱领为黑褐色。头顶为黑褐色,羽缘为棕白色,并杂以黑色波状细斑。耳羽特别发达,显著突出于头顶两侧,外侧呈黑色,内侧为棕色。通体的羽毛大都为黄褐色,而具有黑色的斑点和纵纹。喉部为白色,胸部和两胁具有浅黑色的纵纹,腹部具有细小的黑色横斑。虹膜金黄色或橙色。脚和趾均密被羽,为铅灰黑色。
[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住: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高山和峭壁等。
  行:夜晚活动。善于夜空中在林间飞行。
  休息:躲藏在密林中的树枝上。
  食:肉食性。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其他兽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
  性格:性情凶猛,单独活动。繁殖:繁殖期为4一7月。筑巢于树洞中、悬崖峭壁下面的凹处,或者直接产卵在地面上的凹处。巢内无铺垫物,或仅有稀疏的绒羽。每窝产卵2一5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成长:雏鸟出壳后需要由亲鸟喂养。
[编辑本段]种群分布
  雕鸮有7个亚种分布于中国。北疆亚种仅见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准噶尔亚种仅见于新疆西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套山等地,天山亚种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西藏西部、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西部,塔里木亚种仅见于新疆哈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尼雅河等地,它们均极为罕见。西藏亚种为中国的特产亚种,分布于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以及青海的中部和南部。东北亚种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较为常见。华南亚种分布于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和山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也比较常见。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鸮类中个体最大的雕鸮
  雕鸮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在新疆和西藏地区,栖息地的海拔高度可达3000~4500米左右。通常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常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有危险就立即飞走。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雕鸮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但食性很广,几乎包括所有能够捕到的动物,包括狐狸、豪猪、野猫类等难以对付的兽类和苍鹰、鹗、游隼等猛禽,其中大约兽类占55%,鸟类占33%,鱼类占11%,两栖类和爬行类占1%。
  由于雕鸮在夜间活动,所以一般认为它并不捕蛇。其实,当它发现蛇从草丛中缓缓爬出的时候,就会立即变得兴奋起来,眼睛发出炯炯的光芒,并且转动着圆圆的脸盘,似乎在估算着双方力量的对比,然后瞄准蛇的头部,从树上猛扑过去。但它也的确是较少捕食蛇类,所以第一次进攻往往并不成功,常常不能抓住蛇的要害。这时蛇就会愤怒地扭动着身体,转过身来准备缠卷住雕鸮。雕鸮则会展开两个宽大的翅膀,抗拒蛇的缠绕,并且用锐利的爪子刺穿蛇的鳞甲,进入肉体,然后寻找一个破绽,用嘴猛地咬住蛇头后面相当于心脏的部位。痛苦万状的蛇经过激烈的挣扎之后,渐渐不支,终于松开了身体,成了雕鸮的一顿美餐。
  繁殖期随地区而不同,在东北地区为4~7月,而西南地区则从12月开始。此时雄鸟和雌鸟栖息在一起,在拂晓或黄昏时相互追逐嬉戏,并不时地发出相互招唤的鸣叫声。交尾之前先互相用嘴整理羽毛,并作亲吻状,雄鸟不断发出“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叫声,雌鸟则伴随着发出“西、西西西、西西西、西”的声音,反复5分钟左右,然后雄鸟雄鸟跳到雌鸟的背上交尾,并且一起发出欢快的鸣叫声。交尾后大约一周左右,雌鸟就开始筑巢。通常营巢于树洞中、悬崖峭壁下面的凹处、或者直接产卵于地面上的凹处。巢内没有任何铺垫物,有时产卵后垫以稀疏的绒羽。每窝产卵2~5枚,以3枚较为常见。卵的颜色为白色,椭圆形。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35天。
  雕鸮在我国有一定数量,但在不断减少。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个人觉得还是百度全而且比较专业,就拿这个了。
雕鸮野外的没见过,虽说分布范围挺广的,要见到还实在是有难度啊。
记得有人曾经跟我讲过,看雕鸮要去山里,有很密的树,最好前面还有悬崖……不知是否如此。反正看雕鸮是很需鸟人素质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freewind 于 2008-12-30 09:32 编辑 ]

18

主题

160

回帖

60

积分

清泉

积分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09: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
分布范围。此鸟应该是地方性常见吧。
b0233.jpg
36403_39247651580.jpg
20071102_8c56b28feeedd662d3087F9GvgXIfsFT.jpg 11815200002.jpg
2007102838462000.jpg 200681120582312262.jpg 200681120585626976.jpg bubo4-1.jpg

[ 本帖最后由 freewind 于 2008-12-30 09:36 编辑 ]

35

主题

509

回帖

107

积分

清泉

积分
10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12-30 10: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不懂鸟的人,我感觉想猫头鹰~~~呵呵~
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到你了....

22

主题

278

回帖

16

积分

溪流

积分
1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12-30 1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XIHUANXIHUAN xihuan喜欢喜欢
来至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的 准业余摄影师(就是比业余还低一级) 透过相机记录环保, 爱上美丽的大自然。

163

主题

4341

回帖

2497

积分

长江

积分
2497

认知组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12-30 1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猫头鹰,恩,我们图书馆里有本书就是关于雕鸮的,成长记录,很好看。
www.greenhau.org

15

主题

193

回帖

109

积分

清泉

积分
109
发表于 2009-2-19 14: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雕鸮分布广泛却不常见,而且现在农田耕地逐渐被建筑物吞噬,雕鸮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了,数量也剧减。
我对你的热爱犹如我对鸟一般,爱得深沉!

10

主题

242

回帖

3256

积分

长江

积分
3256
发表于 2009-2-20 0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在家乡经常能碰到猫头鹰,在一棵大树上还有猫头鹰的窝;现在很少见了
------------------------------------------------------------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环境协会 协会邮箱huanjingxiehui@163.com 协会论坛 www.xjtuhx.ngo.cn/bb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8 22:59 , Processed in 0.0352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