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十周年之绿野文化的漫画分享
http://forum.gsean.org/viewthread.php?tid=62192&extra=page%3D1
校园食堂固定的一角VS社团家文化的核心 ——谈参加厦大绿野十周年生日庆祝的感受 文/雨峰,蚂蚁 前言: 话说自己已经好久没有深入去了解学生环保社团,有的经验都是曾经05-06年积累的,早就陈旧不堪。虽然回归做一个地区性组织的负责人,因为重视项目和产生,一定程度忽视了文化的建设,而关于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更是逐渐远离,此行去参加厦门大学绿野环保协会十周年的生日庆祝,让自己仿佛回归到校园社团,感受到一个有文化有传统的社团,是如此充满诱人的魅力。于是由绿野和fresh社团都提到的聚餐文化发散到社团家文化的打造,再谈文化的价值。 正文: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内一个独特群体,为丰富校园活动,培养青年人走进社会的综合能力提供锻炼平台。这个特殊群体根据宗旨不同,拥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价值取向,却在努力构建一个共同的家文化,希望每个人在这里开心快乐的成长,并且推动社团的良性发展。在我们构建家文化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是聚餐,而在厦大绿野和广州fresh,这种聚餐文化发展成为一个社团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并承载了社团其他文化,成为一个社团家文化打造的基石。 关键词:学生社团,家文化,聚餐文化 目录 一、学生社团的家文化 1.1家文化的内涵 1.2家文化的固有属性 1.3家文化的多元化展现 二、聚餐文化的新定义 2.1聚餐的新定义 2.2独特优点 2.3巨大承载力 三、多元化文化的承载 3.1绿野角 3.2感恩自然 3.3小孩蹭老人 3.4High文化 四、结论 一、学生社团的家文化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校园内有学生自发组织,在学校团委或者相关单位指导下,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成长青年人为核心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拥有不同的核心价值,我们谈到环保社团,在把环境保护作为核心价值的同时,也根据社团能力和特长不同,有所针对性或者说专业性。但是学生社团在构建一个共同的文化:家文化,一个区别于社团宗旨的团队文化。 1.1家文化的内涵 学生社团的家文化,是社团为凝聚人心、打造温馨和谐团队,而通过多种途径,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一个文化。这种文化区别于社团的宗旨,却是社团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社团长远发展所必须的。 学生社团之所以坚持构建家的文化,在于它的独特性。学生社团是有学生自发组织,具有非常强烈了灵活性,组织发展目标难以长期坚持,同时这个铁打营盘流水的兵,人员流动快,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于是凝聚人心成为一个学生社团发展的基础,家文化就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所以每个社团多少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社团的家文化。 1.2家文化的固有属性 学生社团的独特性决定家文化是其固有属性,即必须拥有的一种文化。这种固有属性体现在,学生社团都拥有自己的家文化,并非个别社团所独有的文化,当然因为理解不同,家文化在社团中以不同方式体验,提倡友爱、包容、互助的精神都是家文化的体现。 基于家文化的固有属性,社团应该把这个作为基础文化来发展弘扬,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社团宗旨等特色形成社团整体的核心文化。 (注:引用借鉴产朝《浅谈大学社团固有“家文化”》 连接地址:http://www.gsean.org/plus/view.php?aid=2966) 1.3家文化的多元化展现 家文化作为一个基础文化,体现社团的每个细节中,社团内的生日榜、飞信QQ群、电子邮件、腐败行动、聚餐文化、例会或者活动的通知、尊重社团成员创意想法等,都是社团良好家文化的展现。谈一个细节:活动信息通知,在现在多元化的通讯方式下,飞信短信都是单向沟通,电话是高成本的双向沟通,但缺少记录,如何更好、更快,全面的通知到每一个人,严重的考量着一个组长或者一个部长的责任心,更衡量了一个组织家文化中最基本的信息获知权履行现状。 