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757|回复: 3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复制链接]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0-4-22 1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84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延迟成熟番茄问世,到1995年抗虫转基因马铃薯进入商品化生产,再到2009年转基因水稻在我国得到了区域性推广种植,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日渐成熟,转基因食品也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议却从未停止过。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科学界以及全社会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转基因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通过改造目标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技术与常规杂交育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段基因片段进行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而且可以突破不同物种间因生殖隔离造成的阻碍。
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或改良的物种作为原料而生产或加工出来的食品,称为基因修饰食品,通称转基因食品。
    由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物种与传统物种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保鲜性能增强等特性,因而转基因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称为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如今转基因作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国家,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马铃薯、油菜、水果等。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局世界第四,主要作物为转基因棉花。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蓬勃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也日益凸显。
     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 Pusztiai教授用转雪花莲凝集素马铃薯喂养老鼠,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马铃薯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了国际轰动,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最早的,有科学依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
     1995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Nature》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更是引起了是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转基因玉米地花粉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用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4天以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没有出现死亡率高或者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但这并不表明没有危害。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转基因食物从1993年出现到现在仅仅有十多年,改变了人类食品的自然属性,未经过长时期的安全性试验,没有人能确保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我们知道许多被认为是安全的药物可能数年之后才显示出隐患,食物的效应应更为长期。因此此类食物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达成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既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其食品的安全风险。国际消费者联合会(成员包括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在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时完全安全的。”
     转基因食物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满足某种商品价值,如更高的产量、更好看的外表,而食物中的某种成分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美国有报道,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成分减少了。一些研究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加和积累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使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并产生新的毒素或副产品。转基因技术还可能会在生物中产生不可预见的变态反应原,引起人们过敏反应的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并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比如科学家将巴西胡桃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大豆、小麦或贝类的基因中去,蛋白质也会随之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巴西胡桃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大豆、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另外,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还可能会以一些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而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者细菌中去,这个基因就会与别的基因连在一起,人们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之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如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基因来标示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有机体,突变的基因如果跨越种群或转移至细菌,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出现无法治疗的并广泛传播的疾病,将对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
    转基因生物最严重的威胁是对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是指各种动物、植物与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系统,而转基因食品是人为为特定物种进行干预,改变其形状,因而也改变了该物种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引起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复杂变化。基因工程技术加上商业营销将使某类作物如超级水稻称为某一公司垄断供应种子使原来多个品种减少为同一基因的单一品种,当真菌、病毒、虫害侵袭这种植物时,就会发生严重的减产,不仅引起生态平衡变化,对人类自身生存也是极为严重的威胁。
     基因工程技术可能使某些基因流入自然界,诱发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物种出现,如超级杂草、超级昆虫等,从而可能对土壤、野生近缘种、普通作物、相邻的植物及环境造成破坏,引起难以预料的影响。基因化得生物、细菌、病毒等一旦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将是不可能的,其危害较化学或核污染更为严重,而且这种危害将是不可逆转的。
     有资料表明,基因化得农作物对除草剂具有抵抗力,实际耐药量高于正常值的三倍,农民知道其对除草剂有抵抗力,就会直接或不直接地加大除草剂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相应地农作物种的农药残留也将更为严重。另外,转基因技术还可能引起与目标物种相关联的其他物种形性状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不可控的。如A昆虫以B植物为食物,我们认为改变B植物为转基因抗虫植物而提高B植物的产量,但昆虫因缺乏食物使虫的密度大幅下降,从而引起以昆虫为食物的天敌C生物的生存危机……进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这种破坏造成的后果通常是不可预料而且是难以弥补的,比如将来可能爆发某种虫害的大流行等。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1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不久前完成一篇有关基因工程的论文时查到的一些资料,一家之言而已,对于那些赞成发展转基因食品的专家学者们的言论和“证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找,鼓励分享!
发表于 2010-4-24 12: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是:目前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但这并不表明没有危害。
所以,难说有害,难说无害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发表于 2010-4-24 21: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我现在买油 基本买菜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2-20 06:19 , Processed in 0.0319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