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513|回复: 8

二氧化碳有望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硬指标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发表于 2010-11-4 18: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日前从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了解到,“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可能将和“十一五”原有指标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COD指标一起,成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硬指标。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二氧化碳成为硬指标,碳排放交易普及的可能性大增。

  知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节能减排的具体任务还在讨论阶段,但是根据已经形成的共识,二氧化碳已铁定被列入“十二五”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硬指标。

  据悉,“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只有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COD。

  对此,工信部节能和环保司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主要行业规划报告的基础上,工信部正在紧张制定“十二五”工业节能的目标,“节能与减排是相互促进的,二氧化碳减排与单位GDP能耗降低密切相关,当然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节能减排,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指出,目前社会的基础能力还不够完善,市场化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在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政府完善节能减排基础能力的思路已经初见端倪。《决定》首次提到,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排放权交易制度。具体的操作办法可能是,将初始排放权免费配给二氧化碳排放较多的大型企业,将期货的交易体系运用到排放权交易中来。

  记者了解到,主管部门正在制订碳交易自愿交易的管理办法。而在此之前,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碳交易的实体已经相继成立。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独家获悉,《生态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草案框架稿已经成型,并初步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定义、范围、原则和机制。
  其中,框架稿第九条规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应当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海洋、流域和生态功能区,共7个方面。
  《条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今年4月启动立法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条例》起草工作小组先后组成6个专题调研组,分赴13个省进行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成果,《条例》征求意见稿有望年底问世。
  目前,《条例》草案框架稿(以下简称框架稿)共有8章51条,每一章的具体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填充。
  “由于《条例》的内容牵涉甚广,至少牵涉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税务总局、林业局、统计局、海洋局等10多个部委,部门利益十分复杂。”一位参与立法的专家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在《条例》正式出台之前,国家将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
  七大补偿范围
  框架稿明确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定义和范围。
  框架稿第二条规定,所谓生态补偿是指国家、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生态受益者给予生态保护建设者因其保护生态的投入或失去可能的发展机会而进行的补偿。
  这一条明确了生态补偿的主体。生态受益者即补偿人,既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也包括企业和自然人。“就后者而言,比如取得林业使用权的个人或者企业,他们需要在林业使用权费之外再支付生态价格。”前述参与立法的专家对本报介绍,“所谓生态建设者,也即被补偿人,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和自然人。”
  框架稿第九条规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应当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海洋、流域和生态功能区。
  记者了解到,森林、草原、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和流域的生态补偿在已有的资源保护性单行法中都有规定,而湿地和生态功能区将是首次纳入国家立法中。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7月31日,环保部就发布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其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8%;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个,占国土面积的21%;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
  不过,前述参与立法的专家对记者表示:“此处的生态功能区,更确切地说应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否则这个规定将没有意义。”
  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保部共确定了50个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即便如此,这个力度依然很大。”前述专家说。
  此外,也有学者指出应将自然保护区补充进来。根据李文华等院士的实际测算,在《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框架下,许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维持在现实中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急待缓解,因此自然保护区也应属于生态补偿的范围。
  强调东部对西部的补偿
  框架稿第四条提出了生态补偿的三个原则:费用负担原则,即利用者补偿,保护者受偿;确定补偿地区原则,即与主体功能区区划、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补偿金分配原则,充分补偿与合理补偿相结合。
