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捕鱼业诟病一身:
1、渔船早超渔业资源承受度:近50万艘渔船
中国是世界上渔船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09年纳入全国海洋渔船数据库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18.1万艘,而没有纳入数据库的渔船更多,据估计中国机动渔船保有量不少于30万艘,而日本更是推测中国渔船数量很有可能超过45万艘,按此增长情况推算至今差不多已接近50万艘渔船。仅在青岛市,2009年近海作业的渔船就有5300余艘,而整个山东省渔船高达2.1万艘,巨大的渔船保有量早已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可承受程度。
2、中国渔民用“绝户网”:2-3厘米小鱼一网打尽
虽然渔业部门规定,渔民出海捕鱼应用直径超过39毫米的渔网,但中国渔民捕鱼时普遍使用的都是直径不足1厘米的渔网,这种渔网被称为“扫地穷”、“绝户网”,它不仅网孔极小,入水后还会越沉越深,形成一条直线,像扫帚一般随着渔船的移动而“扫荡”所经过的海域,可将2-3厘米长的小鱼也全都捞上来。
3、中国捕捞量每年增长:超标捕捞1倍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20年时间里,中国海洋捕捞量一直持续增长。从1997年开始,海洋捕捞量一直保持在1400万吨以上,到2006年更是超过了1700万吨。而据专家估算中国近海渔场渔业资源每年可捕捞量大约仅为800万吨。长期巨大的捕捞量是通过捕捞幼鱼资源和营养层级低的劣质鱼种实现的,这种捕捞已导致渔业生态系统难以逆转的严重退化。即不但将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鱼种捕捞一空,甚至将经济价值不高的鱼种也过量捕捞。而这些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种只能作为饲料使用,但获得这些廉价饲料的代价却是整个近海海洋食物链的彻底破坏和瓦解。
二、近海环境威胁鱼类生存:
1、近海污染重,少数海域甚至成“死海”
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近海水深在180米以内的海域,但在中国,这块海域也是污染最严重的海域。在近10年来,中国沿海的水质一直处在较差水平,海水环境不适合鱼类生存的海域面积逐年扩大,多种污染物水平严重超标。而这些都严重破坏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威胁到了鱼类的生存。图表为中国近海不适宜鱼类生存的海洋面积数据。水质共分五类:第一类最好,第二类其次,第三类水质的海域就已经不再适合鱼类生存,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水质则就说明该海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难以恢复的破坏。
2、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区也是工业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中国近海传统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就是东北部海域和浙江福建广州海域,但现在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同样也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穿行于这些经济区的河流的严重污染,最终汇入海样,将有害物质带到了近海各地。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而且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很大增长。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铜等重金属在长江口、珠江口海域的输入通量也都在不断上升。
渔业资源的相对不丰富、不科学的捕鱼方式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综合造成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再加之,2000年至2008年间,中国对海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随着国内对水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更加剧了渔民投机的现象,导致越境非法捕捞猖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