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462|回复: 0

廖晓义:绿色中国与公众参与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701

回帖

616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6161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1-6 0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色中国”第三届论坛——廖晓义:绿色中国与公众参与


4月24日,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女士参加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绿色中国”第三届论坛研讨科学发展观。此次论坛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以及国家部委有关方面负责人、有关国际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进行演讲,就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绿色中国与社会进步和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在此次论坛演讲的题目:绿色中国与公众参与
  今天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听各位专家谈关于发展观的问题,我是一家之言,首先对科学发展观有疑虑。我觉得对我们就有的发展观进行反思非常好、非常难得。我从国际上也参加很多会,包括联合国世界首脑高峰会议,192个国家的首脑大家都感到过去这种发展模式的问题,他们称为是非人性的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响亮地提出来我们要有一种新发展观。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大国来讲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真是走到了前面。但是我的不同意见是为什么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为什么不可以体现我们民族的特色?我接着张抗抗女士的说法什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特色?和谐。正是这个和谐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目前只有犹太民族、中华民族是一脉相承没有断的民族,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没有严格的法规,为什么能够延续这么久?靠的就是和谐的精神,这种和谐体现在敬天道,守人德。不要小看道德,人们道德一方面与宗教精神相接,又是与现实生活相连的,这么多年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管理。

  现在非常可悲的是在我们去拥抱现代化的时候把我们和谐的传统丢掉了,我们拥抱现代化,但是对现代化认识清楚了吗?什么是现代化?李少红最近做的《恋爱中的宝贝》。因为她说了一句话,我特意买了一个光盘来看,她说:“21世纪的中国在迷恋现代化,像一个在热恋中的人迷恋着幻想中的爱人”。就为了这一句话我要去看这个片子。我认为我读懂了她。我想她的日子很不好过,这个片子的负面评价比较多。我们生活在现代中知道什么是现代性吗?我想与大家分享,现代性是一种什么样的特色?有什么优点和缺陷?首先它是一种否定性,是对历史的告别,迫不急待地和历史告别。昨天红绿灯是现代化,明天就不是了,高速公路才是现代的,在后天就不知道是什么了。要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和历史告别,这种浮士德的精神。第二是它的一种标准化,单一性,从福特汽车线到每一个标准化的插头都要求大家差不多,大楼也差不多,和王府井、纽约都差不多,到了草原也发展同样的城镇,这是对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蔑视。第三个特点是非神圣性。不管是什么样的贵族,不管你是什么大学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他有积极的一面,需要人的自由和平等,另一面在非神圣性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神圣化,这就是资本崇拜。这样一种东西是现代化的本质,还是不要忘记马克思说的资本的本性,就是要增值扩张,不断地向前,资本是现代性的灵魂,最后就带来一个结果:不可持续性。旧发展观集中了现代性的负面因素,第一科学迷信,第二资本崇拜,第三历史虚无。这个民族再这么下去肯定是生态和文化的双重毁灭。

为什么要在这里质疑科学?科学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正面的一面,我们需要科学的普及,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人文,不能因此蔑视天到,不能把科学变成一种迷信。中国传统的和谐、那种天道,怕天打五雷轰的敬畏,是不能丢掉的。地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系,也许我们还生活在地球母亲的子宫里,你怎么能够断言科技可以随便干扰自然系统和控制自然。科学主义毁掉了对天道自然的敬畏,相信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令人担忧的是在很多青年人中间,科学成了一种信仰,很可怕。当科学成为信仰的时候科学就变成了迷信,当科学变成迷信的时候它就摧毁了我们所有的信仰,这是我们道德沦落的一个非常深的根源。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人的道是一种什么东西?根本上来讲就是自然法则。道德道德,尊天道,才能敬人德,康德为什么把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的戒律放在一起?如果没有高高在上的道,没有头上的星空,德就没有内在的约束力。有德要有道德,讲理要讲道理,走路要走道路,这种天道必须要敬畏它,自然必须要敬畏它,如果缺少这种敬畏的东西,为所欲为,这个民族、整个人类是没有希望的,可持续发展、所有的环保是很容易走进误区的。可是科学已经变成了迷信。中国人的新发展观为什么不可以把和谐作为旗帜,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心灵和谐。将科学融入其中。不丹一个小小的国家就敢提出自己的一套幸福发展观,不能因为发展把自然毁了,心灵荒了,身体垮了,所以自己制定出一套幸福发展观的指标体系。犹太人没有自己的自然家园,却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国五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民族,有自己的广袤国土,又不至于和巴勒斯坦争地的这样一个民族,为什么不打出我们的旗帜来?和谐应该是我们的旗帜。和谐发展应该是我们的特色。去年的五四经过北大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个人都戴口罩,一个戴口罩的五四。五四以来,我们是不是对中国历史过度否定了呢?五四只讲科学民主,是不是把和谐那么美丽的婴儿也当脏水丢掉了呢?我们重新要想一想怎么样捡回这样一个传统,所以我非常诚恳建议潘岳局长,您讲的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我们要谈一谈。刚才有学者谈到了古人的采石场尽量不破坏环境,有的甚至把采石场变成天然的音乐厅。古人采石为什么那样采?古人修无坝水利工程都江堰为什么那样修?我们还搞不清楚我们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它们就迅速消失了,我们最后的遗产还来不及认识它们的时候就要与它们告别,我们不尊重历史,也不可能尊重科学。科学是一种工具,它不是迷信,科学绝不能是一种信仰。

