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196|回复: 1

国内高校环保社团的活动开展及其发展——胡 菲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701

回帖

616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6161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1-5 22: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章为2003年11月人大论坛论文——摘于绿网绿色营论坛

国内高校环保社团的活动开展及其发展——胡 菲
(厦门大学绿野协会 厦门大学2227信箱 361005
xiaofei30@163.com xiaofei30@greenwild.org
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活动开展)

摘要: 高校环保社团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运动不可忽视的主力军,而大部分的社团都是自发组织的,且较少有很好的指导,所以大多自生自灭。而在其中又有一些发展较好的社团,能真正起到带头的作用,所以希望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内高校环保社团活动和发展的道路。本文以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的活动以及相关理念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项目运做,组织发展,社团文化

在“环保”一词越来越大众化的现在,高校学生以自己的热心和激情,再一次走到了时代的前沿。国内各大高校基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宣传和保护环境,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无疑是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只是这近十年的迅猛发展中,有沉有浮,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也存在很多的误区,所以,想以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的活动及其发展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希望在这一领域能有所帮助和促进。
社团的存在都是主要以活动为载体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活动才是我们的关键,如何做好活动是我们最需考虑的问题。在高校最常见的活动是环境教育,即针对一些附近的中小学校定期开展环教,或是在暑期活动中对当地村镇的孩子们进行环教。这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可以让我们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但在这里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开展一项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做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对活动对象了解多少?我们不能看到全国的社团都在做环教就也去做环教,也不能没有区别地拿着一本教案对谁都通用。其实当很多有心的人做过环教后都会发现,有的地方孩子们更渴望的是其他的知识,有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准备的教案里的环境问题,几次环教课根本不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我们自己的知识太有限了……试问这样的活动是否失去了目标或是定位偏差太大?其实无论什么活动,它的准备时间往往要比活动时间多很多,我们要尽可能充分了解有关活动对象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这样才不会活动做到后面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很多的活动时间甚至资源资金都花费在其他一些琐碎的事情上了,而且也影响活动的开展。以绿野为例,绿野的环教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主要是针对会员,即通过一些活动培养会员的环保意识,增加大家的环保知识,如定期开展的讲座,播放环保影片,请学校的相关专业教授,也可以就在自己简陋的办公室或者坐在草地上自己给自己讲,共同来学习,还有 “绿色书架”的设置,尽量把更多的资源让会员共享,在网站论坛里也有开设“绿野茶馆”专栏,让大家把平时自己看书的读后感和所知道的好书推荐给其他人。也就是说尽量利用身边的一切来搭建学习平台。另外还有就是,环保不是单一的学科或事业,它跟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所以我们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环保上,还应有更多其他的东西,可说是文化的多样性吧,这样我们在社团里所学到的东西也就很丰富了。
而对外环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针对一些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平时为长期活动,目前是定点在一个小学的环保小组,而我们的出发点主要是把所掌握的现今比较好的环教方式,环教的一些思想理念,以及一些相关资料和对外联系在给小孩子做环教的时候传达给他们的老师,因为老师比我们更了解他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教学经验,可将我们的东西转变成真正适合这些孩子的科学的教学方式,而且也只有老师才有可能长期在学校里教更多的孩子,这样的效果远比我们一直做下去要好得多,同时我们也可把这些传播给更多的学校。在暑期活动中,我们在所经过的一些地方进行环境教育,更多的给他们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而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的环教把游戏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或是一味的以游戏来进行环教。其实这两种典型的环教方式都有利弊,我们要结合起来使用,很多农村的孩子他们更渴望的是知识,我们利用最简单的课堂方式却让他们知道了更多外面的世界,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今后他们也就更加关注环境方面的事情了。而时下比较流行的游戏教学强调的是参与,是亲身体验,而不是气氛,特别是一些城市里的孩子,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真的可以有很不简单的震撼。所以,我们需要选择的是最适合的,而不是最流行的,或是别人用得最好的。所有的活动都是这样的,活动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的改变,只要你的目的明确,准备充足,你就可以有很多精彩的创意,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光开展几个常规活动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很多其他的项目。于是,在绿野,我们开展了项目制,由会员提供一些活动创意,理事会讨论其可行性,进行评估,如果可以则会员自愿申请负责此项目,然后在各小组内招人成立该项目组。项目组成立后,此项目的所有活动方案,计划,操作方式,预算以及项目组内各种职务,完全由组内人员共同协调负责,充分享有自主权。这样没有局限性,也有利于大家实现自己的想法。当然,为了保证活动质量,项目的进展以及出现的问题也都由项目负责人在例会上及时汇报给理事会,这样也不会因为几个负责人的精力有限,开展的活动有限而使得一些会员闲置在一旁。当然,项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的,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要看是否符合我们的宗旨及发展方向的。此外,项目的过程中及结束后都必须要有报告出来,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定。项目制的灵活性也是它的一大特点,项目组可比较灵活地组建和解散,时间可根据需要来确定,而不会受到限制,也不会因为没有活动或是条件不成熟而使得一个小组架空,同样还有利于会员之间的交流,因为每次项目组的成员是机动加入的。
