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57|回复: 0

绿色年度人物系列报道——她是谁为了谁——记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

[复制链接]

9

主题

36

回帖

52

积分

清泉

积分
52
QQ
发表于 2010-11-5 23: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正在对提名人进行公示,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以高票居集体奖的首位。
   
    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从创办至今仅有5年时间,却成绩斐然,这背后离不开一个执着的掌舵人——她,就是福建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

    筹建环保NGO组织
    让我们穿梭时光,回到2005年。“2005年的龙王台风,福建突降暴雨,水哗啦啦倾城而入,大有水漫金山寺之势。福州五四北路一楼的店面与楼房全部被淹,有人不幸遇难,水退去之后,城市一片狼藉。那些逝去的生命,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回忆起当年那场心有余悸的洪灾,郑棣健说她的心还会颤抖。

    “几天几夜睡不着,洪水怎么说来就来,要淹就淹?如果洪水哪一年又来,又会有多少生命离我们而去?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自然灾害风险竟然这么大,我想,还不赶快行动做点什么,恐怕是要来不及了。”

    经过深思熟虑,郑棣健与5个要好的同伴们一起,决定保护环境、担负起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他们开始了环保NGO组织的筹建,经过多日的奔走和努力,2006年,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首家省级民间环保公益社团组织——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

    协会的运转可谓是困难重重。没有办公地点,她就把自家的住房贡献出来,无偿给协会使用;开展活动资金缺乏,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个人的积蓄,短短两年多,她个人就捐款7万多元。

    有了办公地点,也有了资金,这远远不够。郑棣健深知,环保志愿者队伍还需要各种优秀的人才。于是,一辆自行车,一个瘦弱的身躯就频繁穿梭在大街小巷、出现在政府机关、高校和有关部门里。她的热情和真诚,唤醒了人们心中的那份温暖,一批热心于环保的人士迅速汇集在了志愿者协会,其中不乏学者、记者、著名主持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几乎都是在郑棣建的感召下加入环保志愿者队伍的。

    “都说志愿者队伍难带不稳定,所幸的是我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环保人”,郑棣健动情地说:“这是一个令人骄傲和自豪的团体,每名环保志愿者都把大量的时间、精力乃至财物,投入到保护环境的伟大事业中。”

    老张是一名身患癌症的环保志愿者,为了协会各项活动能顺利开展,他不顾病痛,四处奔波宣传环保,通常都是自己垫付路费。

    无偿帮助协会建设网站的邻居小蒋,他的经济状况并不好,为生计奔波已然很辛苦,但他还是抽出业余时间来义务帮助协会的工作。
  
    福建电视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海峡都市报社等一大批记者也纷纷加入了环保志愿者协会,几个榕城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每逢开会都从闽侯上街大学城坐公交车赶到市区来,有时候甚至牺牲温书迎考的时间参与协会的活动……

    大多数协会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协会召集开会或开展活动通常需要占用志愿者晚间或周末的休息时间,但是大家从无怨言。郑棣健说,志愿者常在一起开玩笑说他们是一群“时间的穷人”,不过这种“穷”,“穷”得开心,也“穷”得有意义。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以团队的形式伸张正义,发出的声音是不容忽视的。我总愿意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直面不合理的现象。”郑棣健铿锵有声。

    怎样让环保的理念更能深入人心?郑棣健想到了网络。于是,她又创办了环保志愿者网(www.hbzyz.com),网站经过3次改版,内容愈加丰富,现在已成为环保志愿者们学习环保知识、展示协会环保动态、切磋志愿者服务的平台。此外,协会每月发表一期《协会简报》,采用电子版与印刷版相结合的形式,向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单位以及2300多名会员发送协会信息。现今已发行《协会简报》38期,发挥了通畅的点对点环境意识教育效果。

    郑棣健十分善于切入环境热点问题,总是不失时机地组织志愿者开展绿色宣传。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地球日,5月15国际家庭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22日世界无车日……这些特殊的日子在她眼里,是难得的环保教育机会,协会总会抓住契机,精心组织,举办各类与环保有关的主题活动,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她还积极地参与各种调查,比如福建母亲河闽江畜禽养殖污染、大樟溪沿岸医疗垃圾及工业垃圾倾倒污染、永泰百年红豆杉被盗砍事件,与媒体记者一道进行追踪调查,向社会披露人们身边发生的环境问题,以触目惊心的事例来提升公众的环境的意识。

    攻克垃圾分类处置难题
    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环境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福建省环保NGO推动城区垃圾分类处置取得突破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而推动这项工作的就是郑棣健和她的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

    垃圾分类处置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一大难题,许多地方一直在做,但结果并不理想。郑棣健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带着团队,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

    早在2007年,郑棣健就开始深入福州市的天元、日出东方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但当时协会志愿者力量薄弱,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屡屡受挫,大家积极性不高。“厨卫垃圾是垃圾分类的落脚点与难点,我们最初设想以社区为突破口,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宣传、入户面对面引导的方式宣传厨卫垃圾分类环保理念,但由于市民环境意识不强、管理法规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处境尴尬。”推进垃圾分类遭遇的艰辛与困难,并没有让她退缩。“我们要拿出和时间赛跑的速度,舍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行动起来就代表了希望。”郑棣健说。

    面对这种情况,郑棣健建议改变策略,采取先易后难的做法,先进入校园、机关等较容易接受环保理念的单位开展环境教育,宣传垃圾分类,调动青少年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减排的积极性。

    郑棣健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打的是一场有规划、有布局的仗。一开始,她选择了群众路小学、福州第三中学与福州大学、福州软件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校园,协会志愿者们的宣讲面覆盖了各个年龄层的学生。紧接着,积累了宣讲经验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后,协会志愿者们又来到了社区、企业、机关做活动。一场场的活动,一次次的宣讲,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像种子一样播撒进人们的心中。

