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县各类荒漠和荒漠化土地为2288万亩,占总面积的94%以上。近年来,已经有10万亩耕地沙化,395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退化。在绿洲外围,还有60万亩流沙、69个大型风口,窥视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片狭长而平坦的绿洲带,因石羊河的冲击而形成。汉代时河水充沛,终端潴野泽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内陆湖泊。至魏晋时期,由于中游人口增加,石羊河水便省武威入姑臧(中游两地名),下游民勤水势减弱。而后每况愈下,到清朝后期,潴野泽早已分为上百个湖泊,其中约100平方公里的青土湖又成为石羊河的终端。
青土湖的真正干涸大约在40年前。民勤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常厚春说,石羊河上游的武威、凉州的人口和耕地在20世纪50年代暴涨数倍,加上10余座水库在民勤上游的修建,使这里的水量急剧减少。
1958年,在青土湖上游约100公里处,民勤人开始修建红崖山水库。亚洲第一沙漠水库的建成,让石羊河的终端变成了这里。它的目的是减少蒸发和渗漏,保护水资源,但也直接导致了青土湖的最终消失。
但随着上游城市的发展,民勤的入水量仍以每年110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1950年,流入民勤的地表水量为5.42亿立方米,2000年是0.8亿立方米。今年5月,红崖山水库出现了1959年以来的首次全库区干涸。
事实上,在民勤,人们一直以来都在和风沙抗争,但是外部环境的破坏是民勤不能承受之重。
民勤旁边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整个阿拉善渐渐褪去它的绿色,上世纪50年代,1700万亩梭梭林在阿拉善境内生长旺盛,2001年,盖度在30%以上的梭梭林下降到578.7万亩,还有870万亩沦为盖度不足30%的稀疏残林。草原并不是因为承载不了过多的羊、骆驼、牛等牲畜而发生退化,更主要的是难以承载过多的人口。
民勤也一样,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大面积开荒,超过10万亩新开垦土地,在90年代中期慢被撂荒,这些后来慢慢都变成沙尘源区。沙漠化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50%左右增加到90年代末的79%。
看上去,这似乎只是自然界生物变化的一组数字,但在这些数字变迁的背后,隐藏着人类的急功近利。人类抱着“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乐观精神,显示着“人定胜天”的力量。实际上,老一代积累下来的绿地,在不到30年的时间中被年青的一代全部挥霍一空。民勤政府的力量现在每年可以治理约3万亩沙漠。但是政府的主力在几个大风沙口上,今年治理了,不到2年又被大风破坏了。 民勤治沙的根本问题在于水源,民勤的入水量仍以每年110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1950年,流入民勤的地表水量为5.42亿立方米,2000年是0.8亿立方米。今年5月,红崖山水库出现了1959年以来的首次全库区干涸。没有地下水,种下的沙生植物最多活五年,五年后,植株增高,没有充分的地下水,都枯死了。很多第三年就枯死了
民勤绿洲的消失,还将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中国北方整个气候将受到众多沙漠效应的左右,种种影响并将持续到南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民勤,沙尘暴就不是一年几次,而是北方气候中的常态。
我们协会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意识到民勤的重要战略意义,也可以参与到民勤的沙漠化治理过程中来。另一个任务就是为民勤争取更多的水。现在,很多机井被打到了地下300米,只有那里才有甜水涌出。这是史前古水呀!它形成于二叠纪、三叠纪,不可能再生,是我们最后的防线。外调的黄河水进入民勤,渠道已经修好。但用水成本过高--每立方米达到了5角钱以上。这对于民勤的农民们来说,是个高不可攀的数字。国家和甘肃省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补助。到2010年,民勤已经关闭机井7000眼,到2010年,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已经种下800亩沙生植物:梭梭。
(梭梭是落叶 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1一4(一7)米,树皮灰黄色,干形扭曲;枝对生,有关节,当年生枝纤细,蓝绿色,直伸,节间长4一8(一10)毫米,2年生枝灰褐色,有环状裂缝。叶退化成鳞片状,宽三角形,对生,稍开展,先端钝,腋间有绵毛。花扒两性,单生于2年生枝条的狈性短枝叶腋;小苞片宽卵形,边缘膜质;花被片5,矩圆形,花后增大,果时自背部先端之下1/3处生膜质翅;翅半圆形至近圆形,宽5一10毫米,系、伸或平展,有黑褐色纵脉纹,全缘或稍有缺刻,基部心形;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内曲,并围抱果实。胞果半圆球形,顶部稍凹,果皮暗黄褐色,肉质;种子扁圆形,直径2.5毫米。它不仅能生在干旱荒漠地区水位较高的风成沙丘、丘间沙地和淤积、湖积龟裂型粘土,以及中、轻度盐渍土上,也能生长在基质极端粗糙、水分异常缺乏的洪积石质戈壁和剥蚀石质山坡及山谷。梭梭具有冬眠和夏眠的特性,喜光性很强,不耐蔽荫抗旱力极强,根系发达,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抗盐性很强,幼树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盐量0.2--0.3%的沙丘上生长良好,而在含盐量0.13%以下者反而生长不良。花期7月,果期9月,10--11月种子成熟。)
