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95|回复: 0

发展东江源区生态产业的方略探讨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发表于 2010-11-2 12: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r][/tr]



摘 要:江西省东江源区(安远、寻乌、定南)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源头地区,关系着1.737万亿元GDP和4000余万人口的用水安全,源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源区为加速发展经济,尽早摆脱落后面貌所采取的经济模式已经使得源区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将危及东江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东江源区建立“生态产业区”的建议,也为国内其他类似流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江源区,珠江三角洲,香港,饮用水安全,生态产业
  一、前言
  1999年3月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先后批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广东8省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10多年来,生态省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生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海南省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中部和沿海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连续递增,天然林面积恢复到19%左右。
  江西生态环境优良,经济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新世纪以来,全省国民经济以年均11.9%速度增长,经济增速在全国及中部省份中处于较快的水平,江西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势头和优越的生态优势,为实施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环保部在江西设立了鄱阳湖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东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
  2003年8月1日江西省立法保护东江源,通过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省发改委、省环保厅还专门制定《江西省东江源头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并推出“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4.2亿元,其中第1期投资3.9亿元,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九大工程。
  2008年底国家环保部把东江源等保护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报请国务院批准。2009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保护东江源头水环境”的意见和通知。7月,江西省政协为此还专门进行了调研。实现在东江源区建立生态产业经济区和保护东江源水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赣、粤、港三地联手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东江源区环境在恶化、水质变差
  1 矿产开发引起河道淤塞。东江源区内主要以稀土、钨砂开采为主,开采工艺落后,规模小且分散,并相对集中在水量充足、交通便利的河流两侧。
  矿产开发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使大量的废水、尾砂直接排入河流中,导致河道淤塞、水中悬浮物和酸性增大。例如,寻乌县斗晏水库1998年河床最低处为海拔165m,2008年就抬升到了188m,年均增加2.3m。
  2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水质恶化。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农膜、禽畜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面源污染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大力发展果业,大规模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日渐加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大量增加。
  目前,源区果业种植面积已由2004年的3.36万hm2扩大到5.28万hm2。农民在果业生产中增施化肥行为也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密。2007年,源区三县农药施用量平均达47.20kg/hm2,化肥施用量(折纯)达593 kg/hm2。不易分解的化肥、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库区、江河,造成流域水质污染。
  3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酸化。源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增加10倍以上。到2008年,轻度流失面积占37.59%,中度流失面积占29.77%,重度流失面积占32.64%。水土流失又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加之矿山开采中大量使用草酸液,使得土壤、水体酸度增大,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植被的恢复
  4 森林经营不合理,生态功能降低。源区的天然次生林实行封山,没有经营;加上毁林种果、发展桉树工业原料林等,常绿阔叶次生林面积不断缩小,森林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
  5 小水电建设元序。小水电无序开发造成下泄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仅寻乌县就已经建成小水电站约200个,且势头不减。有些小水电在建设中没有采取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破坏生态环境。
  6 环境恶化,影响水质水量。据2007年江西水利部门检测,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寻乌水斗实断面水质为Ⅳ类水,已属轻度污染;定南水长滩断面属于V类水,已属重度污染。监测还显示:20世纪80年代,寻乌水pH值、挥发酸等1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I类水标准,而近几年17项指标只达Ⅱ类水标准,部分河段为Ⅲ类,甚至Ⅲ类以外,成为污水。据香港人士反映,包括广东在内的东江源区流入香港的水体,污染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好在水质时好时坏,香港水务部门只好把水、质差的水泻入海洋,造成浪费(供港原水的价格为每立方米3元港币)。如果哪天报出香港饮用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则后果就更严重。除水质变差以外,水量也在减少。据斗晏电站资料,1990年以前,寻乌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12亿m3,流量47.85m3/s,2007年年平均径流量14.21亿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6%。
  三、依靠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区是源区发展的根本出路
  基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源区群众对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认为,东江源区必须变革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区,这是源区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根本出路。
  1 转变森林经营思路,服务森林生态产业
  东江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9%左右,比相邻的广东省高出23.3个百分点,比江西全省高出18.95个百分点;源区还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源区的森林禀赋。
  东江源区的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都是天然次生林。这类森林一是林分质量低,有林地每公顷蓄积仅为30m3左右;二是秫分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占绝大比例,近、成、过熟林比例小。乔木林地中,纯林面积比例大,在定南占到77.3%;三是林种单一,针叶林比例大,阔叶林比例小,树种组成单一,珍贵树种少,普遍为低产低效林。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低下,难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1)封存天然次生林的方式不可取。将森林完全封存保护,并不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的最优选择。完全封存下的天然次生林,其演替方向是不定的,既可能走向正向演替,形成稳定的顶级群落,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效益,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0年时间;也可能出现逆向演替,森林会很快达到成熟、过熟阶段,生态功能下降,或者在演替过程中被外界干扰。俄罗斯曾经把少林地区和大城市周围的森林均划为绝对保护林,结果树木很快过熟,腐朽木比例不断增加,病虫危害频发,生态系统稳定性丧失。
  (2)转变森林经营观念。传统的森林管理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绝对封存或过度利用。缺乏既提高生态效益又提高经济效益的森林经营理念(近自然育林)。在源区,我们主张合理经营森林,而不要绝对封存,绝对封存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源区,除小面积的核心保护区和生态特别敏感地段不予干预外,对于一般的森林,既不要消极封存也不要进一步开垦成果园,而是按照“模仿自然,加速培育”的近自然育林方针,在保持原有天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其合理经营。
