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发展案例 之
兰大绿队组织建设现状及思考
兰州大学绿队 赵强
摘 要:
随着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环保组织崛地而起,逐渐发展成为了影响中国环保领域的又一主力军。然而,目前学生环保组织的发展仍比较初步,组织建设现状处处堪忧。这需要学生组织之间进行深入有效地经验交流,逐步去变革和完善学生社团面临的组织建设问题。而组织建设中的决策体系、文化建设以及交流方面将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学生组织,组织建设,变革,决策体系,文化建设
目录:
1.组织决策体系——三长制解析 1
1.1关于职责分工 1
1.2关于约束机制 2
2.团队建设 2
2.1文化建设 3
2.2部门建设 4
3.活动实践 5
3.1有关传承 5
4.交流学习 6
4.1区域性规划 6
附录一:09年集训队每周训练方案(实施版) 7
1.组织决策体系——三长制解析
1.1关于职责分工
两年半的社团经历带给我的收获很多,但自己的领悟仍比较局限,想来想去还是讲讲绿队的东西。希望能给大家以启迪。在协会里,我担任的是监察长,这可能不同于它的科学定义,而是根据绿队三长之间不同的能力协调分工的。每一届的三长在大的职责方向上是保持不变的,即交流学习、校内活动、团队建设。细节分工会根据每一届三长优势的不同稍有变动,2009届的三长分工如下:
执行长面向交流学习。主要负责与外界(包括校方老师以及外部高校社团和NGO)保持沟通、联系。通过交流、讨论不断吸纳新的理念和优秀、高效的实际工作经验,让整个团队围绕环保理念不断革新,寻求进步。
项目长面向校内活动。主要负责绿队校内大小各种活动的监督实施。通过总结、反思不断积累实战中的经验和挖掘活动意义,使以后的活动能够不断完善,更加具有影响力。打造大众化的校内环保氛围,让绿队的环保公益活动真正的深入校园文化,让更多的同学把环保变成一种习惯,对自然拥有一种向往。
监察长面向团队建设。主要负责绿队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通过组织绿队内部集训,协调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改善团队建设的相关方面。
1.2关于约束机制
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开阔自身的视野,了解外部组织建设的优缺点,并消化吸收其精华,想方设法转化为适合自身社团发展的各种变革形式,以优化团队建设以及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同时需要考虑自身地域拥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社团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当地需要且大学生有能力改善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等诸多因素。
通过在活动中的实践从而提高会员的综合能力,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这里说的资源优化,包括人员角色分工的调配以及实际活动中流程和细节的不断改善。从而保证社团稳中求进,不断成长。这其中传承的作用尤其重要,下面将会再提到。
通过团队建设可以建立并延续团队中的文化氛围,提高团队战斗力,同时也可以达到人员储备的目的,为紧接着的各种活动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资源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以上是有关绿队决策体系的三长分立制建立现状,它也许不同于其它组织的三长分立机制,但却适合目前绿队的发展。学生社团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领会其精神,进行最适合其本身的变革与改进。
2.团队建设
说到团队,在社团里常能见到哪些形式呢?举些例子:从小的方面说,有小组、职能部门、活动部门、校内项目执行团队、暑期项目团队、理事会(类似于主席团)、执委会、集训队等等。
关于团队建设又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建设、部门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下面我对文化建设和部门建设做以展开讨论。
2.1文化建设
2.1.1关于社团文化的起源