二、聚餐文化的新定义 聚餐是家文化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一般环保社团我们会提倡AA聚餐,这点都非常好,如同家庭会餐一样,聚餐让大家在一个非正式环境下彼此能坦诚交流,最有效的打破彼此陌生感,增进团队感情,提升团队凝聚力,正所谓先谈朋友,再做工作,正是这个原则。 (注:非正式环境,指不存在领导级别,非任务布置汇报的正式工作环境,比如工作环境外的休息室、茶室、餐厅、花园等) 2.1聚餐的新定义 这里根据厦大绿野和广州fresh的经验,提出学生社团聚餐文化一个新定义:校园食堂固定一角固定时间(比如每周六)项目组(或者一个部门)的聚餐。这个新的聚餐强调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容安排具有灵活性,包括每场安排个别老人的回归。 2.2独特优点 一般的聚餐,时间地点都是具有临时性,或者一些特殊节日之类;与此对比新的聚餐方式具有时间地点的固定化,而且频率高。 校园食堂是每个在校学生基本每天都去的地方,本着AA原则,这样聚餐具有良好的自主选择权限,而且低成本。食堂选择要求:食堂开放时间长,比如说早上9点至到晚上11点都开放,食堂的饭菜种类比较多,最好还可以炒个菜之类,便于个别聚餐时采用点菜方式。 固定的一角,相对整个大的食堂,这个角落相对安静,有利于团队内部的交流分享。 固定时间,这样就形成一个传统,直接省去了信息通知的成本,除个别人因为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参加需要请假,省去不断更新的时间地点的通知。 2.3巨大承载力 这种固定时间地点的底成本聚餐文化,具有巨大的承载能力,最核心就是类似于社团办公室的家氛围。 虽然说家因人而存在,但是有一个固定的家,必然更温暖。一般拥有办公室的社团,充分利用办公室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定期沟通渠道。而新的聚餐方式类似于为一个没有办公室的社团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办公交流地方,是有办公室的社团第二个家,具有稳定便捷性,聚餐以小组为核心,从小团队开始提升整体的凝聚力,同时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同样可以放在餐桌上,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氛围,具有真正低协调成本,高沟通产出的方式。 三、多元化文化的承载 社团文化在家文化的基石上,具有多元化的发展,而这种新的聚餐文化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些多元化文化的承载基地。下面根据厦大绿野所展示的文化,谈一谈这个新的聚餐文化如何承载绿野丰富的文化。 3.1绿野角 绿野角就是指这个固定的聚餐点,于是除了固定时间的聚餐外,彼此碰见,或者集合安排一个会议,或者画营服、做手工,创意征集,于是都是这样一句:“走,去绿野角!” 3.2感恩自然 一个环保社团把热爱自然作为基础,而在不走进大自然的情况下,绿野通过开饭前的集体感恩,不用信仰佛教或者基督,需要的只是感恩大自然的心。吃饭过程中无厘头的疯抢,似乎只有这样饭菜才能更香,其实这是融合团队的最佳过程,最后不能忘记清盘,展示我们节约粮食的作风,更是集体行动的巨大成果。 3.3小孩蹭老人 绿野内只有老人和小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自然名。蹭文化是指小孩为了绿野各种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多途径多手段的去蹭老人。 于是聚餐中,老人比如需要出现,而且最好是每次能有几个新的老人出现,于是在老人们洋洋得意讲述历史时,不小心把自己的一个宝贝给说漏嘴,或者直接秀出来,蹭的文化接着发挥巨大作用。 同时称呼自然名,巧妙打破名字难记的缺点,而且自然名和性格密切相关,便于彼此更好的交流。我在厦大绿野的日子,除了认识的几个人,其他知道的都是自然名,雨花石、稻草、小流、没外号等。 3.4High文化 绿野人在一起从来不会感到寂寞,于是比如聚餐前,大家彼此讨论如何画好自己特色的营服,吃饭中疯抢,饭后继续创作,到大作完成,相互展示;再如,创意想法征集过程中,陷入沉思中,总会有人打破沉寂。同时这食堂一角的热闹绝对会成为食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一个社团文化对外无形的宣传。比如你的同班同学在食堂遇到你,见你们在一起如此开心,不由自主也就过去坐在一起,多好的事情。 绿野基本是以项目制来运作,红树林、观鸟、户外、动植物、宣教、绿色寝室、办公室等,没外号是红树林项目组,他们具有独立的项目执行和财务总结能力,基于这种制度下,更加强调一个项目组内部的团结合作。新聚餐文化提供一个稳定的家,保证项目组内部自我文化建设和项目的发展。 四、结论 每一种文化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诞生的,定点定时的聚餐文化,是厦大绿野和广州fresh在他们社团发展中总结出的精华,它巧妙的为我们学生社团搭建一个温馨的家,构成社团家文化的核心基础,凝聚人心,推动社团成员齐心协力,更加出色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