  (3)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东江源区每个县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例如安远县有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新园温泉疗养度假区;定南县有3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九曲河风景区;寻乌县有江东晓钟、文笔秀峰、西山献云等景观。东江源区的生态旅游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源区三县旅游总收入在2.1亿元以上。
  (4)拓展生物多样性服务业。源区的森林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源区兰花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三县均成立了兰花协会,从业人数达2000余人,建立了兰花养植棚(点)30多处,每年还到全国各地参与兰花展,有的寒兰特色品种,并不亚于台湾,已销往东南亚各地,珍稀名贵单株价格在数万元以上。已销声匿迹50年的棘丽蜥(变色龙),于2007年在安远三百山自然保护区现身,证明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生物多样性会更为丰富。
  (5)启动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国际上碳汇林业已经兴起,我国也正在推进碳汇服务林业试点工作,并鼓励企业积极参加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志愿行动。2009年香港汇丰银行投资1亿元到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用以激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一例。因此,源区可以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开展森林碳汇服务市场交易。
  2 面向实际,保护开发稀土等矿产资源
  (1)发展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主的稀土和有色金属工业。赣南是全国重要的稀土、有色金属工业区。而东江源区又是赣州市的稀土、有色金属产业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源区工业,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稀土和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寻乌南方稀土冶炼厂是以稀土冶炼加工为主的企业,冶炼一吨稀土约需90t水,每年消耗的工业废水均是排入河道,污染水体。自2007年以来,通过工艺改进,采取循环水工艺流程,每吨节约用水50%。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工业用水300万吨,节约资金300万元,对净化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要充分利用源区的稀土优势,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光转换材料等新型材料生态产业化。引进研究、开发稀土资源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与利用技术,增加附加值,将设备落后、劣质、重污染的产业项目拒之门外。
  (2)积极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矿山修复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社会性很强的科学工程。从科学性出发,突出规划先行、科学育林、生态监测、自然恢复;从系统性出发,调整能源结构,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发展矿山生态产业;从社会性出发,广泛发动各界人士参与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目前,要在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按自然法则、社会经济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建造拦砂坝,适地适树,种草栽树,土壤分析,配方增肥,严禁放牧伐薪,用生态系统的方式改善废弃矿山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2008年,寻乌矿产局在废弃的稀土矿山上,栽种桉树成功就是一例。
  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食品
  (1)发展生态果业。发展生态果业经济。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寓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中。该地区有其他地区所难以找到的洁净土地、水源和空气,温湿度适宜,所产的农副产品不仅无害,而且质优,是天然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只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农民就有足够的积极性去扩大生产,生产出足够多的生态农产品。东江源区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是江南有名的脐橙产地,有世界脐橙种植“黄金区”美誉,近年来,源区鼓励果农瞄准国际市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引导他们利用山区无污染资源生产绿色脐橙。在果业开发中,规定在250以下坡地开发果业,同时必须保护好不少于果园面积的25%树林,称为“山顶戴帽,山腰栽果树,水平开发,山下栽草护坡,防治水土流失”。三县下发了《农药安全使用管理条例》等文件,全面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和农资出售盖“绿章”制度,以确保“全国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水果出口示范区”的牌子,与本地的瓜、菌、药构成四大主导产业。赣南“东江源”、“三百山”牌脐橙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和绿色食品证书,组建了18家大型脐橙加工企业,无公害脐橙产业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2006年,全县脐橙产量达40万T,产值9.48亿元。果农人均产值1307.7元。由于果质上乘,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睐。
  2008年,源区三县在原有5.28万hm2果业基础上,优胜劣汰,筛选18个果园种、养殖立体开发模式示范点和18家果品加工企业,使果业生产走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内外市场上创建优质的东江源脐橙品牌,其余的则退果还林。
  (2)巩固沼气工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首先,源区成功地推行生态农业模式“猪-沼-果”工程,它通过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系统内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达到了农业生产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无污染、可持续的目的。实现“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资料显示,1个沼气池可满足7亩果园用肥,沼液养猪,每头猪可节省饲料39.6kg,一年可节省薪柴2T。源区三县2007年有沼气池3.08万个,涉及农户2.58万户,可满足1.43万hm2果园用肥;可节省饲料1218T;可节省薪柴16.5万m3,按23.55 m3/hm2蓄积量计,可减少7000hm2未成林和灌木林砍薪柴,可节省720万个劳动日,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推进了当地的“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并且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状况,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要像安远县果业局刘永旺同志那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将整个三百山镇全部推广沼液、枯饼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业、物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商贸企业、物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依托本地农产品极大丰富的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用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的思想,使本地工业跨上新台阶,让农民增收获得高效益。利用广东和港澳广阔的市场,扩大对外出口,实现农业国际化战略;积极发展快捷的物流运输,以保证农产品时效性、保鲜性的需要。目前,京九铁路沿线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使东江源区广大农业地区的农副产品货畅其流,形成优势产业,这对于解决目前“三农”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有重大意义。
