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470|回复: 4

大学社团的重建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701

回帖

616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6161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1-5 23: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社团的重建
              ——黄真平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社团作为中国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日渐显现,但是经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大学社团的改革与发展停步不前。我因长期从事学生社团活动,并广泛接触中国民间组织,确定了毕业论文主题:大学社团的重建。我就大学社团的性质、分布及功能,大学社团的现有管理体制、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大学社团的影响及大学社团的重建的对策与分析,谈些自己的观点。本文将我国当代社区发展规划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大学社团重建的紧密结合具有社会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社团、NGO、法律地位、社会化、公共产权、社会工作


1大学社团的性质、分布及功能
1.1大学社团的性质
    在中国,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大学社团,简单而言就是以大学为依托的社会团体;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社区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大学社团亦不例外。综合起来我认为大学社团应该是以大学为依托,以大学所在及邻近社区为载体,师生及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团体。广义的讲,大学中的工会、团委、学生会、包括由大学及所在社区成立的联系组织都是大学社团(1),狭义的讲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各社团及协会等都是大学社团。这里我特别强调两点:一,大学社团不是简单的大学生社团,但其基础肯定是现已普遍存在的大学生社团;二,大学社团不是简单的局限在大学校园范围,而应该是与社区及社区居民结合起来,但是不容否定的是师生参与让大学社团更有生命力,更具有时代特色和现代气息。
   传统观念上有学者把社团区分为社会性社团和非社会性社团。社会性社团是指跨单位或地区所组成的,具有职业化的团体组织,例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基督教青年会等;非社会性团体是指在本单位内部范围组成的,自娱自乐的团体组织,例如某公司的俱乐部、学校中的社团组织等。(2)
   虽然我不反对从性质上把社团分为社会性社团和非社会性社团,但是我不赞同学校社团组织都是非社会性的,或者说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社团是社会性的,例如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律援助中心、南京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等,而且将来会有更多的大学社团成为社会性社团。我认为这些大学社团是社会性社团的主要依据有三点:一,原有的所谓跨单位或跨地区是相对的,就如物理学中的质点一样可大可小,按照目前中国现有的大学分布及未来众多的大学城,这个跨地区就很难界定;加上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学分制改革,促成教师和学生的跨校流动工作和学习,兼职也好选修也罢,跨单位与跨学校的界定也将难以区分,我们不能阻挡北大的老师或者学生参加清华的社团是个公认的事实。二,大学社团充分整合大学资源、社区资源和行业资源,开放的氛围和交通的便利让参与成员日趋多元,他们的活动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的甚至职业服务,取得了显著社会成绩,得到社会认可甚至嘉奖,例如人民大学的陶行知研究会、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浙江大学绿之源环境保护协会等。三,大学学分制改革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了单位学生向社会学生的转变,大学生不再仅仅属于某一个高校,而是社会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合法的权利,其中一点就是有公民有结社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自由,如果哪个社团表面上完全由学生组成即使都是一个大学的大学生但是这不应妨碍他的社会性,并应该具有与其他社会社团一样独立的平等的法律地位。(3)事实也证明今天的大学社团是应该具有社会性的,并在不断拓展其社会性。
   也有学者认为社会社团是NGO(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是国外对民间团体的统一称谓),它的性质应该包括正规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奉献性和志愿性等,(4、5)那大学社团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呢?我认为是符合的,也就是说大学社团是NGO;而且是特殊的NGO,可以说是NGO中的NGO,不同于NGO挂靠NGO。在我国大学本身就被划在NGO或者NPO(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我国学者不愿意谈论非政府这一概念,而用非营利组织来代替NGO)范围内的。(6)在具体描述大学社团时我也强调可持续发展,我建议大学社团最好按程序注册、最好有常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并经常开展活动,但是是否注册不是大学社团是否合法的标志,其没有违法行为就是合法,这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就如企业没有达到国家推荐标准ISO9000并不表示企业质量管理不好一样;我倡导大学社团应该服务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独立运作,自主决策,不要成为大学行政附庸,什么学雷锋就想到了志愿服务、什么世界环境日才想到了环境组织、什么反邪教又想到了理论学习等,不是这些活动不应该做,但是这些不一定是大学社团的自主愿望,或许多少成为行政政绩的体现,抵制强大的行政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有自己的决策机构和管理体系,能够民主决策分担责任;我觉得大学社团应该继续保持民间性,是广大师生参与的平台,政府和人民是有距离的,人民政府也不例外;我发现大学社团提供的服务是对社会公共福利的支持,是带有奉献精神的;我更支持大学社团能够体现并持续带动维护志愿参与、志愿服务,实践证明这是大学社团的重要支持和内容,维护广大志愿者的志愿热情是大学社团的责任,也是工作艺术。“我们不愿看到只有捐赠者的基地,但缺乏支持者的行动,公众支持滞后,特别是青年志愿者行动普遍减少。”(4)