  “费用负担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受益、谁补偿,从环境权与发展权的角度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清华大学环境法副教授邓海峰对记者说。
  “在生态利益主体明确的情况下,应直接要求受益者或者破坏者付费;在受益范围广、利益群体不清晰的情况下,生态补偿的费用通常由政府以公共财政负担。”在10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主办在四川雅安召开的《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上表示,《条例》立法小组成员、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表示。
  第二个原则强调了东部对西部的补偿。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明确了各自的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的自然屏障,因此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的面积最多,他们遭遇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的矛盾,在生态补偿框架中,必须充分考虑东部对西部的补偿。这是生态补偿的重中之重。”邓海峰对记者分析。
  此外,补偿金分配原则强调充分和合理补偿相结合。以林业为例,根据一位参与林业生态补偿调研的专家介绍,“如在退耕还林补偿中,全国仅分南方和北方两个补偿标准,这样的补偿方式在一些地区导致过度补偿现象,而在另一些地区却是补偿不足,所以要避免出现这种两极分化,在合理补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充分补偿。”
  政府和市场补偿双管齐下
  和以往的资源性单行立法相比, 框架稿在生态补偿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突破,旗帜鲜明地主张,应由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双管齐下。
  “就目前环保阶段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在生态补偿上起主要作用的仍是政府,只有在一些受损方和受益方都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补充调节作用。”王金南在研讨会上说。
  框架稿在政府补偿方式上提出了四种具体措施:财政补贴、政策优惠、项目支持、税费改革。
  王金南认为,财政补贴的资金比较稳定,是目前政府补偿的主要途径,但中央和地方的分工应当明确:省内某一要素的生态补偿,应当以本省直接财政补贴为主;如果某生态补偿要素跨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区,则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主。
  政府补贴虽然比较稳定,但很多情况下难以持续。因此,市场机制的引入,就非常必要。但令人费解的是,框架稿将地区之间的横向补助、对口支援和项目协作、各种国内外捐赠和碳汇交易这四种方式放在“市场补偿”一节。
  “除了碳汇交易,其余三种属于市场交易机制吗?”一位地方环保系统的官员对记者表示困惑。
  “此处的市场机制是广泛的,强调的是补偿人与受偿人之间的自愿协商机制。比如,两个省之间,或者两个市之间,以及企业和个人之间,自愿达成了生态补偿的协议,同样属于市场机制。”前述参与立法研讨的专家对记者说。
  尽管框架稿相对完备,但仍然遗漏了一些重要议题。不少学者建议将生态破坏赔偿问题,如何处理生态环境补偿与扶贫的问题,也纳入立法框架。
  在生态补偿比较热的背景下,生态破坏赔偿问题一直被忽视。以流域补偿为例,通常是下游对上游给予生态补偿,但这是有条件的,其隐藏的条件是上游为下游提供的水达到了约定或者法定的质量目标,否则上游应对下游给予赔偿。
  “在实践中,不少地区意识不到这一前提条件。”邓海峰指出,“因此需要在立法中予以特别强调,以此减少生态破坏行为。”
  此外,由于生态补偿的对象大都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补偿往往会与扶贫联系在一起,但生态补偿与扶贫在目标、手段和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因此王金南建议,“库区移民、生态难民、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移等问题,在开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时,应该区别对待,而不是混在一起。”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制约西部发展的老问题,如交通障碍、产业结构和聚集度、生态环境保护等,仍未得到根本破解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董振国 张桂林
  在过去十年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掀起西部开发新十年征程。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指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随着中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西部地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四川、广西、重庆等西南地区调研发现,一些制约西部发展的老问题,如交通障碍、产业结构和聚集度、生态环境保护等,仍未得到根本破解,有待在未来取得实质性突破。
  出海通道舍近求远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西部地区的落后,除历史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不利的区位条件,缺乏东部沿海那样便捷的出海优势。重庆市一些部门干部介绍 道,在招商引资时,外商认为在沿海城市出口物流成本低很多,从重庆外出要多几千公里路,所以宁愿在沿海建厂,一些技术含量低、物流量大的企业在这方面的考 虑尤为突出。
  西部大开发这些年,西南各省区一直在为打造出海出境大通道努力。
  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份,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今年1月1日建成后,对外开放的空间进一步扩大,目前正着力打造“泛北部湾合作”、“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
  四川省则定位于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历史使命,目前正在强化成都铁路枢纽地位和功能,全面打通东西南北出川铁路大通道。
  云南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云南省委明确了新十年的新发展战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然而,前述西南地区的构想在实施过程中均遇到一系列困难。
  目前,广西打造的北部湾港,近年发展迅速,但进出口货物量仍少。广西社科院区域研究所所长周毅表示,港口经济需要有广泛的腹地经济作支撑。
  西南地区将广西沿海作为出海通道,本比取道广东、上海近很多,但据本刊记者调查,目前仍很少有这样的选择,反而舍近求远。如四川、重庆的大多数企业选择上海作为出海通道,主要依托沿长江的优势,水运成本低。
  为扩大联结西南内陆与北部湾港区的陆上通道,广西近些年加大河池市公路交通建设,一些道路比原先宽了,但仍达不到双向车道完全封闭运行水平,车速提高,但道路交通事故不断,被视为令人生畏的“魔鬼路段”。
  北部湾港由于原先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形成较大的辐射带动力,反过来导致内陆地区更不愿选择这里作为出海通道。
  广西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蒋升湧认为,作为西南唯一的出海通道,国家应加大对广西交通的投入力度,加快港口建设,将广西由交通神经末梢变成枢纽,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产业结构逆向调整
