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鹭岛,守护蓝色海岸 首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活动总结报告 2010年8月31日 王海仙 首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队长 在厦门大学校团委、中国海洋大学校团委、大连海事大学校团委、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学院等、厦门市政府及厦门市市长、NGO环保组织—山鸟协会、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等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厦门大学蔚蓝社的积极筹备组织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科技协会、大连海事大学环境与发展协会、绿色阳光海南高校环境保护联盟等高校环保社团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下,蓝色海岸线蓝营筹备委员会全体的努力下,2010年首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在2010年8月4日至8月14日顺利开展活动,完成各项考察任务。
近年来,各地不断掀起开发海岛的热潮。由于法律的缺失,厦门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 “无序、无度、无偿”现象,海岛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严重。盲目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的情形时有发生,甚至违法填海、采石、砍伐、挖砂等严重改变海岛地形、地貌的事件屡有发生。
厦门是一座海洋孕育的滨海城市,海洋经济占全市GDP的13.7%,在厦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厦门获得的一系列荣誉与海洋分不开。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厦门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针对无人岛开发存在的问题,2004年11月1日厦门市开始实施《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2010年3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开始实施。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海洋经济区,是连接内陆和海洋的“岛桥”。加强海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用足迹丈量蓝色海岸,让学子走近蔚蓝梦想,以行动守护生命摇篮”,旨在以海岛为桥梁让更大的人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本次首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活动主要着眼于海岛开发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通过向有关部门和岛主居民了解一些关于海岛开发的情况并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投入和产出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尽早解决问题,为海岛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蓝色营活动是由全国首个高校大学生社团合作体“蓝色海岸线”——当时由厦门大学蔚蓝社、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协会、大连海事大学环境与发展协会共同组成——发起,由厦门大学蔚蓝社主办。该活动营队含十二名三校蓝色海岸线成员,六名全国招募营员,共计十八人,分别来自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海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涉及海洋与环境、公共事务、信息科学、旅游、水产、传播等专业。我们于8月6日在厦门大学曾呈奎楼开营,先后在厦门大学本部校区、漳州海门岛、厦门大屿白鹭保护区、宝珠屿、兔屿、猴屿、白城社区、白城沙滩、筼筜湖、鳄鱼屿、厦门市政府大楼等地开展活动,交流营员情感和活动感悟考察成果等之后于8月13日顺利闭营,并在14日进行营期活动总结会议。
此次蓝色营活动时间不长,但是作为我们每一个营员心中蔚蓝色的梦想,首届蓝色营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并且激励我们为了让跟多的人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热爱海洋而不断努力,为了我们蔚蓝色的梦想永不止步。这次实践给了我们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一个走近厦门、走近海洋、了解社会的机会——在实践中长才干,在实践中作贡献,在实践中知人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看到很多,听到很多,也学到很多。同时希望我们这一份微薄的力量可以不断壮大,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添砖加瓦!
一:筹备精心,准备
2010年4月5日,协商的话语通过卫星传过数千里,在厦门、青岛、大连间架起了坚定的桥梁——三方共同决定,携手排除一切困难,在2010年暑期以中国首个海洋环保合作体“蓝色海岸线”的名义创立我国首个全国大学生蓝色营。
4月:1、三方确定举办中国首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
2、成立筹备小组,拟定筹备时间表,拟定最简预算案
3、启动厦门地区外联工作(厦门大学蔚蓝社)
4、拟定蓝色营总体策划、流程
5、联系GG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内环保大学生以及资深环保人士,借鉴有利经验。
6、联系厦门大学团委、中国海洋大学团委、大连海事大学团委、致信厦门市政府、青岛市政府、大连市政府部门介绍情况。
