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26|回复: 0

环保、民主、道家,面对生态"垃圾化" -转

[复制链接]

505

主题

2804

回帖

5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52515

评估组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6-6-8 13: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保、民主、道家,面对生态"垃圾化"

6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环保》,该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环保问题上种种客观的不利条件以后,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这条新闻,成为了当天多家门户网站的头条,并且博得若干网民热情评论。一条环保新闻获得如此“厚爱”,真给人一种“吾道不孤”的感觉。在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里,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该白皮书除了系统介绍过去10年间我国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外,也印证了国家环保总局的无奈——中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细观诸位网民的评论,笔者认为有这样两句话颇能代表大部分网民的心声:“社会先堕落,然后环境被堕落的社会破坏!治理环境先得治人!”,“腐败不除,环境难好”。网友们对当下生态环境的恶化感到忿忿不平,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的有识之士们又何尝不是这种心情?
   按理说,环保之事矛头不能仅指向政府。国民反求诸己,自己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而反求诸政府,政府是否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尽到了应尽之职责?如今,矛头所指多是政府部门,国民少有反躬自问。看来,我们的社会确实出现了问题,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确实出现了问题。
   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本质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其表现形式已悄然转变为“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国民与政府”的关系。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定胜天”的口号无论如何鼓吹,也是使人类通过改造自然获得“诗意的栖息”;在如英、德等国多数国民的意识里植入了保护环境的绿色意识以后,谁人试图重蹈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覆辙,在这些国家恐怕也是过街老鼠。考察西方重视环境保护的路径不难发现,多数政府及国民在环保这一问题上,已经较好的协调了现代化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这是环保得以成为风潮的重要原因。我国在环保问题上之所以显得十分尴尬,正是没有协调好工具理性及价值理性的关系。
   对环保问题显得无奈的官员们,他们的理由似乎很能博得同情,“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诚然,这是客观事实。但我们不妨问一句:以前人们习以为常的蓝天,是如何变成了某些官员的政绩?官员们尽可以拿发展过快的理由来开脱,但他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之所以经过环境恶化到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嬗变,是因为环保事业背后有强大的民意力量的支持。而民意之所以在环保问题上产生实际的功效,这又是民主机制的功劳。英、德、美等国成功的治污经验无一例外的说明,环保事业需要民主制度的支持。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是个明白人,他说的“环保是政治社会改革的试验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潘岳也曾经抱怨:“当前中国环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众参与程度太低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是我国的环保NGO不够多?是国民的绿色意识严重匮乏?还是民意的表达机制出现了问题?农民烧秸秆恐怕污染不了整个天空,但官员“招商引污”却可以毁了一方净土!中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实乃“国情”所致。这除了很大一部分国民的绿色观念还较为淡薄以外,民意对环保难有实际的推动作用更是主要原因。
   如果,“环保的民意”被官员追求政绩的狂欢频频击退,中国生态面临“垃圾化”将是注定的宿命。为此,网民们大呼“腐败不除,环境难好”,多少有些悲壮的意思。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们已经关切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相处的道理(鄙人推崇的道家生态伦理即为一例),但这些经典似乎不为今人重视——尤其是那些惟GDP飙升为己任的官员。许多人只知“人是万物的主宰”,却不知“天地与人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只知“人定胜天”,却不知“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至于“以鸟养养鸟”的告诫,恐怕也已经被“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人们抛到九霄云外了。
   有首名为《垃圾场》的摇滚歌曲,其中有一句歌曲颇为震撼人心,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人们“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对于环保,笔者愿意与读者诸君扪心自问,参悟这句话。作为个体的人会转瞬即逝,而不变江河万古流;面对可能出现的生态“垃圾化”,鄙人推荐这三个关键词:环保、民主、道家。重视与否,万古流的江河的颜色将给出答案。(若水山人)
相关报道:
创建生态城市 60万亩池塘水库成为津城“绿肺”
海南:围绕生态建设发展新兴工业
我国制定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
曲格平:加快构筑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
青藏铁路“天路之旅”有望成为“生态之旅”
曾培炎:加强生态保护 搭建好泛珠三角区域平台
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态安全
“生态”何时才能栖枝省辖市

原址: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6/07/content_4658925.htm
用佛家出世心态,用道家入世修为用儒家中庸处世,用法家之术治世用易门与未知世界融合,做到天人合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用心做事,用爱做人实在的行动胜过华丽的言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3 05:55 , Processed in 0.0294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