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49|回复: 8

中国青年国际环境会议总结

[复制链接]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5-3-29 22: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国际环境会议总结


尊敬的各位
绿色朋友:

大家好!

又一次阶段性的短暂的环境会议已经结束,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学校和工作岗位,正如我和一些老师、同学交流的那样,谁来负责会议的后期整理工作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整理了广大同学的意见后,我更感觉到会议后期总结的重要性和青年学子对持续服务的期待,就我个人能力和精力限制,我在两个方面整理了以下资料:
第一,大会期间同学对论坛的一些基本意见(包括:本次论坛的优点、本次论坛的缺点、对下次论坛的建议,因为当时没有完全说清楚,所以对于论坛的建议,有的是对整体论坛的,有的是专门对大学生分论坛的,一共有25位同学留下了自己的宝贵意见,不管怎样,这是青年们的真实表达,是真实的参与,我也期待这些意见能够对今后青年参与社会论坛或者青年自己的论坛能够有些启发和借鉴);
第二,就是否可以持续的独立的开展青年自己的环境论坛,结合几次讨论,也有一个总结和发展规划,同样不管结果如何,它也是论坛会后总结的一部分,如果明年办论坛,期待大家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监督;
第三,关于中国青年国际环境会议计划纲要;

预祝大家万事如意!

真平,北京
03/11/22

第一部分
会议期间青年学子反馈意见

我没有把大家的意见整理分析,我觉得还是原汁原味的好,每一个青年都能够看到自己的意见,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都能够监督自己的声音是否得到尊重,这是一个信誉问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里我还必须强调两点,感谢和肯定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人民大学、地球村、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等社会大团体的支持,没有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积极组织协调、没有太平洋环境组织的资金支持,没有来自不同组织的广大志愿者的积极配合和服务,哪里有我们的交流,更不用说我们的意见了,您认为呢?第二,大家提的意见,是客观的录入,不存在任何过激言论,更没有对本次论坛有否定的态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如何面对过程中的不足,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或者责任,环境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举办好一个环境论坛是同样一个道理的;
最后,我做为一个刚刚毕业的青年,一方面我特别认可青年的积极参与精神,积极支持你们的意见和声音,另一方面,我也建议广大青年反思一下自己的要求和自己能够为这些事情做些什么,祝大家康乐!
真平,北京
03/11/23
本次论坛的优点:
1管理负责人很认真,很努力;
2与会气氛很活跃;

1增进各社团的情感交流;
2给了青年人参与和学习的机会;
3有益于共享好的经验和方法;

1提供了一个平台;
2让不同的社团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1聚到了很多社团,很多leader;
2有很多的NGO参加会议;
3有立志于筹备的人,这很重要;

1五湖四海的NGO互相交流;
2相互取长补短;
3自由;

1组织机构的参与广泛;

1主办方能够积极做到会议的硬件配置,给来自世界各地的NGO很好的交流平台;

1加强了大学生社团间的交流;
2是我们许多处于意向阶段的项目进入实质阶段;
3学到很多有关社团管理的先进经验;

1为来自全国的社团、环保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2为学生NGO和民间NGO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3联合倡议,具有影响力;

1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环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环境,大家能够欢聚一堂,自由交流;
2许多的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国内外来宾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经验介绍供大家学习;
3论坛的内容百家之言,各有其说,其共同点都是爱好世界的环境;

1有效整合了国内大学生环保组织的交流;
2为以后大学生NGO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
3向外界展示了大学生这一NGO环保新生力量的潜力;

1可以通过论坛学到很多东西;
2通过论坛认识了很多的人;
3通过论坛……

1得到更多国际环保界更多的新观点及国内环保信息;
2开阔眼界;
3能与更多的朋友交流;

1能一次把这么多学生聚记起来的确不易,但也有一些巧合;
2给大家建立了一个关系网和平台;

1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相互认识了many people;
2考虑周详(从吃到住);
3学生论坛的组织者很负责;

