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353|回复: 1

团队关于讲堂09年的总结与发展建议(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09: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楼

小尸
QQMail_REFER_SPLIT 昨天
11:30

通知:明天(12月30日)晚上9点将关于大讲堂2009年工作总结和大讲堂改进措施召开团队内部会议。请大家好好准备,并在今晚12点前将自己的本年工作总结及对大讲堂的想法和改进措施回复在这封邮件后。在明晚开会前,并思考其他人的回复,会议上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2 楼

鱼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QMail_REFER_SPLIT 昨天
13:09

   济溪大讲堂作为环境志愿者的交流平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此提几点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

   1.济溪大讲堂旨在为环保志愿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的机会,很好,定期讲课,学习环保知识和各高校社团的长处和经验,希望以后如果可能,可以试着邀请一些比较专业的老师和环保组织的专职人员来为大家答疑解惑,对大家的成长会有帮助。

   2.不要鄙视广告的作用,社团走出去需要宣传,大讲堂也需要走出去,这就要我们努力去增加讲堂的名气,多多宣传,

   3.大讲堂不止是济溪大讲堂,我们欢迎各个环保组织的加入,讲堂也可以是个为热爱中国环保事业,希望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的朋友提供机会的地方,需要的组织可以通过济溪大讲堂找到需要的,合适的人。

   4,济溪大讲堂里面不是交友俱乐部,不是搞联谊,开玩笑娱乐,增进友谊很好,可是要注意原则,不能太过。要知道这是环保志愿者的平台,不是俱乐部群。

   5.济溪大讲堂不是几个人的讲堂,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每天基本只是那么固定几个人从早到晚,不是大讲堂平台的初衷,希望大讲堂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参与。

   6.大讲堂关注环保热点,也关心身边的环境,

   7,其实不是大家都对环保知识和组织渊博,很多组织我们都是孤陋寡闻,希望大讲堂多多普及环保知识,尤其是环保小常识,小孩子需要上环教课,难道我们大人不用么,事实是我们也很需要,这样从平时小事才能做到一个生活中的环保志愿者。




3 楼

波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QMail_REFER_SPLIT 昨天
18:31

关于我:

1.以前做过没经验上手不是很快。

2.对讲堂了解不够深刻,历史沉淀以及文化的精髓没有达到熟识的理解。

3.作为07级在团队中没有做到积极引导,保留意见的时候比较多。

4.做宣传员的时候宣传力度覆盖面没有考虑到群邮等等渠道,导致第一次听课人数少。

5.做主持人对场面的调控能力不到位,造成局部混乱的局面。

关于讲堂团队内部:

由于磨合不够以及缺乏向心力及正确的引导,整个团队协调程度弱,甚至出现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关于整个讲堂:

1.我对讲堂的理解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如何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换就成了整个讲堂的核心内容,讲堂拥有强大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了。

2.讲课的深度还需提升。就我经历过的两次讲课来说,感觉像是在做某个社团某个品牌项目的宣传,如果仅仅是一次成功的项目介绍的话,我想还不如直接给个视频或者PPT来的直接。

3.关于讲堂的发展。讲堂应该有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规划,可以以专题出现,质量终于一切,宁缺毋滥。


我的感受:

成为济溪大讲堂的志愿者我很开心,因为是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也思考了一些。不过有些事情是要站在当时的立场才能感受到的,像是我第一次做主持人的时候才了解到苦瓜当时的心情,然后开始想我们仅仅就是做一次项目宣传?讲堂真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怎样达到团队共赢?

以前的讲堂做得那么好,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压力不小,求精不求多,自主学习是很重要,大讲堂整个板块那么多资料,自己挖一下,不就可以了?但是个人对信息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连领进门都没有,怎么修行?大家好像还没有好好的在一起聊一聊讲堂到底是什么吧?自己都没有做好,我们怎么做到引导别人感染别人?

老人们给我们的是充分的鼓励,但是沉溺于鼓励不自检会让老人们更加失望。新生的团队象征的是更强的执行力和更多的创意更多的改革。我想大家既然都信心满满的进来了,总不希望自己的价值没有被证明就草草夭折了。


关于松鼠的帖子:

我记得我当时私聊回给松鼠的是这样的一大段话,或许有些顶撞老人的意思,但至少那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

1.先道歉,因为我是没有把完全的精力都放在大讲堂上,这点我承认。
2.说别人没有充分思考何以见得?万一是思考不深入呢?我记得我有发短信给你,本想问你一些事情你没有回,第二天转而发给刘丹,得到八个字。于是收手。
3.是我太依赖老人,占用你太多时间我实在对不起。完全是摸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我,可能我生长的社团环境太有爱,以至于小孩想不通就想要寻求老人的帮助,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要的不是老人帮忙解决问题,只是想从老人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4.讲堂没有学期的气氛,团队群,在每次我提出讨论的时候能够恢复的寥寥无几,没有团队归属感。这就是我不愿说太多话的原因,我觉得做好事就可以了。不过你也可以说我“你知道没学习气氛你怎么不去引导?”“站在这跟个老人较劲有什么用?”这些我都接受。可是,当你引导了没有效果的时候,我想得更多的是尽量让人不忽略我的话。


因为最近要忙于复习考试,明晚的会议请假希望大家见谅。

匆匆写下这些仅仅是个人的愚见,可能没有逻辑可言,大家有什么不爽就直接炮轰!











