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22|回复: 2

大学生环境调查研讨会召开        深入关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598

回帖

936

积分

黄河

积分
93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2-21 10: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12月19日,青国青城2010环境心观察项目组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大学生如何调研环境问题”研讨会,邀请公益基金会、环保NGO、专家、媒体和调研团队代表参加,旨在总结大赛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探讨大学生调研环境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青国青城“2010环境·心观察”是由SEE基金会、腾讯公益联合主办,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北京影弟工作室等机构协办的中国大学生环保行动大赛,历时9个多月,终于圆满落下帷幕。大赛评选出了100个优秀大学生环境观察奖,评选并资助40个环境问题调研报告团队,评选并资助了20个环境纪录片提案及制作。

七大片区 广泛深入关注当地环境问题

        青国青城“2010环境·心观察”——中国大学生环保行动大赛正式启动于2010年3月16日。大赛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片区、 400多所高校进行推广。大赛鼓励大学生从身边做起,倡导、扶持以环境观察、思考为目标的环境活动。倡导以这种行为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创新。同时联手持续关注大学生的各地NGO机构培养、兼具环境公益理想与行动能力的大学生组织和个体,为中国环境公益事业发展储备人才,并力求在全社会形成环境的良好气氛。

        从2009年的“环保行动创意大赛” 到2010年的“环保行动大赛”,青国青城通过提供启动资金、培训、辅导、咨询、资源整合、社会传播等多方面支持,更深层面的致力于为大学生搭建环境行动平台。总结第一届的经验,针对参赛学生缺乏做项目经验、基础相对薄弱、对项目把握力度不够等问题,青国青城将“行动大赛”范围缩小到关注身边环境问题,让同学们通过调研报告和拍摄环境纪录片两种成果产出形式展示他们观察到的身边环境现状、发现的身边环境问题。大赛同时组织七大片区的培训活动,邀请多名环境专家、影片导演为参赛同学进行培训、辅导。考虑到同学们独立做调研的困难,今年青国青城还为每个团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以帮助团队顺利完成调研或记录片的拍摄。

用心观察,主动探求环境真知

       “没参赛前,在我印象里调研不过是枯燥的走个形式,” 来自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赵云说,她所在的团队对合肥的环卫工人进行了调研。但参加完调研活动,赵云改变了她最初的想法:“在整个调研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很多平常不知道的事情。”

        受当地媒体《环卫工李美琴 一天湿透三双鞋》的新闻报道所启发,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把身边的环卫工人作为调研主体。 最初,只是对环卫工人工作辛劳的感动。然而,随着调研的进行,团队成员对这个群体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们原本以为环卫工人对城市环境、市民是不抱信心的,但是在访谈中这些环卫工人都显示出对只要市民素质提高环境就会越来越好,他们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抱有很大的信心”。

        赵云说,调研给她与队友带来的种种触动,由此引发对合肥市城市环境建设深入调查、分析和思考。通过对环卫工人工作环境的调研、家庭走访等,团队了解了环卫工人眼中合肥市的城市建设状况。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分析,团队成员又对合肥市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市民的生活习惯对城市环境建设影响,整理普通市民对城市环境建设意见和建议。最后根据合肥市环保局、合肥市瑶海区城市管理局及合肥市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访谈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城市环境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一些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理事、青国青城项目指导老师冯永锋认为,现如今,大学生听到、学习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多时候,课本或其它资料引用知识或者信息实际上是在对不真实的复制甚至将其放大化。

        “我们的调研报告可信度很强,因为这些数据是我们亲自调查过的,”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合肥市环卫工人调研报告》入选优秀调研报告,已经印成手册,同时通过网络方式传播,将环境真知传播给更多人。

各方合作,培养绿色行动力

        让大学生参与者受益的不仅仅是主动求知环境真相,还有青国青城项目主办方设计的专家指导。

       “指导老师很负责,给了我们很多意见,扩展了我们的思路。大赛还有在线指导等环节,很人性化,对我们的调研帮助很大。” 虽然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每每提到指导老师,赵云和她的团队依然心怀感激之情。和赵云一样,兰州大学绿队的同学同样感谢他们的指导老师“第一次,我们把写好的方案发给老师,老师主动联系我们,帮我们分析我们的方案。比如我们做的是鸟类环境现状的调查,所以老师告诉我们要考虑天气等因素。”指导老师为同学们剖析方案的优缺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兰州大学团队的方案得到了大赛的资金支持。

       “达尔问为调研的团队分两批邮寄了包括《边做环保边撒谎》、《环境保护杂志》等环保类书籍和资料。”一直负责联系团队的张祥老师说道。不仅有学术的指导,提供资料,达尔问还为各团队提供精神层次的指导。来自人民大学的熊英说:“和张祥老师联系的比较多,他经常给我们些精神层面的启发。”张祥老师从5月份开始接触活动的时候,就一直的和同学们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出去调研,多实践。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张祥还发现同学们不善于管理财务“这些孩子没有要发票的习惯,刚开始我还不理解,但是后来就像理解我的孩子一样理解他们,一点点的告诉他们,培养他们财务管理的能力”。在整个青国青城的大赛过程中,张祥作为同学们的知心老师一直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提高。

