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263|回复: 12

[复制链接]

81

主题

360

回帖

2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2791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6-12-23 18: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鹤和鹭是完全不同的
有关系的可能只有它们都是涉禽吧~
呵呵 有高手可以继续解释一下

鹤属脊椎动物,鹤形目,鹤科,是大型涉禽。我国有九种,即丹顶鹤、灰鹤、蓑羽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黑颈鹤、赤颈鹤、沙丘鹤。最为著名的是丹顶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是灰鹤,个体最大的是黑颈鹤,最小的是蓑羽鹤,最少见的是沙丘鹤。其余几种也比较少见。沙丘鹤亦叫加拿大鹤,主要产在美洲。

鹤在我国属迁徙鸟类。除黑颈鹤与赤颈鹤生活在青藏、云贵高原外,其余鹤类均生活在北方,每年十月下旬迁至长江流域一带越冬,第二年四月春回大地再飞回北方。主要栖息在沼泽、浅滩、芦苇塘等湿地,以捕食小鱼虾、昆虫、蛙蚧、软体动物为主,也吃植物的根茎、种子、嫩芽。善于奔驰飞翔,喜欢结群生活。丹顶鹤寿命长达六十至八十年,四岁便进入成年期。每年四月中旬是其求偶繁殖季节。每当黎明或黄昏,年轻的鹤群便曲颈向天引吭高歌,以“对歌”方式寻找伴侣,一旦求偶成功则终生不变。如有一只不幸夭折,另一只会至死不再择偶,宁可沦为孤鹤。鹤的巢多筑于沼泽地的草墩上或草丛中,产卵一至二枚,雌雄轮流孵化。到三十一天后蛋中小鹤开始啄壳,双亲在旁静立守候达一昼夜。才出壳的雏鹤形如小鸭,觅食时紧随双亲左右。幼鹤长到一岁,为了养活新出世的雏鹤,双亲要忍痛将其赶走,让它自立。鹤都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群鹤栖息时有一至二只鹤专门负责放哨。鹤睡眠时常单腿直立,扭颈回首将头放在背上,或将尖嘴插人羽内。丹顶鹤几乎没有天敌,它目光锐利,行动敏捷,能飞善走,加上强劲有力的双足和尖而长的嘴,连老鹰都避它三分。

依次贴图大家看吧~
丹顶鹤http://www.qicaise.com/upload/photo/big/20061127509.jp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灰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蓑羽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好累啊~
明天继续吧
乖宝不乖鸟儿乖
发表于 2006-12-23 18: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啊,米米!!

好好修养啊,早日康复!!

呵呵……

用佛家出世心态,用道家入世修为用儒家中庸处世,用法家之术治世用易门与未知世界融合,做到天人合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用心做事,用爱做人实在的行动胜过华丽的言辞

4

主题

113

回帖

65

积分

清泉

积分
6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6-12-24 0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米米!
辛苦啦!

81

主题

360

回帖

2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27918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4 18: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枕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头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黑颈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赤颈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沙丘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哈哈 总算发完了
merry christmas!
乖宝不乖鸟儿乖

163

主题

4341

回帖

2497

积分

长江

积分
2497

认知组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6-12-24 19: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加油!
www.greenhau.org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2-24 2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鹤是一种寓意很深的大型水禽,它很美,更打动人 的是气势和精神的体现

我搜集下几个鹤类的重点自然保护区概况  大家学习下 哈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30公里处,建于1979年,面积21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早的以丹顶鹤为主的大型水禽自然保护区。

“扎龙”为蒙语,意为大雁飞来的地方。这里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乌裕尔河尾闾,地势低洼,乌裕尔河于此形成闭流区,在广阔低洼的平原上散漫成星罗棋布的湖泡和沼泽湿地,水草丛生,芦苇无边无际,鱼虾、贝类、蛙类等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水禽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主要水禽有鹤、鹳、鹭、天鹅、大雁、灰雁、大鸨、斑嘴鸭、绿头鸭、赤颈鸭、鸳鸯等200余种。全世界现存鹤类15种,我国分布有9种,而扎龙自然保护区就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蓑衣鹤、白鹤等6种,素有“鹤乡”之称,尤以丹顶鹤闻名中外。

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以丹顶鹤等大型珍禽和芦苇沼泽地景观为主的综合自然保护区,地理、自然条件优越,这里不仅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水产资源丰富,而且4—10月日照时间长,利于亲鸟采食和雏鸟生长,是水禽栖息繁衍的好地方。每年春天鹤类来此产卵孵雏,繁衍后代,秋天南迁过冬。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鹤类进行饲养驯化,现在已有100余只丹顶鹤在这里定居,由候鸟变成留鸟。

丹顶鹤由于它体态优美潇洒,行动文雅,鸣声宏亮,富于音韵,被人们当作仙禽,故又有“仙鹤”之称,自古以来象征着长寿和吉祥。我国有不少诗歌和绘画把它作为描述和赞美的对象,《诗经》中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诗句。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现在设有科学研究所、鹤类饲养场、望鹤楼、水禽展览厅、招待所等设施,已成为著名的鹤类保护、饲养、繁殖、研究中心和观鸟、旅游、避暑的胜地。



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全称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下简称保护区),是我国环境保护系统中唯一的大型鹤类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海滩涂湿地型保护区。该保护区建立于1983年2月5日,1983年秋,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国家一类珍禽丹顶鹤的第二故乡。1992年9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
   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有着芦苇丛生的天然植被,丰富多样的海涂生物,人迹罕至的空旷宁静,是禽类生活的理想场所。这里是全国第一个海涂型自然保护区。每年金秋10月,一群群丹顶鹤便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成群结队飞到这里越冬,最多时有1000多只,最少年份也有300多只,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群集结地,雁、鸭类更是成千上万。
  保护区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以射阳县沿海滩涂为核心,还包括有响水县、滨海县、大丰市、东台市部分滩涂。海岸线全长582公里,总面积接近50万公顷,核心区面积达 1.73万公顷。
  保护区所在的这片滩涂受海洋气候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滩涂上河道港汊纵横交错成网,多沼泽。历史上古长江和黄河长期在该保护区内的南北两端入海,形成了现在20多万公顷的沙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蕴育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及莎草科、禾本科等植物。区内芦苇茂密,绿草如茵。整个保护区象一块绿色的毛毯漂浮在黄海边上,被世界生态学家誉为禽鸟的“王国”,生态保护的典范。
  保护区内已查明的鸟种占我国现有鸟种的33%。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9种,二级保护的有33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规定的227种保护乌种,该保护区就有160种。
  在保护区的各种珍禽中以丹顶鹤(Grus japonesis)的知名度最高,丹顶鹤属鹤形目、鹤科,为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鸟,被列为我国一类重点保护鸟类。其幼鸟为早成雏,成体体羽洁白,尾羽黑色,头部裸露部赤红色,眼前大都被羽,后趾形小而位高,和其他三趾不在一个平面上。其气管特别长,而且穿入胸骨内,盘曲多圈,这种结构在鸟类中是罕见的。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多喜爱丹顶鹤,因它体形优美、秀丽;动作娴雅、洒脱,被誉之为“仙鹤”,视其为吉祥、长寿、忠贞的象征。常见画家作有“松鹤长寿图”,其实鹤不栖落于松树上,而是常涉行于浅滩沼泽或田野中,啄食鱼虾、嫩草、谷粒等。
  每年的10月下旬,丹顶鹤从北方飞来这里,开始了大约140天的越冬生活。保护区建立以来,来区内越冬的丹顶鹤数量逐年上升,建区时只有288只,目前已增加至近 900只,约占全球野生丹顶鹤数的 70%。我国黑龙江自然保护区及日本境内的丹顶鹤正逐渐向这里转移。更可喜的是,近年来,连保护区没有记载的白鹤也有60多只被招引到这里越冬,引起了国内外鸟类专家极大的关注与赞赏。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有植物450种,鸟类379种,两栖爬行类45种,鱼类281种,哺乳类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遗鸥、大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白鲟共十二种,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7种,如獐、黑脸琵鹭、大天鹅、小青脚鹬、鸳鸯、灰鹤、鹊鹞、斑海豹等。区内资源丰富,每年可产芦苇一百多万担,水产品百余万吨,年出口沙蚕近300吨。
  保护区建立近15年来,取得很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建区初期,为防运输途中列车的震动破坏蛋内胚胎,两名工作人员硬是用手捧着塞满棉絮的纸箱经过了几天几夜的颠跛,从黑龙江运回正在孵化的两个丹顶鹤卵。并从最初的两只丹顶鹤开始,繁殖到今天已有了150多只。一位名叫徐秀娟的幼鹤保育员为搭救一只受伤掉进河里的丹顶鹤献出了年仅20岁的生命。为纪念这位长眠在保护区,为保护区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姑娘,革命老区——盐城市内的望海大酒店(为著名的涉外高级宾馆)门前矗立着一座雪白的徐秀娟雕像。同时盐阜大地广泛流传着一首歌曲《丹顶鹤的故事》,传颂着她的感人事迹。
  目前保护区已建成高大的“望鹤亭”供游人登高观赏;为加速丹顶鹤的人工繁殖和驯化,建立了“鹤类驯养繁殖中心”;“江苏沿海生态自然博物馆”收集有各种鸟类、兽类标本;“特禽养殖场”、“沙蚕养殖和加工出口基地”等,均已具备了相当的规。
   游人在此可领略唐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意境。
  沿海珍禽保护区的建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1985年,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基波尔德博士专程前来考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经常来此观光交流。同时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客,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欣赏野生鹤群的舞姿、驯养鹤群的精彩表演,还可与鹤共舞,合影留念,留下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海产品。游人可在滩涂采文蛤,捉小蟹,捕鱼虾,搞野炊,还可驱车到邻近的海涂林场、渔村、盐场等游览景点,品尝各种野味海鲜。此时此境,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2005101910405216241.jpg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2-24 22: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岗苇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苇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位于鹤岗东北四十公里的苏北县苇场乡,湿地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三大不禽栖息地和候鸟迁徙座标区,有丹顶鹤、天鹅等上百种水鸟在此繁衍生息,是我国北方生态观鸟的一个好去处。
   
