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67|回复: 1

百亿元级苹果:三吨煤生产一吨石油--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6-07-11)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654

回帖

156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1566199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7-19 23: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在煤制油项目纷纷上马的同时,其将面临的困境是,不断上涨的煤炭价格、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以及国外煤制油项目上马带来的竞争压力。大规模上马煤制油项目,专家表示需要谨慎.
   进入7月,气温不断升高,煤制油项目也遭热议。其成本的经济性、对环境的影响,都引起了专业人士的议论。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成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夏义善7月6日对媒体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将“煤变油”大批量用作石油替代品还不现实。

  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亦指出,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兴起的煤制油项目是机遇,但也可能是陷阱。林此前曾参与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设计,是亚洲开发银行前能源项目官员。

  看好煤制油的“大鳄”

  2006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重点打造的8个工业园之一,由印尼三林财团(下称“三林财团”)、杭州包杭投资集团以及准旗国资经营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大路煤化工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整个项目的投资创出了煤制油化工项目的新高,达到了800亿元。此前,鄂尔多斯市另外一个煤制油项目,神华集团的500万吨项目也已经于2004年8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比三林财团的项目少了200亿元,但是也达到了600亿元。

  仅从投资额上看,三林财团的项目显然规模更加庞大,他们计划每年转化煤炭2600万吨,每年可以合成石油350万吨,生产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超过200万吨。

  当然,鄂尔多斯市每年也需要付出相应的资源以对,大路煤化工园区每年的用电负荷近100万千瓦,每年需用水1.2亿立方米。这对于电力不算富余和水资源比较缺乏的鄂尔多斯来说,是两项重要的消耗。

  中国各地对于煤制油这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无一例外地说明项目利益丰厚,可以大干快上。有人说,现在几乎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化生产的地方,都有人在策划煤制油项目。而目前参与煤制油的上市公司也已经超过13家之多,而这些企业与神华集团一样,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

  煤制油的未来到底是明智的战略选择,还是一个可能的陷阱?

  商机无限?

  世界上拥有煤制油技术的国家,目前只有德、日、美以及南非。

  长期以来,除了南非曾因禁运而大规模商业运行煤制油之外,其他三国只限于研究、示范和试验阶段。他们建设了试验工厂,但始终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行。除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煤制油的投资巨大,成本过高,风险过大。

  去年以来,由于油价居高不下,在美国,煤制油似乎又得到相当的重视。几个富煤州的州长都先后表示大力支持在本州投资煤制油项目。一些美国能源企业也开始筹建煤制油工厂。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也计划向中国等亚洲国家提供液化煤技术,旨在减少全球对原油的依赖。成本方面,有的说煤制油在25美元一桶以下,有的说在40美元一桶以下——相对于70美元一桶,显然商机无限。

  对煤制油的成本,神华煤制油公司董事长张玉卓认为,只要国际原油价格处于25~30美元的条件下,神华集团的煤制油将稳赚。而且,神华的盘算是,规模化后,神华的煤制油将会在生产化工产品上加大力度,届时的利润又会增加一块。

  支持煤制油发展的业界专家、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液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最近几年的煤制油表明,3~4吨煤可以生产1吨油,成本可以在每吨1500元左右,从经济角度看效益还是可行的。

  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早在1999年,中国就开始运作河南平煤的平顶山50万吨煤制油项目,虽然这个项目后来搁浅。2001年,中国的863计划又启动了煤制油研究示范项目,至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一般认为,煤制油可以减少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应该是石油战略储备的一个补充;煤制油会减少对石油的有效需求,使石油价格下降或上涨得慢一些。而油价每下降1美元,以目前的1.3亿吨的进口量,中国每年可以少支付10亿美元。

  经济效益的悖论

  神华煤制油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自己去美国考察,发现建造同等的工厂,在中国投资只需要美国的65%。美国的工人年薪需要8万美元,而中国只需要8万元人民币。工厂建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相对较低。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林伯强说。虽然美国工人的工资会比中国工人高很多,但是,由于煤制油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1万吨油需要1亿元的投资,对于生产设备的投入巨大,而且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也比较容易被管理效率所抵消。

