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917|回复: 3

广东省珠海市第三届珠海大学生公益论坛总结报告(当干事写给我看之后,我震惊了)

[复制链接]

9

主题

51

回帖

74

积分

溪流

积分
7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11-23 01: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加《第三届珠海大学生公益论坛》之所得


    20111119日,星期六,我很荣幸地能够成为中山大学绿色青年组织的一名代表参加《第三届珠海大学生公益论坛》。本次论坛由珠海市UIC创联慈善公益社举办,共有35个公益社团与会,规模可谓是蔚为壮观。这次论坛持续将近10个小时,内容之丰富可见一斑。我们早上7点半左右乘上公交,于755左右到达会场,开始了我参加论坛的历程。现在,在论坛结束了近20个小时后,我开始回顾这个旅程,是啊,消耗了这么多精力,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值得吗?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是我的一些收获和感想。

       了解了一些公益社团和她的发展模式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共有35个社团应邀参加了这次论坛,有的还不顾路途遥远从广州赶来,我们济济一堂,共论公益事业。然而,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当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回顾社团展示环节中,我把留给我印象深刻的社团模式记了下来,以作借鉴和学习。
北师大珠海分校的绿天使协会:绿天使协会是一个环保类社团,她的发展主要以项目分析的模式来需求自己的出路。首先他要看与实际目标的距离,其次考虑开展项目的机会,然后看有哪些适合自己方向的机会,最后想办法然自己的资源具有可持续性。按照这种方法他们制定出社团的愿景,确定开展活动的项目,分析内外资源(协会内部、校内、校外),做出项目规划,展开宣传,开展活动。他们开展了三项活动:保护水源、电子废弃物回收、物种治理。我想绿青作为一个同性质的社团,那么她的项目和开展活动的方法是否有借鉴之处呢?或者说我们能不能与他们开展一些合作呢?
中大ALL SHARE:中大All share 可谓是震撼人心,近年来他们矢志不渝的专注于关注麻风病人的活动,深入麻风病康复村,关爱麻风病老人,体贴他们,慰问他们,给他们送去春风,送去温暖。同时,以自己的行呼唤这个社会给他们多一些的平等,少一些的歧视。他们的模式主要是建立一种“家的工作营”,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家的感觉,这样他们就会带给他人家的温暖。他们在文化建设上的经验不值得我们借鉴吗?他们矢志不渝的着力打造一个特色的项目不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中大的SIFE:中大sife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结构的严谨性。她运用矩阵型架构,以新的理念来来指导行动,将商业人之为“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此外,在团队的传承方面也十分成熟:有效的成员培训机制、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出新的项目方向。他的机制构建和团队传成运作不是值得借鉴吗?
中大心心之火支教队:中大心心之火支教队广受盛誉,深得学生、学校、社会的青睐。作为一个公益社团她首先坚持奉献的精神,以教育和援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目的十分明确。在课程上,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课程设计上注重专业化,建设课程库,注重队员的培训,开展试讲以提高支教的质量;帮扶上,创新体制进行“1+1”帮扶,通过支教和上门家访所获得第一手信息,再通过社会渠道来寻找资源来帮扶孩子,同时,以力所能及的工作来帮助山区建立图书馆和促进山区的信息化。他们以可靠的信息和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公益活动,不是能给我们带来启迪吗?
启明星支教队和麦田计划:这两个公益社团同样致力于救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前者以其具有的教研部作为特色,通过内部资源管理、收集学生个案、培训内部人员和反馈学生信息来更好的达到支教的目的。后者以全国的视野为导向,注重品牌建设,注意项目选择和组织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推动麦田计划走向更高的境界。他们特色项目建设和品牌打造的模式不值得赞赏吗?
UIC创联慈善公益社:创联慈善社的模式是一个典型的注重管理的模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社团的发展,创联有较完善的管理系统,在公益活动上,进行活动的培训,建立跟进式档案,进行活动反馈,总结实践经验;在内部管理上,实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和痕迹管理,在换届上以老带新、高层实行推荐制。他们的管理难道没有合理之处可以学习吗?

