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91|回复: 1

与校广播台合作的广播栏目《绿之苑》2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回帖

8

积分

冰块

积分
8
QQ
发表于 2009-9-28 18: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版块节目名称>绿之苑
A: 用爱心关注环境变化
B: 用热情传播环保理念

A: 用行动肩负环保重任
B: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
A: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B:下面是大学生广播台与环境保护协会特约节目----绿之苑
A:B,你知道9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
B:我不太清楚,因为世界上大大小小的节日太多了,我是没法都记起来的。
A:的确,什么日子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我们要从这个节日了解到其中的意义。
B:那9月22日究竟是一个什么日子呢?
A:关注环保的人都应该知道,9月22日是世界一年一度的“无车日”, 2009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B:也许很多人并不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其实,骑行并不是“落后”的交通形式,相反,在减少碳排放、完善现有公交出行方式、提高城市亲和力、带动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A:步行和自行车出行都属于“低碳出行”的范畴,所谓“低碳出行”, 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城市中主要的低碳出行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主,但其实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B:对呀,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自行车对我们来说更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是大学校园客观环境所决定的。
A: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人选择“低碳出行”的方式呢?这绝不是环保组织振臂一呼就能实现的。除了要通过呼吁、教育去提高人们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能促使环境公共政策支持低碳出行、道路规划及公共设施变得适宜低碳出行
B:然而,作为一个环保组织,我们无法做到让政府制定出相关的环境公共政策,我们也仅仅只能是呼吁和提倡。
A:是啊,虽然政府在这方面并没有很多的积极行动,但民间许多环保组织却乐此不疲。为了号召低碳出行,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每年都会举办相应的活动,并且逐渐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B:是的,“自然之友”一向关注城市可持续交通和环境保护的议题,发动和组织全国人民身体力行地探索低碳出行的城市规划和具体实践。他们希望推动结构合理、多种公交出行方式无缝对接,运行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并营造便捷、安全和健康的出行环境。
A:其实自行车给我们的另一样东西,是它所蕴含的文化。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在几十年间成为了世上独一无二的“自行车王国”。那些温馨与亲切的记忆,陪伴我们在自行车清脆的车铃声中,不知不觉地骑过了几代人熟悉的城市。总之,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一个没有自行车的城市,就是一个没有亲和力的城市。
B:说的一点都不错,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自行车。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当做一种锻炼的形式,在繁忙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缺乏太多这样的机会了。
A:对呀,为什么说骑自行车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呢?主要是因为骑自行车具备健身的作用。
B:是的。首先,能够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其次,能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此外,骑自行车还能够减肥,这对于许多爱美的女孩,应该是个不小的诱惑吧!
A:既然如此,校园里的你我,还有什么好疑惑的呢!可见,骑自行车的出行方式,不仅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B:随着“无车日”的到来,我们在这里提倡大家,选择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吧。A:对,也许就是因为你此刻的一个小小决定,改变的不只是你与我,而是我们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你瞧!你的力量将会是多大啊

53

主题

1938

回帖

5851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585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9-28 19: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烦请楼主把这个栏目的详细情况说明一下吧
这里就一些广播词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1761204291 视野愈开阔,见识的愈多,就愈觉得自己的浅薄。 与诸君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9 00:16 , Processed in 0.0320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