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800|回复: 2

转—绿色沉思:《沙乡年鉴》

[复制链接]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09-11-30 1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uanjian 于 2009-11-30 13:31 编辑

   《沙乡年鉴》(Sand County Almanac)又译《沙郡年记》《沙郡岁月》,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逝世后出版的著作。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和巴里·康芒纳的《封闭的循环》的出版犹如打开了一扇封闭的大门。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利奥波德于一八八七年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不久,他进入美国林务署,担任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纳州的助理林务官,从此投身环保工作,并成为美国环保运动先驱。1948年,就在《沙乡年鉴》手稿完成后不到一个月,利奥波德不幸在协助扑灭领居农场的一场大火时丧生,本书遂成为他对环保工作的最后宣言。奥尔多·利奥波德利奥波德,在他去世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其成就早已得到了人们的公认,并且他也成为“环境伦理”的播种者和将人伦延伸到“生命伦理”的哲学家,环保主义者中的“绿色符号”。他被公认为举世闻名的三大自然写作者之一,与被尊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哲学家梭罗,及一生致力于自然保护、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的约翰·缪尔齐名。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扭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躁瞒自然而发出的悲叹。沙乡年鉴》属于美国四十年代的自然写作,是作者在三十余年对自然的观察、经验与反思过程中,而写就的一本文字优美动人、意象恬静和谐的自然观察思考随笔结集。此集在其去世的前一年即1947年开始整理,在他离世的次年即1949年本书得以出版,由于书中所描述的生态环保观念,所描述的简朴生活和自然观,影响着后世许多人对生态的保育观念。

   在这部著作的哲学论文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这是利奥波德思想的基石。在这篇文章中,利奥波德把土地看成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在的权利。利奥波德在文章中表述了土地的生态功能,以此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强化人们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这是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

    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的自然人文情怀的作者,利奥波德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可谓篇篇珠玑。如他在《环河》一文中,从描述美国威斯康辛州奇观——一条循环流向自己的河流——环河(Round River)开始,认为能量也是一条环河,进而提出了“生态是一条环河”的观点,他认为,保护环境要做到人和土地要和朋友一样和谐共存。而在他的《土地伦理》一文中,更加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哲学思考,并开创了土地论理学和生态论理学研究的先河,而本书的中文翻译者吴美真认为《土地伦理》一文,当是本书的“压轴之作”。


    对于人类来说,“历史是由连续的从同一起点展开的旅行累积而成的,人类不断回到同一个出发点,为再次出发寻求另一套永恒的价值观做准备”(见《野地捍卫者》),因此,人类需要而且也必须“象山一样思考”,才能“为依然可厌的人类心智培养感受力”(见《管理意识》)。


   沙乡年鉴》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涧》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三大典范作品之一,正如《沙乡年鉴》中文翻译者吴美真所说的,“是美文,也是经典”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13: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anjian 于 2009-11-30 13:33 编辑

下面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像山一样思考》,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您会为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利奥波德,竟然能用那么优美精练的文笔,举重若轻的构思,展现出他的土地伦理理念,和他深邃的哲学心灵。
因为喜爱,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原文加在这里:
——————
   一个深沉、来自肺腑的号叫在各个悬崖之间回响,然后滚落山下,隐入夜晚遥远的黑暗之中。那叫喊爆发出一种狂野、反抗性的悲愁,爆发出对于世上一切逆境的蔑视。

