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02|回复: 0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9 16: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本版今日特刊发理论文章,从目前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出发,提出构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模式,希望能为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阅读提示
  还有不少人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环境保护历史欠账过多;以GDP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标准和办法,助长了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

  态度认识问题。尽管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还有不少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要转变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经济主义发展观念,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至上,高投入、高消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树立一种以适度节制物质消费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有利于健康以及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的生活观念。显然,若不破除种种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并付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如何转变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是继续因循传统工业文明的旧观念、老路子,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理念和思路指导发展?这些根本性的问题破解了,认识飞跃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变成各级、各行业和全民族的自觉行动,才能跨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以往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实践证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最紧要的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到强化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当调控第二产业,改变“二产比重高、三产比重低、一产发展滞后”的不协调现状;实现由主要靠物质投入向主要靠知识、智力开发和技术进步加快发展转变;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确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坚持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民生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都应当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好。

  偿还生态欠账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欠账过多,留下了巨额生态赤字。据专家测算,仅“十五”期间我国生态赤字就达到5万亿元之多。生态赤字带来的后果,就是环境恶化、灾害加重、发展不可持续。要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偿还生态欠账,要做到“多还旧账,不欠新账”。严峻的环境形势、巨额的生态赤字,对国人而言既是严肃的警示、强烈的震撼,又是巨大的挑战。偿还生态欠账是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的责任。

  政绩考评标准问题。以GDP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标准和办法,曾经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不顾及资源、环境成本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也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如“以GDP论英雄”,盲目追求、互相攀比经济增长速度,“拼资源、拼环境,追求高速增长”等。这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要求是相悖的。解决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问题,关键在于改革、完善经济核算和政绩评价制度体系。追求GDP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能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唯GDP论英雄。“唯GDP论”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四大扭曲:第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抑制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第二,盲目上项目,导致了大量低效的GDP;第三,保护资本利益,而不顾社会和环境所付出的高昂代价;第四,“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区域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模式包含哪些内容?

  ■阅读提示
  推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集群式产业互动;不再单纯以GDP作为考核政绩的惟一依据,促进绿色GDP建设互动;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化素养的互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区域渐进式互动。

  区域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基础以及文化的差异,在进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时采用的模式也各不相同。对我国来说,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生态与经济互动的基本模式,建设与保护结合,发展与治理结合,才能形成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经济运行模式。

  集群式产业互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集群式产业互动,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推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传统的三大产业,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对传统的三大产业加以改造,建立区域循环型农业、生态型工业以及可持续型的第三产业,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建立生态型工业,在宏观层面,必须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线性技术的现状,而转向主要依靠循环技术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微观层面,延伸纵向和拓宽横向技术体系。建设可持续型第三产业是区域产业互动的第三个关键内容。可持续型第三产业消耗能源和排放污染少,是吸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有利于经济增长、提高环境质量和节约资源,同时可以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建立第三产业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在输入端、中间过程及输出端实现良性循环,减轻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的直接与间接环境影响,并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创造有效途径让服务对象积极参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各部门第三产业的行业较复杂,涉及文化教育、物流管理、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与餐饮服务等诸多行业,定位第三产业各分支行业的循环经济,可分为4个层次:根据生态效率理念,做到清洁生产;按照生态工业理论,建立良好的再生资源输入和输出关系;废弃物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在服务对象上,鼓励公众参与,建立有奖举报和有效的预防制度。

  绿色GDP建设的互动。区域各部门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影响做出反思,尽快弥补体制缺陷,不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这就要做到在对地方领导干部进行考评时,要把考核绿色GDP作为重点。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察其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避免更大范围的资源滥用和环境破坏,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必须用绿色GDP作为地方政府和干部业绩的主要衡量标准,把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考察领导干部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否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从而推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把各级领导干部从过度重视GDP引导到重视可持续发展上来,用绿色GDP考核领导干部是否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此外各地环保部门在人事和财政管理等方面也应该理顺机制,避免内部的利益博弈及权力抗衡,这样有关的执法者才可能秉公执法管理,认真地履行自身责任。在面对企业方面急需改变中国在环境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使企业不能、不敢、不愿去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破坏环境的违法活动,从而杜绝环境污染的源头。

  生态文化素养的互动。重视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公众行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仅凭政府自身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达成共识,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人们心目中树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人们心中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重新扶起人们心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等。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机制,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有关生态文化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层面和千家万户中,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区域渐进式互动。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渐进式战略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举报信箱等,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做出明确处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将生态文化建设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体通报,大力宣传和报道生态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对有悖于生态文明的不良现象予以曝光,使新闻媒体发挥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将生态建设纳入区域各部门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定期督导和考核,利用行政手段激励区域各部门决策层推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方式,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区域各部门需进一步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完善战略管理,加强总体规划调控,共同做好工作。区域建设办公协调会应吸纳各地主管领导及相关高管人员列席,及时研究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建立区域横向联席会议制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力争少走弯路,求得最佳效益。特别是要克服急躁心理,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建设低效率和外部不经济性。

  作者系沈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高级经济师
  
  日期:2010-11-19  作者:吕富彪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2版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4 11:04 , Processed in 0.0315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