  目前西部多数省份主导产业仍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水电开发等领域。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指出,西部有相 当一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资源和投资拉动,尤其是以资源型重化工业快速扩张为主导,走的还是一条“卖资源”的传统路子。
  由于主导产业单一,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快速扩张,近年来,西部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甚至呈现逆向调整态势。魏后凯说,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低的采掘和原料工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势愈发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西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比2000年还下降3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了7.8个百分点。
  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西部地区如果仅仅盯着资源优势,一味追逐开采加工项目,忽略了旅游、特色文化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就很难走上多元化开发路径”。
  蒲永健判断,资源税改革推开后,固然会增强西部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一些资源产地为追逐立竿见影的财政收益,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资源开采、开发高潮,产业结构逆调整的趋势很可能进一步加剧,由此可能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发展层次低,产业配套不完善是西部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又一难题。资源型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低。同时,西部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物流成本较高,产业配套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
  另外,不少专家认为,西部地区目前形成了一些区域经济蓝图,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概念水平,距离真成正成经济高地还有很大距离,西南地区经济散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
  有专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西部经济区的整合力度,把重庆、西安和成都并列起来组成“西三角”,作为西部发展的核心或拳头。
  新兴产业污染隐忧
  本刊记者在川黔渝等地调查发现,近年来,西部地区竞相承接来自东部沿海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光伏产品制造乃至大化工等所谓高科技、资本密集型项目,但并未充分认识到潜藏的环境隐患。甚至一些生态敏感区也以引进新兴产业为名,随意放宽环保准入门槛,带来新的污染隐忧。
  以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为例,四川省正打造“成都-乐山-绵阳硅产业带”,其中乐山的多晶硅产能达到7500吨,预计到2013年,以万吨 多晶硅为核心的硅材料及综合利用销售收入可达到1000亿元。重庆也引进一批类似的项目,其中万州多晶硅产业基地年产能达到3300吨。
  各地招商部门都以招到这类“新兴产业”而自豪,但却忽视了它的污染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多晶硅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 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同时还将产生8倍于它的四氯化硅,这是一种高污染有毒液体,且再利用成本昂贵,目前国内多数企业未安装或未完全 安装相关的回收设备,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电子信息制造业也是近年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目前,四川、重庆和西安三地的IT产值均超过千亿元,其中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如四川省 遂宁市近年引进近百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和电路板制造企业,形成占地达4000多亩的电子园。这些企业的污染状况如何,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太多重视。
  国内环保组织的调查表明,IT加工制造领域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中小型零部件企业,不仅产生大量电子废弃物,还有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珠三角地区就深受印刷电路板等生产过程中镍、铬等污染物之害。
  西部地区竞相布局大化工项目,带来的环境隐患也不可忽视。去年4月,中石油四川石化8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项目在四川沱江边的彭州上 马,这个基地位于成都上风上水方向,距离彭州市区仅5公里,距成都市区也只有39公里。在生态环境极其敏感的三峡库区,由德国巴斯夫投资的全球最大MDI 生产基地即将落户重庆长寿区,由于中间环节包括40万吨硝基苯生产装置和30万吨苯胺生产装置,也引起了较大争议。
  多位受访的西部基层干部和环境专家认为,与传统工业相比,一些高新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的污染问题往往更加隐蔽,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更大。目前,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新污染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他们建议,在提升西部污染防控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工业项目污染治理设施的配套运 行,生态敏感地区则要坚守环保门槛不放松。
  《瞭望》文章:西部引资瓶颈待破
  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诸要素中,见效最快的无疑当属资本投入。受访专家认为,要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规模,西部地区须在以下方面着力加强:
  一是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综合密度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仍相差甚远。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投资西部的最大瓶颈。 四川天马玻璃公司总经理陈正彬最近算了一笔账,一个集装箱货物从成都运到上海需要1000美元,而从上海运到菲律宾却只需要300美元。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由此决定了其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以原料型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小;同时,进口贸易商品结构中生产资料所占比重大,而先进技术和设备所占比重小。