    一切活着的生物(也许包括许多死者)都留心倾听那声音。对鹿而言,它提醒它们死亡近在咫尺;对松树而言,它预测了午夜的格斗和雪上的血迹;对郊狼而言,那是一种有残肉可食的应许;对牧牛者而言,那是银行帐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而言,那是獠牙对于子弹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藏着一个更深奥的意义:只有山知道这个意义,只有山活得够久,可以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无法理解那声音中所隐藏的意义者,仍知道它就在那儿,因为在整个狼群出没的地区都可以感觉到它,而且它使得这儿有别于其他地区。所有在夜晚听见狼嚎者,或者所有在白天查看狼之足迹者,都可以感到隐约有股寒意袭上背脊。即使没有看见或听见狼,许多小事件也暗示着它们的存在:一只驮货之马半夜的嘶叫、石头刺耳的滚动声、一只逃命之鹿的跳跃,以及云杉之下阴影的情况。只有不堪造就的新手才察觉不出是否有狼,或无法察觉山对狼怀有秘密的看法。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坚信不疑,要追溯到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那时,我们正在一个高耸的悬崖上吃午餐,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在悬崖下推进着。我们原以为看见了一只胸部浸在白色水花之中,正涉水渡过急流的鹿,当它爬上岸,朝我们走来,并且甩动着尾巴时,我们才明白我们错了:那是一只狼。其他六只显然已长大的小狼从柳树丛跳出来,一起摇摆尾巴,同时嬉戏着相互殴打,以示欢迎。所以我们的确看到一群狼,在悬崖下一个空旷的平地中央打滚。

    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人会放弃一个杀狼的机会。瞬间,子弹已经射入狼群里,但是我们太兴奋了,无法瞄准:我们总是搞不清楚如何以这么陡的角度往下射击。当我们用完了来福枪的子弹时,老狼倒下来了,另外有一只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山崩造成的一堆人类无法通行的岩石堆里。

    我们来到老狼那儿时,还可以看见它眼睛里凶狠的绿火渐渐熄灭。自那时起,我明白了,那只眼睛里有某种我前所未见的东西——某种只有狼和山知道的东西。我当时年轻气盛,动不动就手痒,想扣扳机;我以为狼的减少意味着鹿会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了那绿色的火焰熄灭后,我明白狼和山都不会同意这个想法。

    自此之后,我看到各州不断地扑灭狼;看到许多刚刚才失去狼的山的面貌,看到向南的斜坡出现许多鹿刚踩出来的纷乱小径。我看到每一株可食的灌木和幼木都被鹿吃去细枝和嫩叶,然后衰弱不振,不久便告死亡。我也看到每一棵可食的树,在马鞍头高度以下的叶子都被鹿吃得精光。看到这样的一座山,你会以为有人送给上帝一把新的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到了最后,人们期望的鹿群因为数量过于庞大而饿死了,它们的骨头和死去的鼠尾草一起变白,或者在成排只有高处长有叶子的刺柏下腐朽。

    现在我猜想:就像鹿群活在对狼的极度恐慌之中,山也活在对鹿只的极度恐慌之中;而或许山的惧怕有更充分的理由,因为一只公鹿被狼杀死了,两三年后便会有另一只公鹿取而代之;然而,一座被过多的鹿摧毁的山脉,可能几十年也无法恢复原貌。

    牛的情况也是如此。牧牛人除去了牧场的狼,却不明白自己正在接收了狼的一项工作:削减牛群的只数,以适合牧场的大小。他没有学会像山那样地思考,因此,干旱尘暴区便出现了,而河流将我们的未来冲入大海里。

    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荣、舒适、长寿,以及单调的生活。鹿用它柔软的腿追求,牧牛人用陷阱和毒药,政治家用笔,而大多数人则用机器、选票和钱。但是,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件事:这个时代的和平。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思考的必要条件。然而,就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只会带来危险。当梭罗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时,或许他正暗示着这一点。或许这就是狼的嗥叫所隐藏的意义;山早就明白了这个意义,只是大多数人仍然不明白。

————————

当我们读完了上面这篇美文的时候,谁能想到这是半个世纪之前利奥波德的孤单呐喊。因为那个时候“人和土地的关系是完全经济性的,只包含了特权,但不包含义务”(见《土地伦理》),人类对于自然和环保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类要做的只是对土地和自然的无休止的掠夺。只有到了70年底初,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人们才真正地开始思考,利奥波德所指出的“绿火”的熄灭,正是不注意环保的人类灭亡的先兆。

    资料整理自网络

203

主题

3245

回帖

6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69545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优秀斑竹奖贴图大师奖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4-1-2 1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乡年鉴.pdf (4.78 MB, 下载次数: 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1 19:29 , Processed in 0.0361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