谈及到社团文化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中国企业界就开始倡导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文化一度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问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的老总王石,万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会一口回答你,万科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万科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1]可见一个企业的文化对于其发展是有多么大的作用!想必很多人都会有过将企业与社团联想在一起的时候。我也看过许多有关企业发展的书籍,大都提到了有关企业文化问题。这对于如今社团文化的发展,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1.2有关文化的种类及作用
就我自身的接触,如今社团文化的种类还并不是很多样,或者说还未在多数社团中站稳地位。比较广受关注的有: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野外探险精神,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倡导的“快乐环保”, 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的“WS文化”,兰大绿队的“家文化”;还有比如说“面包房文化”、“餐桌文化”、“私聊文化”等等。在环保社团之外,有的学生社团还提倡“狼文化”、“街头文化”、“民族文化”等等。总而言之,都是为搭建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交流,从而使团队更为凝聚、团结,合作共事更加有效。
2.1.3在组织中的表现形式
社团文化在组织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分成有形与无形的两种。
有形体现包括:社团的旗帜、徽章标志、歌曲、文化衫、帽子、名片、团队游戏、纪念品、报纸、刊物以及规章制度等;无形体现有:社团的宗旨、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团工作气氛、纪律等。[2]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绰号(比如:称呼老人、小孩;绰号耗子、土豆等),都十分有创意,且表现亲切,让人觉得自然、开心。
甚至于在协会的每一个小团队中又流行着不同的文化,使得每一部分都充满着特色。比如暑期项目延续的项目精神,野外部门的“狼性与猥琐”,根与芽的“纯真与善良”等等,这让每一个人都能张显出自己的价值和个性。当然,这也多少会引入一些孤立的意味。想说的是,让自己的胸怀放宽一点,尽可能的去包容每个人的个性。
2.1.4如何把握社团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变化.
其实,一个社团的成立便就包含着文化的诞生。只是我们还不能明显的看到它们,看到团队里每个人之间的共性,心与心之间的默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文化、精神积淀到一定时候也就产生了。
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会随着社团的发展不断遗失与产生。就拿绿队来说,我大一来的时候,头一次见绿队的人吃饭,那是抢的“万筷穿盘”呐!而大家因此也吃得很高兴,现在的聚餐这样的场面显的少了,不知道是何原因。总觉得缺失了一种文化的味道。又比如,以前野外部才成立不久时,部门里其实没有什么氛围,可经过这两年的改革和磨练,野外部的部门氛围变得越发浓厚,感觉每个人都展现着张扬的个性。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究竟该如何把握呢?我想肯定有很多人有过同样的疑惑。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学着寻找一个适合协会自身的文化主流,尽量让自己的社团沿着这个大方向去发展。如今的社团里文化并存情况很多,许多社团也因此很难确定自身文化发展的主流,甚至根本就没有建立这种主流文化的意识。进一步说就是先找出社团本身的氛围缺失点,好好想想自己协会建立的理想团队应该是怎样的?结合当地和学校的氛围、协会内部的多各方面来选择一个认定适合的文化方向。然后在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两方面多下功夫,相信一定能为协会的发展带来一些改变。
在绿队,家文化建立的初衷是团队的合作,加上西部地域的荒凉,民风的朴实,很容易被大家所接纳,使大家团结在一起。因此自2004年绿队的负责人苏姝提出这个口号后,家文化迅速成为了绿队一面坚实的后盾。而猥琐文化的引进是因为做环保太累太枯燥。家文化是团队凝聚力的保证,猥琐文化是做环保疲劳之际的调味剂。这样的主流文化定位让绿队的前进显得坚定不移。虽然时不时也会出现文化遗失和产生的现象,但只要保持对社团文化走向的关注,有意识的去传承,无意识的去创造,文化的灵魂就不会丢!社团的发展就不会茫然!