  (4)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源区开发绿色畜产品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生猪养殖。实现生猪的绿色化、有机化,有利于促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加快源区生猪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二是积极推广绿色生猪养殖技术、母猪繁殖、肉牛改良与育肥、高产养殖、蛋鸭高产养殖、牧草栽培等实用技术,从源头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技术、种源、制度上保证绿色有机畜产品的顺利开发与生产。三是促进草食畜禽业。应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养殖业。源区根据区域分布,抓紧建设绿色有机肉鸡基地以及绿色有机水禽基地,使畜牧业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4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源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很大,如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较为丰富。县城和主要乡镇的太阳能正以20%的速度递增。2004年源区三县使用沼气户为1.63万户,2007年已发展到2.58万户。3年的时间增长了94.8%。年均增长31.6%。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带动了农业生态建设,巩固了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
  5 努力发展环保产业
  在源区应尽快建立污水处理厂,开展对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建设推广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水处理技术,重点发展推广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源区安远县“东江源湿地公园”已于2008年9月24日已通过专家鉴定,在不久的将来,可发挥巨大的湿地功能作用。
  充分发挥源区三县政府的引导、主导作用。鼓励开发应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鼓励发展餐饮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鼓励酒店,宾馆、写字楼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节电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大力推广经济生产技术,鼓励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有机肥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和修复技术。努力提高源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科技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鼓励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运行服务,使东江源区真正成为清洁生产、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发展与环保和谐、人民生活安康、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优良的源区。
  6 经济现代化、生态化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源区要加大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生态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一产比重下降越低,现代化水平越高;二产的比重在工业化初中期是不断上升的,当现代化达到较高水平后,二产开始下降;三产的比重在现代化水平较低时,变化不大,当二产比重快速上升时,三产比重不高,保持相对稳定,当基本完成工业化后,三产持续上升,而且现代化水平越高,三产的比重就越大。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规律。
  2003年源区三县三大产业比为41.8:19.9:38.3。而2007年三产比是31.2:31.8:36.8。相隔了4年,一产明显下降了10.6百分点(全省7.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了2.65个百分点(全省1.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1.9个百分点(全省6.9个百分点);三产反而下降了3.15个百分点(全省上升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38个百分点(全省上升1.32个百分点)。显然,源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与广东省比较,第三产业比重低了10个百分点。因此,源区在今后经济发展中,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争取在202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超过第二产业,才能使源区三大产业比较协调。
  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只有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少的第三产业增长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才能减轻,才能好转。因此,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生态化趋势是一致的,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趋势也是一致的。
  四、结语
  建立生态产业区,尤其是建立环境服务市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标准化的模式可以遵循,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这里仅给出一些思路。
  首先,科学制定生态服务产业区建设规划,确定主导的生态服务产业类型,2006年,安远县就制定了(2006~2015)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其次,围绕主导的生态服务产业,改造现有产业使其生态化,也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果业、生态牧业、生态旅游以及绿色矿业;第三,建立生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四,创造生态服务需求;第五,建立生态服务市场化机制。
  发挥源区的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山地资源优势、丰沛降水优势和高密度河流的优势,利用这四项天赐禀赋,经营一个粤港“大水塔”。香港80%左右的用水来自东江,每年购买东江水的支出有24亿港元;东江中、下游的各大城市,每年的需水量急剧增加。研究表明,自2004年起,深圳用水每年以7000万T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深圳每年总需水量将达21.05亿T,届时深圳每天缺水高达250万T;按照国家的发展思路,我国的城市化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还要大力发展,珠三角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和工业集群区。因此,森林优质水资源涵养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这应当成为源区主要的生态产业。
  建立生态产业区是东江源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只要把对占国土面积80%的森林资源的消极保护转变为积极经营,当地的经济与环境两难局面就会被解开,经济社会就会走向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


[tr][/tr]
摘 要:江西省东江源区(安远、寻乌、定南)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源头地区,关系着1.737万亿元GDP和4000余万人口的用水安全,源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源区为加速发展经济,尽早摆脱落后面貌所采取的经济模式已经使得源区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将危及东江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东江源区建立“生态产业区”的建议,也为国内其他类似流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江源区,珠江三角洲,香港,饮用水安全,生态产业
  一、前言
  1999年3月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先后批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广东8省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10多年来,生态省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生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海南省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中部和沿海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连续递增,天然林面积恢复到19%左右。
  江西生态环境优良,经济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新世纪以来,全省国民经济以年均11.9%速度增长,经济增速在全国及中部省份中处于较快的水平,江西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势头和优越的生态优势,为实施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环保部在江西设立了鄱阳湖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东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
  2003年8月1日江西省立法保护东江源,通过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省发改委、省环保厅还专门制定《江西省东江源头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并推出“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4.2亿元,其中第1期投资3.9亿元,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九大工程。
  2008年底国家环保部把东江源等保护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报请国务院批准。2009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保护东江源头水环境”的意见和通知。7月,江西省政协为此还专门进行了调研。实现在东江源区建立生态产业经济区和保护东江源水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赣、粤、港三地联手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东江源区环境在恶化、水质变差
