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学生绿色营】
福建省大学生绿色营(简称福建营)于2007年开始启动,每年举行一次,由福建省大学生绿色营社会实践项目组筹备举办,主要以福州地区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为主体,同时吸纳福建省内外各高校优秀的大学生参与。福建营秉承着不断学习与交流的精神,力求通过每届绿色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为各地环保社团环保理念的融合与进步,活动方法的交流与借鉴,以及社团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出努力。事实证明,福建营实现了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福建营做的更精更好。
福建营由出生到成长经历了短暂的不到三年的时光,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界的关爱。
首届福建营在福建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及福建省林业厅、德化县林业局、福建德化戴云山保护区的共同支持下,于2007年10月1日开营,进行了为期7天的德化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调查。福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振基教授担任了首届福建营的指导老师,对首届福建营活动的开展给予巨大的支持和鼓励。首届福建营融入了中国环保意识项目福建子项目的实践活动,暨全民环境意识提升之“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 德化戴云山实践行。完成了两份调查报告——《九仙山植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德化县陶瓷业节能减排情况报告》。
2008年,第二届福建营以“传承社会和谐
感受灵韵武夷”为主题,继续自己的征程,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经过了07福建营的经验积累,以及一年以来的发展,福建营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活动形式与内容安排也日益丰富和成熟,更具福建特色。通过两届绿色营实践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了在自然环境中交流、学习、体验与提升的方法。营员们通过历练,得到成长,在增长环境知识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福建营作为锻炼绿色人才的熔炉,不断引进各地环保社团的先进理念,为福建环保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08福建绿色营活动营员总结】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日子里,平均每天15公里的徒步旅行让我们用最原生态的方式感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惊喜与美丽。感受桃源峪——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参观武夷山自然博物馆,了解武夷山生物的多样性;挂墩的观鸟活动;桐木村小学环教——教育小孩子们不要吃野生动物;深入农村入户访谈,了解最真实的武夷山保护区现状;由来自全国各个高校优秀环保社团代表的交流,我们的活动多姿多彩。与奥运同行的我们,还在武夷山保护区内,度过了难忘的奥运之夜。还有不得不提的黄岗山之旅,40公里,一天走完!
十天的行程,我们形成了一份农村入户访谈报告。活动虽多,但真正环保的内容做了多少,我不敢说。更多的是营员得到了历练,对环保的理解更加丰富。
【2009年福建绿色营概况】
今年是福建省第三次举办大学生绿色营,其主题为“关爱母亲河,传递海西环保风采——关注闽东流域保护现状” 。活动地点包括闽东水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被誉为“福建省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母亲河”——霍童溪沿岸地区。我们希望通过在环保先行地区与当地环保相关部门的座谈与深入民间的实地考察,掌握当地环境第一手资料,并学习成功的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经验,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希望能够给所有致力于水环境保护的部门与地区提供可行的参考。
闽东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俗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武夷名山,东与祖国宝岛台湾岛隔海相望。闽东依山面海,水利资源丰富,境内较大的河流有24条。霍童溪便是闽东三条独立入海的河流之一,全长126公里。整个流域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排放的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水质符合国家一类标准,1996年在省人大常委会上被评为“优清河”, 是全省目前十二条主要河流中水质保持最好的河流之一。被誉为全省唯一不受污染的母亲河。
本届绿色营的第二主题是“传递海西环保风采”。通过与著名NGO组织“绿眼睛”进行交流,学习其丰富的环保经验与技术,为校园环保社团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引导营员们在自然的环境下实现个人环境意识的自我升华,也力图使各高校环保社团及青年环保志愿者建立长期友好关系,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今后高校社团更好的协同发展铺下基础。
【展望】
福建营该何去何从?即便这个问题扩大到全国营,也同样是引起无数争论。而即将三周岁的福建营,也对组织筹办绿色营过程中的曲折坎坷颇感无助。绿色营草创之初,本是针对一个环保热点,然后组织一批有激情的大学生前去调查的。但当全国各地绿色营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以后,经历十几个春秋的绿色营似乎已无热点可挖。全国营培训自然讲解员的形式应该算是顺应形势的转型吧?那我们各个地方绿色营呢?是追随着全国营的步伐一起培训自然讲解员?还是另辟蹊径?我觉得绿色营的发展仍然处于瓶颈。
绿色营,作为培养绿色人才的熔炉,锻炼绿色人才的西点军校,这一点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能不能成为解决某些问题的“助燃剂”,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福建省两届绿色营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同时,也遗留了不少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在忙于筹备的时候我们并无法很好的顾及,没能深入的思考。仅以我个人认为,如何使每届绿色营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办的更好,是最重要的,既是“传承”的实现。由于时间限制,仓促之间也无法得出更多的想法,不过此次进行绿色营发展的简单分析,倒是引起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希望能有机会继续深入,谢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是小薇写的哦)
起草:福大,张威(小薇) 整理:农大,钱项华(海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