  三是降低投资门槛。有专家认为,在西部开发战略中,中央政府依旧集倡导者、组织者与实施者三个角色于一身,巨额的投入不断强化着与地方政府之间 的依附关系。在某种条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资源配置机制对双方都有利,但却会导致西部地区市场治理机制的形成和演进面临着较多困难。
  四是加大土地政策创新。很多西部人士反映,招商引资项目因土地指标不足难以落地。需进一步深化耕地占补平衡试点,重新规范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实行区域内耕地的占补平衡,加快建立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平台,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推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 索进行宅基地出租、转让、买卖及抵押办法的试点。
  五是大力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按照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资源性地区加强和完善对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深度加工;生态 脆弱地区,着重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低碳型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立“东中部补偿为主、中央统筹、西部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开展流域性补 偿、重点区域补偿,设立生态补偿基金,综合运用税费减免、财政倾斜手段,尽快使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迈出实质性步伐。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务院此次出台的《决定》中,节能环保产业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七朵金花”的首位。据机构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的1.4万亿元增长一倍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政策制定参与者、节能环保科研专家、行业分析师的采访调查以及典型上市公司的现场探营,为你解读三大产业关键词,从而明晰节能环保产业怎样“成为国家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
  关键词一:节能技术20年追上发达国家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效中心主任郁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目前,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在33%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在能耗总量和利用效率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改进空间,每年可节约几千亿元。后哥本哈根时代,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郁聪告诉记者,节能旨在提高能效,包含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三项内容。节能装备主要包含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高效节能装备推广应用和节能监测监管网络建设。节能产品则分列为高效节能家电产品、高效节能办公产品、高效节能商用产品、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节能建材产品五项。节能服务产业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等。
  郁聪介绍,我国节能产业不少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如节能灯泡年产30亿只,其中60%~70%都出口,水泥余热发电技术和高效家用电器等技术在国际上十分有影响力。
  节能服务产业中,合同能源管理作为西方舶来品被成功引入中国,其帮助企业设计低能效方案和解决企业节能融资难等盈利模式受到追捧。不过,郁聪也谈到,由于社会体制和环境条件不同,很多西方经验我们无法借鉴,仍需自己探索。而技术方面则计划到2030年和发达国家保持同步。
  “生产是主要的,推广也很关键,很多产品存在市场障碍”郁聪认为,有些节能产品价格比传统产品高,政府需要用补贴的办法去引导消费,保证厂商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二:环保产值“十二五”末期达2万亿
  根据《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显示,未来中国环保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1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达到GDP的3%以上。“十二五”末期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环保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节能产业一样,环保产业也包含装备、产品和服务三项主要内容。
  环保装备中主要包含环保关键技术和装备,如烟气脱硫大型氧化风机等;而重点装备推广应用是指城镇生活垃圾炉排炉焚烧等和环境质量监测监管设施。环保产品则分为环保材料、环保药剂、可降解产品、低排放产品等几项。而环保服务产业包含环保工程服务和咨询服务。
  中国环保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增长率都超过GDP增长率。2003年美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化学工业产值的3倍,2030年德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万亿欧元,超过汽车、机械行业等成为德国第一大产业。
  中国环保产业不仅滞后在技术,同时还存在思路和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以东部某大城市为例,该市节能环保产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十家左右,固定资产大于5000万元的也不足50家,没有一家以环保为主营的上市公司。且大企业多以兼业为主,产业发展动力不强。
  垃圾发电是环保产业发展中体制缺失的最好例子。目前我国已具备垃圾焚烧发电能力,但某大企业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现在举步维艰,发电上网问题悬而未决,只能依靠别人购买碳交易获利,前途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也指出,发达国家环境服务业占环保产业总量的60%左右,而中国这个比重还不到30%。
  “‘十二五’期间,随着环境税费改革,市场化和特许经营制度的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和处理费用征用水平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运行服务市场将迅速发展。环境咨询、环境设计、环境贸易等服务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王玉庆说。
