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67|回复: 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会议通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7 13: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会议通讯
撰文:北京地球村毛达  

2005年2月17日,作为北京地球村的代表,笔者踏上了前往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旅程,准备参加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那里举办的“第六届全球公民社会论坛”及该署“第二十三回合理事会暨全球环境部长论坛”。在此后七天紧张而有序的会议及其他相关活动中,笔者获得了来自于联合国环境署对全球环境的最新评估与报告,听取了各国NGO,专家及政府代表对全球及他们本国环境问题的阐述与讨论。在得了这些巨大的个人收获的同时,笔者非常希望通过用这篇通讯将这些收获与大家分享,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环保事业。

第六届全球公民社会论坛

2月19日至20日,“第六届全球公民社会论坛”在联合国驻内罗毕的办公区三号会议厅召开。“全球公民社会论坛”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主要团体及利益攸关者”的部门联合是届论坛主办地的公民社会协会或联盟共同主办的,旨在促进全球公民社会组织交流的会议。基于对公民社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天然同盟”[1]的关系的理解,这个论坛还侧重于加强公民社会组织与联合国规划署的联系与合作,以使政府间达成的环境管理的共识与决议能够充分反映来自于民间的声音,得到民间的支持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此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约一百位公民社会组织(环境NGO,妇女团体,青年团体,学术机构及产业与贸易协会)的代表。由于此次会议在非洲举行,非洲代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欧美发达国家,延续了以往的传统,也有相当多的代表参加。可能是由于地域上或经济上的原因,此次亚太地区参会代表却比较少,而笔者有幸成为数不多的亚洲代表之一及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代表。

有了过去五届会议的经验,此届论坛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更趋成熟与实际。在内容上,此次论坛的三大主题——国际环境管理(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IEG)、化学品与汞问题、及环境规划署2006-7的工作规划(Program of Work)——不仅很有针对性,并与环境署理事会要讨论的议题直接挂钩。这三大主题又分别被细分成若干分议题(合计共十个)供与会代表作进一步的讨论。同时,参照各国政府在2000年所达成的“联合国新千年发展目标”(以下简称“目标”),与会代表还重点讨论了“目标”中与环境相关的“贫困”、“性别”与“环境”这三项议题。在形式上与程序上,除开幕与闭幕上重要人物与嘉宾的发言外,会议主要以主题展示(Presentation)、全体讨论、分组分议题讨论、小组报告与针对报告的全体讨论组成。这样的形式与程序既使得所有的议题在短短两天的会期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又使代表们能较快并有效的达成最广泛的共识。

因为北京地球村有在危险化学品特别是汞问题领域工作的经验,在19日下午的分组分议题讨论中,笔者参加了化学品与汞问题组的会议。会上,针对产业界与NGO、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全球汞问题,特别是“是否应该在短期内形成有约束力的解决汞问题的法律条约”上的较大分歧,笔者发表了一些看法。要点是:

汞污染是一个与多种环境问题密切关联的且极其复杂的环境问题;不同国家在汞污染问题上所面临的形势、困难程度与解决措施又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形成有约束力的措施之前,这些差异必须被充分的考虑并反映在措施之中;应促请环境规划署要求各国及时调查本国的汞使用、排放、污染与贸易的情况;关注一些需汞量急剧增长的产业的汞问题;针对发展中国家“小金矿”的汞问题,在最终实现“逐渐限汞与无汞”这一长远的目标下,短期内更要通过科技应用达到安全排汞、循环用汞,以保障工人及弱势群体的健康安全。

可喜的是,这些务实的意见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并被较为充分的体现在公民论坛的决议之中。

由于2004年底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灾害,灾害的善后工作及探讨如何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成为此次“全球公民社会论坛”特别关注的重点。2月20日,论坛安排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来讨论此项议题。代表们先是与参加“全球环境展望(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GEO)”的各国专家代表们共同聆听了来自于六个主要受灾国NGO代表所作的关于海啸灾害与灾害善后的主题展示(Presentation)。随着大屏幕上翻动过的一幅幅幻灯片,笔者被讲者的展示深深震撼——不仅仅因为灾害所带来的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也因为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及国际社会在救灾与重建上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意志、协作与奉献。展示同时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思考,笔者从中得出三点启示:

类似于印度洋海啸的重大灾难完全有可能还会在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发生;中国是一个有着很长海岸线的国家,有十个超过一百万人口的海岸城市[2]。我们急需建立重大海啸灾害的预警系统与防灾、救灾系统;
受灾国的公民社会组织/NGO在救灾与灾后重建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草根环保组织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在重大灾害来临时,积极协助政府救灾减灾;
根据来自印尼的讲者介绍,凡是保有良好海岸自然生态系统(比如红树林,海岸带沙丘与珊瑚礁)的地区,受灾程度都低于那些生态系统保护得不好的地区。这样的事实更加说明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面对中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我们更应未雨而绸缪,以实际行动扭转海岸带环境保护的不利局面。
在“全球公民社会论坛”举行的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召开了“全球环境展望(GEO)”年会。参与该会议的代表由各国推荐的环境专家所组成,旨在共同研究与综合全球环境形势与问题,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做出预测,从而为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提供环境管理与决策的科学依据。在此次年会期间,环境规划署向参加该会的专家代表及全球公民社会论坛的代表发放了最新出炉《全球环境展望年鉴2004/5》。此年鉴是该会所产生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它概括了上一年全球整体的以及分六个主要地区的环境形势。除印度洋海啸灾害外,在亚太地区这一章节的叙述中,笔者发现该地区的多个主要环境问题都与中国有关:沙漠化与沙尘暴灾害,有毒有害的电子垃圾,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缺水。该章节还以一页专题的篇幅,配以卫星照片的分析,显示出了北京市在过去20年间城市化的速度,以及城市周围农地与林地急剧萎缩的状况。这些权威性的报告,不仅引起了中国与会专家与政府代表的高度重视,也值得广大民间环保工作者和公众学习了解并认真对待。毕竟,中国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和“为了中国人”的事,它也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关乎全球环境发展变化的大事。

2月20日下午,“全球公民社会论坛”举行了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会上就各专题小组提出的报告,进行了最后的讨论,并最终通过了这些报告并请会议的书记员草拟正式的《第六届全球公民社会论坛的决议》[3]。这个决议总结了代表们在三大会议主题上的共识以及对随后将要召开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的请求与期望。决议同时以附件声明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包括妇女、原住民、青年、商业与产业界以及贸易界在内的各主要团体的意见与诉求。在会议主席热情洋溢的结束发言后,论坛正式结束。代表们在享受会议成功的同时,也期许会议达成共识与决意能够被理事会会议充分考虑与采纳。

注:

[1] 参见

http://www.unep.org/Documents.Mu ... cleID=4622&l=en

[2] 参见GEO Year Book 2004/5

[3] 参见

http://www.unep.org/DPDL/civil_s ... GCS%20STATEMENT.pdf
发表于 2005-3-12 19: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
不过联合国有点务虚和过于频繁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5 03:03 , Processed in 0.0309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