   萝北苇场野生水禽栖息地处梧桐河与都鲁河下游之间未开垦的荒原低洼地,三江平原的大片湿地;萝北苇场、老等山、老等泡地带,也是两河及松花江洪水期防止倒灌的不适开发的地段,三江平原的大片湿地,土质肥沃,水域广阔,总面积13平方公里。沼泽、泊、草原遍布,草场、芦苇、菖蒲等资源丰茂,原生植被保持尚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极适于季候鸟类的生息繁衍。千百年来,成为丹顶鹤、红面鹤、白鹤、玄鹤、蓑衣鹤、白鹤、黑鹳、赤鹭、苍鹭、白鹭、琵琶鹭、白天鹅、黑天鹅、鸳鸯、鸿雁、豆雁、赤麻鸭、绿颈鸭、江鸥等数十种游禽、涉禽鸟类及黄腚额、蓝腚额、阿灵等鸣禽,鹰串、白尾雕鹰等猛禽鸟类栖息、繁殖之地;老等山海拔76.1米,成为候鸟迁徒的天然坐标。老等泡水域3.6万平方米,是这一带最大的泡沼,也是水禽鸟类分布最多的水域。
   
   由于它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大量季候鸟类春来秋去,来此生息繁衍。由于近年三江平原的开发,排灌泻洪,开荒垦植,使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一些鸟类再迁徒北上。据考察:一些鸟类由于不适应北方的环境条件,又成群飞归这里,再度寻求在此生息。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2-24 22: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现存鹤类15种,分别为:美洲鹤、丹顶鹤、黑颈鹤、灰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蓑羽鹤、赤颈鹤、澳洲鹤、黑冠鹤、灰冠鹤、沙丘鹤、蓝鹤和吐绶鹤。15种鹤中,有7种被列为濒危种受到严格的保护,它们是:
  (1)分布在中国、前苏联、日本等地的丹顶鹤;
  (2)分布在美国、加拿大的美洲鹤;
  (3)分布在东非和南非的吐绶鹤;
  (4)分布在中国、前苏联、印度北部和伊朗北部的白鹤,。
  (5)分布在中国和印度的黑颈鹤;
  (6)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前苏联、蒙古的白枕鹤;
  (7)分布在中国、前苏联、日本、朝鲜的白头鹤;  
中国是世界上鹤类最丰富的国家,有分布记录的鹤类达9种。
鹤类体型颀长、姿态优美、鸣声嘹亮,自古就是人们入诗入画、讴歌和赞美的对象,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将鹤视为幸福、吉祥和长寿的象征。
鹤类主要生活在沼泽湿地,它们脚长、颈长、嘴长,适合在湿地中活动。学者称它们为“湿地之神”。鹤主要归属于湿地鸟类,它们均属于“鹤形目”,它们的“进化链”也与鹤形目密切相关。在这个族群中,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秧鸡、黑水鸡、红骨顶鸡、泽鸡和白骨顶鸡等。秧鸡类相对鹤类体型小,矮胖,喜欢躲躲闪闪、藏藏掖掖的。但是,种种细微的迹象表明,它们又的确属于同一种源:例如,在换羽时,它们都是“一次性”换完,而不是“陆陆续续”换掉的;再者,它们都选择平地来筑巢孵卵。无论是从长相还是从举止上看,它们跟优雅大方的鹤确实很难相提并论。但动物学家在分类学上将它们都列在“鹤形目”内。
大多数鹤类在头部和脸部都会有艳丽的装饰,最典型的就是头部有红色羽毛或者红色的裸皮,而全身羽毛则纯黑或纯灰、纯白,偶尔会间以明显的条纹,或配有精美的鸟冠。
世界上有许多种鹤都具有迁徙性,每年都在相隔数千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季节性地飞来飞去。
鹤类大部分能发出波及远方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气管,有能像喇叭般发音的构造。栖息在非洲的西非冕鹤,气管是直形的,叫声凄寂而不响亮。
鹤生活在湿润的草原或宽敞的平原。通常一大早便集群出来觅食,而在傍晚时再回到自己的栖宿地。鹤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们行为模式的保守性,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哪种鹤,都十分相象。在觅食方面,虽然不同的鹤对食物各有所爱,但基本上都是以植物为主,以各种昆虫为辅,在繁殖期尤其如此。实际上,所有鹤类都喜欢到刚发芽的农田去捞取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外块”,此举往往会导致它们和农民之间的冲突。
在与配偶的关系上,鹤类是十分忠诚的,这也许是和它们天生具有的雍容华贵气质有关。这令人肃然起敬,并使得它们在悠久的民间传说中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在鹤类社会,一旦双方确定了配偶关系,那么彼此肯定会“从一而终”,直到其中一方去世。最令人称奇的是,双方只要“结了婚”,肯定会时时刻刻形影不离,极少出现一方远离到对方视野以外的情况。甚至在非繁殖期,当“夫妻俩”要暂时回到群体中去过集体生活时,它们仍会恩爱有加,如影随形,时刻保持着“公不离婆,秤不离陀”的亲密状态。
鹤群的另一个惹人喜爱的特征,是它们那引人入胜的舞姿。翩翩起舞是它们的一种习性,舞者既可以是一对恩爱夫妻,也可以是鹤群中正含情脉脉企图寻找配偶的年轻的鹤。鹤类的交配是在春天,多数在风和日暖的早上,先是雄鹤翩舞,接着两鹤同时将头向天直伸,不断地鸣叫,接着雌鹤在原地踏步,将尾部朝向雄鹤,展开双翅,两腿向前微曲,两翼下垂,并发出喔喔叫声,直到交尾完毕。交配完毕后,鹤一般产卵两枚,孵化期为28~36天,由雌雄两鹤轮流孵化,雏鹤在孵出前,自啄到破壳而出,需22小时,出壳立即睁眼,约20小时后可走动,雏鸟长到3个月左右就会飞行。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2-24 22: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以丹顶鹤和蓝鹤为重点介绍诸种鹤类:

●丹顶鹤
学名:Grus japonensis  英文名:Red-crowned Crane     
丹顶鹤,属于鹤形目鹤科,大型涉禽。它体型高大、体态修长(体长1.3米以上)、飘然雅致、形神俊逸,集中了鹤类的一切美好特征。丹顶鹤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体羽几乎全为纯白,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其与白鹤的区别是次级飞羽和颈侧黑色,腿亦呈黑色。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三长”,即喙长、颈长和腿长,以适应在浅水湿地环境中活动觅食。
丹顶鹤是世界第二大稀有鹤种(第一稀有鹤种为美洲鹤),共有2000多只(另一资料:丹顶鹤总数1300多只,其中野生丹顶鹤1000只,人工饲养丹顶鹤300多只,世界20多家动物园饲养的丹顶鹤总数不超过100只)。广泛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6个国家,主要分布于东北亚的黑龙江流域和日本的北海道以及西伯利亚、朝鲜。丹顶鹤春天北上在中俄边界繁殖,秋后它们结队经过广袤的华北平原南迁到中国沿海及长江下游沿海滩涂或其偏南地区以及东亚的朝鲜半岛越冬,是一种大型候鸟。但在日本北海道有一支不迁徙的鹤群。
丹顶鹤的鸣声超凡脱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声及数里之外,在《涛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说。这是因为丹顶鹤气管很长并盘成多个圈,穿入胸骨,而且愈老愈长,故老鹤之鸣愈发高亢。
丹顶鹤是单配制,丹顶鹤一旦结为伴侣,雄雌厮守终生,在求偶时雄鹤常在雌鹤周围摆动羽翅,翩翩起舞,以赢得雌鹤的欢心。其优美的舞姿,在动物世界中可以称得上是天才舞蹈家。已配对繁殖的鹤,配偶关系稳定,生活十分亲密,一旦一方受到外敌伤害,另一方便终日守护在身旁,徘徊不去,直到对方死亡,才带着哀鸣依依不舍地离去。一对丹顶鹤的配偶生活期长达60年左右,所以被人们视为爱情忠贞的象征。
除此之外,丹顶鹤还是吉祥、尊贵、高雅和长寿的象征。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仙人常以丹顶鹤为坐骑,或者将它们豢养在自己的仙山洞府中,因此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将仙鹤与松树画在一起,甚至把鹤画在松树枝头,这其实是违反丹顶鹤的生活习性的。其实丹顶鹤与湿地的关系极为密切,繁殖、觅食、休息几乎都是在湿地中进行。
丹顶鹤是沼泽水禽,几乎终年生活在有芦苇的浅水处。丹顶鹤的主要栖息地是芦苇沼泽和塔头苔草。芦苇高达1米~3米,人类难以进入,为这些珍贵水禽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条件。
丹顶鹤为杂食性。春季以草籽及作物种子为食,夏季食物较杂,动物性食物较多。主要植物性食物包括碱蓬种子及嫩芽、苔草的根茎和坚果、芦苇等水生植物的嫩芽和野草种子等。主要动物性食物有小型鱼类、甲壳类、螺类、沙蚕、四角蛤蜊、钉螺及蟹、昆虫及其幼虫等,也食蛙类和小型鼠类。
丹顶鹤的迁徙分春季迁徙和秋季迁徙,春季迁徙的时间大约1个月。越冬丹顶鹤一般在1月末至2月末离开越冬地,由南方结队北飞,大多数丹顶鹤在3月末或4月初到达黑龙江省。
丹顶鹤驻足扎龙自然保护区后,载歌载舞求偶。繁殖期从3月到9月约6个月。在黑龙江每年3月份冰雪尚未融化,它们就已经到达繁殖区,寻找适宜的筑巢地,3月末开始筑巢,巢筑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巢是用植物在地上堆积而成的高20多厘米、直径120厘米的大草堆,项部形成凹形平台。筑巢时,雄鸟运材,雌鸟构筑。4月份雌鹤开始产卵。每巢常产卵2枚,雌雄鸟共同(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0~33天。丹顶鹤半岁时,全身布满黄褐色羽斑,头部和颈部也是黄褐色,与成年鹤有着明显差异(见附图)。雏鸟3个月后开始飞行,8月末至9月初,幼鸟达到成体大小。秋季迁徙在9月末至10月末(特别暖和的年份,秋季迁徙可延迟到11月中旬),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结队迁飞,飞向南方江淮湖荡沼泽地带越冬。或东渡大海到日本南部的岛屿越冬。越冬的丹顶鹤,常以几个家族群组成为10~40只的更大群体共同觅食,每年2月底迁离时,则结成上百只的大群一道行动。
丹顶鹤的越冬期是从11月份到翌年1月份,大约3个月。但如果有足够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它们亦可在北方过冬。丹顶鹤其实并不怕冷,它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等湿地冬季河湖结冰,觅食困难。
丹顶鹤为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目前,丹顶鹤被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级物种,被CITES(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二物种,在中国,丹顶鹤及其生态环境均受到法律保护。丹顶鹤受威胁的因素如下:1、栖息地破坏;2、人为干扰;3、环境污染;4、毒杀和火灾。
截至2001年底,全国建立的关于丹顶鹤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共5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包括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繁殖地)、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繁殖地)、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地)、盘锦湿地双台子河自然保护区等。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现知丹顶鹤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此外,在江西鄱阳湖、石臼湖亦有少量个体越冬。据文献记载,丹顶鹤越冬的最南端的极限是云南。公元1926年、1963年、1978年和1980年都有人曾在云南见到过丹顶鹤,但以后再也没有类似的报道。
2002年9月,全国人大代表何消春在全国九届人大第五次大会上领衔提议将丹顶鹤定为我国国鸟,36位代表附议此案。
●蓝鹤(Anthropoides paradiseus)
蓝鹤,又称大蓑羽鹤,是非洲特产的一种鹤。这种鹤与蓑羽鹤的体型极为相似,只是稍大些。在非洲所拥有的6种鹤类之中,蓝鹤高雅而美丽的外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大多数鹤类不同,蓝鹤的头形非常朴实无华,仿佛只给自己挑选了一顶朴素无沿便帽。它的全身羽毛呈蓝灰色,头部松散的银灰色羽毛隆起,头后部的羽毛特别长,顺顺滑滑地构成一个弧形,使头部看起来非常圆润,也将颈子衬托得特别纤细(见附图)。。翅上的覆羽深灰色,后部趋于黑色,这是由多层柔美而悠长的羽毛构成的长长的“内翅”(三级飞羽),盖在尾羽上长长地伸向后方,以至于拖在地上,好似长尾。体长1.07米。蓝鹤形态潇洒,行走起来婀娜多姿。
