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321|回复: 0

山西环保四合唱,欲说污染话难休(旧话重提)

[复制链接]

61

主题

78

回帖

2700

积分

黄河

积分
2700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530><TBODY><TR><TD align=right noWrap>文章出处:<FONT color=#325833>山西经济日报</FONT> 2002年1月9日22:57</TD></TR></TBODY></TABLE><BR><FONT size=3><B>山西环保四合唱,欲说污染话难休</B></FONT><BR><BR><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530><TBODY><TR><TD align=middle height=25 vAlign=top>郭延斌</TD></TR><TR><TD align=middle height=3><IMG height=2 src="http://www.zhefu.com/images/xian.jpg" width=521></TD></TR></TBODY></TABLE><TABLE align=center border=0 cellSpacing=0 class=txt_line_hight width=530><TBODY><TR><TD align=left background=../images/bg5.gif vAlign=top>……69%的水土流失,80%的水体污染,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BR><BR>“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本来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诗句,用在形容时下一些黑色污染企业上,竟丝毫也不为之过。这些企业“冒了一股烟,流了一股水,剩了一堆渣”,赚的是血汗钱,付出的却是日渐高昂的环境资源和生态代价。<BR>  每年一度的“三晋环保行”大型记者采访活动,由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牵头,会同11家省直有关部门,汇聚全省媒体几百名优秀记者,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全省,声势不可谓不大,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强。然而活动一过,一些污染企业便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大有“一茬接一茬,野火烧不尽”之势。使得每年的环保行一年比一年任务艰巨,一年比一年成效显著。<BR>  “三晋环保行”作为“中华世纪环保行”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一段“故事”,当年为首次活动命名时,省人大卢功勋主任曾风趣地说,“我们虽然不叫‘世纪行’,但我们要行到下世纪!”不料竟一语成谶:从1994年第一次至今,“三晋环保行”大型活动已经连续搞了七次,今年是第八次,真就行到了“下世纪”。<BR>  环保行动重拳出击,不及排污企业“割韭复又生”,严峻的现实令众多有识之士痛定思痛,我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为何始终走不出“黑色思维”的阴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何始终站在对立面上?到底能不能达到合谐、统一?<BR>  近日,我省著名的四位环保人士做客本报《经济新视点》,就我省环保工作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展开了讨论。<BR>  这四位嘉宾分别为: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办公室主任、6次三晋环保行记者团团长郭忠烈;省环保局污控处处长、三晋环保行副团长王景龙;国家一级作家、中国环保研究会理事哲夫;山西环境报社社长总编辑、三晋环保行记者团副团长李景平。<BR>  本期话题主持人:《经济新视点》专栏编辑郭延斌。<BR>  <BR>经济落后和环境污染,是一根苦藤上结的两个苦<BR><BR>主持人:每一次环保行行程上万公里,足迹遍及全省,不亚于一次“长征”,据你们了解,我省目前污染现状到底如何?<BR>  郭忠烈:据99年度国家质量环境质量公报反映,全国空气污染指数前30个排名中我省就占了13个,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和国外30个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对比中,太原市名列榜首。我省每平方公里随地污染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全省80%的河流遭受污染,74%的河段失去了水体功能,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9%以上。发展不当以已当务之急。但从全国和自身比较,目前发展不足也日益显现:1984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由全国的2?74%降至1999年的1?99%--财政预算内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1980年的1?8%降至1999年的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第21位降至1999年的倒数第一位。山西的经济状况在全国的位次在逐步后移,资源优势也在全国由强开始减弱。<BR>  李景平:有人测算,全面解决能源基地建设中尚存的环境问题,大约需要600亿元。1992年,山西学者算出山西环境损耗每年27亿元,每吨煤9?44元,每度电0?1元。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算出,山西每年环境损耗62亿元;1998年,山西能源发展报告又提出环境损耗为76亿元。因此有人发牢骚,“计划经济靠了山西,市场经济扔了山西”。<BR>  主持人:造成山西环境生态持续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里?<BR>  王景龙:山西浓厚的“煤炭情结”形成了“黑色思维”。90年代,山西环保与“黑色思维”进行了三次较量。第一次是1993年前后,一些人不听环保部门忠告,兴起一股炼焦狂潮,山西全境被污染了。第二次是市场经济被确立之后,山西冒出一股怪论,说除了“杀人放火”什么都可以干。正在被取缔的“土小”工业,忽地腰杆儿又硬起来。第三次是2000年,煤、焦、铁市场由冷变热,小煤窑、土焦炉又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机焦炉也出现争先恐后、甚至不办手续抢着建设的混乱局面。