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616|回复: 3

南京:环保者的“蝴蝶效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2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1月06日16:2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南京  环保者的“蝴蝶效应”

  身着统一红色服装的志愿者们在青山绿水间捡拾垃圾,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 | 江苏南京报道

  紫金山上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远在北欧的哥本哈根被打动了。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是2009年最炙手可热的全球焦点之一。在政要云集的会场之外,一位名叫特雷西的丹麦女孩站在长凳上向围观者慷慨陈词,演说她在南京捡垃圾的经历。

  特雷西身着红衣,胸口印有一只漂亮的蝴蝶,随着她身子的摆动,蝴蝶活灵活现。这只蝴蝶叫“虎凤蝶”,这件衣服是南京“虎凤蝶行动”志愿者的队服。

  特雷西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6月,她骑车登上紫金山,看到胸口绘有蝴蝶的一大队人马。她很好奇,打听后才知道,这是一个捡垃圾、做环保的活动,她报了名,领了一件衣服就“入伙”了。

  由南京《金陵晚报》发起的“虎凤蝶行动”,从2007年4月28日至今,已动员了近4万人参与其中。

  这个行动的口号是“捡起每片垃圾,让紫金山畅快呼吸”,简而言之,主要行动就是捡垃圾,那为什么又自命为“虎凤蝶行动”呢?

  一张蝴蝶地图

  《金陵晚报》的陈莉介绍说,这个活动在两年零8个月前,还只是新闻工作者登上紫金山,有组织地清理山上的垃圾,后来固定下来,定期开展。按照她的说法,“是山上的生物链自然而然地打通了虎凤蝶与捡垃圾的逻辑关系,并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挂上了这个链条。”

  来龙去脉要从这只“虎之斑斓,蝶之翩翩”的中华虎凤蝶说起。

  虎凤蝶在南京珍稀物种界的地位如何?看看南京环保志愿者手中的一副扑克牌就知道了。54张扑克牌,54张蝴蝶照片,记录的全都是南京本地蝶种,大王牌面上就是中华虎凤蝶。

  它的存在较葫芦洞里的南京猿人更古老。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只生活在武汉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南京是其种群数量最多的地区。

  清朝光绪年间,英国学者在长江沿岸发现虎凤蝶,它的美丽就永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吴琦则是在南京发现虎凤蝶的第一人。1982年3月,吴琦在牛首山采集到一只漂亮的虎凤蝶并制作成标本寄给中科院。不久后,一个关于在南京郊县发现虎凤蝶的消息不胫而走。

  至今,吴琦还在为这个伟大的发现而后悔。有人闻风而动,上山张网捕蝶。虎凤蝶标本行市好时,在日本卖到每只1000美元。

  当年他采集第一枚标本的那个山谷,有30多只蝴蝶成片飞舞,像极了一朵美丽的云;20年前,在南京城的成贤街上还能看到中华虎凤蝶翩翩起舞,在栖霞龙潭、牛首山、汤山的阳山、紫金山的头陀岭、珍珠泉等处都有它的芳踪;1992年,中山植物园附近的虎凤蝶第一次从中山陵消失,紧接着1995年,在樱驼村也销声匿迹了;2006年,历时2个多月的搜索行动仅观察到了6只。虎凤蝶在南京已濒临消亡。

  防不胜防的是,吴琦和志愿者们每次欣喜的发现和善意的公布都会给虎凤蝶引火上身,根据他们公布的蝴蝶地图,盗捕者更有针对性了。“我们不会再对外公布新发现的中华虎凤蝶具体栖息地了。”

  其中,也有好心办坏事的。去野外采集虎凤蝶的虫卵,然后带回去人工饲养,目前,南京养殖中华虎凤蝶的数目达到1000多只。

  吴琦不赞成这种做法。如果这个地区的野生杜蘅只能给养50只虎凤蝶,人工养殖的虎凤蝶放飞到大自然中,无疑增加了食物链的负担,头一年会有很多虎凤蝶出现,但它们必定要被饿死。

  杜蘅是虎凤蝶及幼虫唯一的食物,必须得有阳光照到,才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虎凤蝶嗅到后才会飞来觅食产卵。

  保护区内原先的树木已基本被砍伐掉,换栽了毛竹、玉兰树和大叶女贞树等更具观赏性的植物,这样的木本植物组合封杀了杜蘅的阳光空间。

  还有一些市民将杜蘅挖去做药引子;小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为了使自己制作的标本不落人后,也渴望捕到一只中华虎凤蝶;甚至爱走野道的游客也可能在无意中将埋藏在草地里的蝶蛹踩死。近年来,紫金山共被践踏出大大小小的登山道150多条,并集中在紫金山的西南部,即天文台路线。