  1 矿产开发引起河道淤塞。东江源区内主要以稀土、钨砂开采为主,开采工艺落后,规模小且分散,并相对集中在水量充足、交通便利的河流两侧。
  矿产开发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使大量的废水、尾砂直接排入河流中,导致河道淤塞、水中悬浮物和酸性增大。例如,寻乌县斗晏水库1998年河床最低处为海拔165m,2008年就抬升到了188m,年均增加2.3m。
  2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水质恶化。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农膜、禽畜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面源污染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大力发展果业,大规模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日渐加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大量增加。
  目前,源区果业种植面积已由2004年的3.36万hm2扩大到5.28万hm2。农民在果业生产中增施化肥行为也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密。2007年,源区三县农药施用量平均达47.20kg/hm2,化肥施用量(折纯)达593 kg/hm2。不易分解的化肥、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库区、江河,造成流域水质污染。
  3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酸化。源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增加10倍以上。到2008年,轻度流失面积占37.59%,中度流失面积占29.77%,重度流失面积占32.64%。水土流失又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加之矿山开采中大量使用草酸液,使得土壤、水体酸度增大,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植被的恢复
  4 森林经营不合理,生态功能降低。源区的天然次生林实行封山,没有经营;加上毁林种果、发展桉树工业原料林等,常绿阔叶次生林面积不断缩小,森林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
  5 小水电建设元序。小水电无序开发造成下泄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仅寻乌县就已经建成小水电站约200个,且势头不减。有些小水电在建设中没有采取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破坏生态环境。
  6 环境恶化,影响水质水量。据2007年江西水利部门检测,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寻乌水斗实断面水质为Ⅳ类水,已属轻度污染;定南水长滩断面属于V类水,已属重度污染。监测还显示:20世纪80年代,寻乌水pH值、挥发酸等1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I类水标准,而近几年17项指标只达Ⅱ类水标准,部分河段为Ⅲ类,甚至Ⅲ类以外,成为污水。据香港人士反映,包括广东在内的东江源区流入香港的水体,污染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好在水质时好时坏,香港水务部门只好把水、质差的水泻入海洋,造成浪费(供港原水的价格为每立方米3元港币)。如果哪天报出香港饮用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则后果就更严重。除水质变差以外,水量也在减少。据斗晏电站资料,1990年以前,寻乌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12亿m3,流量47.85m3/s,2007年年平均径流量14.21亿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6%。
  三、依靠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区是源区发展的根本出路
  基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源区群众对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认为,东江源区必须变革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区,这是源区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根本出路。
  1 转变森林经营思路,服务森林生态产业
  东江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9%左右,比相邻的广东省高出23.3个百分点,比江西全省高出18.95个百分点;源区还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源区的森林禀赋。
  东江源区的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都是天然次生林。这类森林一是林分质量低,有林地每公顷蓄积仅为30m3左右;二是秫分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占绝大比例,近、成、过熟林比例小。乔木林地中,纯林面积比例大,在定南占到77.3%;三是林种单一,针叶林比例大,阔叶林比例小,树种组成单一,珍贵树种少,普遍为低产低效林。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低下,难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1)封存天然次生林的方式不可取。将森林完全封存保护,并不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的最优选择。完全封存下的天然次生林,其演替方向是不定的,既可能走向正向演替,形成稳定的顶级群落,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效益,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0年时间;也可能出现逆向演替,森林会很快达到成熟、过熟阶段,生态功能下降,或者在演替过程中被外界干扰。俄罗斯曾经把少林地区和大城市周围的森林均划为绝对保护林,结果树木很快过熟,腐朽木比例不断增加,病虫危害频发,生态系统稳定性丧失。
  (2)转变森林经营观念。传统的森林管理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绝对封存或过度利用。缺乏既提高生态效益又提高经济效益的森林经营理念(近自然育林)。在源区,我们主张合理经营森林,而不要绝对封存,绝对封存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源区,除小面积的核心保护区和生态特别敏感地段不予干预外,对于一般的森林,既不要消极封存也不要进一步开垦成果园,而是按照“模仿自然,加速培育”的近自然育林方针,在保持原有天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其合理经营。
  (3)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东江源区每个县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例如安远县有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新园温泉疗养度假区;定南县有3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九曲河风景区;寻乌县有江东晓钟、文笔秀峰、西山献云等景观。东江源区的生态旅游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源区三县旅游总收入在2.1亿元以上。
  (4)拓展生物多样性服务业。源区的森林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源区兰花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三县均成立了兰花协会,从业人数达2000余人,建立了兰花养植棚(点)30多处,每年还到全国各地参与兰花展,有的寒兰特色品种,并不亚于台湾,已销往东南亚各地,珍稀名贵单株价格在数万元以上。已销声匿迹50年的棘丽蜥(变色龙),于2007年在安远三百山自然保护区现身,证明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生物多样性会更为丰富。
  (5)启动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国际上碳汇林业已经兴起,我国也正在推进碳汇服务林业试点工作,并鼓励企业积极参加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志愿行动。2009年香港汇丰银行投资1亿元到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用以激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一例。因此,源区可以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开展森林碳汇服务市场交易。
  2 面向实际,保护开发稀土等矿产资源
  (1)发展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主的稀土和有色金属工业。赣南是全国重要的稀土、有色金属工业区。而东江源区又是赣州市的稀土、有色金属产业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源区工业,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稀土和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寻乌南方稀土冶炼厂是以稀土冶炼加工为主的企业,冶炼一吨稀土约需90t水,每年消耗的工业废水均是排入河道,污染水体。自2007年以来,通过工艺改进,采取循环水工艺流程,每吨节约用水50%。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工业用水300万吨,节约资金300万元,对净化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要充分利用源区的稀土优势,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光转换材料等新型材料生态产业化。引进研究、开发稀土资源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与利用技术,增加附加值,将设备落后、劣质、重污染的产业项目拒之门外。
