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 承诺书 本报向热爱环境保护的您发出倡议,让我们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从现在开始,一周时间里您能做到的是: 1.把家里的照明灯换成节能灯或者每天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照明灯 2.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3.少开一次车 4.用手洗代替机洗衣物一次 5.聚餐时少喝或不喝啤酒 6.逛街时少买一件衣服 7.低层不乘坐电梯 8.看完电视断掉所有能断掉的电源 9.用燃气灶控制火苗 10.洗脸、洗手把水龙头开至中小水量 您能做到哪几点?请在选项上打“√”,邮寄给我们(复印有效)。 邮寄地址: 也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431-96618,我们会记录下您的“低碳生活”。 制图 王芳 昨日,多位长春市民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参加本报活动,选择低碳生活,并提供了他们一天中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数据。记者选择有代表性的,为他们做了碳排放量的计算。 同时,本报邀你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为地球,为人类的未来行动起来吧! 一天“排碳量” 惊人 单身生活 日“排碳量”7.53公斤 26岁的聂小姐,是一家私企管理人员,在单位附近和同事合租一套房子。单身的她,家用电器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根20W的灯管。聂小姐说,她每天早晨开灯一小时,上下班是步行,下班回家到睡觉前开电灯和电脑大约5个小时,一天的用电量大概在2度。在单位,她的电脑从8时30分一直开到17时许,用电量不到2度。 根据聂小姐提供的数据,她一天的用电量大概在4度左右,加上冬季取暖,目前,她一天的碳排放量在7.53公斤左右。 三口之家 日“排碳量”22公斤 张先生家住延安大街附近,是个三口之家,女儿在上高中。 他家的用电量:250立升的冰箱,每天耗电量大约在2度左右;电视和电脑每天至少开3个小时,用电量2度左右;照明用电2度左右。一天的用电量大约在6度左右。 煤气使用量:每天在家只做一顿饭,用不到一个“字”。 集中供暖:住房面积120平方米。 行程:每天,张先生乘公交车往返新民广场和人民广场上下班,路程大概8公里;张太太乘公交车往返新民广场和工农广场上下班,路程5公里。女儿住校,每个周末才回来。 按照张先生提供的数据,记者用碳排放量计算器算了一下,他们一家人每天的碳排放量约为21.96公斤。 三代同堂 日“排碳量”22.64公斤 68岁的刘老太家住绿园区,一家三代同堂,5口人生活在一起。 刘老太说,她家的住房是98平方米,每天和老伴在家吃3顿饭,使用天然气一天算下来,能有一个“字”,用电量每天大概6度左右。儿子开车上班,每天先送孩子上学,再送媳妇上班,幸好还都顺路,大概要走6公里。 根据刘老太提供的数据,她一家人每天的碳排放量约22.64公斤。 小型私企 日“排碳量”72公斤 “我们这是一个私人的公司,我想给我们单位算算。”长春市民赵先生的单位在红旗街上,办公室地点在一个写字楼里,共有两层8个办公室,电脑有20台。每天大家都开灯和电脑8个小时左右,用电量很大,平均算每天的用电量都在45度左右。单位采暖也是集中供暖,烧煤,单位的8个办公室大概总共有240平方米左右。公司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2.02公斤。 经过碳足迹的计算,大家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就连搭电梯、洗热水澡、喝瓶装饮料这样简单的事,也有办法算出碳排放量,而且每一个数据都很惊人。为了减少碳排放量,“低碳生活”是最佳选择。其实,过“低碳生活”大多是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儿,只要您肯,就能减少日常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 减碳数字面面观 1.一支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这样就比普通灯泡节电80%。如果每年全国使用12亿支节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2.看电视时,屏幕太亮,也费电。就一台普通的电视来说,仅调暗亮度这一个小动作,每年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公斤。 3.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可减排二氧化碳0.2公斤。 4.少喝一瓶啤酒,可减排二氧化碳0.2公斤。 5.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节电约10%。这样,每年每个电饭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公斤。 6.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如果全国的机关、学校、企业都采用电子办公,每年减少的纸张消耗在100万吨以上,节省造纸所消耗的能源达100多万吨标准煤。 7.多乘坐公交车出行。按照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轿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仅为后者的1/10,油耗约为后者的1/6,排放的有害气体更可低至后者的1/16。 8.出门骑自行车,不仅免受堵车之苦,还能锻炼身体。如果有1/3的人用骑自行车替代开车出行,那么每年将节省汽油消耗约1280万吨。 9.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约2.5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公斤。 10.如果每月用手洗一次衣服,每台洗衣机每年可以节约1.4公斤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6公斤。 以上这些都是些生活中的小事儿,您只要稍稍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如果让您做一个承诺,您能保证做到以上的哪一点?或者您还能在生活中做到什么,在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节能减排的小窍门,您可以说出来,我们也帮您计算一下,您为减排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欢迎您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431-96618,发出您的承诺口号,让我们一起填写一份承诺书,共同为拯救地球做贡献。 本报记者 冯艳 李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