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包子 于 2010-8-11 18:15 编辑
首届中国青年环保组织交流合作论坛 青年联合宣教活动对于公民社会建设的持续性作用
分论坛第一小组总结 时间:2010年8月11日下午3:45至6:00.
主持人张彬:视野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未来
嘉宾:王雨峰 主持人:艾乐宽 发言人:肥波(谢林波) 记录员:包忠碧 参与者:易丽莎、张萌、姚运红、黄聆、王露、张鹏腾、刘晓琳、张弘杰、林伟、何柳萍
一、第一次讨论
1、第一次讨论主题: 青年联合宣教活动的特点:对青年联合宣教活动进行概括。
2、第一次每人发言: 娱乐性、公益性,把娱乐性加入到公益活动中。 较年轻,不够系统,不够专业。 青年人容易流失,有很多创新的精神,不是盲目的追求大和全的精神, 开始的时候有激情,遇到困难,容易受挫,缺乏系统性的思考。 缺乏连贯性 广泛的宣传、 持续性 资源性 标志性、带动性 从联合看,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的活动。1+1>2 青年的成长、宣教活动的主题性比较强、宣教活动的潜在性 有组织性,专业性,大学生创新性比较强、临时性 广泛的特点、创新的特点 挫折性、风险性、群众效应
3、第一次讨论包子总结 青年:成长、创新、娱乐性、较年轻、容易流失、不够系统、不够专业、遇到困难之后容易退出。 联合:广泛、标志、吸引更多的人、更能吸引媒体、更有吸引资源,沟通的成本更高和风险更大。 宣教:潜在性,宣教活动的针对性。 志愿者:自愿、成长。
4、第一次讨论加入其它要素后: 主要以四个要素(青年、联合、宣教、志愿者)分析,优势和缺点两个方面来看: 青年:人多(总数三四亿)、成长、创新、时效性、活力、激情、时尚、想象力丰富、娱乐性、较年轻、容易流失、不够系统、不够专业、遇到困难之后容易退出。 联合:影响大、品牌、统一、地域特色鲜明、多元化、广泛、标志、吸引更多的人、更能吸引媒体、更有吸引资源,沟通的成本更高和风险更大。 宣教:潜在性、互动性、需要持续性的做、宣教活动主题及受众的针对性。 志愿者:自愿、成长。
END、第一次讨论肥波总结: 主要以四个要素(青年、联合、宣教、志愿者)分析,优势和缺点两方面来看: Ø青年:成长、不完善性 Ø联合:品牌、沟通成本 Ø宣教:潜在性、针对性 Ø志愿者:自愿
二、第二次讨论
1、第二次讨论主题: 讨论青年联合宣教活动的作用:三个短信或关键词
2、第二次讨论每人发言: 最少的联合群体,获得了最大的效应 低投入、高产出 促进作用 时尚的领跑者 激情,能够感染更多人 宣传的作用,宣传具有延伸性、宣传的辐射 有一定的引领性 多面性 多外实现社会效应、内部来讲培养专业的宣教人才。“从志愿者,成为智愿者” 促进交流、为新的组织诞生提高可能性、促进新的联合活动出现 青年在公民社会上的作用 更系统、目的性更强 植入一种理念、展现当代青年风貌 关注 桥梁作用
3、第二次讨论其他组概括: 培养人才、促进政府、沟通桥梁、提高公民意识 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催化转化、意识与行为、自我提升 个人能力的锻炼、加强区域交流、引发公众交流与参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能力的提升、受众对象的改变、政府推动政策的具体实施
END、第二次讨论最后结果肥波版 辐射最大化、宣传延伸性;领跑者、人才培养;搭建多渠道平台,推进公民意识的传播
三、第三次讨论
1、第三次讨论主题: 青年联合宣教活动对于公民社会建设的持续性作用
2、第三次讨论每人发言: 代代相传 促进公民自发自愿的组成团体,自发自愿组成平台,平台是交流合作的平台 启蒙性 让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促进 注意持续性 公益性的特点,让青年人接受公益概念,持续性理念推广 促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的产生,促进组织合作 不断的做,不断的浪潮 青年本身就是可持续的力量 新陈代谢、去粗取精 促进公民独立思考
END、第三次讨论最后稿肥波版: 从物质上、肉体上: 青年是公民社会基础、人才培养、平台 从精神上: 理念推广、思想启蒙、活力、不断完善
部分分享嘉宾: 蔡涛: 王雨峰:完整的一个项目执行过程更重要 李黎: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宣教的经验
20100811.pdf
(265 KB, 下载次数: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