蓝鹤分布在南非和纳米比亚(西南非洲)至莫桑比克北部和赞比亚内陆高地和草原上。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春、夏季)是蓝鹤的繁殖期,它们不营巢,将卵产在高草丛的小坑中,坑中原有的垫草搬走不要。它通常产两枚黄褐色的、带有深褐色和橄榄色延长斑纹的卵进行孵化。
蓝鹤经常成对或带着一只或两只小鹤在与水域有一定距离的草原上活动。这种鹤属于不远距离迁徙的留鸟,但每年秋天双亲带着幼鹤结成大群,游荡到气温较高的低海拔处越冬。
蓝鹤选择筑巢的草地,往往与潮湿地带比较接近。由于已经能够从很有局限性的湿地“解放”出来,所以在南部非洲的3个鹤种之中,蓝鹤成为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然而,除了栖息地的区别之外,蓝鹤在其他生活习性上,与自己的同类仍是十分相像的。作为一个群体,蓝鹤一般在春天筑巢孵蛋,通常一窝蛋只有2枚。有时这2枚蛋就直接产在光秃秃的地面上。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在蛋的底部发现一层不很明显的、薄薄的垫子。它是由干草、动物排泄物,甚至小石头等构成的。一个鹤巢里,往往可以发现几百件这样的小东西。
蓝鹤应该属于在繁殖期会变得特别醒目而漂亮的鸟类之一。而在选址筑巢方面,它们显然十分粗心,表现得似乎过于草率。因为它们用于孵蛋的鸟巢总是筑在毫无遮掩的平地上。此外,它们全身的羽毛也毫无伪装。在这方面它们跟其他一些同样喜欢在平地上筑巢孵蛋的大型鸟类相比,如斯坦利的地鹤就大不一样。通常,人们在大约一公里之外就可以发现正在孵蛋的蓝鹤。其成功之道全仗它们那种与生俱来的高度警惕性。你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发现正在孵蛋的蓝鹤,但是它肯定会在你发现它之前就早已发现了你。
如果不及时将同一窝的两只雏鸟隔离开来,肯定会造成二者相斗,两败俱伤,甚至命丧黄泉的恶果。但是,雏鸟为什么会具有这种天生的“杀亲”本能,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释的问题。在野生环境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巧妙方法就是及时将刚孵出的雏鸟带开。蓝鹤父母双方也通常会各自带开一只雏鸟,并负责养育它。对自己的“新生儿”采取“骨肉分离法”,是一些秧鸡类鸟的又一特性。
为了保护自己的雏鸟,成年蓝鹤通常会做出一些吸引人注意的掩护动作,比如展开双翅,或假装受伤等等。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当它们的家庭受到只有中等个子的猛兽,比如狗的威胁时,它们也敢于无所畏惧地迎战。这个时候,它们那利如双刃剑的细长鸟嚎,是敌人所不好对付的。公元1989年11月乔治·阿其波尔德博士在南非德兰士瓦省东部调查蓝鹤时,观察到4条狗进攻一个蓝鹤的巢,雄鹤毫不畏惧地以游、跪、飞种种手段把狗引开,保护了巢中雌鹤和两只幼鹤的安全。这是阿其波尔德在23年的研究中,首次完整地看到雄性蓝鹤转移天敌注意力行为的全过程。
繁殖期结束之后,蓝鹤夫妻带着已经基本上长大了的幼鸟,回到由非繁殖期的蓝鹤组成的鹤群中过集体生活。然后,几乎在整年的时间里都随同鹤群在栖息地活动。鹤群里当然还有很多年轻的蓝鹤,正等待着自己繁殖期的到来。下一个筑巢周期来临之时,繁殖期的蓝鹤“夫妻”就会离开鹤群,将自己的后代留在“亲戚”们中间,由它们代为照看,直至这些幼鹤长大成熟,进人繁殖期,并组成自己的家庭。
在迁徙性方面,蓝鹤和其他的鹤也没什么两样。冬季,它们总会离开海拔较高的繁殖地。但它们迁徙的准确模式人们至今还没能搞清楚,而且经常出现颇为矛盾令人费解的现象。在许多文章中,关于蓝鹤的迁徙行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几乎是有多少作者就有多少种说法。其实,就是最近的一次对小群蓝鹤的卫星跟踪,也只能比较深入地提示蓝鹤在自己“区域内”的活动规律。只有一只带着色圈标志的年轻蓝鹤是个例外。它飞越了整个蓝鹤分布地,从Mpumalanga的Dullstroom一直飞到西南呷(south-western Cape)的“山那边”(Overberg)。
公元1960年南非将蓝鹤定为国鸟。然而最近,在为南非军队制服的盾形纹章选择新标志时,它败给了具有战士雄风的“秘书鸟”(鹭鹰)。蓝鹤同时也是先前的“南非鸟类学会”的会标。不过最近新成立的“南非鸟生活”组织,则以国际通用的燕鸥标志作为其会标。其实用蓝鹤作为象征南非的国鸟是再合适不过了。它个头大,体形独特优美,外表安详而自信。尤其是当它偶尔像芭蕾舞者那样旋转着翩翩起舞,或是快乐地“高歌”时,就更能充分地展示它超凡脱俗的特色。最重要的还是它所独具的土生土长的“地方性”。蓝鹤原本只分布在南非,唯独有一个小分支,远离它们南方的“表亲”,北上栖息在纳米比亚的埃托沙盐沼地(Etosha Pan)。蓝鹤也会季节性地跨越国界,飞到邻近的莱索托、斯威士兰、博茨瓦纳,甚至津巴布韦等国家,偶尔还会在这些地方筑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99%的蓝鹤是以南非为家的。
遗憾的是,其实它们在“家”里所得到的待遇并不很好。就像它们出现在各种纹章标志上的机会在减少一样,野生蓝鹤数量在减少,二者之间似乎不无关系。的确,人们不再把它当作军服纹章标志的理由之一,就是它们已经丧失了过去那种“无处不在”的优势。在许多蓝鹤以前栖息的地方,已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
所幸的是,蓝鹤的厄运还不至于差到“绝望”的境地。如今它们的状况还是有好有坏,参差不齐的。境况最差的是那些原本分布在辽阔的草原生物群落区的蓝鹤。那里曾经是它们可靠的“根据地”。可如今在这类地区,90%的蓝鹤已经在过去的20年中逐渐消失了,只剩下大约9000只还稀稀拉拉地“坚守”在这里。起先,人们对这一严重情况并无觉察,等到发现时已经“悔之晚矣”。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中毒死亡”。蓝鹤的食物包括昆虫、小型爬行动物、鱼类和谷物。由于它们喜欢吃刚发芽的玉米,所以常被农民毒死(见附图)。
漫不经心、不负责任地滥施农药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更为恶劣的是,有些农民在发现蓝鹤“入侵”他们的农田时,会有目的地针对蓝鹤施放毒药。当然,也有的蓝鹤是在农民对其他鸟类或哺乳类“人侵者”施放毒药时被“误杀”的。甚至是因为农民为了“打野食”而下药捕捉其他鸟如珍珠鸡等时,被“捎带着”丧命的。在南非东部的纳塔尔省,公元1989年12月9日至10日成立了南部非洲鹤类基金会,现在已开始活动。已出《鹤类、湖沼和农民》小册子,制定国家湿地名录,要求对关键湿地加以保护,禁止买卖和毒死鹤类。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在南非,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的草原地带,是承受人类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因为,有许多颇具威胁的其他因素都与草地有关。比如,在草原地带人类居住稠密,就像Guateng和前Transkei地区的情况那样。由于人居稠密,就给像蓝鹤这样的大鸟留下的生活空间十分有限了。尤其是当它们要寻找一块比较安静的地方筑巢孵蛋时,就更感到难以落脚。大规模“地毯式”的商业性造林也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活动范围较大的蓝鹤所需要的开阔地。此外,在海拔4000英尺以上的高原地带以及其他地方,像迷宫一样分布得越来越广泛的高压电线对蓝鹤的威胁也不小。一旦撞上了,它们总会九死一伤,很少能幸免于难(见附图)。
