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创环境保护的美好明天
——曲格平理事长在第三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上致辞
(2006年2月21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仪式,向荣膺第三届中华环境奖和绿色东方奖的同志们颁发证书和奖杯。值此之际,我谨代表中华环保基金会,代表中华环境奖组委会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奋斗在环保战线上的全体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前几天,国务院做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近期重点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这样新的形势下,对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颁奖,显得意义更加重大。中华环境奖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项。今年我们扩大了授奖范围和额度,目的是让更多为环境保护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能够有机会获此殊荣。一年多来,通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推荐、专家评选、组委会审核,最终决定授予5个单位或个人2005年度中华环境奖,19个单位或个人获中华环境奖——2005年绿色东方奖。
本届获奖的单位和个人,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杰出代表。在他们当中,有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环境治理,把荒漠变成绿洲的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有在整治城市环境、恢复和保护自然环境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广西桂林市;有将过去重污染城市变成草原明珠,并获得“迪拜联合国人居奖”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内蒙古包头市;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省环保迈入全国先进行列的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有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身体力行,大胆创新,为建设生态环保型铁路做出重大贡献的铁道部副部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永福;另外19名中华环境奖——2005年绿色东方奖获得者分别来自城市、工矿、乡镇、宣传教育各条战线,其中还有外资公司,同样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核和基本特征之一。本世纪头20年既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更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灾害不断加剧,污染危害程度在扩大,已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安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在当前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和重要。这次获奖的单位和个人,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情怀,充分体现了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精神,充分体现了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的强烈愿望。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上,历来有两种迥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以环境来换取增长,即以牺牲环境质量和环境福利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另一种方式是以环境来优化增长方式,即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优化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双重目标。我们如何避免第一种方式,选择第二种方式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这次获奖的无论是城市、乡镇、企业、国家机关,还是个人,都在这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了有益探索。
从这次获奖的情况来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三大支柱,即政府推动、企业支持和公众参与。政府推动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企业支持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公众参与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实基础。这是三届中华环境奖评选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启示。只要政府、企业和公众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月明风清、碧水长流的美好明天。
最后,再次向获奖的诸位表示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