  保护虎凤蝶的生存环境是比保护虎凤蝶本身更重要的事。

  一张垃圾地图

  吴琦成了紫金山上游走的活地标,很多人都认识他。

  每年3月20日到4月20日,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老人都会在紫金山半山腰一片长不过300米的狭长区域守候4个小时。

  “我要守护这些只有25天生命的美丽生灵,让它有繁衍下一代的机会。”已届古稀之年的吴琦表示。

  老人在呵护蝴蝶的生命时,遇到了用脚步丈量紫金山道的刘光华。

  刘光华是紫金山生态环保志愿大队队长。吴琦在山上观察了30年蝴蝶,刘光华在山上捡了10年垃圾。在寄托了共同心愿的紫金山上,他们相遇了,初次见面,却似神交已久。就着杜蘅幽幽的草香,他们谈起了各自的来历。

  刘光华16岁从南京去新疆支边,33岁回乡。1994年3月,骨刺加高血压两种老年病都缠上了他。爬山成了他身心皆宜的锻炼方式。

  90年代后半期,尤其是1999年到2000年前后,南京市民中形成了一股登山热潮,每天好几万人,双休日像赶集。

  登山人带去了垃圾,山中林间小路上不可降解的垃圾不断增加。“刚开始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见到就捡起来,后来觉得力不从心,靠我们几个是捡不完的。”

  而随着对山区的深入调查,刘光华发现了一个更触目惊心的问题:整个紫金山地区驻有近百家各种类别的单位。“他们垃圾从来没有出过山!”

  “在30平方公里的紫金山中堆积着大量各种成分的垃圾,有矿渣、炉渣、岩棉,还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院和实验室的废弃物。”

  为了搞清垃圾数量、种类、分布情况,刘光华和两位朋友用了三个月的业余时间,绘制出一幅紫金山垃圾分布图。

  为了全面清理紫金山上的垃圾,刘光华又制定了一个志愿行动计划,约好时间和集合点,网上发布消息召集。每月至少两次,每次活动人数从一两千至三五千不等。

  2002年1月,紫金山生态环保志愿大队正式成立了,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给队员们发了证,凭证可以免票进入山区捡拾垃圾。

  吴琦与刘光华有类似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吴琦在四川一家集成电路厂工作,目睹了当地经济腾飞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

  他们一拍即合,并因虎凤蝶上成为同志。虎凤蝶的濒危状态固然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环境毕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刘光华的清理垃圾行动在客观上就是为虎凤蝶打扫庭院。

  吴琦被刘光华聘为志愿者大队顾问,大队行动目标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从此,刘光华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多了一个随手动作---翻遍所有的杜蘅叶,统计叶下有多少虎凤蝶的卵。

  一篇碑文

  刘光华的大队人马在紫金山满山遍野捡垃圾的时候,还有一个单干的老人柴乾岳,他一个人的知名度足以抢了所有人的风头。

  紫金山上有两处知名的石碑:一块是国民党副总裁孙科题写的正气亭石碑;另一块就是立给柴乾岳的。

  一百多字的碑文上有这么一句:“他艰难地利用拐杖头,默默地在紫金山上义务捡拾垃圾。他的思想是先进的,他的品质是高尚的,他的行为是有益于所有南京人民的??”

  这是2002年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对柴乾岳的评价。那时,年届耄耋的柴乾岳已经捡了5年垃圾。

  1998年,柴乾岳从九华山搬到紫金山居住,家对面就是登山道。

  老人喜欢登山。在九华山,市长夸过他门前的卫生。不仅带走垃圾,就是山路上被山水冲刷出坑洼,他也会带上工具去填平,顺带把路边有毒的豚草拔掉。

  在紫金山,柴乾岳碰上了同样的不顺眼。“爬过几回山,还真看不惯,山上很多垃圾袋、旧报纸和泡沫饭盒,一起风,红红绿绿的。”

  柴乾岳开始去山上“上班”,每天早上8点上山,中午12点下山吃饭;下午2点再上去,晚上5点收工回家。

  在重合的时间和重合的地点,柴乾岳必然要与刘光华和吴琦这两位山上的“常住人口”相遇。

  那时的柴乾岳还默默无闻,但一下子就打动了刘光华。柴老身子骨不硬朗,静脉曲张、糖尿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浑身是病。他的拐杖不只是用来走路的,还用来钩垃圾。

  “大的塑料袋,一挑就到手了;小的果皮,拿拐杖顶着胸口,慢慢探下身子去捡。最怕捡糖纸之类的小东西,腰弯不下来。弯一次腰比正常人跑一场长跑还累??”