  关键词三: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现在的废弃物将来是非常好的原材料,资源循环利用把天、地、水和消费中的废弃物全都管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秘书长王书文兴冲冲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王书文表示,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据他介绍,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覆盖矿产固体废弃物、工业三废、生活固体废弃物和农林牧渔废弃物四种。
  北京大学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研究中心主任王习东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我国工业废渣特别是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秸秆、木塑、利废节能建材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奥运会、世博会上得到应用。
  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规模已增至近1.8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再生产业规模目前已达5000亿美元,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美国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的支柱性产业。人们已经明白,再好的铁矿产出率也比不过废钢;1吨废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过去需要花大钱焚烧、填埋的废塑料,如今卖到每吨1000美元。
  行业标准仍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通病。以尾矿处理为例,尾矿是指金属或非金属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放弃的“废渣”。王书文说,目前金属尾矿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不完善、不配套而且明显滞后,导致其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已经影响到了金属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备,使得该领域的行业标准几乎都是借鉴或参照相关行业标准,没有充分考虑产业的特殊性。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能源消耗大户的家电领域,关于新能源的研究和讨论一直都在进行,与家电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当前,中国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要将碳排放强度降低40%至45%,同时将能源强度削减到15%至20%的目标。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中心课题。
  记者在美的集团“十二五”规划中还看到:“结合技术开发能力和节能减排需求,积极拓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家电产业,包括新能源家电、信息化家电、健康类家电。集中力量在热泵技术、太阳能混合动力技术、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术、智能技术方面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将成为美的集团主要战略举措。
  此外,海信、长虹、TCL、海尔等企业,均已经将“新能源家电”确立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业务。
  新能源:太阳能、空气能抢位
  当前,最受中国家电企业关注的当属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利用开发,现阶段主要集中于热水器产品上,而未来有望将其变成家庭中制冷取暖的主要动力源。
  目前,经过行业洗牌的淘汰,国内仍聚集着上千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
  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安装条件的制约,太阳能热水器在推广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此情况下,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应运而生。据了解,平时从太阳光热转移到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储量巨大,只要少量的电能运用热泵技术进行热交换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热能。因此,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其耗电量只有电热水器的1/4、太阳能热水器的1/2,热利用效率可达400%以上。由于节能效果显著,水电分离十分安全且没有任何污染,空气能热泵热水器被称作是第四代热水器,受到了众多家电企业的高度关注。
  新思路:低碳技术方案逞强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成套家电概念的普及增速,家庭集成解决方案成为企业大力推广的产品对象。作为一种低碳现代的生活模式,此种家庭解决方案常与新能源的综合利用相结合。
  日前,海尔自主创新的“家庭循环能源中心”亮相国家级空调技术专家鉴定会,该产品实现了空调、热水器、取暖器等多种产品功能的整合,形成了一套舒适、高效、低碳、环保的完整的“家庭循环能源全效解决方案”,满足了人们一年四季日常生活多种需求,实现了家庭能源最大化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同时,在2010年顺德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上,万和推出了Vwarm能源集成热水系统,联合新热能运用,突破能源界限,集成燃气能、太阳能、空气能多种能源于一体,让各种能源形成“互补”,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技术、习惯成难关
  不过,当前新能源家电大多仍处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培育阶段,一些企业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仍遭遇了来自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稳定性以及市场消费习惯等方面的诸多难题。
  业内人士透露,以空气能热泵热水器为例,产品的技术和可靠性等方面已经成长,但在应用范围、能源条件和功能的扩展上仍面临较大阻力。目前,这一产品的市场推广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而在黄河以北地区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的制约,运行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
  此外,在空气能、太阳能与传统电能等多种能源技术融合的产品上,还存在着技术稳定性和消费习惯的双重考验。当前一些企业推出了家庭能源中心等产品,虽然降低了电费,但却增加了购买成本和装修环节,短期内不可能抢夺家庭二次购买市场,只能是开拓新兴消费市场的需求。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后,低碳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但我国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建筑能耗依然居高不下,巨大能源危机潜伏的现状,令重视与发展节能建筑迫在眉睫。近日,南都记者从“第六届广东省建筑师设计师高峰论坛”上获悉,目前代表国际低碳发展趋势的太阳能广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以及水再生利用等诸多先进技术正在广州新建的各类大厦上综合运用,部分甚至落户珠江新城地标建筑。