近几十年来,南非对蓝鹤的保护力度在加大。在全国范围内还普遍开展了沿路计算蓝鹤数量的活动,以监控蓝鹤(包括其他大鸟)的数量。这种努力是具有典范作用的,它为其他地方的鸟类保护工作树立了榜样。但是,如果想更长久地保护好蓝鹤,还需进一步努力,包括学习和掌握更多关于野生蓝鹤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2-24 22: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鹤
灰鹤,亦称玄鹤、千岁鹤,是目前种群数量最多的一种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是较常见的一种鹤。有两个亚种:其中一个亚种分布在欧洲东部和北部,东至前苏联的伯朝拉河和乌斯特乌萨;另外一个亚种分布在中亚至阿萨姆以东的部分地区。大群灰鹤每年冬天穿越喜马拉雅山中部进入印度越冬。我国可见到灰鹤的东部亚种,在新疆天山、内蒙呼伦贝尔、黑龙江扎龙等地繁殖。迁徙经新疆西部、东北及华北,在长江中下游、四川西部和华南各地越冬。
灰鹤颈部两侧有白色条纹,易与其它鹤种区别。灰鹤体羽灰色,后背颜色微棕,两颊至颈侧灰白,喉前及后颈灰黑色,嘴、脚灰色,飞羽和覆羽都为黑色。头顶后部无毛,色红。体长1.1~1.15米,现存12万只,在我国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灰鹤是人们认识较早的一种鹤。古籍《古今注》载:“鹤千岁则变苍,子二千岁则变黑,所谓元鹤也”。《三才图会》载:“雷山有元鹤者,粹黑如漆,共寿满三百六十岁,则纯黑。五者,有音乐之节则至,昔黄帝习乐于昆化山,有元鹤飞翔。”这些记载把这种鸟神化了。在欧洲,《圣经》中就已提到灰鹤;在埃及的庙堂和史前洞穴壁画上,也有这种鹤的形象。生活在公元前384~322年的亚里士多德曾对灰鹤的迁徙、休息、交尾、孵化等都进行了精确的记载。
灰鹤十分害怕人,它们在偏僻的沼泽地里繁殖。巢筑在苇地或苔属植物覆盖草甸中。一窝2枚卵,卵呈绿褐色,并带有紫红色的斑点,卵的体积99×64厘米左右。正常的孵化期28天,雌雄换孵。雏鹤很早就能跟随双亲离巢走动,并从双亲嘴里取食,吃的全部都是蠕虫和昆虫。
灰鹤在繁殖期初次与其他鹤类相遇时,它们是相当兴奋的,雄鹤与雌鹤并排站着,发出喧闹的叫声,这是它特殊的习性。
●黑颈鹤
黑颈鹤,又称西藏鹤、雁鹤,黑脑壳,为我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在世界现存15种鹤中,它是被发现得最晚的一种:是公元1976年俄国博物学家尼·米·普热瓦利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与丹顶鹤亲缘关系较近。因此这两种鹤从体型大小和外貌特征都非常相似。黑颈鹤除头、颈和飞翔为黑色外,其余部分体羽为银灰色;头顶、眼脸为谈红色,其上仅有稀疏的发状羽。喙、腿和趾是黑色的。体长约1.2米,高度约1.5米,体重约5至7公斤。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高海拔地带繁殖,在西藏南部和云南贵州越冬。黑颈鹤分布区狭窄,除我国青海省外,青藏高原(西藏南部)和四川北部狭窄的高原沼泽里也有分布。黑颈鹤在国外曾见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印度西北部及不丹中部和东部一些地方,但近几年除印度的拉达克尚可见到残存的几只外,国外其它地区已相继绝迹。据最新统计,现存数量为1615只(另一资料:黑颈鹤总数不足900只)。由于它们的生活条件严酷,幼体死亡率很高,所以野生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国际上已把黑颈鹤列为急需挽救的濒临物种。  
黑颈鹤性成熟期为4年,每年早春3月,黑颈鹤集群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集群北上,飞抵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泽地带,成双结对结婚。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繁殖。它们常把巢筑在人畜难近的、四面环水的湖泊沼泽半漂浮或不稳定的岛状物(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巢十分简陋,就近用枯萎的苔草、针蔺等植物推积而成。孵化期31天至33天,一年一窝1~2枚卵,雏鹤出壳重约160克,28天后即可长到1300至1500克,两卵出壳时隔1至3天,两只幼鹤与其它鹤不一样,它们相处融洽,没有殴斗现象。
每年9~10月,双亲带着幼鹤10余只结成一群,排成“一”字、“人”字和“V”字形队伍,一直飞到西藏南部、云南和贵州等地越冬。徙行时鸣声高亢而宏亮,“嘟啊——、嘟啊——”的长鸣,几里之外可闻。黑颈鹤与丹顶鹤的区别在于黑颈鹤颈部全黑,体羽灰白。公元1998年12月4日,云南省民间成立了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协会以维护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为宗旨。承担着5个县市的10个黑颈鹤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和社区教育。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主食,兼食软体动物、昆虫、蛙类、鱼类等。由于黑颈鹤反抗天敌、保护幼鹤的能力太弱,因此带到越冬地的幼鹤已寥寥无几。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使得黑颈鹤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拉萨河河谷一带越冬时可以随意觅食、尽情飞舞。
●赤颈鹤(Grus antigone)
赤颈鹤是世界上最高的飞禽,也是现存15种鹤中最高大、最强壮的一种鹤。它站立时身高超过1.6米,体重可达12公斤。该鹤最大的特征就是颈部有一段赤红(见附图)。体羽浅灰色。头、喉及上颈裸出部分为橘红色。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内侧飞羽白色,修长而垂盖尾部。嘴灰绿色,脚粉红色。
赤颈鹤产于云南,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
鹤类中,赤颈鹤的胆量最大,敢到离人居住地很近的农田里觅食,就是有人在庭院里干活,它也会无忧无虑地阔步走着。有时为了保护领地,它主动攻击敌人。它多栖息在水源充足的平原上,但也时常出入于沼泽地和河流两岸。它们在大片的水田地、沼泽地或其他潮湿的地方,用沼泽植物筑成很大的巢,一般产2枚卵,卵为浅绿色或略带粉红色的白颜色,上有褐色和紫红色的斑点。当雌鹤去觅食时,雄鹤就负责短时间的孵化。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曾经有过赤颈鹤的大量繁殖,但近些年来已经很罕见了,赤颈鹤已被列为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在印度北部低地一些人口十分稀少的地方,可以发现这种鹤活动。在早期的印度教中,赤颈鹤被看作是神圣的鸟而受到保护,至今仍然这样。因此它失去了对人的恐惧感。这表明,要是人们重视并保护鸟类,提供它们必要的基本生活环境,那么,鹤类是能适应已被人类改变了的环境的。公元1987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我国首次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繁殖成功。