<BR>  李景平:以煤为主,山西造就了一支与煤炭息息相关的生产、运输、销售以及技术大军,地方财政、官员利益和群众致富等等,都与煤炭建立了不解之缘。山西的“黑色思维”象一个幽灵左右着山西人的观念和行为。<BR>  哲夫:山西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观念滞后,体制僵化,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有学者指出,山西在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曾经掉队,补课也没补好。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了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邓小平理论的真谛没能很好地认识。这大概就是山西改革和发展迟缓、环境问题严重的深层原因。<BR>  <BR>十大悖论引发大讨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还是统一  <BR><BR>主持人:环保工作在现实中和经济工作形成了对立面,从我省的现状来看,这种对立尤其严重。那么环保和经济发展能否协调统一起来呢?<BR>  李景平:我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对立情绪相当严重,我们沿途所见所闻,和环保唱反调的或者给污染企业开脱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观点:历史欠帐论、经济贡献论、经济困难论、达标无望论、污染无害论、填补空白论、工业链条论、社会稳定论、贫困倾斜论等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借此推卸责任,拿它当挡箭牌。譬如填补空白论,原平草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草酸是世界公认的重污染产品,纷纷限产或寻求替代产品。原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外国人放弃的产品捡回来大力发展,还认为是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BR>  王景龙:环境是发展经济的载体,治理环境本身发展不了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一种发展方向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了一种合谐的人工环境;另一种情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环境,前一种是协调的、统一的、可持续的,即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循环经济模式,但后者却采取落后的生产方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时,两者就是对立的、矛盾的。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的问题。山西在“有水快流”的指导思想下,抛开了技术含量、设备能力、合理布局,原始粗放低下的生产方式大行其道,造成了发展经济和环保的严重对立。<BR>  郭忠烈:有这么一个形象的例子,当你问一个放羊倌,说你放羊干什么?答曰:“攒钱,娶媳妇,生娃娃”,再问生娃娃做啥?答曰“放羊”。“放羊模式”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放羊模式对立的就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是集约的模式。在这个层次上,两者是协调统一的,发达国家30年代也曾走过粗放的道路,但在随后的15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已有前车之鉴的基础上,我们还在走人家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这是最可悲的。过去57年大炼钢铁时用的“一脚蹬”,在我们一些地市仍在使用。<BR>  <BR>全国污染最重的省份结出了一朵环保奇葩  <BR><BR>主持人:三晋环保行从1994年开始到今年已举行了8次,在三晋大地掀起了一股环保飓风,力度和效果都非常明显,全国人大连续三年进行了表彰,这在全国也是没有的。它所创造的五管齐下的工作经验成为集舆论监督与法制监督、行政监督、公众监督和解决实际问题于一体的典范。<BR>  哲夫:三晋环保行从它一开始就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它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也多次被政府采纳,三晋环保行是直接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的,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三晋环保行和环保部门配合默契,着眼于监督,重在落实是它的最大特色,这也是它们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的一个原因。去年,三晋环保行和中华世纪环保行协同作战,在清徐创造了中央军和地方军联合作战的先例。<BR>  中华环保行对三晋环保行的经验进行过专门采访报道,向全国予以推广。香港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另外,湖南人大专程邀请三晋环保行的人员入湘介绍经验。三晋环保行成为中华环保世纪行的一张王牌。<BR>  王景龙:三晋环保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的工作具有前瞻性。1995年省经贸委制定了“取缔土焦炉,改造萍乡炉,推广机焦炉”,但是环保行的同志们看到愈演愈烈的环境现状,就提出了“取缔土焦萍乡炉,限制改良炉,发展机焦炉”,得到了当时省领导的肯定。<BR>  李景平:当时我们根据产业政策预测到一部分焦炉即将列入取缔计划,所以提前提出了环保要求,要求企业限期改造。这等于给了企业一个时间差加以整顿治理。事实上半年以后,国务院就下发了取缔的文件,而我们的一部分企业已经上了环保设施,达到了排放标准,不在取缔之列。<BR>  郭忠烈:三晋环保行讲究工作方法,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之后,我们自觉运用到环保中来,到处宣传落后的生产方式不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本身也不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BR>  哲夫:三晋环保行非常有力度,所到之处非常具有震撼力,所有企业闻风而动,可悲的是,等记者团一走,又开了。所以每次下去,和冲锋打仗似的,搞突然袭击。