  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技术

  太阳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为此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成为建筑业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据悉,这种建筑屋顶为中空Low -E玻璃,外有PV光电板兼作外遮阳设施。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表面安装多晶硅光伏玻璃幕墙等光伏组件提供电力,同时作为建筑结构的功能部分,取代部分传统建筑结构如屋顶板、瓦、窗户、建筑立面、遮雨棚等,也可以做成光伏多功能建筑组件,实现更多的功能,如光伏光热系统、与照明结合、与建筑遮阳结合等。

  根据对国家光伏市场扶持政策的解读,预期2011年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项目市场容量将达240亿元人民币,并在此后3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

  风力发电一体化建筑技术

  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主要是东南风。据悉,通过对广州风力条件以及日照方向的深入分析,风能发电成为广州低碳建筑展现节能环保内涵的首要亮点。它借助建筑平面向南偏东13度,充分利用东南风,在塔楼设备层24层及50层设置与高性能汽车引擎进风口外形相似的两个吸风口,并通过四个风涡轮发电系统进行风力发电,每组发电量约6kW h,总发电量约24kW h,预计日发电量为288kW h,年发电量为105120kW h。预计风力发电系统总造价约1000万元,年节电费约8.3万元,这开创了世界上在超高层建筑运用风力发电的先河。

  绿色照明节能技术

  超高层建筑智能型双层内呼吸幕墙与遮阳技术也正在被应用。这种技术主要采用300m m宽度单元式双层内呼吸幕墙,并在双层幕墙空腔内设置铝合金遮阳百叶,增强其采光和遮阳的效果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抗噪音性能强、自然采光效果好等特点。

  节水与水资源开发

  水、电是建筑能耗的两大方向。目前节约用水已被普遍应用,比如洗手盆采用光电感应龙头、小便器采用光电感应冲洗装置、大便器冲洗水箱采用节水型水箱,每个供水分区除最高层外,各层给水支管上均设置减压稳压阀调节过高的水压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生活给水管网采用薄壁不锈钢管,生活水箱采用不锈钢水箱防止供水二次污染。