    2008年的夏季,郑棣健接受台湾国际志工协会的邀请,前往台北等地学习当地公益组织的管理经验。有一件事让她深受震撼——台北的垃圾分类是世界上最好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区的垃圾分类却是20多年前由台湾的主妇联盟发起推动的,台湾的NGO组织在协调政府、推进立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台湾回到福建以后,郑棣健就一直在思索,应该通过协会协调政府推进垃圾分类,真正将垃圾分类根植于社会的每个层面,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把“要我垃圾分类”转变为“我要垃圾分类”。

    她调集各方资源,最大范围的发挥垃圾分类减排的舆论宣传作用。她通过福建省“东南周末讲坛”,邀请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曹文志教授作题为“城市垃圾之困”的讲座;通过与福建省物业管理协会合作,为来自省内各物业公司23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讲授题为《关爱家园垃圾分类》的课程,宣传环境保护,让垃圾分类根植于物业管理的土壤;对协会所开展的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的垃圾分类减排活动,以及组织志愿者走街串巷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等相关宣传,都紧密通过媒体予以广泛地传播,发挥最大的舆论导向作用。

    关爱环境,保护母亲河

    与郑棣健共过事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她是一个不知疲倦、充满活力的人。协会成立以来,在她的主持和参与下,先后开展了300多项环保活动,参与人数达数十万,几乎每一场活动都是由她亲自参与策划、组织的,比如绿色出行活动,关注水资源、保护母亲河行动,清洁家园下农村行动,保护湿地、清洁河滩行动,有机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等等。

    “做志愿者工作以来,我瘦了10斤,却换来了精神上的舒畅与快乐。明年从现在的单位退休后,我将专职于环保公益之路。协会成立近5年来,一路摸爬滚打,有时候也觉得累,但隔天起床,我又会莫名地兴奋,很有干劲。”郑棣健自豪地说。

    在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郑棣健率队深入离福州市区6公里的闽江边上的畜禽养殖场,那令人震惊的污染现场让她颇为心痛,她深深地感到,每个人的生命都和地球母亲息息相关,必须赶快行动起来。于是,她发起了一系列的保护母亲河的行动。

    她与福建省保护母亲河办公室共同发起了“关爱闽江水源、闽江上下游千人百队环保行动”,取得了不小的社会影
响。在追踪闽江、龙江等流域的环境污染中,她注重适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互动。针对闽江污染,她先后组织
志愿者前往闽侯县竹岐苏洋村附近,对闽江河滩边畜禽养殖及垃圾处理情况进行系统的探访和整理,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向省、市相关部门寄发呈阅件。

    福州市副市长时小雨作出批示,“要求限期解决”的批示意见大大鼓舞了郑棣健们。为了扩大“保护母亲河的战果和志愿者在行动”的影响力,针对闽江上下游雄江水浮莲暴发致大片鱼类死亡情况,郑棣健亲自组织志愿者进行追踪,通过媒体予以报道并发布建议。

    保护母亲河要让公众都参与进来,“让大家都行动起来”是协会创办的初衷。郑棣健协调并支持了“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绿色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环保志愿者出征霍童溪调查水资源为内容,沿江向社会公众进行保护母亲河的理念。她还在协会环保志愿者网开辟了《关爱福州内河志愿者在行动》专栏,广泛地向市民们收集福州内河今昔图片与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网络的上下互动反映情况,提出整治建议,增强市民关爱水资源的环境意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协会里,郑棣健既是服务员、协调员,又是指导员,她努力为志愿者、特别是为青年志愿者提供宽松和谐的志愿服务环境与增长才华的舞台。她身先士卒,与同伴一道建章立制,主笔完成了协会理事、监事制度及管理规范,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志愿者服务时间登记统计制度、志愿者表彰等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培育协会“民主、奉献、坚韧、和谐”的社团文化,使得协会的环保志愿者工作得以不断拓展。

    仅仅5年的时间,协会从最初的5名发起人,发展到现今已拥有3200多人、来自各条战线、地域覆盖9地市的全省最大环保志愿者团队。协会秉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弘扬环保公益精神,用关爱地球、关怀环境的实际行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谋福”,积极探索搭建协会与政府、与企业、与社会公众共谋生态文明的桥梁,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郑棣健的积极带动下,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也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我们立志要成为一个百年的民间NGO。国内外很多的民间组织,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资金不足的困境,我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环保基金并不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环保慈善事业的辉煌。所以,民间组织求生存图发展,关键要练好自己的内功。民间NGO普遍存在执行力不强的现象,我想NGO在管理上要好好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落实执行力。其次,NGO之间要加强交流,吸收各国优秀的经验和做法。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更远。”郑棣健说。

    协会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就在不久前,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间隙,专门看望了参加植树活动的福建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她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社会需要你们这些志愿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郑棣健的领导下,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先后荣获省人大授予的“福建环保世纪行活动”先进单位;荣获5年一评的“福建省十佳志愿服务集体”;一批骨干志愿者分别荣获“福建省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地球奖”、“省优秀志愿者奖”等荣誉称号,郑棣健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和祝福。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只要比别人多付出5%,那么它的回报将是200%,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这就是郑棣健的环保情结。“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郑棣健以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的名言来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也是她的真实写照,“我做环保,做公益,这是性格决定的,已经改不了了。”

    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内心还有如此强大的激情,不得不令人敬佩。谈到未来的打算,郑棣健说:“等协会做出自己的品牌了,我会考虑去环球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可是那是什么时候呢,记者追问她。她说:“也许3年,也许5年,也许很久很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8 12:31 , Processed in 0.0308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