●白鹤(Grus leucogeranus)
白鹤,亦称辽鹤、西伯利亚鹤,黑袖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属濒危鹤类。白鹤是非常美丽高雅的一种鹤,除初级飞羽是黑色外,其余体羽洁白。面颊前部鲜红色,表面覆盖着发育不全的纤羽。头的其余部分环绕“红面”,象罗马天主教修女盘绕头上的白帽子,所以,德语有“修女鹤”的名称。它体长约1.30米。体羽除小翼羽、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为黑色外,其余为纯白色。头和脸部裸出部分为鲜红色。嘴赭红色,直而强健,腿和趾也是浅肉红色的。
白鹤在内蒙古、黑龙江繁殖,长江中下游越冬。我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近年来已发现来这里的白鹤有2896只之多,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8%以上。鄱阳湖成了举世瞩目的白鹤王国。
历史文献有白鹤在我国东北繁殖的记载,但近些年没有发现它的卵和巢。白鹤有两个相距1900公里的繁殖种群。东部种群在前苏联,包括西伯利亚北部的累马河三角洲、勒拿河下游和莫迪吉卡尔河的雅库特苔原地带,迁徙时经过扎龙自然保护区和北戴河,到我国江西鄱阳湖边越冬。这个种群有1953只。西部种群在前苏联西伯利亚西部鄂递增河与鄂原齐斯河汇合处的森林苔原地带,迁徙路程约6200公里,经兴都库什山脉和阿富汗的阿比·埃·爱斯塔达湖,到伊朗和印度越冬。这个种群现存27只。日本亦有白鹤出没。
白鹤栖息于芦苇沼泽湿地。筑巢于沼泽中。 5月~6月上旬白鹤开始繁殖,一般产2枚卵,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30~35天。7月上旬小鹤陆续出壳,两只雏鸟一般只有一只能成活,另一只由于它们之间的竞争或易变恶劣气候而被淘汰。1~2天后雏鹤就能跟随双亲漫步,85天后具飞翔能力。如果六月气候寒冷,沼泽没有解冻,白鹤的繁殖期就要向后推迟。
白鹤虽是杂食,但食性已基本特化,主要以苔属植物的根、茎、嫩芽为食物,也兼食少量蚌、鱼、螺、啮齿动物和昆虫。
前苏联在基辅附近的奥卡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白鹤繁殖研究中心。公元1977年和1978年前苏联从国际鹤类基金会得到7只白鹤的受精卵和4只白鹤。公元1981年笼养孵出第一只白鹤。公元1990年苏美中印学者在国际鹤类基金会上起草了进行白鹤使用研究的计划:进行笼养白鹤野化试验,合作研究它的东西种群的遗传差异。
●白枕鹤(Grus vipio)
白枕鹤,也叫红面鹤,齐齐哈尔市俗称土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是一种体型略小于丹顶鹤的优美的鹤。白枕鹤的大小与黑颈鹤相仿佛,体长1.14米左右。(见附图)。体羽多为蓝灰色,腹部较深,背部较浅。额及脸颊两侧皮肤裸露为赤红色,繁殖期尤为鲜艳。耳区有一簇黑色羽;头顶、颏、喉及后颈为白色,喉部白色羽毛部分,其宽度向下变窄,呈“V“字形。外侧飞羽灰色,内侧飞羽白色;前颈、下体、尾羽灰黑色。嘴黄绿色。脚暗红色。
白枕鹤栖息于浅滩、沼泽湿地、草甸、水田和耕地中。以植物种子、草根、谷物为食,兼食甲虫、鱼、虾、小型软体动物等。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繁殖;长江下游、福建、台湾越冬。
据统计,白枕鹤总数约5000只,野生白枕鹤有4155只。这种鹤的繁殖区在我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东南风南部,与丹顶鹤的繁殖区几乎重迭。这两种在同一地区繁殖的鹤相互之间和睦相处,没有侵犯行为。白枕鹤的分布区比丹顶鹤更进一步向西扩展到蒙古东部的干旱草原地带。齐齐哈尔市扎龙地区是白枕鹤的繁殖地,据以前调查,有100只左右,但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数量锐减,已不足50只了。齐齐哈尔市的哈拉海甸子、音河甸子、莽格吐等地也可以看到这种鹤的倩影。
每年3月,白枕鹤从南方飞回繁殖地,以家庭形式成小群活动在将要营巢的地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产卵前3~4小时于沼泽地的浅滩上筑起浅盘状简陋的巢,每窝产2~3枚灰白绿色带有棕褐色斑点的卵,孵化期间亲鸟表现不活泼,食欲下降,但警觉性高,每隔1小时左右翻卵一至二分钟。白枕鹤的孵化期29~30天(另一资料:30~32天)。雏鹤出壳前卵内发出“唧、唧”的叫声。从凿孔到出壳有14~15小时,雏鹤3小时就能蹒跚行动,8小时后即能进食。
每年10月白枕鹤南迁,越冬大部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湿地和日本南部的和泉市附近。我国在白枕鹤越冬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日本则在和泉市附近建有人工给饲部。另外还有一些在朝鲜的汉江和临津江入海口汇合处的盐碱滩,每年在非军事区的南部有着非常集中的越冬白枕鹤群。
在齐齐哈尔市繁殖的白枕鹤,每年飞到日本越冬。白枕鹤在齐齐哈尔市的状况是令人忧虑的,应该对它采取更加周密的保护措施。  
●蓑羽鹤(学名 Anthropoides virgo 英文名Demoislle Crane)
蓑羽鹤举止娴雅、稳重端庄,故又名“闺秀鹤”。俗称“鸬鹚”。是世界现存15种鹤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鹤,体高98厘米左右。体纤瘦,长76厘米左右(另一资料:96厘米左右)。
蓑羽鹤身体大部分呈蓝灰色,头、颈、胸部为黑色眼后有一簇白色的细羽向后延伸,蓑羽鹤翮(鸟羽的茎状部分,中空透明)成须状,延伸到头部两侧,胸部有长长下垂的特殊羽饰。体羽以石板灰色为主,背部具蓝灰色蓑羽。颊部两侧各生有一丛白色长羽,蓬松分垂,状若披发。前颈和胸部羽毛黑色,上胸黑羽延长呈披针状。飞羽和尾羽端部黑色。嘴黄绿色。脚青灰色。
蓑羽鹤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繁殖,到西藏南部越冬,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生活于半荒漠草原,湿地边缘草甸,芦苇沼泽,栖息于沼泽、草甸、苇塘等地,秋集农田。蓑羽鹤食谱广泛:谷、玉米、小麦、粟、菱角、杏菜、芦苇、蝌蚪、虾、软体动物、昆虫、泥鳅、鱼(鲫、鲤)、蛙、蜥蜴等。跟其他同类所不同的是,蓑羽鹤和它的近亲蓝鹤一样,已经从湿地“解放出来了”,即:湿地仅仅是它们的栖息地,觅食和孵卵均在旱地上完成。
