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见证
兰州大学09湿地使者
刘超
09年3月底,我们一行人组队,为了暑期的社会实践,我们准备着前期的训练和工作。因为我们将来面临的是海拔4200多米的高原地区,对自己的负责就是对队友的负责,为此我们每天晚上跑步训练,每周六、周天进行爬山训练。
09年7月19日我们正式出发前往我们生态调研实践的目的地——青海省玉树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每个队员向往的神秘国度,因为那里有绿绿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更重要的是那里是“草原精灵”黑颈鹤的保护区,充满渴望,充满激情,我们踏上了征程。
在隆宝滩的日子是苦涩而又快乐的,是充满汗水又充满喜悦的,在那里我们进行的生态调研项目有:观鸟、昆虫认知、植物样方统计,鼠兔洞口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旱獭洞口火绒草的研究。每一项工作中都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比如我们观鸟,大清早六点起床,大概的洗漱一下,七点钟我们就准时出发了,有时候来不及吃饭就带上两个白饼就行。一路上,我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充满期待,充满好奇,希望能够看到飞翔在高原上的精灵。看不到鸟时,我们感到有所失望,看到鸟时,尤其是看到隆宝滩特有的鸟时,我们兴奋不已,激情万丈,如获至宝。记得去数植物样方的时候,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在草地上一爬就要好久,像我这不习惯的人,不停的就得换动作,一天下来我可是几乎能使出的动作都用遍了。但最让我感动是杨霁琴队友的认真与坚持,她在那里认认真真的数着,一株、两株、三株、、、,她的那种忍耐性,那份坚持,那份认真一直让我铭记在心,时刻鞭策着自己凡事要认认真真的去做。
虽然我们现在都已经从高原回到了学校了,但那里的点点滴滴依然萦绕在脑海,萦绕在心中,记得在山坡上捕昆虫的场面,记得为了观鸟我们征服5000米的海拔的情景,记得用牦牛粪便烧火做饭,被大家亲切称为“牛粪王子”的情景,记得藏家文嘉大叔的热情好客,记得站长的热情帮忙,记得藏家小孩朴素姜厝与我们一起采访藏民的情景、、、一切都一切都历历在目,犹如刚刚发生一样。
我们一行,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雨,也经历了重重的磨练,从每个人的身体或多或少都感悟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这一年的夏天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在欢声笑语中、在辛勤工作中、在紧张的宣传中、在彼此的理解和帮助中我们长大了!相信这一切的一切将是自己这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无价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