项目制可以缓解现在高校环保社团的无限扩张问题,也可让会员有不同的锻炼。更多的是我们可很好地抓住身边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更广的接触面。只是项目制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在管理方面难度也会比较大。
关于项目的起源,可以说极大部分来自于外界,因为我们社团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的合作和交流。诸如最基本的是我们的校方,在社会上学生社团是最不正规的团体,却可以用学生身份很方便地做很多的事情,有校方的支持,更有利于我们各项活动的开展了。其次是一些政府部门,在越来越注重公众参与的现在,学生这方面的人群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政府的很多活动因人手不够或是其他原因而无法进行时,我们也可起到不小的作用,这时很多的资源,如一些硬件设施我们也可将其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再次就是一些企业商家,很多人认为找他们就是拉赞助,其实不是的,一些有内涵有文化的企业,更注重的不是广告效应,我们甚至可以把他们当作环教的对象。如厦门每年一届的“鹭岛关爱日”,绿野的会员都会作为领队分批带领厦门市各大公司以及一些在厦的跨国企业的员工去清理厦门一些主干道或是主要公众场所的卫生死角,并通过一些宣传和游戏让更多的人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所以,和企业的合作还有更多的事情可做的。然后还有和一些国内乃至国际组织的交流,通过一些合作项目,并不一定只是基金的申请,我们不应是为了申请基金才去做活动的,在申请下来一笔基金或是配合其做类似于国内某种市场调查的活动,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的要求而得知他们的活动方式,以及一些项目的运做模式,还可以更多地接触到一些我们缺乏的环保理念和知识,并且一些自己的其他项目也可通过他们来寻求帮助和进行推广。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和其他高校的环保社团之间的交流,大家有很多的相似点,可学习和借鉴的很多。其实每年暑期的绿色营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拥有自己的绿色营,绿色营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可以互派营员,这可以说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了,不是通过培训,也不是通过网络,只有参加一个协会的活动才能真正了解她的实质,真正看清自己协会所存在的缺点和具有的优势。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好的。还有一个就是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人关心环境,也自发地成了某方面的专家,所以绿野有很多社会上的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很多的社会优势,也是真正关心环境的环保志愿者,而不是工作者,给绿野提过很多的建议,给过很多的帮助,哪怕只是默默地支持,也仍旧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之一。
外界的很多资源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作为没钱没权没背景的大学生,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尽自己的力量为环境做更多的事。但有的时候,很多的人不禁会问,我们究竟是在为环境做事情,还是在做社团?因为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似乎放在了社团上,特别是在社团出现一些情况的时候。这真的是再所难免的,一个集体的发展必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认为一味地去做活动,不管社团的运行,或是掩盖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其实只要去面对,而不是去纠缠,有问题出现是好事,这表示我们在发展,在前进,但有问题我们不要忽略,因为它会积累的,到最后爆发真的很难控制了,所以尽量用较少的时间去做社团工作,把它们做为次重点而不是完全不重视。例如机构制度问题,很多社团都在为这个苦恼,但要知道没有十全十美的体制,而且别人运行好的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况且协会的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体制,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试行目前比较好的体制,在日常活动中逐渐把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这样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了,因为一个好的体制本来就是让我们更高效更方便的开展活动,如果体制本身让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那真的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关于资金,很多社团觉得没有钱就不能开展活动了,往往一个很好的活动因为资金不到位而夭折或是效果太差。在现在,钱固然很重要,但是否钱就是唯一呢?作为所谓的环保人本来就反对什么都以钱为前提。不禁又要问,我们做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换一种不要这么多钱的方式来活动是否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绿野我们一向提倡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无论是怎么来的钱我们都要用在刀刃上,能不用钱的地方尽量不用。绿野的资金来源其实很简单,除了会员的基本会费以及学校每年的250元的优秀社团的奖励,基本上就没了,还有一些零零散散做项目省下的钱够维持我们所有活动的开展了。所以大家都养成了节约的习惯,感觉这也挺环保的,同时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次的外出活动,我们坐最便宜的车,大家可摇晃放松到了极点,我们吃最简单的饭菜,可体会到其实物质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需求,当我们的物质降到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反而有的时候却是最开心的,因为大自然的美好让我们看到其实人类完全不必那么贪婪就可过得很好。甚至在完全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我们的绿色营仍能让大家得到前所未有的收获,我们的营服也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图案,反而更加真实,更加有意义。那么,钱真的那么重要么?每次准备活动的时候我们似乎都没考虑过钱的问题,总觉得这个完全可以有办法解决的,只要该用的地方用上了,活动照样可以做得很好的,我们保护环境的宣传和目的同样可以达到的。所以,真的不要因为没钱而觉得寸步难行,觉得没事可做,活动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只要你有心,只要你热爱自然,想去保护她,那么就放手去做吧。