梭梭是民勤人用来防风固沙的重要武器,也是民勤传统的柴湾的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打出两米左右的土井就能提水浇地;80年代中叶变成了10余米深的锅锥井;而在今天,地下水位下降到25米左右。民勤现在还在衬渠,已经衬了5000公里,但是由于衬渠,地表水和地下水无法进行交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5米的警戒水位(地下水)。
水库,干渠,支渠,毛渠。。。。。水的利用效率高了,但是地表水无法渗入地下,生态效率却是低了。对于大家而言,具体的治沙措施意义不大,了解一下大的环境吧。基本情况就介绍到这。
(四)、答疑环节
Q1:水库的建设到底会给生态平衡造成什么
A1:嘉宾—韩杰荣:众所周知,地下水的补充主要有两个途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库,干渠,支渠,毛渠的修建意味着地表径流被截断。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坎儿井,那是把地下径流变成地表径流。
上游水库到红崖山水库,90公里,红崖山水库到青土湖的100公里,是民勤绿洲的绝路。
嘉宾-马俊河:第一,在民勤修水库的同时,当时处在上游的武威县今凉州区也规划设计施工着一系列的水库:西营水库、南营水库、黄羊水库、杂木水库……因为民勤有水库,“水够用”,雨季、丰水年,时时还要自惊自怕地“防洪防涝”。而后石羊河到达民勤的水量逐年减少。由5、6亿立方降到8千万立方以下,直至今日断流库干。上游分给下游的水由30%降至7%以下,直到民勤靠电力提引黄河水救急,杀鸡取卵超采地下水来维系生存。沙漠中地下的凝结水也向绿洲内部的漏斗区倒流过来,生态还用描述吗?
第二,在这种控制水、粗放用水的传统做法下,武威凉州区耕地扩大,人口增多,用水增加,城镇工业生活耗水增大,上游的水也不够用,也打井超采地下水,闹水荒一年胜于一年。
第三,民勤农区外围的沙地草场,直至内蒙阿拉善的草场失去地下潜水的渗补,植被枯死,草场退化,流沙四起,牧业基础被摧毁。
第四,农区与沙漠之间的隔离带——民勤人精心维护了上百年的“柴湾”枯死退化。农田直接连连接着流沙遍野的沙海,暴露在风沙口下。农业损失日益增大,成本加重。
第五,时值今日,由于失去上游水的补给、中和、冲刷和稀释,从最下游的湖区五乡镇8万人开始,盐碱化从土壤、地下水逐年上移、扩大,必将吞没整个民勤,整个石羊河流域。坝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终将耗干。
第六,民勤重兴库区移民安置,过分抬高了地下水,使表层水和土因强烈的蒸发盐碱化。水库本身是平原型、淤积重、面积大、蒸发凶的违背水循环的不科学工程。违背了干旱区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合理相处的规律,肯定要受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水库的建设到底会给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如上。
这个问题回答结束
Q2:那应该怎么解决现在的问题?减少人口么?还是?
A2:合理用水,整个流域的。人口压力是全国性的,那儿也不容易。减少人口等于回避了最核心的问题。
Q3:目前为止成功治沙的案例有没有?
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沙坡头。面积很小,只是为了解决包兰线的畅通问题。
前面那个问题,
Q4:按照刚刚的介绍,沙尘暴最关键缺水,为什么缺水,造成缺水的几方面原因,主体是人的原因,人导致水流失的恶性循环,人做了些什么导致水流失的恶性循环?不恰当修水库,盲目开垦,盲目利用地下水,浪砍浪伐,大量畜牧业,人口膨胀,进而导致沙漠化,沙漠化又会导致水蒸发加快,难以留住降雨,粮食减产,再开垦,沙漠化严重,沙尘暴越演越烈。这样说是不是治理人最关键,其次做实际的行动?
A4:干旱已经成了全球性问题,缺水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资源性的,二是用水调度不合理,三是浪费。后面两个问题都是人为的,象我们习惯的大田漫灌,就是一个极为浪费水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开展节水农业。以色列的水量相当于石羊河的1/2,却养活了2倍的人口,值得我们学习。灌溉用水特别浪费水资源。以色列的灌溉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身边人的观念,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海大~绿苑丽芸:但是水库也有它的重要性啊,就例如蓄水
河北湖南 冰川:除了都江堰 还真不知道哪个水利工程是不影响生态的
江西环境李管军:那现在民勤有没有节水农业
嘉宾—韩杰荣:民勤也在大面积开展节水农业,转型对于农民而言,前面的几年是很痛苦的。)
Q5:治沙一直是我们中国的心结,我们国家人口又多,我们如何能最大化利用这些优势投入到防沙治沙中呢?有没有什么根本途径?