1.2大学社团的分布情况
   仅知道大学社团由单位社团向社会社团的转变和它的NGO性质也还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大学社团还是有其特性的,这些特性是大学社团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例如有的被区分为能力建设型、政治型、经济型、文化型、调查研究型等;有的被区分为理论学习类、社会科学类、学术科技类、志愿服务类、文学艺术类、体育健身类、工艺类、综合类等。(7、8)即使根据ICNPO(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分类体系也大概如此的。(5)
我这里的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市大学社团的分类数据统计表如下: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市大学社团的分类数据统计表
学校或者城市分布类别及数量
清华大学体育类21,人文社科类21,艺术类10,科技类15,公益类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实践类7,科技类8,体育类6,文艺类11;
上海市大学社团分布数量统计理论学习28,社会科学80,学术科技89,文学艺术275,志愿服务84,体育健身144,其他15

显然数据不多,不具有说服力,但是在我接触的社团负责人中有近两百多个,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代表不同的协会或社团。这些性质对大学社团的影响也是很关键的,甚至直接影响社团的氛围、活动质量与效果,但是在大学社团重建这里目前显得不是很重要,以后会逐渐深入涉及到的。

1.3大学社团的功能
大学社团数量庞大,其功能自然是我关心的,结合大学社团的性质和分布情况,我总结的大学社团的具体功能: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为学生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了校园和社区文化生活;推动了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培养了社会人才,完善个性及专长发展;带动学生与社会接触,尤其是与企业的接触;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学;推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价值多元;带动科技参与;培养民主精神;还有参与社会公益等。(9、10、11)


   如果说大学社团的性质、功能重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那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是大学社团面临的种种困惑和问题,诸如:大学社团政治性不强,民主意识没有上升到权益意识,但是民间性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很大;数量逐年增多,但是优质社团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大学社团的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但是校内合作并不是很好;同一行业社团更趋专业化,但是科技含量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少;名牌大学的大学社团数量多而且容易产生品牌社团,而一般大学的大学社团数量少品牌社团的产生相对较难;有些品牌社团建立初始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取得一定成绩后被学校收归“国有”;社会对大学社团的重视不够,理论研究刚刚起步等。是什么引发这些问题呢? (12、13、14、15)

2大学社团现有的管理体制及问题
2.1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下的大学社团
2.1.1在哪登记注册?
    虽然国际认可登记注册不是社团合法性的标志,但是结合中国国情,我建议大学社团积极按照相程序登记注册。依照国务院1989年颁布和1998年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我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在大学中的学生工作处具有一定的行政民政部门职能,并且中国的大学都有行政背景,一般大学都是副厅级以上编制,相当于地级市的行政级别;在社区中的街道办事处一般都有民政科或社会发展科负责民政工作,而且一般街道的行政级别都是处(县)级。(16)按照规定是否也应该可以登记注册社团是值得探讨,条例的规定是必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虽然大学的学生工作处和街道的民政科都符合相应的行政级别,但是都不是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而且不同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级人民政府,不是人民政府自然就没有权利登记注册社团,不管这是否阻碍社会的需求满足。事实是违法的事情在中国可以被理解为改革转型期特殊的产物,也多亏有这样的产物,很多社团通过各种形式得到注册。随着法制化进步和大学社团的发展及壮大,以后的大学社团如何注册,有的社团管理体制如何转变是一个演化的问题。大学社团是在大学登记注册还是在社区或者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大学社团如果仅仅是大学生的活动社团,那在大学学生工作处登记注册并接受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的相关管理是应该的;如果大学社团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活动,其成员包括教师、社区居民,那在大学的生工作处登记注册就有些有失偏颇。 (17)