1全国各地汇聚于此交流多,收获多多;
2主持有秩序;
3学生NGO与非学生NGO的交流;

1提供了一个让全国各地高校环保类社团交流的平台;
2论坛的各项安排很周全;
3气氛很好;

1安排较系统;
2主持有秩序;
3人数比较多(外省市);

1增进了各学校社团之间的联系;
2能使各社团之间取长补短,更好的发展;
3有利于各社团对于国际形势和当代环境问题有了解,开阔视野;

1本次论坛由众多组织参与;
2发言人有丰富的经验;
3涉及面宽,角度广;

1范围比较广,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共同志向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
2有专家为我们解答疑问;

1给大家一个把问题提出解决的机会;
2让大家了解了更多的自己不知道的事务;
3能增进大家相互了解;

1大家机会交流;
2开放;
3自由;
本次论坛的不足:

1参与的地区不是太多,东北方向很多都没来;
2学生负担太重(经济);
3社团实际问题解决不力;

1报告的内容很泛,想学到更多的实际性的操作方式;
2讨论的时间很短,不充分;
3相互学习的机会不够;

1没有一个稳定的构架,不能更好的继续;
2时间选的不好;
3没有通知到位,有些同学不知道这个论坛;

1时间过于短,而且没有主题,觉得太空泛了;
2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
3社团太多,交流充分成为问题;

1时间太短,主题内容不确定;
2没有深度;
3问题内容不全面;

1后勤工作(可谅解,但也是最差的一方面,因为我做过类似活动的后勤工作,建议以后由一个有经验的人统一筹划,并尽早安排);
2交流,即交流形式不好,也没有安排自由交流的时间和自由发言;
(如果筹委会是非专业的,那么,我向你们表示感谢和称赞)

1时间太短;
2形式不妥,没有讨论只有报告;
3目的不明确;

1贼喊捉贼,既然是NGO环境交流平台,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会场使用一次性的纸杯?也许你会说,那是可降解的,但那也是纸做的,那是砍伐了森林树木之后做的,不知我们在这里大叫“环保”,自己却在肆意破坏环境,主办方是怎样一种想法呢?
2论坛太过陈旧化和死板化,大会就是由发言人在那说上几句较“专业”的发言稿?我个人认为论坛应该是"吵架式”的,即大家多交流自己的成败经验,这样会有利于NGO的发展,实在点好;
3太过专业性,此次论坛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所讲内容应该让大多数人能听懂,不是学术交流而是经验交流,浅显易懂点好;

1有些发言太格式化,不切合大学生NGO的实际;

1今晚的晚宴有点铺张,有点奢侈,还有点浪费;
2不管如何有开创性,形式总还是有点死板;
3能否可以提前或者后期统计所有民间环保NGO、基金会的资料,例如简介,然后汇总发给与会人员;
4听说要有发一个倡议书,但是一天已经过去了,仍没有动静;

1缺乏一定的民主性,没有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机会;
2没有给一个专家,特别是有良知的专家提供一个舞台,讲来自下层的声音;

1时间过短,交流不充分;
2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达到全方位的交流;
3大学生这一块尚未得到独立和更高重视;

1没有参与者的介绍;
2没有安排自由交流时间;
3没有介绍更多的民间NGO;

1本次论坛参与形式的交流几乎没有;
2时间安排过于紧张;
3没有产生百家争鸣的场面;

1形式过于死板套路;
2内容不够明确;
3时间太短;

1认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社团还互相不认识);
2学生NGO没有事先交流好,例如定位、目标等等,虽有提及但是没有落实好;
3时间太紧凑,形式不灵活,交流不充分;
4大家交流中有明显的“追星”现象,感觉确实是种不好的现象;

1交流时间太短;
2论坛结束后的交流机会未必有;
3交流形式拘泥于会议形式;

1互动不够;
2不是非常贴近我们高校的NGO;
3论坛交流没有什么实际成果;

1主题不适合于大学生;
2大学生的面不够广;
3论坛没有一个大概论点;

1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什么缺点;