  (2)积极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矿山修复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社会性很强的科学工程。从科学性出发,突出规划先行、科学育林、生态监测、自然恢复;从系统性出发,调整能源结构,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发展矿山生态产业;从社会性出发,广泛发动各界人士参与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目前,要在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按自然法则、社会经济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建造拦砂坝,适地适树,种草栽树,土壤分析,配方增肥,严禁放牧伐薪,用生态系统的方式改善废弃矿山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2008年,寻乌矿产局在废弃的稀土矿山上,栽种桉树成功就是一例。
  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食品
  (1)发展生态果业。发展生态果业经济。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寓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中。该地区有其他地区所难以找到的洁净土地、水源和空气,温湿度适宜,所产的农副产品不仅无害,而且质优,是天然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只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农民就有足够的积极性去扩大生产,生产出足够多的生态农产品。东江源区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是江南有名的脐橙产地,有世界脐橙种植“黄金区”美誉,近年来,源区鼓励果农瞄准国际市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引导他们利用山区无污染资源生产绿色脐橙。在果业开发中,规定在250以下坡地开发果业,同时必须保护好不少于果园面积的25%树林,称为“山顶戴帽,山腰栽果树,水平开发,山下栽草护坡,防治水土流失”。三县下发了《农药安全使用管理条例》等文件,全面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和农资出售盖“绿章”制度,以确保“全国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水果出口示范区”的牌子,与本地的瓜、菌、药构成四大主导产业。赣南“东江源”、“三百山”牌脐橙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和绿色食品证书,组建了18家大型脐橙加工企业,无公害脐橙产业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2006年,全县脐橙产量达40万T,产值9.48亿元。果农人均产值1307.7元。由于果质上乘,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睐。
  2008年,源区三县在原有5.28万hm2果业基础上,优胜劣汰,筛选18个果园种、养殖立体开发模式示范点和18家果品加工企业,使果业生产走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内外市场上创建优质的东江源脐橙品牌,其余的则退果还林。
  (2)巩固沼气工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首先,源区成功地推行生态农业模式“猪-沼-果”工程,它通过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系统内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达到了农业生产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无污染、可持续的目的。实现“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资料显示,1个沼气池可满足7亩果园用肥,沼液养猪,每头猪可节省饲料39.6kg,一年可节省薪柴2T。源区三县2007年有沼气池3.08万个,涉及农户2.58万户,可满足1.43万hm2果园用肥;可节省饲料1218T;可节省薪柴16.5万m3,按23.55 m3/hm2蓄积量计,可减少7000hm2未成林和灌木林砍薪柴,可节省720万个劳动日,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推进了当地的“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并且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状况,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要像安远县果业局刘永旺同志那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将整个三百山镇全部推广沼液、枯饼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业、物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商贸企业、物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依托本地农产品极大丰富的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用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的思想,使本地工业跨上新台阶,让农民增收获得高效益。利用广东和港澳广阔的市场,扩大对外出口,实现农业国际化战略;积极发展快捷的物流运输,以保证农产品时效性、保鲜性的需要。目前,京九铁路沿线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使东江源区广大农业地区的农副产品货畅其流,形成优势产业,这对于解决目前“三农”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有重大意义。
  (4)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源区开发绿色畜产品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生猪养殖。实现生猪的绿色化、有机化,有利于促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加快源区生猪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二是积极推广绿色生猪养殖技术、母猪繁殖、肉牛改良与育肥、高产养殖、蛋鸭高产养殖、牧草栽培等实用技术,从源头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技术、种源、制度上保证绿色有机畜产品的顺利开发与生产。三是促进草食畜禽业。应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养殖业。源区根据区域分布,抓紧建设绿色有机肉鸡基地以及绿色有机水禽基地,使畜牧业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4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源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很大,如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较为丰富。县城和主要乡镇的太阳能正以20%的速度递增。2004年源区三县使用沼气户为1.63万户,2007年已发展到2.58万户。3年的时间增长了94.8%。年均增长31.6%。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带动了农业生态建设,巩固了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
  5 努力发展环保产业
  在源区应尽快建立污水处理厂,开展对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建设推广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水处理技术,重点发展推广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源区安远县“东江源湿地公园”已于2008年9月24日已通过专家鉴定,在不久的将来,可发挥巨大的湿地功能作用。
  充分发挥源区三县政府的引导、主导作用。鼓励开发应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鼓励发展餐饮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鼓励酒店,宾馆、写字楼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节电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大力推广经济生产技术,鼓励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有机肥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和修复技术。努力提高源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科技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鼓励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运行服务,使东江源区真正成为清洁生产、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发展与环保和谐、人民生活安康、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优良的源区。
  6 经济现代化、生态化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源区要加大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生态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一产比重下降越低,现代化水平越高;二产的比重在工业化初中期是不断上升的,当现代化达到较高水平后,二产开始下降;三产的比重在现代化水平较低时,变化不大,当二产比重快速上升时,三产比重不高,保持相对稳定,当基本完成工业化后,三产持续上升,而且现代化水平越高,三产的比重就越大。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规律。