蓑羽鹤平时活动范围大,游荡觅食,无固定路线,觅食地和栖息地无明显区分。繁殖期觅食有一定区域。3月中旬从越冬地飞抵繁殖地,5~7只成群,随后分散成对,4月下旬开始占区繁殖。5月初在苇泽周围草甸无植被覆盖的突出盐碱地恋爱结婚,蓑羽鹤们来回走动数次,雌鹤用爪挠地3~5次,围转两圈,反复蹲站,张翅奔向雄鹤,鸣叫起舞,于草甸、滩地凹陷处确定巢位。但它们不营巢而把卵直接产在光秃秃的、干燥的,周围长着稀蔬的苇草的地上。交配时雌鹤跗蹠着地,半行,尾部相接。蓑羽鹤不构巢,5月上旬产卵于裸地,无垫物,或有稀疏芦苇,碱蓬及蒿类秸杆。每窝产卵1~3枚,卵圆形,淡紫色,具深紫褐色斑点,卵重127克左右。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28~31天。雏鸟1~2日后随亲奔走觅食,60~70天能飞,11月中、下旬随亲集群汇百数大群迁越冬地。约2年性成熟。
蓑羽鹤的繁殖地在欧洲东南部的利比亚群岛到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高原,我国的黑龙江西部和蒙、宁、甘、新等地。但现在它们大概已经从北非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消失了。鸟类学者在摩洛哥的雷茨附近发现大约6只蓑羽鹤在春季繁殖。蓑羽鹤在齐齐哈尔市大面积的草原上繁殖。这种鹤在我国迁徙时经华北各地、青海和西藏,抵华南、华东及缅甸、印度和非洲东部越冬。经过新疆的蓑羽鹤每年都要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据专家估算,蓑羽鹤现存数量为16万只。
《宋书·五行志》载:“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十月,知润州程文庆献鹤,颈毛如垂缨。”这是蓑羽鹤在历史上的唯一记载。我国已将蓑羽鹤列为二类保护动物。蓑羽鹤容易驯养,齐齐哈尔市的扎龙和吉林的向海自然保护区都已进行了人工驯养并获得了成功。  
●黑冠鹤
黑冠鹤,亦称西非冠鹤。它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分布在从塞内加尔至乍得和扎伊尔北部;苏凡亚种分布在苏丹、埃塞俄比亚;东非亚种分布在扎伊尔东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北部。
黑冠鹤是一种没有迁徙行为的留鸟。它的体羽为近于黑色的深灰色。翅上羽毛白色和黄色,初级飞羽为粟色。脸颊皮肤桃红色,上部边缘带有白色斑点。喉部长着一个非常小的肉垂。头顶前部有天鹅绒似的黑色光滑柔软的绒毛,头顶上长有一簇金黄色的、象线一般的刚毛,好象戴着一顶庄重的王冠它们的体长约1.07米。现存数量6~9万只。为尼日利亚国鸟。
黑冠鹤常小群活动,在干燥的地上漫步移动搜寻食物,主要食昆虫。它们吃掉大量的蝗虫、蝉,还有小型爬行动物、青蛙和其他小型脊椎动物,以及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嫩芽。它们有一个有趣的习性:通过很高的草丛时,就频频跺脚展翅起舞,将昆虫驱逐到路上然后啄食。它们也经常去河边或湖边浅滩取食和休息,并喜欢飞到平顶树上栖息,甚至在树上或高大臣建筑物上营巢繁殖。这一点不同于其它种类的鹤。 它们在沼泽地里繁殖,用芦苇或沼泽植物筑起很大的巢。一窝产2枚卵,卵呈浅绿色,有灰蓝色疣粒和不明显的浅红色污斑,并有几个颜色很深的斑点。
黑冠鹤有趣的行为、顺从地并充满深情的“夫妻”结合、以及清除有害昆虫和爬行动物的有益作用,使这种鹤在非洲成为人们特别喜爱的家庭观赏鸟类。许多黑冠鹤是在庭院里与其它家禽一起被主人喂养大的。它们十分温顺,表现出对主人的依恋之情,常紧随在主人周围,甚至跟主人一起走进屋子里面。
扎龙自然保护区于公元1986年引种驯养了黑冠鹤并且人工繁殖成功。
●美洲鹤
美洲鹤亦称咳鹤,美洲白鹤,是世界上最稀少、最濒危的一种鹤。数量估计总数不超过2000只(另一资料:美洲鹤总数174只,其中野生134只,笼养40只)。
美洲鹤面颊和头顶裸露,为鲜红色,飞羽和颈项是黑色的,其余部分的羽毛都为纯白色。喙为淡黄色,腿和脚是黑色的。体长大约1.27米,体高大约1.50米,是北美洲最高大的鸟类。发达的器官是这种鹤的显著特征,它的气管卷曲在胸部的龙骨突内,长度可达1.52米,超过了它的体长。
近100年来,由于狩猎、拣卵及栖息地的破坏,美洲鹤濒临灭绝。公元1931年在美洲鹤的越冬地——得克萨斯洲的墨西哥湾一共发现21只美洲鹤,其中6只后来在一场飓风中死去。公元1937年美国政府买下这片土地,建立了阿肯色野生动物保护区。后来才在加拿大西北部找到这种鹤的营巢地。
美洲鹤一般3岁即配对繁殖。美洲鹤每年一窝卵,一窝通常2枚。每对美洲鹤幼鸟只能活1只,另一只由于相互间的激烈争斗而死亡。
公元1966年,美国、加拿大的国家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决定从美洲鹤巢里的卵中取走1枚,用以创建一个圈养的鹤群。这样做并不影响野生鹤的增长率。这一做法已重复了好多年,共取走60枚鹤卵。现在美国东部马兰洲的帕塔克森——圈养美洲鹤群研究中心,已有一个大约25只圈养的美洲鹤群。
美洲鹤的保护和研究已经花费了几百万美元,数量不仍断增加。公元1982年野生美洲鹤已增长到90只,加上人工饲养的37只,总数达到127只。美洲鹤是我国唯一没有的鹤种。我国有关部门已向国际鹤类基金会提出用我国特产鹤种交换美洲鹤,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美洲鹤会在我国展露风姿。
●澳洲鹤
澳洲鹤是一种不迁徙的留鸟,仅见于澳大利亚东部、北部和新几内亚低地。它属大型鹤类,仅次于赤颈鹤,高约1.55米,体长约1米。
澳洲鹤的头部除了纤细的黑羽毛外,其余部分裸露。头顶和额部呈淡绿色,两侧和颈项红色,其他部分体羽灰色。喉部长有一悬挂着的黑色肉垂,腿和脚黑色。在澳在利亚,这种鹤又被称作“伴侣鹤”。这个名字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古时候,澳大利亚一个毛利部落有一位能歌善舞的美丽姑娘叫布罗尔佳,她不愿嫁给年老的酋长诺尔加,和自已心爱的小伙子一起私奔了。诺尔加闻讯大怒,集合大批人马追赶。就在一对年轻的倩人将被捉住的时候,突然出现一股烟雾,从中飞出2只灰色的大鸟。诺尔加什么也没有得到。从此澳洲大陆才有了这种对爱情忠贞,又能歌善舞的鹤。
澳洲鹤的繁殖期由雨季9月开始到翌年3月,每年产一窝,两枚卵,雌雄换孵。过去澳洲鹤的分布几乎遍及整个澳大利亚,而现在它们的繁殖地仅限于澳大利亚北部。由于不断开荒造田,这种鹤的栖息地已明显缩小。
扎龙自然保护区引种驯养着我国唯一的一对澳洲鹤。
●白头鹤(Grus monacha)
白头鹤,亦称锅鹤,野生数量7000多只,已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它体型娇小,性情温雅,机警胆小,不易驯养。高1米左右,体重约3.5公斤,体长约910厘米。它除了额和两眼前方有较密集的黑色刚毛,从头到颈是雪白的柔毛外,其余部分体羽都是暗石板灰色,并缀有褐色。眼先、额和前顶有密集的黑色刚毛;头顶皮肤裸露部为朱红色;头部其余部分及颈部的三分之二为白色。飞羽灰黑色,次级和三级飞羽延长弯曲成弓状,尾羽黑色。嘴黄绿色,脚灰黑色。。
白头鹤在前苏联西伯利亚的维柳伊河流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比金河一带繁殖。据文献记载,有少量的白头鹤在我国满洲里一带和松花江流域繁殖,但近年来末发现巢和卵。主要在我国长江下游各省和日本越冬,迁徙时经扎龙自然保护区和朝鲜半岛。
白头鹤栖息于河口、湖泊及沼泽湿地,在内蒙古、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越冬。