活动多了如果没有什么进步也不是件好事,至少许多年了协会如果没有很大的发展,大家的热情会越来越少的,协会在社会上的肯定也会被取代,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所以我们也需要不断的计划发展,如绿野今年的目标是把活动科学化和规范化,即让我们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和科学接轨,让会员能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的活动更具有说服力,像我们和厦大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合作的红树林研究,跟福建著名的观鸟人士学习观鸟,和植物园里植物权威合作的认识植物等等。规范化是让我们的活动尽量规范地进行,如前期的申请,计划,预算,评估,中期的报告,审评,后期的总结和财务报表等等,希望按正规的程序来开展我们的活动,很多的人觉得麻烦,但无论对我们协会的资料收集,活动的顺利开展,乃至今后我们工作岗位上的适应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将继续完善协会这方面工作的监督。这些算是协会宏观发展的计划吧,很多觉得空的东西其实是有必要的,能站在很高的位置看清社团的发展,有导向作用。
当然,协会发展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负责人和一些老会员以及骨干的力量。学生社团与其他团体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稳定性差,基本上一年就要换掉一批人,流动性非常大,所以经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骨干刚一开始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就要半懂不懂地承担起协会传承的重任,一些负责人和老会员很多时候自己不能亲自做事情,要把机会留给新人去锻炼,又不能指导太多,却要处处关心,出了问题还要自己扛着,而且都是志愿者,来了脾气不能发,这些对一些学生干部来说可真的要求挺高了,但也就是这样,在无法把握尺度的情况大家都边学边做,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协会传了好几代。只是我们尽力不要建立崇拜主义,既会员做事情都是围绕某一个能力很强的老会员来的,而换了负责人大家就都不行了,这样只会导致社团的起起浮浮,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的老会员和骨干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榜样,相信自己也相信协会的底蕴,大家加入社团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冲着某个人的,而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热爱自然的一块净土,我们的任务是将其挖掘出来,让他们自己来选择如何表达对自然的爱。
我们所传的只是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能引起共鸣的协会文化,即使新手再不会做活动也没关系,没有谁开始就会做事情,总有锻炼的过程的。而且事情的成败真的那么重要吗?学生社团做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不就是我们自己的人么?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活动之后,环保最深地进入了我们每个会员的心,若干年后,当大家有了自己的事业,那么这颗环保心给他的影响,让他做的每一个决定可能比我们这些环保人士艰难的几年奔波要有用得多,所以,要相信我们不可看见的那部分影响力吧。
说到社团文化,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了,所以把它放到了最后。一个社团,她的文化就是她的灵魂,可以让很多人围绕着她一起为自然努力,一起探讨环境保护乃至人生的哲理。绿野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她的理念和文化,她用很特别的方式让大家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梦想,让每个人有家的感觉,可以毫无顾及地放松,可以单纯地像一个婴儿,所以,她可以有很棒的活动,有很快的发展,有家庭的温暖。并不是绿野有什么更多的优势和资源,而是她懂得只有简单才是最自然纯真的。在绿野里面每个人都不求回报只愿付出,但求事情的本质而不去理会那些烦琐的障碍,愿意给出朋友的帮助和家人的关心。所以,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做事情了,而是和协会一起,所有的人共同成长。因为环保真的不是简单的环保,他更是一种生活,一种心态,一种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这些的。
其实这些都是绿野向大自然学来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倾听荒野之声,传递绿色梦想”,绿野有自己最具特色的野外生存活动,我们不是去征服自然,去挑战自己,而是把自己轻轻地放进自然,去感受他的广阔,他的无私,他的付出,他的包容,学着去发现自然的神奇,学着和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学着和身边的朋友互相帮助,学着许许多多简单的做人道理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所以,接受了大自然最好的赐福,绿野人关注着身边的朋友,关注着身边的环境,也就是这样的文化理念让绿野很幸运地走过了三年,感染了很多的人,也做到了一个高校环保社团应该做到的事情。同样,虽然她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不成熟不完善,但因为有着这些精神上的旗帜,她有自己的方向和道路,所以,绿野人一直很努力地做着,很执着地走着,也很平凡地活着。但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能并肩保护我们的环境,歌颂我们的自然,探索真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绿野的经验来看,一个社团的文化真的很重要,这种文化不是学来的,而是社团中的每个个体所共同创造出来的,只要大家都有着一颗为自然的心,这真的不难。有了自己的信仰,有了坚持的原则,那么其他的小事还算什么?还有什么解决不来的事吗?像现在国内的很多高校环保社团从九十年代就成立了,直到现在仍旧是国内的环保先锋,不也是有很深的底蕴在其中么?那些文化传承就是一代代人坚持的动力。
高校环保社团的活动会很难,也会很容易,但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目的,能够坚持到底,能够互相帮助,彼此支持鼓励,那么终究会做出一番事业来,会让我们这个地球上的天空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Signature
欢迎大家联系我,肖志强:13052405768  上海大学生绿色论坛老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培训公司— 亚洲超越极限教育集团 www.magicyourlife101.com

5

主题

201

回帖

213

积分

溪流

积分
21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24 22: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8 13:24 , Processed in 0.0340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