  2003年源区三县三大产业比为41.8:19.9:38.3。而2007年三产比是31.2:31.8:36.8。相隔了4年,一产明显下降了10.6百分点(全省7.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了2.65个百分点(全省1.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1.9个百分点(全省6.9个百分点);三产反而下降了3.15个百分点(全省上升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38个百分点(全省上升1.32个百分点)。显然,源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与广东省比较,第三产业比重低了10个百分点。因此,源区在今后经济发展中,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争取在202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超过第二产业,才能使源区三大产业比较协调。
  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只有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少的第三产业增长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才能减轻,才能好转。因此,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生态化趋势是一致的,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趋势也是一致的。
  四、结语
  建立生态产业区,尤其是建立环境服务市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标准化的模式可以遵循,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这里仅给出一些思路。
  首先,科学制定生态服务产业区建设规划,确定主导的生态服务产业类型,2006年,安远县就制定了(2006~2015)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其次,围绕主导的生态服务产业,改造现有产业使其生态化,也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果业、生态牧业、生态旅游以及绿色矿业;第三,建立生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四,创造生态服务需求;第五,建立生态服务市场化机制。
  发挥源区的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山地资源优势、丰沛降水优势和高密度河流的优势,利用这四项天赐禀赋,经营一个粤港“大水塔”。香港80%左右的用水来自东江,每年购买东江水的支出有24亿港元;东江中、下游的各大城市,每年的需水量急剧增加。研究表明,自2004年起,深圳用水每年以7000万T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深圳每年总需水量将达21.05亿T,届时深圳每天缺水高达250万T;按照国家的发展思路,我国的城市化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还要大力发展,珠三角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和工业集群区。因此,森林优质水资源涵养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这应当成为源区主要的生态产业。
  建立生态产业区是东江源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只要把对占国土面积80%的森林资源的消极保护转变为积极经营,当地的经济与环境两难局面就会被解开,经济社会就会走向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


  摘 要:江西省东江源区(安远、寻乌、定南)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源头地区,关系着1.737万亿元GDP和4000余万人口的用水安全,源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源区为加速发展经济,尽早摆脱落后面貌所采取的经济模式已经使得源区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将危及东江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东江源区建立“生态产业区”的建议,也为国内其他类似流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东江源区,珠江三角洲,香港,饮用水安全,生态产业
  一、前言
  1999年3月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先后批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广东8省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10多年来,生态省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生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海南省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地保护了中部和沿海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连续递增,天然林面积恢复到19%左右。
  江西生态环境优良,经济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新世纪以来,全省国民经济以年均11.9%速度增长,经济增速在全国及中部省份中处于较快的水平,江西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势头和优越的生态优势,为实施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环保部在江西设立了鄱阳湖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东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
  2003年8月1日江西省立法保护东江源,通过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省发改委、省环保厅还专门制定《江西省东江源头区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并推出“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4.2亿元,其中第1期投资3.9亿元,实施生态产业建设九大工程。
  2008年底国家环保部把东江源等保护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报请国务院批准。2009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保护东江源头水环境”的意见和通知。7月,江西省政协为此还专门进行了调研。实现在东江源区建立生态产业经济区和保护东江源水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赣、粤、港三地联手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东江源区环境在恶化、水质变差
  1 矿产开发引起河道淤塞。东江源区内主要以稀土、钨砂开采为主,开采工艺落后,规模小且分散,并相对集中在水量充足、交通便利的河流两侧。
  矿产开发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使大量的废水、尾砂直接排入河流中,导致河道淤塞、水中悬浮物和酸性增大。例如,寻乌县斗晏水库1998年河床最低处为海拔165m,2008年就抬升到了188m,年均增加2.3m。
  2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水质恶化。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农膜、禽畜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面源污染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大力发展果业,大规模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日渐加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大量增加。
  目前,源区果业种植面积已由2004年的3.36万hm2扩大到5.28万hm2。农民在果业生产中增施化肥行为也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密。2007年,源区三县农药施用量平均达47.20kg/hm2,化肥施用量(折纯)达593 kg/hm2。不易分解的化肥、农药。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库区、江河,造成流域水质污染。
  3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酸化。源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增加10倍以上。到2008年,轻度流失面积占37.59%,中度流失面积占29.77%,重度流失面积占32.64%。水土流失又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加之矿山开采中大量使用草酸液,使得土壤、水体酸度增大,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植被的恢复
  4 森林经营不合理,生态功能降低。源区的天然次生林实行封山,没有经营;加上毁林种果、发展桉树工业原料林等,常绿阔叶次生林面积不断缩小,森林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
  5 小水电建设元序。小水电无序开发造成下泄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仅寻乌县就已经建成小水电站约200个,且势头不减。有些小水电在建设中没有采取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高,破坏生态环境。
  6 环境恶化,影响水质水量。据2007年江西水利部门检测,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寻乌水斗实断面水质为Ⅳ类水,已属轻度污染;定南水长滩断面属于V类水,已属重度污染。监测还显示:20世纪80年代,寻乌水pH值、挥发酸等1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I类水标准,而近几年17项指标只达Ⅱ类水标准,部分河段为Ⅲ类,甚至Ⅲ类以外,成为污水。据香港人士反映,包括广东在内的东江源区流入香港的水体,污染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好在水质时好时坏,香港水务部门只好把水、质差的水泻入海洋,造成浪费(供港原水的价格为每立方米3元港币)。如果哪天报出香港饮用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则后果就更严重。除水质变差以外,水量也在减少。据斗晏电站资料,1990年以前,寻乌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12亿m3,流量47.85m3/s,2007年年平均径流量14.21亿m3,比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6%。
