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文化捐钱文化的反思
《名声、掌声、心声……评奖、颁奖、得奖之后又如何?》
吴方笑薇
联合国全球500佳
「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
无名英雄
关注平常之中不平常的事态,承担平淡之中不平淡的工作,坚持平凡之中不平凡的使命,在我20年的环保志愿者工作历程上,可幸有缘遇到一些绿色知音者。从1992年开始在大陆推广环保教育和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的过程中,认识了一班绿色的耕耘者。他们的无私奉献,刻苦奋斗和坚毅精神感动了我,这一班无名英雄没有资源、没有地位、没有条件仍然勇往直前,不禁启发我去思考如何支援他们呢?最直接的方法是把他们的事迹和奋斗经验传播令更多人加入他们的行列,效仿他们的榜样。
地球奖诞生
作为一位民间的环保志愿工作者,深切地体会志愿者无名英雄可以发挥的力量和价值,因此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撮合下,我代表香港民间慈善环保组织「香港地球之友」与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96年联手创办了「地球奖」每年评选杰出贡献的环保人士。自1996年到2002年举办了七届共选拨了211位出色的环保英雄。得奖者包括「新闻工作者、教师、专家、农民、妇女、干部、志愿者、青少年和环保社团的领袖人物」。
民间特色
「地球奖」的定位是一个“民间”的环保奖,不接受商业赞助、不卖广告、不搞排场、不浮夸、尽量凸现一股民间“草根”色彩,清纯的风格和崇高的品味。所表彰的不单是个人行为和成就而是其无私的奉献、奋斗精神和一份环保社会责任心。坚持不收企业赞助,只接受慈善基金和善长仁翁的私人捐助,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地球奖」的品味和对“得奖者”的尊重。
锦上添花
为什么办了7届不再办下去呢?原因有3个:
一、「地球奖」在1990年中催生中国环保运动成长的历史任务已经达到一定成效,选出的211名绿色模范在各行各业、各阶层和各范畴里已引发了不少回响。
二、国内的环保评奖也随着环保运动的兴起而变得热闹。绿色奖赏多了,评奖、颁奖、选举也频密了,甚至有点泛滥了。看见这个趋势我不禁反思「地球奖」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继续“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呢?鼓起勇气寻找新路向。
三、「地球奖」每年匆匆评奖、匆匆颁奖、匆匆分道扬镳,没有机会深入地去了解和感染这班环保模范的绿色理念和实践经验。继续评下去,倒不如拜师求教,向这些环保英雄取经,或跟他们结合力量将其实践经验推广传播。
传经送宝
自2000年「地球奖」颁奖典礼后,组织「地球奖」环境教育讲师团到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和一些高污染城市去宣传推广环保意识和教育。自2000年至今讲师团已走过15个省市 ,行程29,200公里,把绿色信息辐射87万人,老师、学生、妇女、儿童、政府官员(党校)企业和环保干部、新闻记者、旅游业人士、志愿者和环保社团以及农牧民等…送上寸草之心。
持续贡献
每年邀请得奖者当义务讲师付出时间、精神和体力下乡、下县、进村,夜以继日的培训和交流,把绿色信息传播之同时也送上一片关怀和绿色希望。讲师团还坚持五个“不”:不收讲费、不收纪念品、不接受宴请、不讲排场、不住高级的宾馆,尽量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作购买环保资料、文具辞典等赠送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雪中送炭
每次讲师团到地方宣传培训之同时也趁机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了解地方的需要,这有助挑选值得支持的环保工作和对象。经过5年多的巡回培训和交流考察后,并咨询「地球奖」获奖者和环保资深人士,终于决定把原本投放在每年评奖、颁奖(包括评选费、宣传费、公关费、场地费、布置费、外地得奖者的住宿路费、奖杯奖牌制作费、采访费、主礼司仪酬劳费、奖金…)的百万元经费,转用来支持推广农村环保教育和农村妇女沼气示范工程。
向日葵行动
「向日葵行动」就是直接资助陕西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在陕北地区(包括延安宝塔县、大荔县、米脂县等)开拓「四为一体(猪—厕—沼—果)」的农村庭院生态活动。于2004年和2005年跟「陕西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的王明英下乡到大荔、米脂和宝塔县考察和验收沼气示范工程,并顺道给陕北农民、妇女和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培训。他们的反应令我深受感动,这样更肯定我把「地球奖」筹募到的捐款转投进“草根”生态工程和环保教育的决定,真真正正雪中送炭。(请参考附件「向日葵行动」的背景文章和照片)
捐钱文化
反思颁奖文化之同时,我亦反思捐钱的文化。作为一个民间环保工作者和香港一个民间环保组织「香港地球之友」的主管在接收捐款和如何运用善款的议题上我需要坚持原则和诚信,不辜负善长仁翁的好意,亦不浪费宝贵的资源。民间社团有别于政府和企业,因为站在民众利益和道德高位上,更需要以身作则,对捐款者、对援助者有一份责任和承担。
硬件与软件
捐助“硬件”的多了,例如:建小学、建宿舍、科研中心、捐仪器、捐车辆、捐药物、捐电脑、捐书籍等都很有意义和需要。除了“硬件”之外,“软件”也同样重要,知识、意识、经验、技术的转移是“自可持续”的基础。经过20年的民间推动工作,去改变民众的想法和行为,我深切体会要扭转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是需要进行“软件”的长期宣教,这样需要长期投资在思想教育上,这包括师教和身教。
要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善社会,民间社团和民间工作者必须实践人力资源,经费资源和善款资源最有效的运用,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绿色杠杆」效益。
掌声与心声
环保工作有无尽的空间,无限的需求,无偿的付出,无价的回报,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体力和精力范围内,需要做出取舍。从追求“掌声”转向追求“心声”,催化平常人,身边事的绿色思维和生活转变。亦拿亦放,退后才看到前路,由颁奖“舞台”转到环保教育“讲台”,再由“讲台”转到大自然的“平台”。
绿色友谊
感谢各位对「地球奖」支持和关心的人士,希望您们明白选择放弃合办「地球奖」的考虑和原因,亦请各位「地球奖」得奖英雄,继续奋发图强,亦师亦友,继续维系这份绿色友谊,珍惜这份绿色缘分。
天地同心、山河同脉、中华同根、风雨同路。
吴方笑薇
香港一位民间环保志愿工作者 敬告
2006年4月4日
www.foe.org.hk
香港 foehk@foe.org.hk
北京 cww@public3.bta.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