       公益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社团展示,我认识了一些社团,聆听了嘉宾的演讲,我进一步了解公益社团,同时我也了解到公益社团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经过下午的讨论,这些问题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一些解决的方法也在理论上探讨出来。
问题:第一,公益社团普遍存在缺乏资金和资源的状况;第二,缺乏一个核心的品牌和文化:第三,自身资源的传承成递减趋势;第四,公益社团的功利化,主要表现在为行政命令服务、为个人利益服务和官僚化倾向;第五,公益活动形式化,对服务对象不了解,缺乏确实可行的措施,投入和产出比太低,效果不佳;第六,组织管理不专业,机制松散;第七,缺乏公信力;第六,人员流动和换届过于频繁。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首先,作为公益社团,要把公益放在首位,个体要服务群体,树立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理念;同时,社团也应注意团队内个人发展,给与个体以归属感,帮助个体成长。其次 ,公益社团要注重自己的品牌和文化建设,品牌建设是社团不可缺少的,品牌是社团的形象代表,是对外的窗口,因此,打造品牌才能有利于宣传,才能更好地推广活动,才能更好地扩大影响力;文化是社团传承的核心,打造出社团内部相似的价值观、制定社团发展愿景,努力营造社团独特专业的文化色彩。第三,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完善内部的机制,在社团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财务的管理有利于内部资金的合理运用,防止浪费;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内部结构严谨化,使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第四,优化项目选择,认真了解服务群体的需求,量化、具体化自己的项目选择,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项目,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项目活动的形式化,才能促进专业活动项目,才能提升自己的公信力,才能提升自己的形象,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资源。第五,做好内部的资源传承,内部资源是长期积累所得,它包括人脉资源、合作伙伴、工作经验、志愿者培养、传播渠道和内部技术等,加强内部联系,减少换届所造成的损失,保留与上届领导层和以往合作伙伴的长期联系,促进新老志愿者交流等。

        对本次论坛过程的反思


     一次活动的举办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对于本次活动我也有一些关于细节的看法。第一,对我自己。在本次活动参加时,我没有准时地与伙伴会和,导致伙伴等了近10分钟。不管什么原因导致迟到,迟到都是不礼貌的,需要我反省。对一次性饭盒的问题。作为环保社团成员应该身体力行,当发现是一次性饭盒时,应当提出自己的意见,作出应有的回应。第二,是对本次活动举办的不足之处的反思。活动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在活动中,硬件设备发生故障时,没有及时的解决问题,延迟了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有效进行。活动的目标和项目设置太多。本次目标既想要完成交流又要建立社团联盟,活动过程既包含社团展示,又有嘉宾演讲、嘉宾交流和社团间的交流讨论,内容太多,同时,由于没有给社团及嘉宾做好时间安排,使得活动的时间按排出现失误。因此,在举办活动中,主题、目的一定要么明确、量化;其次,要和后动参与者保持联系,给与其量化的制约和主题限制,控制时间流程。活动开支太大,没有考虑参与对象。本次活动是公益性的,应当秉持简约、环保、节俭的主题,而举办方用一次性餐具,使得环保社团进退维谷;下午举行豪华茶点,是不是可以把资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呢?公益不等于寒酸,但更不等于浪费,我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节俭的情况下有效果的达到目的。活动对于一些目标的设定缺乏可行性考虑。在最后商讨社团联盟建立时,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也没事先和社团讨论这件事,导致太多疑问无法解决,使设想成为空谈。因此,在行动前,一定要有一个能够说服人的方案。   


        对我们自身的一点建议


看到其他社团一些好的措施和经验,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自身做一些改变。我有如下建议: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加强管理,提高内部凝聚力;注重部门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内部人员能力,积极吸收成员意见,促进形成敢说敢做和务实的部门文化,从而推动社团整体发展;促进成员间的联系,联系绝不等于一起聚餐玩游戏,而在于各抒己见,讨论课题。
最后,说了这么多,我自己都有点烦了,唉!会长啊,你任重道远啊!(呵呵,会长会一直努力的。)
立足中大,关注社会,共享地球,同护家园。 环保从我做起,环保从绿青做起。