其实我们还有一种文化,即我们的口号“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从小事作起 ”,这就是我们的环保文化,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文化。把握社团文化之间的主次关系,学会观察,学会调控。[3]
2.2部门建设
在部门职能建设中,职能定位是关键,技术专业化是目标。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学生社团的部门职能定位模糊、交叠以及事务漏洞。定位模糊就很难继续发展下去;职能交叠则易引发部门之间的矛盾,或者相互推卸责任;事务漏洞是由于协会整体事务安排的不完善,就比如每年都开得纳新大会和换届大会,在以前没有明确是某各部门的职责时,找人来组织这样的大会是非常困难的,会让人非常头疼。
现在许多社团的运行机制是部门制和项目制并行。我想其原因可能就在于,部门制有利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而项目制则可以组建各类人才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通过部门建设,可以保证专业人才的供给,同时也能使每一个人释放自己的个性与潜质。因此,社团领导层在部门的职能定位以及技术培训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参与式的讨论与引导。确保各部门平稳的进行变革,寻求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我觉得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团队——集训队。它是如今社团中比较推行的一个有关团队和能力建设的载体,许多社团都有类似的平台,虽然其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其效果还是比较被大家所认同的。
兰大绿队集训队正式成立于2006年3月,创建初衷是为培养暑期项目或交流队员的各项素质,例如:体能、团队、项目执行、筹划思考等等。这里附上2009届兰大绿队的集训队实际训练方案表,供大家参考,以促进交流!(命名为附录一,见文章末尾)
3.活动实践
3.1有关传承
传承是个老话题,在社团里常表现为组织文化传承和活动经验传承。文化传承方面前面已经有了简要的介绍,这里不再叙说了。重点谈谈有关社团活动经验的传承,社团活动还分为暑期活动和校内活动两个方面。
3.1.1暑期活动
暑期活动常常以绿色营和项目的形式开展,多数为一年制。而为了对当地问题的改善更有实效,现在也有许多社团开始了长年项目的探索。无论是一年制还是多年制的项目都存在着传承问题,以及对环保、项目、团队三重关系的把握能力问题。
短期项目的经验保留方法包括文集和实践总结。这些资料往往由协会内部的资料管理部门(办公室或秘书处)存档,这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料。通常情况下,资料的反利用率往往比较低。这里应该引入一些展示宣传内部资料的方法。比如,资料管理部门在学期中周期性的进行资料展示(如果有办公室的话,最好能有一个书目推荐展阅台),这需要在学期开始前就制定出粗略的资料整理计划,进行内容归类等;或者利用暑期项目前期培训(如集训等)的时间,将其计划到培训中去,由了解项目的人进行经验分享,从而达到项目经验传承的目的。
长期项目的问题则表现在项目的方向与团队的传承、创新问题上。如果在代代传承过程中形成项目内部世袭制(总队长总是由项目内部产生)的情况,则容易削化社团管理层统筹管理项目的能力。从而可能导致协会中分离出小团队,对整个协会的团队凝聚是不利的。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要么临时组建项目筹委会,以保证产生项目负责人更为民主化;要么就由社团管理层直接控制。当然,前者相对后者更具科学性,但要看清楚协会当前的形势,随机应变才是。从长期项目在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一个项目的大方向是可以事先引导的,但必须保证期间的项目审核有严格的把控。最好由有过暑期项目带队经验的人组成项目评审组,建议性的引导。强调一点,长期性项目更需要锻造高度凝聚的团队精神,才能有传递下去的精神动力。
3.1.2校内活动
项目管理讲究以终为始,目标管理的方法。对于校内活动,这里粗谈略带的说几句。校内活动首先要明白是自主性的校园环境治理,还是外资投入进行校内环境理念的宣传。我认为,在每学期前就应该制定出粗略的活动计划,确定好自主治理以及引资宣传的比例,在学期间权衡好二者的比重。这样既能为校园环境做些实际的改变,也能确保全国环保理念的宣传推动。对社团的全面平衡发展是有利的。
4.交流学习
前面提到了交流学习具有反向优化团队建设以及实践活动的作用。而有交流才有学习,这里重点谈谈交流范畴的区域性规划部分。
4.1区域性规划
所谓区域性规划,就是指站在社团的地域角度上思考问题,做出交流尝试的不同布局。这一点,我是从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社团负责人的布局结构中得到的启发。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环保社团之间的交流方式和程度都受到了限制。所以我把它分为:兰州大学,甘肃省,西北区域,国内,全球五种交流区域。
4.1.1兰州大学
