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是南中国地区民间组织从数量上和能力上不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时期。民间组织从自生自灭开始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从个人英雄主义或单打独斗式的生存发展方式开始朝向更多的多元开放、沟通互助的网络式存在。许多民间组织也从埋头苦干的工作状态开始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和公共空间,公民社会的理念和思想开始为更多的草根民间组织的工作者所了解和接受。同时,有一批在社区公民行动中的核心推动者已走了出来,正处于飞快的成长时期。 在此背景下,受香港乐施会的资助,广东人文学会民间书院主办并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员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ICS)协办了黄埔公益领导力协力营。协力营将通过集中工作坊、团队协作以及交流和对话等方式的学习,提升南中国民间公益领导者的社会视野、团队引领能力以及自我成长能力,并通过学员网络建设,促进民间公益领导者及其组织之间的资源交流、知识分享和行动互助,共建互相支持的发展平台,推动民间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壮大。
协力营主要是针对具有5年或以上社区导向民间组织或社区组织工作经验的公益行动领导者开展的能力提升计划,分为集中工作坊、团队协作、行动研究、交流对话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工作坊将为一年四期,围绕“个人成长”、“团队引领”与“社会视野”三方面的民间组织领导力的核心内容进行。参与计划的学员必须完成所有四期的培训内容。工作坊的内容框架为:
第一期:个人成长心理训练、社会发展视野、行动研究方法、团队建设。(5天,广州)
第二期:可持续社区发展、社区工作方法、小组实践、个人修养训练。(7天,四川-暂定)
第三期:公信力、执行力、文化力、传播、政府及企业合作。(5天,广州)
第四期:全球视野、国际合作、组织战略、领导力。(7天,香港-暂定) 2.团队协作
将学员形成不同的小组组建团队,并为各个小组团队的合作活动提供1万-1.5万元的小额资助,具体资助范围如下:
1)
行动合作:小组团队合作开展一个项目。
2)
人才培养合作:小组团队合作开展共同培养民间组织发展人才的计划。
3)
组织学习网络:小组团队合作组织本地机构间的学习交流网络,促进机构领导人间的经验交流。
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帮助行动者反思与提升自身行动能力,在此培训计划中,除训练学员行动研究的方法外,还支持有兴趣的学员进行自己工作领域的课题研究或自身机构的个案研究。主办方将专派研究员支持学员完成相关行动研究,与学员一起在行动中反思。
4.研讨、对话
可参与社区民间公益组织的研讨会。研讨会将邀请民间公益组织领导人与政府、企业、国际NGO以及相关学者就民间公益组织关心的议题进行研讨,这一研讨会同时也促进民间公益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分享和学习,同时加强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和企业的对话。
1.
工作经验:从事公益组织工作五年或五年以上,目前为社区导向或者开展社区工作的公益组织的领导人或长期扎根社区工作的个人行动者。(我们所定义的社区包括邻里社区,也包括各种社群社区以及互联网社区。)
2.
个人能力:参加过公益组织能力建设相关的系统培训,了解公民社会、公益组织项目规划与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愿意长期致力于公民社会或者公益组织领域的工作;在组织的管理或项目活动中能够发挥领导作用;具有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烈学习和分享的愿望。
本协力营计划觅寻长期扎根社区工作的公民社会中坚力量20名参加,欢迎有成长愿望的人士报名加入本协力营中。请有兴趣的朋友详细阅读附件中的招生简章,并于6月24日前填写附件报名表发送至彭燕辉邮箱。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西门海珠科技园806-807室
邮编:510275
办公电话:020-84111551转20
联系人:彭燕辉
邮箱:ics.yanzi@gmail.com
欢迎各组织或个人来电来函咨询!
广东人文学会 民间书院
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