9

主题

51

回帖

74

积分

溪流

积分
7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总结是协会宣传部成员伍家乐所写,下面的这个为我协会野活的梁俏仪所写。
关于参加第三届珠海大学生公益论坛的一些感想
大概凭记忆介绍一下这届论坛上比较好的一些展示和演讲吧。
首先开场的是北师大的Green Angle(以下简称GA),他们是唯一一个展示的环保组织,而且,我们和北师大的联系也算密切吧,所以比较认真地听,还进行了一些对比。
GA主要介绍了他们的三大项目:植物保水、电子垃圾回收和湿地使者,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
植物保水,据我理解是他们开发利用了山上的水资源,那些水源是由于水坝建设有漏洞,没有经过利用就流入下水道的。他们利用废弃的管道,将这些水源引到学校内,然后接入绿化灌溉系统。
电子垃圾回收是对废弃电池回收的一个扩充。第一次的废弃电池的回收算是在11月13日正式完成吧,然后他们开始物色珠海的电池回收公司,希望可以找到真正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也利用他们提供的资源来扩展活动。接着,由电池扩大到旧的家用电器,由学校扩大到社区、工厂。
至于湿地使者的项目,他们也利用了学校附近的自然资源,淇澳岛那边就不用说了,他们主打的项目就是在学校内适当地开发一个湿地公园。据了解,那个湿地公园的地方是由偶然性的学校建设发现的,经过学校以及指导老师的“委托”,他们策划了湿地公园这样一个项目,而且还做出了效果图在学校内宣传。
然后是中大的几个公益社团,如All Share、心心之火支教队、SIFE,还有启明星支教队和主办方UIC创联慈善社团。
而创联在关于公益组织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及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也是响应了这次主题和前面两位NGO老师的发言。
先针对传承与发展这个主题来讲讲。麦田计划(去年注册的爱心助学NGO)的代表人胡达中老师提出了一个对这个主题的解答:传承组织文化,专业地发展。
首先,传承的文化是社团的价值观、愿景和氛围。结合我们绿青来想,我也是今天才认真地思考了绿青的文化。就宗旨——“立足中大,关注社会,共享地球,同护家园。”而言,这个“共享地球,同护家园”就是我们的愿景;我们的价值观就是绿青人的环保宣言以及会歌(这个全员大会上也有介绍);更加要弄清楚的,就是我们服务对象是中大人;至于氛围,那是要我们所有的绿青人来共同创造的。
接下来,是发展,我们要专业性地发展。这个专业性就我个人理解,是要有针对性,这就和我们服务群体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我们的志愿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除了开展项目,平时也要践行作为环保人的原则。
最后,胡达中老师还提出了NGO等公益组织面临的一个问题:功利化,即为行政命令服务、为个人利益服务、官僚化;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虽然这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在我们社团内发生,但绿青的领导者以及每一位干事,都要有这样的意识:你们参加公益社团,首先是为了公益,其次才是为了锻炼能力等方面的事情,最好不要有为了混一些公益实践的经验吧。
对于建议,胡达中老师以及陈鹰老师(珠海市爱心促进会会长)都提到这一点:品牌效应!几乎所有的公益社团都面临着资金的窘境,就在这信息化时代里,我们就应该利用一切便捷的网络工具,扩大我们绿青以及所有高校公益社团的影响力,要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公开,让社会倾听我们的声音、去关注我们的发展,然后,很美好的很理想化的事情说不定就有机会发生:不用我们去找钱,钱就来找上我们的!!
另外,还有关于公信力的建设,虽然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我们不像红会那样有大笔的资金要运营),但在我们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公信力也要与日俱增,让中大的学生都信任我们社团,才能更好地响应我们的活动。当然,公信力的建设这个有点泛,没有太具体化的计划,但公信力是逐渐积累的,从我们每次开展的活动中积累的。
接着到创联会长的展示,她主要提到了一个问题:公益组织的人员流动性大,志愿者以及领导层的。对于这个问题,他们的解决方法有:建立数据库,记录活动的进展以便新的志愿者跟进和会议记录;领导层的换届通过“以老带新”来防止断层并且请前辈们传授经验。他们强调的是感情以及经验的传承,这与他们的组织性质(关注儿童)有关。
然后有小组围绕公益组织传承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小组讨论,还有四位老师进行了讲话,最后是关于组建高校公益组织联盟的讨论。
总结一下这次论坛反复提到的关键词吧:文化的传承和组织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品牌效应、持续性。

下面,来讲讲我对这次活动的一些感想,还有针对我们绿青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吧!
首先,我很幸运也很高兴我可以参加这次论坛,确实了解了很多关于公益组织方面的事情,感触特别深刻的就是一个字——钱!!大家都想做很多项目,但是大家都很缺钱。而这个问题,这次论坛并没有提出什么实际的解决办法,虽然请来了一些NGO,但是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让高校公益组织和民间NGO建立合作关系。另外,关于那个联盟的建立我不太懂,所以没有太认真地听。这个论坛上,聚集着一些志同道合(虽然组织类型不同,但是我们都有热情和梦想)的人,我们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我认识的人不多,不能更多地了解其他环保社团的状况。
在传承和发展这方面,我悟出了一句话:一日绿青人,终生环保人!
我真的希望,所有加入绿青的人,都能有一种环保意识,而且努力地去贯彻我们的理念,以后即使我们退出了绿青,我们也是有收获的,而且,做环保人的门槛不高,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还有就是,由于这次公益论坛,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我们环保的理念吧,午餐用的是一次性的餐具,喝水和咖啡用的是一次性纸杯,这是让我们很纠结很无奈的事情。至于,那两位讲话很玄乎的教授……我表示很无语……