2.1.2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管理合适?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我不知道团委在政治上领导青年为何在国家行政体制上也要发挥行政职能。目前在中国的大学很多大学社团都是通过团委注册的,并被认为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团委也自命是大学生社团的领导者,我认为这不一定是大学社团的最好方式。我们还是看看下面的表述吧:团的工作要做好一体两翼(一体是团自身,两翼是学生会和社团)建设,学生会和社团是团组织的得力助手;校社团委员会隶属校团委,并接受校党委的领导,校社团委员会主任由校团委书记兼任;高校团组织应紧紧围绕高校“育人”这一中心,切实加强高校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促进社团发展;全院性社团由院团委主管,院学生会科文中心具体指导和组织;团组织应该抓住时机,新世纪在社团发展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7、8、9、12、13)
   上面的表述摘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中不同的大学和学院,还有的摘自共青团的领导讲话,但是这些表述无不表明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在积极领导大学社团,并自认为是大学社团的领导者。我个人认为团组织参与大学社团建设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然而不是必须的。我的理由主要有四点:一,法律没有赋予团组织合法的行政职能,其政治领导青年的功能应该在行政上给与限制,不要因为学生是青年,是在校大学生就忽视其公民权利。二,团委与大学学生工作处不具有隶属关系,不能假借团委在党委分工领导安排上将团委划归学生工作处领导,就直接获取行政职能。三,团委领导学生会是历史中形成的,目前已经出现很多不妥的地方,例如党委团委的决策力和社会认可度不同,团委的推荐和惩罚基本没有力度和实效,但是还考虑完全是学生,仍然可以等待变革。如果领导大学社团将限制大学社团的社会化发展,事实上部分大学社团依托院系资深学者,根本不接受团委领导,团委的指导工作也是力不从心。四,团委领导社团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会,这种模式不利于形成学生平等地为主体,没有证据证明学生会干部的能力或素质比社团骨干的能力或素质好,而且学生会在学生中的形象目前不如大学社团好,这种模式不可取。既然团委领导社团主要通过学生会,下面让我们看看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的关系吧。

2.1.3学生社团会接受学生会?
   据我了解很多大学学生会领导大学社团是通过学生会的社团部、办公室或者秘书处等常设机构来执行的,这样无形降低了大学社团的等级;我还听说一些高校为了对社团进行政治领导要求各社团负责人定期进行政治学习,主持会议的是学生会的同学,很多社团负责人对此很反感,具体解释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相当一部分社团的创始人,尤其是一些品牌社团的负责人就曾经是学生会的,因为感觉不好退出了学生会或者叫下海单干了,建立了社团,反过来又要接受学生会管理,这样的合作似乎不会长久;随便找十个同学,问问他们对学生会的评价,如果能有3个同学说好,就是万幸了,但是会有一些大学社团有很好的口碑,形象的差异必然导致团结的困难,人一类聚物以群分,古今同一。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在大学社团中也有部分同学通过社团的成长走到学生会中去的,然后获得现实社会的政治资本,最后光荣退休,这些是很多社团负责人所羞耻和土唾弃的。当然千差万别,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会干部和大学社团的骨干都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很多同学是肯于奉献,敢于开创,积极负责的,尽管矛盾客观存在。记得一次社团沙龙,有西部十省区的30多个大学的代表,很多大学社团负责人把成立社团联合会称为起义了或者革命了,可想而知社团对学生会的认可是什么样的。

2.1.4大学社团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条块分割历来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特点,其实在大学社团中也有,其源头就是固有的行政壁垒思想。
例如:
   某大学环境学院(系)依托院系支持成立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大学社团,院系领导和老师都会参与。随着环境保护日趋重要,很多学校要成立校级环境保护协会,竟然也会出现领导权的争夺,也会有曾经给与经济支持变为不给与任何经济支持。
   某A、B两所大学相距很近同属一个社区,其中A校有心理咨询中心,对A校的同学是免费的,尽管有的时候去的同学不多;B校有两老师在心理咨询方面还是有一定建树的,被邀请到A校参与心理咨询工作,然而B校本身自己没有能力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很多同学不能享受心理咨询服务,可悲的是B校的同学去A校做心理咨询享受社会待遇,要缴纳费用。
   虽然上述两个例子有一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学社团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很多。

    在中国探讨体制问题是很沉重的话题,而且大学社团的体制问题涉及到法律地位、师生主体、社区参与、民政管辖,加上还有党委、学生工作处、团委、院系支持、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既有中国通病,又有自身特色,还是一个新命题,其中的困惑有待进一步思考。尊重历史,但是也要面对现实,探讨相应的大学社团管理体制已经被时代推上了历史舞台。

2.2内部因素影响下的大学社团
都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并且用圆表示外界环境,这里我也用下面的两个图示表示大学社团的内部因素,分为自然状态(左)、理想状态(中)和特殊状态(右)。平面图形理想状态是圆内接正三角形,圆心代表人的因素,圆心到顶点距离相等表示理想状态人的因素是等价的,并依据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三角形或圆形,形成自然状态和特殊状态;立体图形理想状态是球体内接正四面体,球心及正四面体体积代表内化的社团文化和价值,正四面体分别代表大学社团内部的人、财、制、评四个因素,这时人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积累形成的社团文化内涵是正四面体的体积才是最有意义的,同时也依据环境变化和各因素之间关系变化形成自然状态和特殊状态。见平面图2.2.5和立体图2.2.6 。