绿队建立于兰州大学,起步之初肯定是要学习学校其他优秀社团好的经验的。这并不局限在环保社团里,这样的交流方式显得非常便利。包括:会长之间面谈取经,举办合作(或者是协作)性活动、聚会、文娱比赛,还有邀请其他协会负责人讲座等。那性质不同的协会又怎样将思维切入到一起呢?一般学校里都会有一些不同性质的协会存在,比如学术类(如德鲁克协会),体育类(如羽毛球协会),文娱类(如吉他协会),社会实践类(如创业协会),社会公益类(如青协)等。
公益类就不用说了,大家一定知道该怎么交流沟通,以及如何学习。
社会实践类的社团,他们中的个别往往有组织大规模活动的能力,这一点我们有时的确比不上人家,再加上它们也有其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及制度进行着维护,我想我们多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收获。
文娱类和体育类协会多数拥有自己的器材和人才,如果有机会交流,正好可以丰富环保社团自身的娱乐活动,丰富团队气氛,还能多交一些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学术类的协会可以引导社团活动的专业化、规范化。我举得例子,管理类协会可能对咱们的社团管理诊断有所启发。
点点联想启示就谈到这里。要铭记的是,跨行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拓宽环保社团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能够重视起来。
4.1.2甘肃省
现今,环保社团省内交流的趋势已经扩展开来。网上交流论坛、环保沙龙、环保知识竞赛、省内环保交流会以及类似节能20行动等,可以说很大程度的促进了省内社团之间的交流,对那些后进社团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说交流会的主办能力往往限定在了少数几个发展不错的社团身上,而一次交流会的人力投入更是巨大。据绿队2007年11月举办的一次甘肃环保交流会的负责人回忆,当年绿队有一半人在做交流会,一半人在做节能减排,结果导致很多大二老人做完活动后显得疲惫不堪。这样的耗能是难以年年供给下去的。这需要各社团负责人一起来思考与协商,或者争取当地草根组织的援助合作。这样才能促进环保组织的共同进步!
4.1.3西北区域
西北区域的交流主要包括:绿色营,暑期项目,报告会,互派交流生等。因为地域的差异相对全国来说小一些,而且各地的环境问题可能也会有相似性,无论是做活动还是协会组织格局都有很大的交流学习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将西北区域独立于全国范围来思考的原因。
4.1.4国内
国内远距离的环保社团交流途径一般都是绿色营,暑期项目以及济溪等全国性质的环境交流网络。如果缺少引导措施,许多社团显得非常被动,是难以参与其中的,希望各地区的草根组织和发展较好的学生社团能够带头逐步建立区域性交流平台,例如类似济溪大讲堂和论坛等。
4.1.4全球
至于全球范围的交流,的确了解的少之又少,这方面更希望能够通过有这方面经验的NGO进行引导性的交流促进。
(仅为个人见解,如果偏颇,还望斧正)
附录一:09年集训队每周训练方案(实施版)
2009年集训队集训是兰州大学绿队队内第四届集训。
本届集训执行时间:3月22日(世界水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总训时八周。
集训目的是为了绿队暑期项目以及外派交流项目培养人才,为暑期活动做准备,培养他们在体能、操作技能、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本届集训更侧重于团队以及纪律上的要求,力求让团队的每一名队员能够有一种集体、团队的归属感,当然,这里的绿色环保意识,项目活动素质方面还显得颇为欠缺,需要在以后的集训中,能够逐步把这些元素真正融入进去。绿队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呵呵… …
第一周:交流融合周(3.23-3.26) 主题:融合,纪律
周一,环校跑,山诺舞。
周二,体能(男四,女三),僵尸游戏(原创版)。
周三,体能,分四组游戏:“勇往直前”竞争类加强版。
周四,体能,体能竞技类游戏。
第二周:环境行为、意识反思周(3.30-4.2) 主题:思考,纪律
周一,体能突击训练,(男五,女四),俯卧撑,深蹲起,抬腿跳。
周二,体能,讨论(地球一小时之看法)。
周三,体能,讨论(绿色志愿者和DIY,作用:优点及缺点),教歌曲(环保路上)。
周四,体能,教歌曲(环保路上和山诺十年)。
@@@周末野营:兴隆山,人数:大一10,大二3;合计:13人。
第三周:绿队十年回顾周(4.6-4.9) 主题:十年,意识,纪律
周一,参加绿队十周年生日晚会。集训队节目:大合唱“十年”(山诺版)。
周二,体能(男六,女五),发糖,教歌曲(和你一起飞)。
周三,体能,分组识人游戏。
周四,室内培训,绿队十年生日献礼之绿地图;绿地图的简单介绍及其对我校环境状况的反映——董怡(77人)。
第三周周末集训队人数统计:总计77人。
第四周:技能培训周(4.13-4.16) 主题:技能,培训,纪律
周一,高强度体能训练(男七,女六),讲解什麽叫做项目?我们接下来要培训的内容,以及意义。
周二,室内野外理论培训。
周三,体能,野外室外操作培训(互动)。
周四,室内培训;摄影——影像部以及老人一名;大众培训(互动)。
周五,室外竞争培训——越狱。(时间8:45——10:45)老大特训!!!