最后,下面的内容就是我这天下来的一些灵感!我将建议按照这次会议的主题来进行分类:
1、    关于绿青的文化传承
(1)    请绿青的前辈们来和我们小朋友交流,分享经验。如绿领计划(我之前想象中的绿领,不仅经验传承,还有对时事针砭时弊,说不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也能给绿青的成员灌输关注环保的意识)。
(2)    组内培训,包括技术方面:宣传部对PS等工具的运用,外联部怎样和NGO建立联系等等;知识方面:红树林和湿地知识、中大认种、低碳生活方式、垃圾分类方法等等,特别是在活动前期的志愿者培训!
(3)    推行PM制度的同时明确部门的分工。(PM制度是一个好的制度,带动了干事的积极性,但是部门的分工是必须的,要不部门的设立不就是没有意义了吗?特别是职能部门,就我个人看来,觉得他们没有做好本职的工作吧。)
(4)    推行绿豆机制,同时也要关注绿青人的成长。如让干事和会员定期填写评估,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同时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5)    组织内部各部门要多联系,如部门间的联谊、共同出游。
2、    关于绿青的发展
(1)    扩大影响力。如利用微博、博客,由专门的小组管理,及时更新社团的资讯,也可以对绿青往事的追忆,吸引人们的关注。
(2)    品牌活动的延续和创立。如环教的工作,应该让人们更多地去了解,而且也可以招收志愿者;绿爱负责对百竹园进行管理和整顿,造就珠海校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野活将美化后山做成持续性的活动,和附近高校(北师大、北理工、UIC)合作,定期组织志愿者上山捡垃圾,也可以在这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发展;红树林继续和保护区保持合作关系的同时,发掘淇澳岛上更多可以保护的湿地资源,或者进行植树。还有对可回收垃圾以及废旧电池的回收,我们可以做一个详细的策划,切实地推行下去。
(3)    与其他高校社团的合作。如多和珠海高校的环保组织进行交流,共同策划活动(举办一个绿色珠海营),或者和支教队利用基金建立助学平台。
(4)    鼓励绿青人回流。这是为了响应绿领计划以及绿青文化的传承。
(5)    账务的公开透明,特别是日后建立的绿风基金。如会费、活动经费、筹划基金的去向都应该在组织内部公开。
(6)    鼓励成员参加社会上的公益创业大赛,如“谷歌杯”,联想的“微公益、做不凡”。(在培养他们对环保的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绿青的知名度,说不定能获得项目资金~)
(7)    在南校区设立绿青分会。这个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员流动性太强带来的不好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在广州和珠海之间搭建桥梁,互派成员进行实践活动和培训。

以上这些建议,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设想,因为缺乏经验,可能在可行性上不够。今天的论坛,让我发现了绿青的一些不足,同时其他社团的经验也给我们指出了一些出路,很多事情想做,却让我感到很迷茫,觉得时间、人力、资金不给力,有心无力。但是,我真的很想和绿青的各位分享我的感想,很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很想做出更多的事情而不仅局限于宣传,很想表现出作为环保人的自豪!
立足中大,关注社会,共享地球,同护家园。 环保从我做起,环保从绿青做起。

13

主题

103

回帖

157

积分

黄河

积分
15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11-23 23: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都贴上来了。建议排下版,过于密密麻麻堆成一团了点。
我看完了,表示也很震惊!!两个大一的同学,很认真地思考到方方面面,理解吸收能力强,好棒!
我惭愧,主办方在论坛表现到的不环保现象我也没有当场提出来。事前双方之间沟通亦不足,十分抱歉!!
活在当下
发表于 2012-2-29 20: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表示也很震惊。当时有事没有去参加,现在同样受教了。
感谢分享,帖子对我很有启发,谢啦。
有机会到中大和你们交流一下,取取经,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8-22 22:58 , Processed in 0.0351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