  除此之外,水再生利用也成为未来建筑低碳发展的新趋势。比如景观用水采用机械循环、过滤、投药除藻等技术,防止水质变坏以节约景观用水;绿化浇灌采用滴灌技术,节省绿化用水。

  分析人士认为,在多个方面进行低能耗研究和应用后,上述低碳建筑可实现达到公共建筑60%以上的总体节能率,与没有采用节能措施的建筑相比每年可节约电能2320万度,每年可减少的SO 2排放量达137 .4吨,减少C O 2、粉尘排放量分别为4548吨/年、126.2吨/年。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沿海有望矗起两大人工岛 在盐城以东海面填筑,面积近18个八卦洲,分别建工业园和城市

  2020年左右,我省盐城以东的南黄海海面上,将出现两座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的巨大人工岛,岛上建起繁华的城市和工业园区,同时依托人工岛建设大型深水海港——11月1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的2010年度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会议上,专家对项目作了如此描绘。

  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今年通过财政部批准立项,意味着江苏沿海人工岛可行性研究正式开始。项目总经费1645万元,实施时间为2010年至2014年。

  项目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高抒教授告诉记者,项目将以“东沙”和“高泥”人工岛为示范基地,研究强潮环境下以潮流脊为依托建设人工岛技术,提出交通、防灾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共设置了10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高抒透露说,东沙和高泥是距东台、大丰海岸以东30多公里的两处沙洲,计划在这两处填筑出1000平方公里的人工岛,面积接近18个八卦洲那么大。东沙人工岛将作为临港工业园区,高泥人工岛作为城市用地。而处在东沙、高泥与大陆之间的条子泥滩涂,将同时进行开发,经过围垦后,将作为生态农业园。三者之间将建起两座大桥连通。预计这项计划耗资可达3000亿元左右,2020年左右建成。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10月下旬,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首次提到,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10月21日,在发改委发布的《决定》解读上再次提到,为贯彻和落实《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应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这是国家首次在官方正式文件中提及“碳交易”,说明高层对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态度已经明晰。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应首先在能源、电力和航空等行业建立碳交易试点。
  
  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飞或降落的航班全程排放二氧化碳都将纳入EUETS(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根据相关要求,欧盟将对进出欧盟以及在欧盟内部航线飞行的航空公司规定二氧化碳排放限额,超出限额的部分将向相关航空公司收费。有鉴于此,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建议,国内民航企业应逐步参与到国内的碳交易试点中来可以用国内碳指标抵消欧盟指标,即便两地指标暂时无法对接,也可以大大增加国内民航企业与欧盟在该问题上的谈判筹码。考虑到美国未来有可能向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碳关税,国内大型的出口企业,也可以参与到碳交易试点中来,这将增加相关企业与美国的博弈能力,为出口企业应对国际碳战做好练兵准备。实际上,相关企业已有动作。两年前,中石油集团控股53%的天津环境交易所成立。由于石油、电力属于垄断行业,企业主体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五大电力公司,较之于钢铁、水泥等存在大量主体的竞争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内部约束性碳减排指标更容易设计和贯彻执行,因而更适合先行建立碳交易试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项目管理中心表示,以往经验表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实现减排目标效果有限。因此“十二五”期间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我国的减排体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减排短期效果突出,但最终反而会使减排成本更高。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建议,国内碳交易一定要试点先行,并且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信号体系。通过市场形成真正流动的碳价格,一方面引导资金进入,另一方面引导相关企业减排。在流动的价格信号下,无论是选用绝对的总量控制还是相对的碳强度作为标的,都是可以具体操作设计的。据分析,“十二五”期间碳交易试点建立,那些在单位GDP碳强度上占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而此次政策信号的释放,将使碳交易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碳市场总额同比增长6%,达到144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份额不到1%。
发表于 2010-11-4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O(∩_∩)O~
顶一顶,继续继续……
我们国家的环保是有希望得,Oh yeah!!!!!!!
我选择,我坚持,我学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8 02:12 , Processed in 0.0439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