4 楼

死松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QMail_REFER_SPLIT 昨天
23:33


2009年,济溪在线大讲堂总共举办了5期,时间和主题见下表:

第十三期

2009年4月11日

回望“创意三月”

第十四期

2009年5月16日

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五期

2009年6月27日

寻找参与的感觉消失的原因——for gsean

第十六期

2009年12月6日

Green Map--无形中的理念灌输

第十七期

2009年12月19日

普氏原羚—走近濒危动物


其中个人主要参与协调了第十三、十四期,并从11月起大讲堂转交由刘丹协调。同时招募志愿者,组建新的大讲堂团队。

2009年,济溪在线大讲堂在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尝试了很多新思路,例如第十三期结合济溪正在开展的青国青城项目邀请了部分推广高校分享宣传经验,第十四期与江赣学堂合作尝试在两个QQ群同时开展讲堂,第十五期关于济溪自身发展进行了探讨,而第十六、十七期开始分享学生社团优秀项目的操作经验。

总的来看,2009年大讲堂的发展情况好于往年:与济溪实体项目的结合,不仅支持了项目本身,同时也深化了项目的引导意义,为大讲堂的主题提供了新思路;与其他学堂合作进行联播,综合分享了更多人的想法;学生社团优秀项目的分享,也扩展了济溪的网络交流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真正的志愿者团队,使大讲堂的持续性有了保证。

但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为以下:

   1.开展时间不稳定。从上表可以看出,从第十五期到第十六期,有接近半年时间的空白,而12月开展了两期讲堂。追其原因,为没有固定团队、缺乏长期计划所致,当前新团队已建立。

2.传承不到位。第十六期有人反映了这个问题,大讲堂一些传统没有得到有效的继承,包括大讲堂的文化内涵、课后反馈等等。

3.缺乏主动参与。团队内部讨论积极性不高,对他人建议没有回应,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新团队开展的大讲堂缺乏原有文化特色。

针对以上,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半年或更长的规划,在2010年第一期讲堂开展前,积累好主题、主讲相关资源,同时关注国内外环境热点,跟进环境节日、重大环保组织项目,作为计划外讲堂的内容。

2.充分利用大讲堂前任资源,开展定期交流,引导新团队成长。同时需要明确,前任的作用相当于理事,仅提供建议,具体执行仍由新团队操作。

大讲堂本身是一个论坛在线活动,开展于论坛,服务于论坛,需要充分调动会员参与的积极性。其实很多主题,可以在论坛的帖子中看出潜在话题,例如对项目制的讨论源于在某会员在大讲堂的“问诊”,这些需求需要我们自己发现,而不是等靠要。

大讲堂作为济溪网络活动的一个品牌,每期讲课需要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引导大家思考,甚至能够引导一些社团开展环保活动的的思维和方向。这样,就能跳出“展示平台”的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这,不是数量可以实现的。



济溪在线大讲堂  松鼠




5 楼

小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QMail_REFER_SPLIT 昨天
23:50

总结:

     我刚接触时,学长就让我申请做志愿者,当时对大讲堂很陌生,即使是到现在我也还没有真正了解它吧。我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完全没有经验,可以说每次会议记录都是在松鼠哥的指导下完成的吧,在这里谢谢松鼠哥。对于波斯姐提出的讨论没有回复,我想说声抱歉,我真的是不知该怎么回答,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经历的少所以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像王哥说的我现在更多的是学习。我做的事很少,贡献很少,但我会努力,我在努力。

     对于两次讲课,我觉得第二次就很好啊,我是指内容方面,尤其是后面的提问和讨论,比较有内涵呀。

     对于大讲堂我没什么意见,就是以后T人还是不要太多吧。

     另外我想说,不管我学到了多少、学到了什么,我觉得最开心的是我收获了一些很亲的人,感谢你们。





6 楼

小尸
QQMail_REFER_SPLIT 今天
00:37

应该是先接触济溪,然后走进了讲堂吧

但,却是走进讲堂后,才真正了解济溪的


当时,因为申请纠结了好一阵。因为,不想写,觉得麻烦。也想过放弃。但,某叔说,如果你有心加入,怎么连这个就没心思做?于是,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发出了申请。其实,那天松鼠的“审讯”真的要我很紧张,因为是第一次,也因为没信心。呵呵,谢谢松鼠,给了我们一个不太紧张的环境。