A5:钱学森提出了一个沙产业的概念,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起步,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沙产业,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人多肚子大的真的,不一定力量大。
Q6:能不能介绍现在普遍觉得效果较好的治沙方案
A6:我们国家也正在摸索前进,但是现在的沙漠产业实际上还是农业和林业,只是局部上改善了一下,整体上并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了。最好的冶沙方案是植被的保护。
解释一下:就是原来是林的,现在可以造林,原来是戈壁的,保持戈壁原貌,可以稀疏种植一些原生的植被,以防风固沙为主。
Q7:北方一直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在您刚才列举你中国四大沙尘起源里,这些地方如今都有没有什么措施提出(国家和地方)?
A7:实际上,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沙漠化的防治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和代价,以民勤县政府为例,政府目前的主导任务就是节水,治沙。但是囿于国情,也是沙漠化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象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就是国家级的。
Q8: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甚麽呢?
A8: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带动周边的人都这样做。 如果有可能,参与到身边的环境项目中去。关注,并宣传某个环境问题。把自己培养成某个领域的专家。 说俗一点,提倡绿色出行,但是那些倡导绿色出行的人们,都坐着飞机飞来飞去。。。(某听众:但是有时候真的是必须要坐飞机啊?)所以我不提倡什么绿色出行,城市那么大,车要坐的呀。我们都不出门就绿色了。(某听课者:所以说不值得提倡什么,做能做的就好)
(http://carbon.cleanair.net.cn/ 大家可以到这个去计算自己的碳排量)
Q9:问一下,其他国家对于沙尘暴治理的情况如何?有没有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A9:美国在上世级60-70年代也治理过沙尘暴,但是由于人口压力小,转变生产方式很容易。目前以色列在沙漠产业方面做得很好,要说治沙,还是中国目前面临着最严峻的任务,相对技术水平也高一些。我们由于人口压力大,而且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加上我们正处在城市的高速增长期,城市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的有生力量。
Q10:沙尘暴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A10: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
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Q11:沙尘暴与自然地理是分不开的,如今的西北地区自然现状有没有进一步恶化?那大约在多少年之内会停止恶化?
A11:总体是在逐步恶化的,且有加速的趋势。关于停止恶化的时间问题,无解。
Q12:有没有可能国家间合作共同治理呢
A12:现在,世界最高级别的沙漠治理的交流大会,两年一届,就在民勤召开。
Q13:沙漠治理的交流大会之后有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是否如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一般没有什么实质性措施呢?
A13:中国的学术和实践的脱节程度,我想大家应当有所了解吧。作为我国政府援外培训的基地之一,1993年以来,代表中国政府为发展中国家已举办9次治沙技术推广国际培训班。 八十年代代表中国政府三次派专家到伊朗、巴基斯坦、墨西哥进行治沙技术及荒漠化防治咨询服务。这是民勤治沙站的成果,但是在国内并不实用。
Q14:目前,我们和蒙古国有什么合作吗?
A14:很少。这方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
(五)、嘉宾致结束语
为了阻止沙尘,国内已付出很大努力。“局部有好转,总体还没有出现明显变好趋势”。
3月中旬,农业部公布的《2009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证实了这一判断。该报告说,虽然部分草原生态正逐步恢复,2009年春季全国发生沙尘暴7次,比2000年减少9次。但监测结果同时表明,从整体上看,全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1333万公顷。
“中国沙漠主要在内流河地区。一旦中下游的水量减少、土地退化,沙漠就会扩大。”如果再加上过度采矿、放牧及气候变化,都会使沙尘暴再度加强。
不仅国内,中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蒙古高原,由于采矿、过度放牧、地下水减少等原因,草原的退化并未有太大改善。
蒙古矿产资源丰富,铜、煤、铁等矿更是矿业投资者的热土。但大多矿业投资者并没有遵守环境保护的措施。采矿所在地几乎都已成“不毛之地”,到了枯草季节,跟“沙漠没什么两样”。
“沙尘暴无法根治,但治沙可以缓解沙尘暴的影响。”“根据研究,荒漠区内如果有防风固沙林带,减少或减轻沙尘暴的强度可以达70%,有绿洲可以减缓90%。”
在中国境内,为了防风治沙,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从1978年至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造林5.34亿亩,规划范围正包括主要沙源地内蒙、甘肃中北部等地。而在中国境内最主要的沙源地阿拉善盟,SEE生态协会等NGO的植树活动亦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地表覆盖,减少尘源。”
近几年来,中国开始致力于与蒙古国等沙源地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作为中国知名的治沙研究机构,自1993年以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受中国商务部委托,已代表中国政府成功举办了多期“沙漠治理技术推广国际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相关人员。研究所还与蒙古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就培训蒙古工人和合作实施治沙计划进行商谈。
和以前日韩等国在中国治沙一样,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已开始帮助蒙古在中蒙边界的扎门乌德植树造林。此外,韩国东北亚森林论坛组织也与蒙古合作,建立绿化带,防止南戈壁地区被流沙侵袭。
“防沙治沙,是人类共同的事。”
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沙漠化进程处于正在进行时,而人口、环境、水源等现实问题又不可回避,每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青人,都需要拿出我们自己的勇气和努力,担负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以上面的话,做为本次交流的结语。
(六)、自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