2.2.1“人”是核心
    到处都是以人为本,大学社团是否也能以人为本同样是大学社团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大学社团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成员构成(数量、年龄、专业、性别、学历等)和社团负责人(人格、能力、产生、任期、离开)两部分,并要确保这两个部分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目前大学社团存在的人的问题主要是:社团成员数量不固定,且波动幅度过大;社团成员在加入社团和离开社团时的心态变化较大;社团成员构成年龄集中,绝大多数是大一大二学生,一般在19~~22之间,研究生参与的较少,大学教师参与不多;大学社团的传承尤其是社团负责人的交接导致社团走向低谷的很多;总体而言社团参与女孩子占据六成,但是社团负责人男孩子要占据八成以上;虽然大学社团经常围绕社区开展活动,但是相对固定的社区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极少;社团负责人的产生经过民主选举的少,所谓民主集中的多,很多都是向阳花木易争春;目前状态社团负责人的能力直接关系社团发展,而且很多社团的负责人没有真正的理事会或委员会,一个人说得算的局面仍然占相当比例;社团负责人的任期一般没有限定,很多都是依据个人喜好和年级等不成文的规定;社团负责人离开社团后继续关心社团的较少;社团负责人和社团成员的密切度不够。 (14、15、17)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简单归结为:没有健全的制度保证成员的权益,没有充分让成员参与社团决策甚至活动;没有资金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很多活动大化小,小化了,挫伤同学积极性;没有评估对于优秀的同学没有给与奖励,对于不好的活动没有给与总结分析,社团的活动成了社团存在的意义而非成员存在的意义,活动过去了就过去了,成员获得的较少,提高不大等。

2.2.2“财”是支持
   虽然我不肯定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我相信没有钱的社团肯定难以维持更不要说发展,千方百计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社会物质支持对社团的成长很重要,不亚于经济是基础的说法。大学社团的财务管理也很简单就是收支平衡,持续供应。
   大学社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会费和学校拨款,但是很多社团反映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大学团委高喊给每个社团多少固定经费,落实的很少;加强国际合作是获得资金支持的有效途径,偏偏学校又怕被外国人利用,什么政治风险什么金钱诱惑,南京就有一所大学一方面有教授申请美国福特基金会的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告诫社团同学不能拿国外的钱做活动;任何社团都会有它的受众群体,都会有愿意为该社团捐助的朋友,更何况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曾经是该社团的师哥师姐走向工作岗位,但是法律规定接受捐助与向公众筹款是不同的,前者没有问题,后者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
就研究表明:社团的活动经费因国家而异虽有不同,但主要来自会费、公共部门、私人慈善,而且因为社团的类别不同资源的支持比例也会变化;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团体的活动经费来自会费和公共部门,私人慈善是有限的,即使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私人慈善捐助也不超过13%。(5)面对这个数据,大学社团的现有困境是,没有规模,社会化不够,会费难以支持日常开支,现有生存问题如何解决;随着发展,大学社团如何逐步增加会费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呢?
不管怎样,大学社团经费短缺是制约大学社团发展的重要瓶颈。钱进的少,进来的不容易不表示钱使用的有效率,浪费、无计划和讲究报销是大学社团的困惑之一。明明一个活动需要200元钱,同学的计划就会有至少500元的花费并且觉得是应该的;活动过程中肯定有些花费是需要同学自己奉献的,但是现在偏偏又陷入不是报销多少的问题而是是否给报销的问题,同学做活动付出精力和劳力还要付出财力的,如果报销,那大学社团根本承受不起,如果不给报销,社团成员会觉得很没有价值;一个社团一年究竟花费多少费用,很少有社团负责人清晰的,就更不用说潜在的同学转移支付的直接价直成本。
   钱的收支最后肯定是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内是收入的少需求量大,但是如果这个平衡不是建立在广大社团成员受益的基础上,就会有大问题。在大学社团中不乏拿社团经费搞个人旅游和小金库的,不乏广大成员用会费支持少数精英的案例。对此目前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评估。

2.2.3“制”是保障
   依法治国从提上日程到深入人心,从此按章办事得到广泛共识。建立制度、运用制度、依靠制度是大学社团的保持长远发展的保障,它同样可以防止个人专断、维护民主参与、避免重大失误。
尽管中国有传统上的人治,但是中国人接受新思想的也是很快的,至少现在几乎绝大多数大学社团的建立都有自己的章程,这是好事情,但是真正运用的有几个?难怪当年张瑞敏竟然在制度上规定禁止在厂房车间随意小便,这就是制度,可惜中国的大学社团缺乏这样的制度。
   大学社团,很少有哪一个决策或者重大事务的变更是依据制度执行的,即使有好的事情发生,其源头也多因为有比较开明的人在主持。我们经常听到学校会用各种所谓的制度来吓唬同学,但是同学就是不会用这些制度来保护自己或者来反驳学校,看来制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美国宪法制定两百多年来,修订的并不是很多,其文化内化就是两百多年的积累。