  在刘光华看来,这位身穿蓝色罩褂的老者弯腰的背影像虎凤蝶一样珍贵。刘光华将他推荐给新闻媒体。柴乾岳和家人开始是抵制的,不想冒尖,直至李源潮批示要宣传。

  中山陵园管理局在紫金山的主要路口为老人立了碑,又给老人配了一部手机,还预存了2000元话费。

  一座活的丰碑被竖立起来了。丢垃圾的少了,捡垃圾的多了。准备从“编外清洁员”岗位上“退休”的柴乾岳每天只能捡到一两袋垃圾,而开始时他每天能捡到五六袋。

  1984年就退休的柴乾岳又在紫金山上了十年班。但他年事已高,寻找接班人成了他的一桩心事。

  一张报纸

  一直刻意回避媒体的柴乾岳这次主动找到媒体。

  2007年5月14日,《金陵晚报》发起的“虎凤蝶行动”进行到第6期,柴敏孜赶到现场,向登山爱好者发出文明登山倡议。她是柴乾岳的女儿,同时,她也想通过报纸为父亲寻找接班人。

  由于腿脚不便,此时的柴乾岳已不常上山。这年春节,他瞒着家人偷偷上山,对于现状仍不满意,觉得只有将衣钵传承下去才不至于前功尽弃。

  此时,距离《金陵晚报》发起“虎凤蝶行动”只有16天。这个行动的捡垃圾、做环保的内容与柴乾岳的行动目标一致,薪火自燃、自然相传。

  媒体有更广泛的动员力,越来越多原本无动于衷的人都被卷入环保大军洪流。

  现在,每个星期都有四次活动,报名参加只能预约在三四个月之后,等不及的市民就自己上山当“游击队”了。

  如果说吴琦、刘光华、柴乾岳等之前在各自为战中结成同盟,那么一张报纸提供的平台更是整合了各路人马。截至2009年12月中旬,“虎凤蝶行动”已经举行了403期,参与人群来自各种年龄层次和社会的各行各业,“上至八十三,下至手中搀”(儿童)。

  据刘光华介绍,目前南京活跃着七八家环保社团,而且划分出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有机的格局。比如,“紫金山生态环保志愿大队”是综合性的,重点活动区域在紫金山、牛首山,还参与了长江沿线鸟类观察和水环境调查。“自然之友”南京会员组侧重于环保意识建设;南京高校“绿石”组织将注意力放在校园教育上;当年徒步走长江的陆伟发起了“绿色之友”,注重社区环保教育??

  通常一地的环保NGO都是由外而内移植进去的,而南京的环保NGO是由内部自发生成的,这是令很多环保人士心生羡慕的地方。不仅如此,它们还在由内而外发挥着辐射作用。

  除了紫金山、牛首山两处大本营外,栖霞山、雨花台、秦淮河等南京城的重点区域都有环保NGO的身影;2009年5月去镇江是“虎凤蝶行动”第一次飞出明城墙,12月去马鞍山是第一次飞出江苏省??

  “虎凤蝶行动”已经开始向都市圈中的兄弟城市扩展,力求打造覆盖整个都市圈的环保网,甚至还被越洋的“洋蝴蝶”带到了哥本哈根。

  这一行动已经成了南京市的品牌。身着统一红色服装的志愿者们在青山绿水间捡拾垃圾,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仿佛进入庄周梦蝶的化境。

  “虎凤蝶都来觅,虎凤蝶都来觅,捡起捡起每片垃圾,让金陵的绿肺常绿常绿,让古老的紫金山畅畅快快呼吸??”《虎凤蝶行动曲》这样唱道。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发表于 2010-11-9 22: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前已经发过了。。。。。。。。。
江苏青年环境交流中心 联系邮箱:info@jyeec.org
发表于 2010-11-9 22: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FIND是由Fashion(时尚)、individuality(个性)、natural(自然)、dawn(曙光)组成。 我们的口号是:“追求环保时尚 享受绿色生活”。

8

主题

35

回帖

51

积分

水滴

积分
51
发表于 2010-11-14 12: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这么持久地做下去,还真不容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2 21:47 , Processed in 0.0326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