额,我申请的是宣传员,因为某些原因,却一直没做宣传的工作。

第一次的讲课,我的工作是联系主讲人。哎,不太满意啊。连我们的团队会议我都理解错了。差点还害主讲人调整作息时间。不过,那次也让我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得先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不能手忙脚乱。

其实,我参与最多的,应该是平时的小讨论吧。讲堂平时是闲聊多,但,关注讲堂的人却会时常来看看。这里,我想要特别感谢关键。他每次来都会想好多好的论点,但,每次参与的都不多。那次海玲直接问我:怎么感觉像是你们两之间的论战啊?其实,需要引导。我承认,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好,希望在下一年,能好好改进。很感谢这些讨论,让我初步掌握了做网络会议记录的技巧和方法,虽然,不太成熟。但,我相信,一个好的开始能让我很有动力。平时讨论,也充当过主持人的角色,虽然,后面都会转化为辩论的一方。呵呵,这样的方式很好,真的很能锻炼人。

或许是因为刘丹的信任吧,也或许是秘书的本职。每次内部会议,都是我通知。我接受大家的意见,有点强势了方式上也多有不当之处,抱歉。但,我的强势会很影响你们的积极性嘛?为什么每次都感觉大家的反应有点淡啊。。。额,估计是我没做好吧,再次反省。感觉向心力不够,是很不够。当初刘丹让改马甲,其实是有用意的,结果,貌似用这样的方式,效果也不明显啊。我有点担心了。

在大家的反应中,感觉讲堂问题还是很多的。临近考试了,我却没心情,虽然我也知道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但,感觉,讲堂就像个孩子,不能没人看着。可是,每次上线,却都是都是空的。也知道是非常时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也或许仅是我的担心吧,毕竟,我看到的,有很多质疑的话,于是,我也会开始多想。。。

呵呵,不管怎样,讲堂给了我很多。让我认识了很多绿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

“如果付出80得到100,那是胡扯;如果付出80得到80,那是天真;如果付出80得到50,那是常态。”这句话修改自某叔的某句话。不管付出多少或得到多少,至少我付出了,也得到了,所以,我很开心。

喜欢这句话:知道自己的使命,该走的路走过了,而且还会走下去,先知先觉为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服务。

谢谢讲堂,也谢谢你们。










对讲堂的未来提出的一些个人想法:

如何引发参与者的热情和投入?如何增加大讲堂的参与性和多样性?如何把讲堂大众化而不是单单一些环保精英的小圈子行为?如何把济溪在线大讲堂增值?年复一年地办下去,是否有吸引性和启发性?(引自素心姐的某个帖子)

  或许大家都有感觉,群里很多人都在,却很冷清。这么好一个平台,却荒废了。不是他们不想讨论,是我们没有选好主题,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平时讲堂的利用,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也都有体会,感觉我们的讲堂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个人觉得,这些问题有必要一起好好讨论一下。

下面,是对于细节的分析

1、希望大讲堂能有个导向作用引导如何使用平台,引导如何做项目。做什么样的项目,引导关注点。关于未来一年讲课主题的选定我们应该要慎重,不能只做社团优势项目的分享了。

2、讲堂的凝聚力还不够,可能还在磨合期吧。希望以后能做到,对于某件事,团队内部人员起码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3、宣传方面:我们可以在讲课信息定了后,提前在济溪论坛,济溪群以外的其他网站以及其他组织的对外交流群发布我们的宣传公告;

4、课前预热讨论:这就像是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是,堂的预习可以从简单的看PPT,到在群里的集体的队主题的思考讨论;

5、课时:讲课中的秩序维持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就会让听课者不知道听谁讲,讲课人也会觉得是平时的聊天讨论;

6、课后:其实,每次的讲课时间对于一个主题的思考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可以在课后引导大家对于这个主题继续探讨甚至是深入探讨,而不是每次讲完课后的闲聊,是有深度点的思考;

7、讲课记录:这就像是新闻报道,需要真实性与时效性。不能因为某些原因放在课后的几天后才发,如果真有原因,可以课前与负责人说明,负责人进行人员调剂;

8、讲堂在没有开课的时候,是可以进行平时的小讨论的。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资源活跃讲堂气氛调动大家思考的积极性,又可以避免有人在群里不谈正经事只知道胡扯。主题可以征集,也可以随堂选取。而且这样的讨论记录略加整理就是一篇值得看的帖子。其实,这样的论题,是可以在记录发上论坛后,大家继续跟帖讨论的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发表于 2010-4-21 14: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不在那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2-20 04:23 , Processed in 0.0393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