2.2.4“评”是改进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评价体系,没有评价和比较,哪有成绩?记得古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评估体系的建立原则上是要依靠外界力量的,但是就本身评审而言是有内审员的,不管怎样评审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委员会,在相应制度没有完全确立起前,要保证该委员会从实力上不亚于活动的实施委员会,评审的意义在于持续改进,对大学社团的发展有战略意义。
“社团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会员从社团提供的公共物品中获得的效用总和要大于社团提供相应水平的公共物品所需的成本,”(6)我看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有效评估的依据。再者通过三年多的总结,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定位在有益于学生,包括能力和知识等多方面的提高;有益于该社团所从事的行业,例如环保社团的活动要以保护环境为标准来衡量;有益于社会大进步,这是一个全局的观点,不能在个人方面损人利己,在社团方面也应如此。(18)
   回头看看我们的大学社团,那些动用了大规模人力物力,我们似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活动是失败的是不成功的,我们会经常挑一些能够代表我们成绩的活动报给所谓的上级部门,那些没有被挑出来的虽然不一定是失败的但是肯定有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的地方很少有成员也像总结成绩一样总结出来,毛病积累多了就慢慢衰落了。防微杜渐的意义也在此吧。
平面图2.2.5(手工制作)






2.2.5.1             2.2.5.2               2.2.5.3

立体图2.2.6(手工制作)






2.2.6.1             2.2.6.2               2.2.6.3
2.3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大学社团
   如果说内部因素是内因,那外部因素就是外因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认可“人在情境中即PIE(People In Environment),相对于大学社团而言,社会还是强大的,在这个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现实面前社团的成员不得不适当更改自己的行为,正如肖伯纳虽说聪明的人使自己适应社会。
   影响大学社团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压力、媒体舆论和企业评价,父母经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好好学习少参加没有用的活动,没有谁不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面对父母的爱的呵护,学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选择,再有家庭的经济条件也是支撑成员活动的重要因素;媒体会宣传会带动企业的关注,也能改变父母的部分观点,或许前一天父母还在说以后这样的活动不要参加,看到报道赞扬的报道后就会沉默甚至支持;企业的支持能够吸引媒体的注意,并且企业的参与能够让社团成员感觉学到更多的东西并给自己未来的就业增添些信心。
   然而事情并不是总一帆风顺,经常听社团成员抱怨没有媒体参与效果不大,有媒体参与如果是影视媒体,那摆姿态是少不了的了;如果没有企业参与就会经费短缺,但是有些企业的商业气息有些喧宾夺主,这让大学生感到沮丧。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尊重双赢甚至多赢,但结果经常是感觉只有自己在输,真的是这样?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家庭、媒体和企业对大学社团的巨大影响已经得到证明。

2.4亚文化也影响大学社团
   大学社团的参与主体肯定离不开大学生,但是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有自己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对大学社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要求能够学习,能够得到锻炼,要求能够平等并且追求时尚等;再有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我曾经听说过有同把社团称为第二学生会,我觉得不是在赞扬大学社团的发展使其力量能够和学生会相提评论、互相制衡,大概就是对青年消极腐败的不满,表达对大学社团的不认同,同时是对学生准政府——学生会——的讽刺吧。本文对亚文化的讨论不深不代表亚文化对大学社团影响较小。

3大学社团的重建的对策与分析
3.1国家、法律与大学社团的重建
3.1.1国家应在组织上和政策上支持大学社团的重建
   众所周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稳步前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这是世人公认的。但是领导层面有宏观、中观也有微观的,我认为大学社团的建设属于中观和微观事务,党和政府要看得清、看得准,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放手让群众去做嘛,不要动辄上升到政治领域,考虑到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个预防政治就打倒一切,这不是长远的办法。“列宁曾经指出,还有什么比让人民实践民主更能教育人民学习民主。”(17)
改革开放不仅要在工、农、商等领域取得成绩,也同样要在学生领域主动出击,不是说胆子要大一点,步伐要快一点吗?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可以协商就如何解决大学社团的合法化和社会化问题,建立特殊标准、放开注册门槛、打破保护壁垒、管理权限下放、给与政策支持,同时还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公平、平等的社会选择和竞争机制,在宏观协调和法规执行上下功夫,违法取缔、合法保留、自由发展。