  三、依靠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区是源区发展的根本出路
  基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源区群众对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认为,东江源区必须变革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生态产业区,这是源区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根本出路。
  1 转变森林经营思路,服务森林生态产业
  东江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9%左右,比相邻的广东省高出23.3个百分点,比江西全省高出18.95个百分点;源区还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源区的森林禀赋。
  东江源区的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都是天然次生林。这类森林一是林分质量低,有林地每公顷蓄积仅为30m3左右;二是秫分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占绝大比例,近、成、过熟林比例小。乔木林地中,纯林面积比例大,在定南占到77.3%;三是林种单一,针叶林比例大,阔叶林比例小,树种组成单一,珍贵树种少,普遍为低产低效林。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低下,难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1)封存天然次生林的方式不可取。将森林完全封存保护,并不是实现森林生态价值的最优选择。完全封存下的天然次生林,其演替方向是不定的,既可能走向正向演替,形成稳定的顶级群落,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效益,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0年时间;也可能出现逆向演替,森林会很快达到成熟、过熟阶段,生态功能下降,或者在演替过程中被外界干扰。俄罗斯曾经把少林地区和大城市周围的森林均划为绝对保护林,结果树木很快过熟,腐朽木比例不断增加,病虫危害频发,生态系统稳定性丧失。
  (2)转变森林经营观念。传统的森林管理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绝对封存或过度利用。缺乏既提高生态效益又提高经济效益的森林经营理念(近自然育林)。在源区,我们主张合理经营森林,而不要绝对封存,绝对封存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源区,除小面积的核心保护区和生态特别敏感地段不予干预外,对于一般的森林,既不要消极封存也不要进一步开垦成果园,而是按照“模仿自然,加速培育”的近自然育林方针,在保持原有天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其合理经营。
  (3)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东江源区每个县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例如安远县有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新园温泉疗养度假区;定南县有3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九曲河风景区;寻乌县有江东晓钟、文笔秀峰、西山献云等景观。东江源区的生态旅游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源区三县旅游总收入在2.1亿元以上。
  (4)拓展生物多样性服务业。源区的森林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源区兰花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三县均成立了兰花协会,从业人数达2000余人,建立了兰花养植棚(点)30多处,每年还到全国各地参与兰花展,有的寒兰特色品种,并不亚于台湾,已销往东南亚各地,珍稀名贵单株价格在数万元以上。已销声匿迹50年的棘丽蜥(变色龙),于2007年在安远三百山自然保护区现身,证明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生物多样性会更为丰富。
  (5)启动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国际上碳汇林业已经兴起,我国也正在推进碳汇服务林业试点工作,并鼓励企业积极参加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志愿行动。2009年香港汇丰银行投资1亿元到浙江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用以激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一例。因此,源区可以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开展森林碳汇服务市场交易。
  2 面向实际,保护开发稀土等矿产资源
  (1)发展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主的稀土和有色金属工业。赣南是全国重要的稀土、有色金属工业区。而东江源区又是赣州市的稀土、有色金属产业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源区工业,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稀土和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寻乌南方稀土冶炼厂是以稀土冶炼加工为主的企业,冶炼一吨稀土约需90t水,每年消耗的工业废水均是排入河道,污染水体。自2007年以来,通过工艺改进,采取循环水工艺流程,每吨节约用水50%。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工业用水300万吨,节约资金300万元,对净化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要充分利用源区的稀土优势,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光转换材料等新型材料生态产业化。引进研究、开发稀土资源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与利用技术,增加附加值,将设备落后、劣质、重污染的产业项目拒之门外。
  (2)积极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矿山修复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社会性很强的科学工程。从科学性出发,突出规划先行、科学育林、生态监测、自然恢复;从系统性出发,调整能源结构,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发展矿山生态产业;从社会性出发,广泛发动各界人士参与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目前,要在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按自然法则、社会经济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建造拦砂坝,适地适树,种草栽树,土壤分析,配方增肥,严禁放牧伐薪,用生态系统的方式改善废弃矿山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2008年,寻乌矿产局在废弃的稀土矿山上,栽种桉树成功就是一例。
  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有机食品
  (1)发展生态果业。发展生态果业经济。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寓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中。该地区有其他地区所难以找到的洁净土地、水源和空气,温湿度适宜,所产的农副产品不仅无害,而且质优,是天然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只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农民就有足够的积极性去扩大生产,生产出足够多的生态农产品。东江源区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是江南有名的脐橙产地,有世界脐橙种植“黄金区”美誉,近年来,源区鼓励果农瞄准国际市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引导他们利用山区无污染资源生产绿色脐橙。在果业开发中,规定在250以下坡地开发果业,同时必须保护好不少于果园面积的25%树林,称为“山顶戴帽,山腰栽果树,水平开发,山下栽草护坡,防治水土流失”。三县下发了《农药安全使用管理条例》等文件,全面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证”和农资出售盖“绿章”制度,以确保“全国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水果出口示范区”的牌子,与本地的瓜、菌、药构成四大主导产业。赣南“东江源”、“三百山”牌脐橙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和绿色食品证书,组建了18家大型脐橙加工企业,无公害脐橙产业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2006年,全县脐橙产量达40万T,产值9.48亿元。果农人均产值1307.7元。由于果质上乘,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睐。
  2008年,源区三县在原有5.28万hm2果业基础上,优胜劣汰,筛选18个果园种、养殖立体开发模式示范点和18家果品加工企业,使果业生产走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内外市场上创建优质的东江源脐橙品牌,其余的则退果还林。