第二关于资本崇拜就不讲了,无论如何,资本都不能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以人为本,不能以资为本。关于历史虚无刚才已谈到了一点,我们什么都跟着别人学,我们都快没有自己了,我们现在一定要把自己找回来,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想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有一个外国人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会有,可是你们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我们就要找出我们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德国没有的、美国没有的,日本人没有的东西是什么?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这是我们为国家发展未来的财富。你看西方再怎么发展,总不能一个家里挂上20台大屏幕,物质还是有限度的,到一定限度里还要消费,他怎么办?就要旅游,所以西方社会学家把现代人理解成消费者、旅游者,什么者,他到处走。那么谁有历史、谁有生态谁就有未来,谁就有未来经济长足的发展,可是如果我们现在急急忙忙地毁掉了就没有未来。还有我们知道未来的国力竞争是生命科学的竞争,现在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排序中,中国是第三大国,一个大国有这么宝贵的生物,可是现在为了私车,要修路,我住的那个地方本来有一个珍贵的药用植物园,可以一大半让给了公路。怒江的源头是连科考队都没有进去,那是我们的基因库,是我们未来拯救自身和克敌制胜的宝贝,可以少数的利益集团却因为利润想去建大坝,淹掉那片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我们的大西瓜,我们不能为了捡眼前的芝麻而丢掉西瓜。新发展观一定要改变过去科学迷信、资本崇拜、历史虚无的误区。

  以上是参加论坛的一些感想,占用了大家不少时间。关于我发言的主题“公众参与,”这里我想给大家很快的走一遍,那是一堆图。环境保护在过去一般理解为污染控制,后来发展为生态保护,但是我们作为民间组织从一开始就关注于第三领域,就是绿色消费,现在影响威胁中国未来文化和生态最大的危险之一除了低效率和高消耗得的生产方式以外还有高消耗的生活方式, 什么都要跟着美国学。一个七倍于美国人口的国家怎么能跟着美国学呢?我们坐在这里,不知道大家感到冷了没有,是不是我们还在开空调,风和日丽这么好的季节为什么还要这样来消耗能源?大家都要买车吗?有专家说过,如果中国的人均拥有私车水平达到美国的水平,而且油耗标准达到美国的水平,中国一天需要八千万桶石油,可是世界上所有的世界产量也只有7400万桶,也就是说全世界的油都给中国也还差600万桶。车要有路,就要大量摧毁农田,就摧毁生物多样性,如果中国达到美国的私车水平,那么中国的农田一半要变成公路。还有生活方式的其他问题,如过度装修等等,已经影响到了别的国家。中国通过木材贸易砍树砍到了50多个国家。地球村的一个人刚到印度尼西亚出差,被那里骂死了,说你们现在仗着有钱,你们的贸易公司把我们的热带雨林毁了。中国的人群要跟着美国的生活模式走,不是说我们自己的系统撑不住,整个地球都不能支撑,所以我们不能学,一定要选择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带动清洁生产、绿色贸易和绿色投资。


这样可持续的经济和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呢?需要三个部门的合作,那就是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职能的转变是非常非常必要的,要完成这个过程,但是环保部门的功能一定要加强。美国区区两亿人,近两万国家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我们中国13亿人,但是我们国家环保局只有三千人。很多国家资源一定要国家管理。不能动不动就把自然拿来专利,卖给大资本,到时候这些损失是很难计算的。当然还要有企业,还要有NGO和公众的参与。这就是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合一。