3.1.2法律应给大学社团的重建提供依据和保护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法制和法治的重要性。依照我国宪法,公民有自由结社的权利,虽然传统上的单位严格限制了公民的这种自由,但是宪法的神圣依然不可侵犯。(19)
   近期我国即将修改民法,民法典也要出台,民法典是一个国家公民民事行为的法律规范总集,这是一个好消息。民法典是否能够将社团注册、公益捐赠等规范纳入其中暂且不谈,但是民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得到具体实施,既要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也要保护经历史积累的由特定的公民财产转变的社会财产即特殊的公共财产,要把公共产权提上日程,凡是与民法相违背的行政规定、政策都应该取消,这是能够有益于推动大学社团的重建、促进社会其他社团发展的有力武器。(20)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虽然没有清楚的界定关于大学生社团的管理规定,但是随着学分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继续扩展,估计也会涉及到大学社团的相关条款,我们拭目以待。(21)
   国务院颁布的社团管理条例中没有单独涉及大学社团的条款,我建议或者附注说明或者一视同仁,当然最好是能够实事求是的有单独条款来解决这一新兴的、潜在的、广泛的社团。(16)
   近年来我国相继签署一系列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公约,例如保障公民政治经文化权利公约,一方面说明我国在维护人权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可以运用国内法律的同时,也要积极依靠国际法律,这是机遇也是大趋势。

3.2社会、资源与大学社团的重建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需要社会和资源的支持,社会主要讲的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的认可,资源主要就是物质资源,大学社团的重建需要国家政府支持、法律支持,也需要家庭、企业、媒体等社会中介的支持,还需要大学、大学生、当地社区的共同参与,这里简要谈点家庭、企业和媒体对大学社团重建的支持。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结构,也是社会中结合最紧密的群体,争取到家庭的支持对大学社团的重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文提到,大学社团的重建要建立在广泛存在的大学生社团基础上,那在年轻时代的大学生其行为深受家庭的影响,我建议父母不用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而影响学习担心,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虽然依然是学生毕业后的良好出路,但是社会毕竟是需要多种人才的,岗位的多元、价值的多元、个性的多元化都将驱使当代大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选择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父母已经为孩子选择了大学就不要继续安排大学生活了,每个学生其实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父母需要的是信心、安心和宽心,给大学生留下点自己的空间和选择,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的青年就是明天的父母,良好的开放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子孙的成长,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再继续讨论大学社团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帮助和欢乐。
   有朋友称媒体是萧何,成败在此。确实,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是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社团可以说是新生命需要媒体的支持和帮助,但是也要独立思考防止人云亦云迷失方向。这里特意强调的一点,大学社团有两个最吸引媒体的地方就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和人数众多,但是后者往往是学生抱怨被媒体利用的话题,媒体与大学社团的关系将有待进一步思索。
   企业是社会的财源,同时有了企业的参与似乎就更有了社会意义,人们的生活总会与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总需要通过企规模模式的转变达到特定的社会效益,一个价值冲突是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是社团与商家谈判的结点,然而我们认可经常苦叹没有商业赞助的社团与没有找到要支持的公益项目的商家一样多,我们期待大学社团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至少可以有更多的企业家或者未来的企业家参与,我们也期待大学社团能够真正吸引企业参与、满足企业需求,共同推进社会进步。(22)
   提到社会资源,我们也会有国际化的思想,世界上有很多基金会是为大学社团提供小额资金支持的,放弃国家偏见,我们是在集合世界的力量在本地区做一件有益于人类的事情,这个通过全面的哲学观和普遍联系观点中蝴蝶效应都能证实;为了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而且适当选拔、推荐优秀人才继续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运用社会资源也应该有评价体系,这恰恰是因为社会资源是公共财富更应该珍惜和有效使用,公开的监督评价是对社会资源有效使用的保证,是对社会公民负责的体现,能够得社会信任和持续的支持。

3.3大学、大学生与大学社团的重建
3.3.1大学要在行政上、教学上、财政上积极支持大学社团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需求是客观的,不是我们主观臆断的;决策是民主的,不是我们代替的。大学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转变单位管理思想,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思想在以下几方面——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第二,提供信息,提供机会,学生尽可能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机会;(23)第三,推进学校多元发展及大学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研究建议解决社会问题;第四,积极解决师生主动提出的困难和问题;第五,促进学生就业,培养合格人才;第六,保障校园民主的和谐的安全的环境;第七,筹集社会资金,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为大学提供服务,其他的事物最好让学生自主管理、自由发展。
   大学的管理能否将学生与学校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比分析?但是我觉得在公民社会,大学要“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管理”,不是不管了,而是建立互动关系、协调关系,对于大学社团的管理要变直接管理委间接管理,通过群众监督加强治理,通过大学及社区内部招标、采购、奖励等方法引导,这才会得到认可。(6、23)
大学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师工作中适当安排适合大学社团发展的规定,学分制改革为此提出了新的命题,参与大学社团与学分挂钩,自然就把教师工作纳入大学社团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避免一些专家学者花费了大量经费研究的结果不符合学生需求,有的甚至都不符合常识或者只是常识。
大学教育收费已经全国推行,我认为在收费款项中应该含有大学社团活动经费,这是按照学分设置收费和按照管理收费的结合,大学社团与学分挂钩,减少课程设置,降低学分成本;大学社团能够有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学校管理负担,是一种学习、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载体,不能忽视其中的劳动力价值,认为不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偿。