  (2)巩固沼气工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首先,源区成功地推行生态农业模式“猪-沼-果”工程,它通过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系统内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达到了农业生产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无污染、可持续的目的。实现“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资料显示,1个沼气池可满足7亩果园用肥,沼液养猪,每头猪可节省饲料39.6kg,一年可节省薪柴2T。源区三县2007年有沼气池3.08万个,涉及农户2.58万户,可满足1.43万hm2果园用肥;可节省饲料1218T;可节省薪柴16.5万m3,按23.55 m3/hm2蓄积量计,可减少7000hm2未成林和灌木林砍薪柴,可节省720万个劳动日,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推进了当地的“义务教育”和“计划生育”。并且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状况,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要像安远县果业局刘永旺同志那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将整个三百山镇全部推广沼液、枯饼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业、物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商贸企业、物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依托本地农产品极大丰富的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用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的思想,使本地工业跨上新台阶,让农民增收获得高效益。利用广东和港澳广阔的市场,扩大对外出口,实现农业国际化战略;积极发展快捷的物流运输,以保证农产品时效性、保鲜性的需要。目前,京九铁路沿线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使东江源区广大农业地区的农副产品货畅其流,形成优势产业,这对于解决目前“三农”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有重大意义。
  (4)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源区开发绿色畜产品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生猪养殖。实现生猪的绿色化、有机化,有利于促进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加快源区生猪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二是积极推广绿色生猪养殖技术、母猪繁殖、肉牛改良与育肥、高产养殖、蛋鸭高产养殖、牧草栽培等实用技术,从源头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技术、种源、制度上保证绿色有机畜产品的顺利开发与生产。三是促进草食畜禽业。应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养殖业。源区根据区域分布,抓紧建设绿色有机肉鸡基地以及绿色有机水禽基地,使畜牧业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4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源区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很大,如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较为丰富。县城和主要乡镇的太阳能正以20%的速度递增。2004年源区三县使用沼气户为1.63万户,2007年已发展到2.58万户。3年的时间增长了94.8%。年均增长31.6%。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带动了农业生态建设,巩固了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
  5 努力发展环保产业
  在源区应尽快建立污水处理厂,开展对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建设推广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水处理技术,重点发展推广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源区安远县“东江源湿地公园”已于2008年9月24日已通过专家鉴定,在不久的将来,可发挥巨大的湿地功能作用。
  充分发挥源区三县政府的引导、主导作用。鼓励开发应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鼓励发展餐饮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鼓励酒店,宾馆、写字楼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节电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大力推广经济生产技术,鼓励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有机肥的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和修复技术。努力提高源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科技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鼓励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运行服务,使东江源区真正成为清洁生产、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发展与环保和谐、人民生活安康、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优良的源区。
  6 经济现代化、生态化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源区要加大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根据生态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一产比重下降越低,现代化水平越高;二产的比重在工业化初中期是不断上升的,当现代化达到较高水平后,二产开始下降;三产的比重在现代化水平较低时,变化不大,当二产比重快速上升时,三产比重不高,保持相对稳定,当基本完成工业化后,三产持续上升,而且现代化水平越高,三产的比重就越大。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规律。
  2003年源区三县三大产业比为41.8:19.9:38.3。而2007年三产比是31.2:31.8:36.8。相隔了4年,一产明显下降了10.6百分点(全省7.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了2.65个百分点(全省1.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1.9个百分点(全省6.9个百分点);三产反而下降了3.15个百分点(全省上升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38个百分点(全省上升1.32个百分点)。显然,源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与广东省比较,第三产业比重低了10个百分点。因此,源区在今后经济发展中,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争取在202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超过第二产业,才能使源区三大产业比较协调。
  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只有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少的第三产业增长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才能减轻,才能好转。因此,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生态化趋势是一致的,经济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趋势也是一致的。
  四、结语
  建立生态产业区,尤其是建立环境服务市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标准化的模式可以遵循,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这里仅给出一些思路。
  首先,科学制定生态服务产业区建设规划,确定主导的生态服务产业类型,2006年,安远县就制定了(2006~2015)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其次,围绕主导的生态服务产业,改造现有产业使其生态化,也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果业、生态牧业、生态旅游以及绿色矿业;第三,建立生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四,创造生态服务需求;第五,建立生态服务市场化机制。
  发挥源区的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山地资源优势、丰沛降水优势和高密度河流的优势,利用这四项天赐禀赋,经营一个粤港“大水塔”。香港80%左右的用水来自东江,每年购买东江水的支出有24亿港元;东江中、下游的各大城市,每年的需水量急剧增加。研究表明,自2004年起,深圳用水每年以7000万T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深圳每年总需水量将达21.05亿T,届时深圳每天缺水高达250万T;按照国家的发展思路,我国的城市化人口在今后几十年内,还要大力发展,珠三角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和工业集群区。因此,森林优质水资源涵养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这应当成为源区主要的生态产业。
  建立生态产业区是东江源区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只要把对占国土面积80%的森林资源的消极保护转变为积极经营,当地的经济与环境两难局面就会被解开,经济社会就会走向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4 11:41 , Processed in 0.0468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