5月:1、拟定详尽策划书,启动青岛、大连地区外联工作
2、厦门地区行程安排工作启动
3、宣传资料制备
4、媒体联络及营员招纳
6月:联系三地各级政府部门、NGO机构、高校团组织寻求具体经费、宣传支持。
面向全国招募了全国营的营员。
7月:厦门大学蔚蓝社厦门蓝岸蓝色营筹委再次前往活动地点踩点,并且完善活动方案,做好避免各种突发状况等的预案。
8月初:青岛蓝岸、大连蓝岸志愿者赴厦门参加最后筹备工作,联络协调各地交通,购买保险。厦门蓝岸(蔚蓝社)再次联系厦门市政府等部门。8月3号,全国各地营员陆续抵达厦门,入住厦门大学本部校区宿舍。8月4号到5号,全体营员对活动各个细节再次进行讨论和学习,着手准备开营。8月6号上午九点,与厦门大学校本部海洋楼,首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开营啦。
二:细心组织,增强能力
经过筹委会几个月的积极艰辛的计划准备,全体营员于8月3日陆续抵达厦门,并入住之前安排好的宿舍。
为了使大家对活动有更深刻的了解,具备活动相关知识和能力,我们联系了厦门NGO组织山鸟协会王平年先生、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创始人刘毅学长、厦门海洋与渔业局的洪博士等人为我们介绍了海岛开发和环境保护现状的,厦门海岛红树林保育工作开展与红树林基本知识,厦门海岛开发规划等。
同时来自蔚蓝社的几位营员都为此了解了、学习了活动相关的情况知识,并在活动期间为来自各地的营友解答各种疑问。集体交流了入户调查、环教宣传等想法技巧,对活动顺利圆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调查,积极宣传
我们相聚鹭岛,在厦门开始“守护蓝色海岸”的征程。我们用足迹丈量蓝色海岸,让学子走近蔚蓝梦想,以行动守护生命摇篮。我们走遍海门岛,大屿,宝珠屿,猴屿,兔屿,鳄鱼屿,厦门岛,怀里紧紧抱着一个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梦想。
在海门岛,我们全体营员几乎走访调查了当地所有的村民,对当地的生存环境和红树林变迁有了真实的认识,并且克服滩涂难以前进,走近红树林,去探索红树林变迁背后的故事;在大屿、宝珠屿、猴屿、兔屿等,我们认真听取山鸟协会王平年先生的介绍,积极认真考察各个岛屿的开发现状;在鳄鱼屿,我们与鳄鱼屿“岛主”父子两探讨海岛开发面临的种种困难及解决办法;我们在走过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方海洋,宣传着我们海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宣传着我们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宣传着我们守护蓝色家园怀抱蓝色梦想的信念。
我们用行动证明,我们全国各地十八位大学生,来到厦门,是为了践行我们内心蔚蓝色的渴望。海岛村民,当地居民,外来游客,纷纷支持我们的活动给以我们鼓励。
四:老师领导关心,社会多方关注
我们在蓝色营筹备阶段联系学校团委,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都纷纷表示支持本次活动的开展,联系各地高校环保社团,都对全新的暑期环保营—大学生蓝色营表示极大的赞成和浓厚的兴趣。
对于蓝色营的筹委来说,首届,意味着全新的,意味着没有先例,意味着没有经验,意味着许许多多潜在的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上埋伏,意味着数不尽的突发意外在等待考验我们。但是我们没有退缩,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勇气,可是更多的是当我们看到很多高校环保社团的同学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那种热情,看到同类社团关注我们的活动提供给我们做暑期实践营的经验和宝贵建议,看到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我们的默默的支持,我们明白纵使我们的力量还不是很强大,但是我们肩负着的使命是多么光荣和艰巨。
厦门社区居委会对我们的宣传表示赞成,学校老师关心我们的安全,大屿白鹭保护区支持我们上岛考察,山鸟协会全程给予我们相关指导,厦门市市长也亲切和全体营员交流海岛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想法理念……还有我们走过的地方的民众,都热情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纷纷表达赞同我们的活动,并且积极提出他们对海洋环保的建议。当我们在入会访谈的时候,还有当地的村民拿出茶水招待我们。
本次实践还受到了多个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东南快报、新浪网媒、厦门日报、厦视新闻、厦门商报等等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队伍中来,使得海洋环境保护的倡议和“用足迹丈量蓝色海岸,让学子走近蔚蓝梦想,以行动守护生命摇篮”的口号影响更多的人。
五:团结合作,我们是最棒的
以前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一些社会团体里,我们都讲求团队精神,可由于大家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具体的目标或者说理想,行动起来都比较散乱,不但没有做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合,反而经常是相互制约,耽误时机。而这一次蓝色营实践活动,每一天的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时间也很紧张,每天的行程都有明确的安排,每个人也都有十分具体的分工与任务。
在入户调查中,整个营队合理分组,分头行动,充分发挥各位营员的优势特长,互帮互助,使得难度颇大的社区入户调查顺利完成并取得一手资料。在环境教育中,我们分海报组、教案组、游戏组等分头准备,给社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环境课。内容涉及了厦门市无人岛相关的介绍,低碳生活小习惯,红树林生长过程等。在鳄鱼屿考察活动中,我们露营在星空下篝火旁。分队前往考察岛屿环境情况的同时,部分人员开始安营扎寨、生火煮饭、看守装备等。我们严格按照计划书,整个团队的队员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短短的几天里大家就结下了深情厚意。我们在此之前不曾相见相识,但是我们怀有同一个信念同一个向往----还大海一片蔚蓝,给自己一个蔚蓝家园。这个信念让我们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学生走到一起,相聚之前我们的心就靠在一起,所以当我们相聚鹭岛之时,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我们在活动中项老朋友一样默契,像知心朋友一样相互关照相互帮助,我们一起为活动细心的准备材料,我们分着吃仅剩的一半馒头,我们时刻注意着彼此的安全健康,我们相互搀扶着走过泥泞的滩涂,帮助同伴走过黑暗的道路,我们相互背靠着克服不安分的海浪和海风带来的晕眩,我们拍拍队友的肩膀,大声的喊出来,我们是最棒的。
