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河流名称:桃花溪 考察河流起至:彩云湖水库起至杨家坪重庆动物园(桃花溪的一段) 考察时间:2011年3月19日(周六)上午8:30—13:50 考察队伍:重庆交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会会员17人,交大志愿者7人。 天气状况:阴转小雨 12℃~18℃ 一. 桃花溪概况 桃花溪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郊,是重庆主城区五条重要次级溪河中最大的一条,起源于沙坪坝区薛家堡,流经联芳桥、白马凼、下堰口、杨声桥、下石桥至渔鳅浩注入长江,跨越沙坪坝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渡口区和九龙坡区。主河道全长15.79公里,流域内有七条支河,九个汇水面,流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流域绝大部分在九龙坡区。 河流变迁史 ①原始风貌: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两岸绿树巍然成阴,轻风吹来,水波荡漾……人们漫步在桃花溪旁的小路上,享受着惬意的时光。这是上世纪70年代桃花溪的真实状况。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桃花溪,两岸桃花灼灼,花气袭人,鸟语婉转,清澈溪水潺潺流淌……
②遭受污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桃花溪沿线密布了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居住了40万居民。岸边的企业和居民每天将约6万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桃花溪,上游河段更是堆积着200多万吨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桃花溪开始发黑变臭,桃花没有了,鱼虾没有了,居民提起桃花溪就用“死河沟”来代称。桃花溪这一“死”就是30年。
③治污之路:1987年,重庆市成立由副市长挂帅的治理领导小组,动员全社会加入到桃花溪治污会战。 这次行动共修建排水管道28公里,对部分河道进行了清理和绿化,共投入1868万元治理经费,历时长达10年。其间,在重庆市动物园河段也曾出现过清水荡舟的局面。但由于只对部分河段进行了整治,上游源头的污染源并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最终导致治理力度跟不上污染速度。不久后,排污管道堵塞,污水又直排河道,桃花溪河水黑臭依旧,垃圾随处可见。随后,桃花溪陷入新一轮更严重的污染。1998年,治理办公室解散。科学整治,系统规划,清水重回桃花溪。
1999年,桃花溪治理工程被重庆市政府列为“民心工程”,重庆成立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桃花溪的治理工作。
2001年12月,整治工程开工,工程分两期:2003年完成河道的治理和污水截流;2007年完成以建设彩云湖水库以及桃花溪湿地公园为主的“清水工程”。整治的力度也超过了从前,岸边20米内均纳入控制范围,对30公里主、支河道进行清淤和河堤修缮,满足50年一遇洪水防洪要求;沿岸20余处垃圾堆放场彻底关闭,200多万吨堆存的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全流域新建污水管道100多公里,两岸生活污水全部接入重庆主城区污水处理系统;新建两岸景观5处,新增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
整治工程如期进行,河道治理、污水截流等控制工程相继完工,“清水工程”也取得实效。2007年10月20日,日处理污水1万立方米的扬声桥污水处理厂首次为桃花溪注入处理后的中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总蓄水量为5万立方米。清水又一次回到了桃花溪。(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报)
@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