3.3.2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加强大学社团的管理和运作,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大学社团将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参与社会的重要载体,大学生作为无论作为学生还是社会公民都应积极参与大学社团建设,行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大学社团的好坏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氛围和生活质量;大学社团运用社会资源需要接受社会监督;大学社团活动经费含有学生缴纳费用,学生拥有“纳税人”的权利;大学社团参与社会建设,学生作为公民由参与义务,实践社会责任;大学社团是公共产权,每一个公民都应有其民主建议权利。

3.3.3要改善党团对大学社团的领导方式,积极拓展新时代的党团与大学社团的关系
毛主席曾经说,权威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人民认可党团的领导也需要在实践中进步确认。“没有民主就没有权威”(23)。党团应该主动接受时代和实践的检验,让群众不断选择自己的领导,大学社团为此提供了良好的试验田。我不赞同党团指派负责人到大学社团任职或者兼职,或者总用党团历史威信着急大学社团负责人进行所谓的政治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党团自身成员素质建设,让其自由的在大学社团中成长并担任主要领导角色,接受人民的再次选择。2002年7月14日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农村村委会与村支书双肩挑,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被选为村委员,这个村支书是否是大家拥护的,就是个疑问,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疑惑,这是关于中国民主的大事,相信大学社团也能够为此奠定宝贵经验。

3.4社会工作与大学社团的重建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主要有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那在大学社团的重建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价值将如何展现呢?

3.4.1团体社会工作与大学社团的重建
社会团体工作是指以社会团体为工作对象,在团体工作着的协调下,或通过团体情景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动,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促进整个社会繁荣。(24)
大学社团的性质和特点符合团体社会工作使用时适用条件,如:大众性或者民间性团体,志愿性团体,规模较小的团体。
团体工作的模式主要通过任务小组(例如:董事会、特别行动小组、委员会、立法机构、成员会议、跨学科团队、个案会议、社会行动小组等)和治疗小组(成长小组、矫治小组、教育小组、社会化小组等);团体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主要是:中间人、调解人、教育者、促进者;团体动力学主要包括:小组发展、团体文化、规范与权利、团体规模、结构和边界。(25、26)这些工作方法、技巧如果能够在大学社团中得到应用,有益于大学社团的正规化运作、有益于大学社团的社会化成长、有益于大学社团骨干的成长为社会培养职业至少是专业人才。
结合我国社会工作成长历程和社会现实,大学社团将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载体和工作领域,是深入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潜在力量和不可或缺的资源。

3.4.2社区社会工作与大学社团的重建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人口、地域、文化和组织结构是社区的构成要素。(27)
虽然大学自身包含社区的所有要素,就可以是一个小型社区;但是中国特有的大学地域分布和未来的众多大学城的建立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围绕社区开展学校建设和社会建设。大学与社区之间有一条路,一条现实的路,一条要走的路,绕过围墙过一条马路到社区很简单;但是跨过心里围墙到达社区就很难,什么时候大学真正没有围墙了,这条路就走到头了。大学社团就是大学与社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学通向社区的道路,是两条道路的结合体。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和信心,协助其寻求各种资源,争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24)
在中国社区发展进程中,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结合社区发展有些失调,导致目前社区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主要包括:政府功能失调、准政府的干预、缺乏中介机构、缺乏专业和职业人才、人事编制和体制矛盾等。
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社区社会工作者显然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社区社会工作者能够结合大学社团的重建来支持社区规划和发展,将是大胆尝试,是既符合国际趋势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新模式。
通过社区社会工作的协调,将大学社团作为多元化载体、潜在社区成团成长母体或前身、培养社区实践培养和专业人才、调动大学与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动并形成良好循环、解决单一社区缺乏资源活动难以开展局面、运用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和价值指导社区实践、积累社区发展实践经验并借助大学优势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与发展,开创我国社区发展新篇章。