公众如何来参与呢?要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什么呢?按照我们的理解可不可以用这样一张图来回答,首先有一个价值体系,这个系统里是德先生、赛先生还有和先生。我们还需要大众行为: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环保选购、品质消费;重复使用、耐用消费;垃圾分类、循环消费;救助物种、人文消费。这种消费行为里搭建的是一个什么呢?是一个节约型、循环型、人文性、生态型的社会,那才是我们发展观的方向。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呢?珍惜资源、简约其行;修心养性、高尚其志;关爱生命、强健其身;天人合一、和谐其境。怎么来实现呢?需要公民参与和活动,要有绿色社区、大众传媒、培训项目、生活论坛、资讯网络、公众活动,我们地球村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一些事情,虽然很有限。做这些事情需要一些工具、机制,要有三个I,指标体系、综合管理、信息渠道,要有三个P,政策导向、合作伙伴、公众意识,还需要三个E,环境执法、经济手段、公民教育。这样就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就可以生出我们的可持续消费绿色生活之花。

  再往下怎么样才能营造环境文化呢?需要有微观载体,我们和国家环保局、地方环保局也有很好的合作,推动绿色社区。这是96年搞垃圾分类的试点,带领大学生社团,得到了市政府和奥申委的认可,还有居民环境议事会,是由居民组成的,谁管垃圾分配、谁管照明等等非常好的组织。当然我们还把儿童和社区结合起来,绿天使。绿色社区的硬件是环保设施,如节能、节水、回收、生物多样性,软件建设指标体系、信息渠道、合作机制,就像议事会和居委会、物业等方方面面的合作机制,功能是环境监测、执法监督、政策参与、绿色生活,这些活动就有很多了。如果我们把这些功能都落实到社区对政府是什么帮助呢?政府的环境教育、环境法律、环境政策以及生态经济就有了最广阔的基础,因为每个人都居住在社区。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可以发展绿色市场,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都走进了社区,对NGO意味着什么呢?有了公众参与最广阔的平台,有了公民意识,也有大众监督,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

环境文化意味机制、行为,还有意识,还要用大众传媒来推动大众意识和公众参与。我是一个独立制片人,有十几年的制片经验,去了十几个国家拍了很多片子,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独立开播一个环保的节目,现在仍然在做片子,这是我们做的一些节目。同时有一个记者俱乐部,从96年以来每年都有记者论坛,目前是有一个关于可持续能源的记者论坛。我们的目的是让记者有机会和专家沟通,让记者变成专家。记者发的很多消息可以影响大众、影响政策决策者。我们的特点是有环保导向,制片经验,还有NGO的视角,这样就可能更好地发挥几大功能,信息沟通、舆论建筑、大众意识和政策影响。

共建绿色中国,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是公众参与的互动平台。作为民间组织来讲在这三各方面参与政策、影响企业、教育公众都有我们的责任。地球村也和奥组委有很好的合作,和环保总局从98年开始写的公民环保规范,还有和民政部一起推动参与式社区建设,我们和NGO本身也有很多的交流,每年都要搞公民环保论坛,大家可以在一起分享交流经验。最后我们还要搞能力建设,目标和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这样的,要实行专业化、程序化、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时候不要忘了大众化,我们毕竟不是学术机构,也不是咨询公司,不要离开学校、大众。程序化不要忘了参与人性化,国际化一定要注意本土化,多样化的时候一定要坚持NGO的原则。

  我在接受苏菲奖的时候,苏菲基金会有一段话,在此与大家分享:“当人类进入新千年的时候,正面临着由于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生存危机,中国占了世界人口的22%,加之中国空前高速的经济增长,所以中国在环保方面的抉择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我想每一个看到这段话的中国人都会心里为之一动,或者为之一紧。最后我想难为大家在这里这么长时间,我想给大家念一段歌词来表达我对大家、对潘岳局长,对会议主办者的一份敬意。前天是地球日,很快就是6.5环境日,我和三丫在2000年地球日的时候写了这样一首歌——每天的生日,是为地球日做的:

“当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地球母亲把我们抚养,我们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却常常把母亲遗忘,今天我们已经醒悟,地球母亲不再悲伤,只要每个人从现在做起,就有拯救地球的力量,地球日,人类的感恩日,地球日,人类的忏悔日,地球日,人类的行动日,地球日,我们每天的生日。”

谢谢大家!


-----------------------------------------Signature
欢迎大家联系我,肖志强:13052405768  上海大学生绿色论坛老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培训公司— 亚洲超越极限教育集团 www.magicyourlife101.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3 06:02 , Processed in 0.0314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