白头鹤在广阔的生满苔藓的沼泽地营巢,4月份开始繁殖,4月下旬到5月上旬产卵,6月初孵化。每窝产卵2枚。孵卵期约30天,幼鹤80天后具飞翔能力。乔治·阿其波尔德博士(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研究了白头鹤的行为,发现其配偶仪式为婚舞与对唱。雄鹤叫声为两声一度,雌鹤为一长一短。在对唱时张开三级飞羽,头颈反复伸长,这种鹤每巢产两枚卵。孵化主要由雌鹤担任,雄鹤只在早晚替雌鹤孵40分钟至1小时。5月下旬小鹤相续孵出,叨壳经24小时,雏鹤重85~93.5克,孵出3天雏鹤可离巢30米活动,雄鹤带一只散步,雌鹤照看巢内的另一只。第五天两只雏鹤可跟双亲离巢走250米,第7天能在6平方公里范围内觅食。8月下旬到9月底离开繁殖地南迁。
白头鹤食鱼类、甲壳类、多足类、软体动物、昆虫以及小麦、莎草科植物等。在繁殖地吃大量的山酸果蔓,特别是沼泽中的一种植物越桔,对白鹤胃检还风有蚊的幼虫和绒状水生植物。夏天还吃昆虫、蛙和鲵,但主食物仍为植物性食物。在越冬地主要吃稻、小麦、大麦等谷物,也吃软体动物和昆虫。白头鹤有时与灰鹤在同一地区营巢,又共同迁徙,尽管有生态隔离现象,仍可见到杂交。在日本出水市白头鹤越冬地,公元1965年看到1只雄性灰鹤和1只雌性白头鹤杂交,据公元1968年~公元1975年连续8年的观察,它们已有7批杂交后代。
●沙丘鹤
沙丘鹤 ,又称加拿大鹤、棕鹤,它的骨骼化石曾发现于距今900万年前的上新世的地球堆积中,是世界鸟类骨骼化石最古老的一种。
沙丘鹤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鹤,体羽灰色,稍带棕褐色,前额和头顶有一块裸露的红斑。体长约99厘米。它的性情十分活泼,善于跳跃,经常在繁殖季节边跳边舞,最高可跳3米多。它分布在北美洲、古巴及亚洲的西伯利亚东北部。在我国,公元1979年1月、公元1985年1月分别在江苏、江西省鄱阳湖区各发现一只沙丘鹤,属偶见的迷鸟。
沙丘鹤通常两岁配对,但也有三或四岁,甚至迟到五、六岁才配对的。沙丘鹤在干旱的沙丘或土岗上营巢:在古巴,它们在干草原营巢,据报道,这种鹤曾在潮湿地上营过巢。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面积一万公顷的格列湖沼泽是沙丘鹤的典型集中营巢地,也是全世界鹤类巢区密度最大的地方,有250对沙丘鹤在这里营巢。沙丘鹤选择近水的区域做巢区,范围大约16公顷,但有时也可达64公顷,它的巢区不但严防别的鹤进入,而且严防其它动物侵入,95%以上的沙丘鹤产2枚卵,雌雄轮流换孵,每次孵大约6小时,但晚上大多由雌鹤孵卵,雄鹤警戒。沙丘鹤孵化期为28~30天,虽然这种鹤的孵化率较高,但幼鹤死亡率也高,达50%,每年出生的两只雏鸟,到秋后只剩一只活着,主要原因是同巢幼鹤间的竞争斗殴造成的。
雏鹤的食物主要是水生植物的根,也食昆虫:小鹤会飞后,主要食物的昆虫。 越冬的沙丘鹤大部分集中在美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的管理人员每年种大量玉米,不收割,留给越冬的鹤取食。
公元1985年扎龙自然保护区从国外引种种驯养了这种鹤,并运用人工授精技术繁殖成功。
●灰冠鹤(Grey Crowned Crane)
在非洲刚果南部和坦桑尼亚、南非的莫比克至伊丽莎白港的河边、湖畔和沼泽地里,人们经常能看到一种大型的涉禽:身灰白色,头金黄色,体态几乎与黑冠鹤相同,只不过体羽为浅蓝灰色,颈部更浅,体长约1.27米。这就是非洲珍禽灰冠鹤。非洲灰冠鹤是头部长有冠羽的两种鹤之一,其它的鹤类通常不会在树上营巢,也不会上树,但该鹤会在树上作巢。
灰冠鹤也是留鸟,现存数量10万只以上。在非洲广泛地流传着一个有关灰冠鹤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国王在一次私访时,在沙漠里迷了路。他孤零零一个人,又急又渴,对生存几乎绝望了。这时飞来一群鹤,引他回到绿洲。为了报答鹤的救命之恩,国王把自已的金王冠赐给鹤并亲手戴在鹤的头上,而且当众宣布:“从今天起,所有的人都要像尊重我一样尊重鹤”。但以后很多贪婪的人为了夺取金王冠而大肆地猎杀鹤,国王的恩赐反而造成了鹤的灾难。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后,国王就用重金请来一位巫师,用仙术把鹤头上的金冠变成了羽冠,永远戴在鹤头上,使它成了给非洲大陆生辉的鸟。
灰冠鹤生性活泼。有时成双结对地跳,有时也围成一圈集体跳。开跳之前,一只只灰冠鹤总是先文雅地相互鞠躬,然后微舒双翅,轻挪双足,长颈不断曲伸,动作轻盈优雅,变化多端。它发出的声音有严格的时间性。据东非的动物学者观察,在黎明、中午和子夜时分,它“哦啊、哦啊”农家把它们的叫声轻柔舒缓,清亮动听。在灰冠鹤的集中分布区,农家把它们的叫声作为准确无误的生物钟。
灰冠鹤时常到沼泽地的边缘地带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并喜欢在草上行走。它们在植被覆盖丰富的沼泽地里将植物踩倒,并弄成一堆来作巢。一般产3枚淡蓝色的卵,雏鸟两个月就可长到和成鸟一样大。
灰冠鹤美丽、端庄的体态,活泼的性情,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在乌干达,它被奉为国鸟,其形象占据国微的一角,居国旗的中央,成为乌干达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扎龙自然保护区,我们可以看到引种驯养的灰冠鹤。
●吐绶鹤(Wattled Crane)
吐绶鹤也叫肉垂鹤或垂肉鹤,是鹤类中较大的一种,也是世界7种濒危鹤类中唯一的留鸟。非洲南部的3种鹤类之一,和蓝鹤不同的是,吐绶鹤虽然也会离开湿地到别处觅食,但是一到繁殖期,它们肯定还会回到湿地。这点和非洲灰冠鹤是相似的。
这种鹤是非洲特产,体长大约1.32米。除面颊两侧、喉、颈和上胸为白色,下胸和腹部为黑色外,其余部分体羽灰色。脸颊垂挂着两个红色的肉瘤,喙红色,腿和足黑色。雄鹤裸露的头顶为灰色,而雌鹤为白色。
吐绶鹤现存共6000多只,据最新调查统计野生吐绶鹤仅存800只,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从埃塞俄比亚直到坦桑尼亚南部和莫桑比克,西至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西部与非洲中南部几乎包括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的全部。这两个地区相隔约2000公里。吐绶鹤经常出入沼泽边缘和草原深处,在沼泽地里营巢,它最喜欢在覆盖着植被的小岛上营巢。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尔德博士曾在南非的德兰士瓦省找到吐绶鹤的营巢地,据他的观察,这种鹤常产1枚卵。如果产下第2枚卵,那么在第1枚卵孵出后,双亲就不再继续孵第2枚卵。南非的研究者们对吐绶鹤的卵已进过人工孵化的试验。
除最冷的7月份,每个月都可以见到吐绶鹤营巢繁殖,配对的鹤从不离开自已的领地,即使到秋天也不飞走。这种鹤十分警觉,容易受惊,不愿让人接近,在非繁殖季节常到浅水沼泽中觅食。
象食性特化的白鹤一样,吐绶鹤依赖广阔的含淡水湿地,在那里主要吃从泥土中掘出来的植物块茎。
吐绶鹤栖息的许多湿地不断被开发,它的分布区日益缩小。保护濒危的吐绶鹤及其家园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扎龙自然保护区引种驯养着我国唯一的一对吐绶鹤,并可望在近期繁殖成功。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20 18:58 , Processed in 0.06257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