3.4.3社会工作贯穿大学社团重建的始终
当然社会工作对大学社团的重建的意义也不仅是上面分析的,就大学社团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而言,社会工作者也要逐步帮助大学社团解决大学社团是社会机构的社会认可、认识到社会工作学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以在大学社团进行专业实践和实习、缓解团委等准政府对大学社团及社区的干预思考新的发展模式、争取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及支持、建立社会工作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换句话说:社会工作者要结合贯穿大学社团的重建始末、发挥其特有的专业知识、技巧、价值和关系、确定大学社团重建目标和计划、寻求社会资源和支持、争取社会变迁、促成大学社团重建的顺利完成、推进社会进步和全面发展。


结论
大学社团重建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命题,她结合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社区发展探讨、基层民主尝试、社会工作实践等多方面因素于一身,本文虽然简单全面描述了大学社团重建的基本思想和构架,当然没有讨论大学社团与我国众多人口的农村社区发展关系,但是由于涉及面太广、自身精力和经验的限制在大学社团重建中的相关社会关系不能深入阐述,尤其是能否构建大学社团的平面、立体模型的数据关系有待研究,具体细节论证也不够深刻,对于重建后的大学社团的未来发展的思考也不成熟,期待能够有其他论文继续深入研究。


感谢

感谢全国奋战在各大学中间的大学环保团体,在三年多的社团活动中我认识了多位年轻的环保朋友,尤其是绿石、绿色营和greensos的朋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考了很多关于大学环保社团的价值、困惑和发展前景;
感谢中国的NGO群体,例如北京自然之友、中国发展简报、NPO研究中心、北京地球村等,尤其是清华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的王名教授,他长期免费提供的一些宝贵书籍和资料,并持续开展NGO学术自由论坛,耐心解答疑惑,我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绿石论坛会议记录,南京,cn.green-stone.org,2001-2002;
2.你了解社团吗?,网络下载没有署名;
3.地球村公民环境论坛发言稿,北京,2001;
4.何增科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
5.乔治.斯蒂纳(George A.steiner)、约翰. 斯蒂纳(John F.steiner)著,张志强、王春香译,华夏出版社,北京,2002;
6.王名、刘国翰、何建宇著《中国社团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2;
7.共青团中国科技大学委员会,《科大社团》,合肥,2002;
8.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报告》,上海,2000;
9.共青团长春工业大学[2002]1号文件;
10.周中之,《论学分制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上海师范大学,2002;
1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系列研究报告》之15、16、17,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2002;
12.蒋胜祥,《全省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讨会讲话》,杭州,2002;
13.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服务素质教育,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沈阳,2002;
14.新华网,云南频道,大学社团系列报道,2003;
15.西部大学生环境会议记录,成都,2002;
16.《社团登记管理条例》,法制出版社,2001;
17.中国NGO国际扶贫会议文件,北京,2001;
18.黄真平,《人文社团的思考》,西南科技大学绿色营文集,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制出版社,1999;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法制出版社,2001;
2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法制出版社,2001;
22.乔治.斯蒂纳(George A.steiner)、约翰. 斯蒂纳(John F.steiner)著,张志强、王春香译,华夏出版社,北京,2002;
23. 杨雪冬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
24.张乐天著,《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1997;
25. 库少雄编著,《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1;
26. 美国大学生的生活,www.sua.dongyu.net.cn;
27.徐永祥著,《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


最近的修改思考:
1学校社会工作;2社区参与和大学参与力度;3关于原有体制的优点评述;4关于“人才制评”的深入描述;5关于企业和媒体的参与论述;6关于志愿者与会员的思考;7关于公共产权的进一步思考;8关于如何拓展大学社团的社会化的思考;9关于个别词句的修改及整合,最后定稿。
欢迎大家联系我,肖志强:13052405768  上海大学生绿色论坛老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培训公司— 亚洲超越极限教育集团 www.magicyourlife101.com

0

主题

2

回帖

22

积分

水滴

积分
22
发表于 2005-6-16 09: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你的几篇帖子,觉得你写的很好,观点不错应该是从事这类工作很久了吧?
我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民政),主要是关于社团和NGO、NPO方面的,可以和你聊聊吗?我的邮箱是ck_ken@sina.com. [s:4]

18

主题

157

回帖

135

积分

溪流

积分
135
QQ
发表于 2005-6-16 10: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相当的好,
[fly] 举手做环保,明天会更好[/fly]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绿色协会——十家"全国优秀社团标兵“之一 连续六年总分第一当选”校十佳社团“ http://www.5264.net 现在联系方式: 9966kkjxy@163.com 电话:0451-86284039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5-6-17 2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6

主题

159

回帖

191

积分

溪流

积分
191
QQ
发表于 2005-7-10 13: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决支持 顶顶顶
岁月如风轻逝去 紫息似雁复归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28 05:25 , Processed in 0.04570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