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795|回复: 0

2011川大湿地使者行动成员5.15心得

[复制链接]

56

主题

86

回帖

203

积分

溪流

积分
20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5-16 18: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第四次来安龙村了,每次做着不同的事,也有着不同的感受。
    昨天来安龙村还是难得的大晴天,今天再来已经是骤雨初歇的景象,遍野蝴蝶飞舞已经不再。
    这次来到安龙村一个是要环教、回访,另一个是帮助河研会做志愿活动。上午我和另一位湿地使者走访了王大哥和赵大哥家。这是我与王大哥的第一次交谈,通过与他的交谈,我发现很多事情并非像之前高大哥所说的那样。比如在消费者问题上,高大哥的说法是现在消费者是不断增加而且是在消费者中有选择性的进行配送蔬菜,可是按王大哥的说法似乎并非如此,现在制约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也是消费者的匮乏,这种耕作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在品相上没有竞争力而且大家现在是处于信任危机的状态,很难在市场上打开销路,现在的消费者能够了解安龙村菜品信任他们的太少,而且特别是到了淡季,很多菜卖不出去只能送人或者烂在地里。从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听取一家的意见,而应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这样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其实单纯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也想到现在这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可以让消费者能够更多体会生态农耕,增加一种信任感,但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实际也是一种无奈下的产物,他反映了生态农耕所处的境遇,怎样才能使这种耕作更好的适应信任危机下的中国市场,打开销路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使农民能够有更多的收益,其实这样,人们不愿意使用这种耕作模式的大部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在去赵大哥家的路上我们碰到了已经上五年级的小朋友,李威。很有意思的小孩,领我们跳皮筋、摘桑葚,活泼开朗而又不失淳朴本性,让我足足回忆了一把童年时光。对农村有各种了解而且很有热情,我相信他以后会成为一名为自己家乡出一份力的自然讲解员。
    下午,我们和和研会一起清理了池塘垃圾,大部分农民用过的农药瓶和塑料薄膜都就地掩埋在了地里。当我们将清理出来的垃圾堆了满满一车时,心情难以言表。其实这并不能怪老乡。从前一直在沿用的废物靠天收的理念根深蒂固,而现在日益发展的生活将大量的不可降解原本并不属于自然的东西带到了村里,老乡们依旧沿用原先的理念就导致了这些问题。很多的老乡也都开始意识到这样不好,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手段和可行的制度去管理农村的垃圾,即使他们有这心也无这力。理念固然重要,但当现实摆在面前时,无关目前生活的理念便会被束之高阁了。
    其实,这次去安龙村,比我前几次又多了许多的收获与思考。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也逐渐意识到,单单靠我们并非是长远之计,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孙悦5月15日     (川大环协个人作品,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table=100%,#0000FF][/table]
四川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新闻中心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2-2 13:04 , Processed in 0.0243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