十几天的相处,八天的营期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一起吃的馒头变得很甜,一起走过的树荫很变得很留恋,一起开会的小广场在记忆中变得很热闹很美丽……本次活动的条件是艰苦的,实践过程中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出现了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十八个人在一起,就有力量完成一切。事实证明,我们成功了,当我们营队的旗帜13日飘扬在夕阳下,蓝色营顺利闭营的时候,我们做到了,我们感谢我们的队友,一路陪伴。
六:积极总结,分析问题
8月13日至14日,蓝色营全体营员在厦门大学本部校区召开了总结交流会议。从这次活动开始筹办到盛大开营到圆满结束,显示了该规模强大的全国性暑期实践活动组织和准备充分,显示了全体营员较高的素质和配合度参与度。同时活动也得到了学校学院老师,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相关社会组织的肯定。
任何一个活动都有可进步的空间。
1. 本次实践活动是首次举办,没有先例,故而没有任何经验可言。所以在很多环节上出现很多走弯路的情况,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2. 由于从蓝色营构想雏形的出现到蓝色营正式开营发展飞快,时间紧张而导致小部分活动没有全面考虑,造成一些小失误。
3. 蓝色海岸线高校合作体跨区域性大,使得有些联系的延迟和不便,对于活动准备的开展有一定的阻碍。
4. 活动周期较短,活动安排丰富,时间紧凑,任务繁重。
5. 实践活动前期营员之间相处时间短,开营初期默契度、融合度欠佳。
虽然有些不足之处,但活动仍然能够按计划顺利开展。有如下一些可取之处。
首先,充分发挥专业社团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主办协会厦门大学蔚蓝社(蓝色海岸线厦门方)自成立以来,立足于海洋科普知识的宣传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体验和宣传。拥有一批熟知海洋相关环保专业知识的社团能人,积累了大量海洋环境保护的心得体会,交流多次小型活动的经验,对活动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理有相当的能力,是本次活动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蓝色海岸线青岛方—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协会、蓝色海岸线大连方—大连海事大学环境与发展协会等历年来都做过海洋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体验、调查等活动,也是社团中对海洋环保活动有相当经验和实力的队伍。
然后,多高校多专业学生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首届蓝色营就大胆采用面向全国招纳营员,各个营员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不单单局限于我校和单个专业。这样在本次实践活动期间,可以为营员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认识全国不同地区的社团文化,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另外,一个课题的调研,会涉及很多方面,一个专业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而且某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联合开展社会实践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最关键的是,十八个人有十八个声音,但是我们永远同一个口号,同一个信念。
蓝色海岸线高校社团合作体提出蓝色营构想之初,就将其定义为大学生暑期时间活动,针对我国蓝色国土近年来出现的环境问题,开展海洋知识普及,海洋环保和带一定的科研性质的大型活动。为此,面向全国招募了用自己的力量保护海洋的大学生们。
每一位都拥有对大海一份独特的情感,每个位都深知我们参加的这次蓝色营,加大海洋环保宣传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为我们实现拥有蔚蓝海洋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还大海一片蔚蓝!
七:展望未来,蔚蓝起飞
当首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顺利闭营,当所有的营员彼此陆续离开厦门,返回自己的家乡学校,并不意味着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结束了,相反,这意味着全新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征程开始了,我们从全国各地走来,在鹭岛共同编织了一个美丽的信仰,然后带着她走向每一个有海,有蓝色梦想的地方。
我们也说首届闭营了,第二届也就开始了。从过去中发现问题改善不足,勇敢创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未来的路上,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在全体蓝色海岸线高校合作体新老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大学生海洋环境保护志愿者以及各高校环保社团的相助下,蓝色营一定会迎来蔚蓝的海!
希望蓝色营在海洋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上继续发挥特长,做海洋保护的探索者、实践者、引领者。
----厦门市市长刘赐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