<BR>  王景龙:去年我们在太钢检查,要求他们限期达标。和我们顶的厉害,他们认为,2000年达标是根本达不到的,谁这样思考问题,就犯历史的错误,我们敢于顶真碰硬,把太钢的问题进行曝光,并就如何落实2000年达标工作与领导交换了意见。现在太钢的环保项目一个接一个,今年又提出了“环境现代化”,就是尝到了环保的甜头。<BR>  引黄工程也是我们碰的一个硬钉子。1999年,宁武有一段施工工程污染了水源,县领导好言相劝,说这段工程是“天”字第一号工程,外国人承包的,搞不好怕影响国际声誉,省环保部门的同志们当着外国人的面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上,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并对事件进行了曝光处理,并进行了处罚,逼的外国人上了环保设备。<BR>  李景平:这里面还有一段插曲,当时我们的人员问外国人:“在你们的国家,能不能干这种事情”,外国人答复说:“不能。但我们和业主的合同中就没有环保治理要求。”我们随即针锋相对,说:“你在中国施工,即使和业主的合同,也必须符合我国环保法的规定,否则你就是违法的。”外国人还请了律师准备和环保局打官司,后来一了解中国的法律,主动放弃了,并按要求进行了治理。之后世行代表来检查引黄工程时专门调查了环保这一块落实了没有,一看环保工程上去了,在建设引黄工程时环保没有拉下帐,表示满意。因为世行贷款中专门有一块环保资金,如果没有落实,就将影响到随后的贷款事宜。事后,引黄工程指挥部向三晋环保行记者团表示感谢,并邀请他们对工程再进行监督。<BR>  通过这件事我们感觉到,国家的大工程也好,领导管的工程也好,或者是有任何背景的工程,如果环保不过关,环保部门就敢管,管了他只能把工程搞的更好,如果不管,恰恰是对领导、国家不负责任。<BR>  <BR>山西污染问题不光需要末端治理,更要治本清源   <BR><BR>主持人:环保项目、环保工程在一些人看来是个花钱的买卖,带不来任何效益,靠什么来实施呢?<BR>  郭忠烈:这其实是个全民意识问题,保护环境的同时就等于保护了自我,保护了全人类。环境问题是个全人类的问题,不单单是山西的问题,山西环境污染严重,我们不光荣,世界也不光荣,大气层是个循环体,水污染也一样,千条河流归大海,地球小到一个村,村东头污染了,不影响你村西头。事实上我们工作上遇到问题总是朝这个问题上想,如果光考虑自身,谁也不想搞环保。又得罪人,得罪的又都是领导。<BR>  主持人: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究竟应该怎么走?<BR>  郭忠烈:环境污染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从1997年开始江泽民总书记每年在人大期间提到环保,要求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为什么环境保护工作难搞,难就难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步,党政干部都在抓经济,重视经济指标,不重视环境指标,使环保工作长期游离于经济主干道之外。这是其一。其二,部分领导环保法制观念不强,不能严格依法行政。其三,法制不健全,环保法在法律责任方面规定不太具体,一碰到具体问题就不太好使。其四,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五,环保机构不健全,环保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其六,公民的环境意识有待增强,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亟待提高。<BR>  郭忠烈:世界经济出现了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两大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模式是“知识——产品——知识”,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我们仍处在传统经济模式,“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一些领导习惯于“黑色思维”,大同提出了二次创业,石圪节再挖十五年也没有煤了,离石南山的主焦煤也完了,资源破坏造成了连锁反映形成恶性循环。<BR>  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初级产品扩张的误区,还是在资源上做文章。山西过去机械电子产品搞的不错,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的芯片就是我们“山西造”,纺织产品也在全国前列,由于不重视和投入不足,每况愈下。每年在煤炭上投入超过十多亿,而在轻工纺织上的投入严重不足。<BR>  哲夫:山西污染问题,说穿了两句话,人文生态的持续恶化造成了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人文生态的问题不解决,环境的问题无从谈起。<BR>郭忠烈:从现在情形看,山西经济完全摆脱煤炭等矿产资源求发展是不现实的,关键是把握住机遇,依靠资源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形成积累,同时加大其他工业门类,如机电和高新产业及旅游产业、第三产业等发展力度,政策引导,加大投入,调整结构,谋求发展。我认为,当然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建立在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基础上。采取“上一保二利三”的原则,即:上一个潜力产品、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必须保证环境、资源、生态不被破坏和保证促进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稳步提升;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BR>  哲夫:环保的重要意义在于,如果不搞环保,山西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三同时”的原意是从源头把关,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建设,山西最可悲的是源头就把不住关。穿新鞋走老路,新建项目转手就成了限期治理项目。山西的环保问题不能光靠一个三晋环保行,要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无间、唇齿相依、和谐发展,还要靠全社会的努力。<BR><BR>山西经济日报记者郭延斌</TD></TR></TBODY></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8 11:34 , Processed in 0.0308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