  张玉卓称,神华的煤制油项目,能够在转化的过程中,将污染降到最低,其中,转化过程中的硫和氮将大部分被回收利用,液化的过程还可以使煤炭中的灰粉被固定下来,都不会排放到空气中去。而将煤液化,3吨煤炭转化成1吨油,大大节约了运输资源,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但是,煤制油的另一个问题是转化1吨油需要消耗10吨水,耗水量是产油量的10倍。

  目前,煤制油项目大多建在北方多煤缺水的地区。事实上,目前进行煤制油的山西、陕西、内蒙古是中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现在,这些地区水资源的成本还不能反映其稀缺性。而煤制油项目将加剧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缺乏。

  林伯强说。而实际上,煤制油是用一种稀缺资源去换另一种稀缺资源,转换之间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如果用每吨比热5000大卡/千克的4吨优质煤炭,转化成1吨1万大卡/千克的石油,可以计算出,其间会浪费近一半的能源。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23: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力发电厂产生的有毒污染物是中国鲜为人知的出口物之一。4月初,中国北部产生的一个厚厚的污染物云层夹杂着沙尘漂洋过海,越过韩国到达美国西海岸。这些细微颗粒可深入人的肺部,引发呼吸疾病和癌症等。

                    
                除非中国找到办法,清除火电厂及成千上万烧煤的工厂产生的污染,否则污染将会在国内外飞速增长。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直接威胁人体健康,中国每年有40万人因此丧生,它同时还引发毒害河流和森林的酸雨。在中国1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中,采煤业毁坏了当地水源,还导致城市下陷。

                    
                为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排放,中国必须安装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先进设备。但中国企业却一直选择从国内供货商那里购买便宜而陈旧的设备,而不是从西方进口。有关部门也不愿花额外的费用。每年,中国都推迟购买最新科技,陈旧设备被投入到数十个新建设的火力发电厂,而电厂的使用年限可达75年。


                    
                吴叶冰(音)一家的生活从火力发电中受益,同时也“享受”着新生活所带来的环境恶化的影响。多年前,他们生活的山村只有几户人家有电,一家人住在泥房子里,在梯田里从早到晚劳作,每月收入25美元。现在,他们搬到镇上。吴先生在煤矿工作,每月能挣200美元。他挖出的煤不但给自家带来了光明,他们家现在还有冰箱、电视机和电话等,而每月的电费只需2.5美元。

                    
                过去5年中,中国的空调使用数量增加了三倍多,每100个城市家庭中有84台空调。许多城镇、乡村家庭也用上现代电器。和那些富裕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主要依赖煤炭。发电厂利用煤炭来发电,许多工厂也靠煤炭,而非石油和天然气。

                    
                事实上,吴先生一家不喜欢污染物,但他们可以容忍。吴先生说:“这里一切都比原来好,住得更好,吃得更好。”他们现在很少回到原先生活过的小山村,他妻子说:“山路不好走,穿不了高跟鞋。”


                    
                煤炭是中国的一把双刃剑——既是发展新经济的黑金,又是损害环境的黑云。能源顾问莫斯科维茨说:“如何在继续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把环境推向深渊,是中国不得不面临的巨大挑战。”


                    
                中国已意识到对煤炭依赖的加深及其害处,制定了诸多对策:未来5年内,把制造每件产品所需的能量减少20%;将对汽车执行比美国还严格的排放标准;鼓励新建筑使用节能材料。中国还开始发展风力、太阳能等其他形式能源。但这些措施远远不够,煤炭仍担负着为中国提供近2/3能源需求的主要角色。

中国离西方生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城市居民仍是少数,但他们给上百万中国人提供了所要追求的生活方式的模型。卢蒡(音)生长在上海拥挤的里弄中。现在,她家在浦东拥有一套三居室住房,家里有两台电视、四个空调、一个微波炉、一个洗碗机、一个洗衣机和三台电脑。身为经济人的卢蒡说:“我们需要一个体面的住处。”

对上百万个卢女士这样的中国家庭来说,节能十分重要,但中国的能源价格太低了。事实上,中国正在用财政补贴来维持能源的低价格。这个策略对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密歇根大学的中国专家肯尼斯列波索说:“他们采用的许多方式都是我们曾经用过的。”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6 18:44 , Processed in 0.0324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