       “调研是让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突破阻碍,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访问等方式,去发现事实的真相,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冯永锋在谈到指导老师的职责时说:“因为我们自身经历比同学们要丰富一些,所以多与大家交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工作方法等传授给他们,这样有利于让他们的调研工作更轻松,进展更快。”

克服困难,将调研进行到底

        即便有了热情和各方的支持,同学们依然在调研途中面临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对于兰州大学的调研团队来说,他们的挑战来自于大自然。“那会正赶上舟曲泥石流,看到新闻报道后,我们一直在犹豫这个调研项目是否继续下去。”团队的负责人李灏说道。

        本次大赛兰州大学绿队邀请其他五所高校对白水江国家级保护区鸟类现状进行了调研。舟曲位于白水江的上游,这场巨大的天灾成了李灏他们最大的拦路虎,是放弃还是继续,也是他们的矛盾所在。考虑到人身安全的问题,团队的指导老师曾希望他们放弃。但是不愿放弃的同学们经过与保护区的工作人沟通,了解到还是白水江只下了些小雨,情况安全。

        “他们告诉我白水江很安全,并向我保证安全,坚持要去,把调研做下去。”张祥说道。同学们的坚持感动了张祥:“他们很主动,也很有热情,我让他们入好保险,一定注意安全,还要求他们每天和我通一次话。”于是在调研的日子里,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同学们就会和亲切的张祥老师,交流一天的收获,讨论遇到的问题等等。

        最终,兰州大学与其他学校组成的调研团队走访了铁楼等寨子,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白水江鸟类的现状、村民与鸟类的关系及政府对鸟类的保护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坚持,在克服了困难之后,才有了这份调研,并最终获得奖项。

不断生长的环保力量

       “我们的调研报告里里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团队还会不断完善调研报告。并希望能够将这份调研报告推广到其他高校,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寝室环境安全。”获得最佳突破奖的成都学院学生居住环境污染与健康调研团队负责人王寻说。

        在大学生活中,寝室堪称大学生的第二个“家”。寝室环境的好坏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成都学院团队的负责人王寻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宿舍通风不好、潮湿、虫子多……”这一系列的寝室环境问题一直让王寻饱受痛苦,两年的寝室生活让她患上了风湿等疾病。正值青国青城的比赛,王寻决定和她的团队对寝室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调研,找出影响寝室环境的真正”凶手。经过一个暑假细致的走访调研,王寻与队友共同总结出了影响寝室环境与身体健康的因素。化妆品,烟,手机、电脑产生的辐射……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却是破坏寝室环境、危害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原因的基础上,王寻还与队友耐心地寻找适当的改善方法,为寝室环境改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虽然青国青城比赛已经结束了,但王寻与她的队友决定将他们的调研成果分享给全校学生甚至其他兄弟高校,呼吁大家关注寝室环境,关注自身健康。目前,他们已经制订了详尽的新计划,并发动专业里的党员建立了志愿小组。按照预想,王寻希望能够在校园里向学生宣传他们的调研成果,同时向学校领导作报告,引起校方对寝室环境问题的关注,推动寝室环境问题的解决。

        “我们不仅自己主动保护环境,还要把这种理念带给更多的人,”赵云说。就像她的队友曾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大学生,我们还要清除人们心目中的垃圾。“环境·心观察”,正是许多和赵云他们一样的团队用自身的行动对这句话进行了最好的阐释。

        “真正的环保是当你有了一颗环保之心时”这是2009年青国青城活动中的一句话。SEE基金会的项目官员马艳艳说:“调研其实是发现真相,发现问题求解的过程。同学们经历了整个调研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经历过之后,大家才会去观察、了解并持续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成长是种渐进的过程,不论年级、专业,只要你愿意关注身边的环境关注,敢于探寻事情的真相就会成长。让大家在追求真实中一起进化,共同成长。”环保作家、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发起人、理事冯永锋感慨道,“目前,达尔问正在推进大学生环境调研联盟的建设,将会在这些参与比赛的团队中发掘优秀的团队、个人,通过我们之间的相互协作,让参赛团队的调研能力能够滚动发展,至少让他们的调研能力可以在自己的学校里传承下去。”,他认为未来这些参与调研的同学可以选择继续做下去,也可以成为很好的一线的指导老师,对他们的师弟、师妹给予指导。


转载自腾讯绿色频道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0-12-21 1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青国青城应该能培养出不少能人吧

574

主题

354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536

认知组终身成就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10-12-21 1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怀疑~新闻报道永远言过其实~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培养的人去哪?
雨峰——喜欢蓝天白云的日子,喜欢群星璀璨的夜晚。 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http://www.msc.org.cn 西工大绿色行服务队:http://www.nwpulsx.org 西工大星星火环保协会:http://www.xingxinghuo.net 我的空间:http://hi.baidu.com/lemonyustar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emonyus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9 04:18 , Processed in 0.0314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