@@@周末野营:马衔山,人数:老大(跟队),大二(带队)2人;大一跟队12人,合计:15人。
第五周:项目交流周(4.20-4.23) 主题:项目,交流,纪律
周一,室外项目展示:体能(各项目自定),观鸟。
周二,室外项目展示:体能(各项目自定),绿色营(教歌曲,营歌:爱因为在心中)。
周三,室外项目展示:体能(各项目自定),普氏原羚。
周四,室内项目展示:尖山。
4月25日—5月3日 校运动会以及五一放假。
5月1—2日 五一营,地点:徐家山森林公园;滨河路中山桥。主题内容:生态旅游,环保出行。
@@@节假日野营:野外部组织(只限野外部成员),地点马衔山,人数未知。
第六周:团队凝聚周(5.4-5.7) 主题:团队,凝聚,纪律
周一,体能恢复性训练,强调团队,活跃气氛小游戏。
周二,体能强化训练,气氛游戏:老鹰捉小鸡,老鸡捉小鹰。
周三,体能(男女各四圈),交流:反映集训队存在问题(优点与不足)。
周四,高强度体能训练(男女七圈),游戏:团队游戏(放杆,由上至下团队配合)。
第六周周末集训队人数统计:总计69人;后又从非集训队破格选拔11人参与集训;集训人数总计80人。
第七周:团队理念周(5.11-5.14) 主题:团队,理念,纪律
周一,室外,体能(男七,女六),活跃气氛小游戏。
周二,室内培训,关于“大学生实践团队建设”,主讲人:陈龙(大三老人,普氏原羚五期项目负责人之一)。
周三,室内+室外,体能(男七,女六),徐新阳(大三老人,普氏原羚五期项目负责人之一),学会项目思考;高宇(大三老人,08年绿色营负责人之一),关于环保的故事。
周四,集训队员选择暑期项目及交流(选两个,分一二志愿,多or少作废)。
第八周:团队冲刺周(5.18-5.21) 主题:团队,合作,纪律
周一,体能,团队竞争游戏,(越电网)。
周二,体能,团队竞争游戏,(带球赛跑)。
周三,体能,团队竞争游戏,(放杆,由上至下团队配合)。
周四,体能,团队协作小游戏,(运送伤员和固若金汤),09集训合影。
周六(5月23日)
上午,十年内部交流会。时间:9:30——12:00。
下午,09年集训队毕训仪式,总结大会。时间:14:00——15:45。
晚上,09年集训队聚餐(二食堂三楼)。
@@@备注:室内训练,每晚8:45—9:45;室外训练,每晚9:30—10:40
参考文献:
[1]周桦,《王石这个人》,P66
[2]云大唤青社,PPT《唤青社的人性化管理》
[3]兰大绿队,PPT《绿队十年变化的整体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