1具体性不够强;
2自由发言时间少;
3方式较单一;

1形式过于单一,过于传统;
2给报告人的时间太少,以至于报告人的报告内容不能完全传递给大家,而且主持人在报告人作报告的过程中不断提醒时间,很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和会场气氛;

1重点不突出;
2经过对无意义的问题长时间讨论;
3都提出了问题,但是并为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

1不规范;
2来的人员没有经过挑选;
3有些形式化;


下届论坛的建议:

1因为费用问题很多地区的人不能来,能否下次把路费一起申请到,并对协会与会名额限制;
2论坛之前先普遍收集协会问题;
3建议也给学校一封信,使其理解我们的活动;
4住宿安排,安排在一起;

1多些学习的机会,多学习先进的NGO管理方法,学习资金的申请等;
2促进协会间的沟通合作;
3多些自由讨论的机会;

1下次论坛要内容确定,主题确定;
2要有深度;
3时间得充分;

1论坛设立一个小项目--效果评估,做一张评估表,分为后勤工作、论坛形式、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具体的项目,在论坛的最后一天发下去,然后回收;

1先培训,再集中;
2明确每个小分会的目的:提出什么,需要什么,解决什么,达到什么?
3可设分论坛以减少参会不便的情况,也可节省开支;

1涉及面再广一些,邀请各地的大学NGO参加;
2形式再正式一些,可以得到学校更多的支持,比如经费;
3多为我们提供资料、信息等,为结束论坛后的宣传作准

1事先,征求全国意见,或做一个相关调查,根据反馈信息,做出相关决定;
2将全国划分几大区,以区的形式来投标征集方案,即面向全国征集论坛方案;
3形式再灵活些;

1真正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真正能够揭示社会的弱点,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以社会利益为重,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做一点对社会、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事;
3可以做各种形式的交流会或者论坛以及报告,让立志于从事这类工作的青年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1定期举办;
2以城市,而非各高校或个环保社团为单位举办;
3确立级别,定位,以后长期举办;

1一切都很令人激动,只希望组织或者活动能有一个很好的传承的制度,才可以期望更多的东西;

1更多的交流时间;
2多多讨论的时间;
3希望参与社团有自我介绍;

1可以活泼一些气氛,让大家自由发挥;
2内容确定更细些,这样才可以将一个问题讨论透彻;
3时间可以长些,大家真的很难聚在一起;

1提前公开明确具体对象的任务,做为学生整体,除了我们各自的目标外,应该有个共同的方向或叫使命;
2不要忽略前期准备工作中提出的一些很好的东西(感觉曾经的一些good proposals都没有兑现);
3注意协调各与会社团的主观能动性,论坛和会议应该有所不同;
4少些理论研究,多些实质讨论;

1考虑成立一个我们自己的中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同盟;

1加大互动沟通力度;
2希望论坛主办方能够编结一个各高校环保类社团的通讯方式集;
3涉及更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1我希望能够更多的举办这样的论坛;
2能有更多的社团加入进来;
3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帮助;

1针对专门话题作报告;
2增加讨论时间;
3形式多样化;

1涉及面要更广些;
2影响力要更大;
3与会人数更多;

1既然是论坛,大家一起讨论,而不是光是听几个人作报告,我们更需要大家说出问题后讨论来得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式我觉得根据主题设立较新颖的形式,增进大家参与的能力,觉得有所收获;

1多一些分论坛;
2多一些专业类;
3多一些资料、培训教材;
第二部分
关于明年继续开展中国青年国际环境交流的讨论

第一次大规模讨论
2003年11月19日晚

什么是环境问题,我想一个三人标准间可以容纳20多个青年开会,可以容纳17个人的住宿,这就是环境问题的一种综合表现,这里没有标准、没有人均占有量,但是有青年的热情、责任和信心,就是这样的环境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或者意见:

具体共识:
1关于论坛的定位和形式
论坛定位:论坛可以讨论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信息交流、协助新生社团成长;
论坛对象:中国大学生为主,包括那些关注大学生环境运动的个人;
论坛时间:一年一次。轮值制举办,可以在一个大专题下设很多小论坛;
举办基础:一个统一规划的协调机制和行动基础;

2论坛的评估与筹备机制
筹备小组:如何建立一个筹备小组,有待进一步讨论,筹备小组的组成如代表机构,机构可以做为主办方;资金由筹备小组负责协调和落实,承办方也可以自己主动提出承担部分开支;筹备小组具体选择、落实承办方式并确认承办方和承办地点;
总结评估:承办方总结论坛期间各信息及内容,包括主题、报告等的总结;承办方对整个承办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总结;筹备小组广泛听取参会代表意见和来自全国各地青年意见及社会意见,对论坛期间及整个论坛举办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即主办方评估;评估还包括对参加者的可持续性跟踪评估;

筹备意向: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确认)、南京绿石基金(确认)、上海绿色大学生组织(确认)、安徽绿色大学生联盟(有待沟通)、莘农(确认)、绿色浙江(有待沟通),greensos(有待沟通)、厦大绿野(意向明确支持,有待协调)、广西绿沙(有待协调)、云大唤青(有待协调),湖北武汉(地区机构正在组建,有待协调);
其中筹备意向机构中,地区性机构愿意就明年的论坛在人力和财力上分担,尽力把明年的论坛做好;

明确提出,要给与部分西部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东北地区积极支持,主要包括:
第一批: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宁夏、贵州、内蒙古、河南、江西(如有不妥,表示歉意);
第二批:重庆、山西、辽宁、黑龙江、吉林(如有不妥,表示歉意);
参会名额分配,要求给与来自上述地区的一定比例和适当照顾报销比例;

3资金来源和覆盖面问题
经费来源:参与主办的社团支持、国际机构的支持、企业赞助、政府支持、个人一定费用的自理、营利性创业收入、企业销售支持、社会非现金的广泛支持;我们特别提出要维护地区交通距离问题产生的费用差额平衡问题,目前较多赞同距离较远花费较多的同学路费的一半给与报销,并且积极支持青年自己承担部分费用;
覆盖范围:大学生为主体,(我还是坚持社会青年为主体,包括那些在高中和没有读大学的农村同龄青年或者适龄社会公益青年);

4关于本次论坛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承担的会后总结工作
整理发言发给与会同学、整理参会人员名录发给参会人员、整理评估本次论坛;

第一次会议介绍;
参加会议并发言的有:西安的韩娟、李卫峰、武大胡困柱、西安李琴、上海谢房亮、兰大王超、武大田经纬、厦大胡菲、大连代表、内蒙古农大代表、人大陈刚、重庆谭秋莲、莘农绿石基金黄真平、四川宋磊、重庆叶嘉、西安黄广生、西安李宏、云大唤青代表、江西代表(还是山西代表?)、成都李绚、天津丑景尧、北京康大虎,(还有几名代表发言,因为纪录不清楚,所以我没有办法写出来,在此我表示歉意);
会议由西安大学生绿色应负责协调,黄真平主持,有三名分别来自厦大、成都、西安的女同学负责纪录和整理;

当时会议大家提出的主要议题纪录的有:
1要求会议评估,明确第二天(即20日)的会议安排;
2明确明天做什么;
3论坛的意义和价值,频率,召开时间,形式,具体操作等等;
4论坛覆盖面问题;
5后期总结问题;
6具体机制,明年如何开?
7单纯校园还是社会共同参与,平衡点在哪里;
8形式如何表现;
9为什么要组织论坛,意义在哪里?是否会与清华的那个培训和论坛冲突;
10要求有论坛负责制,正式邀请函,具体机制;
11大会经费;
12不要一点救过,要讲深讲透;
13学生以什么身份参加论坛;

第二次小规模的讨论
2003年11月20日

会议成果:
1再次讨论明年论坛的可行性与价值和意义,大家基本完全赞同举办,但是就质量问题有些建议和信心不足;其中肖志强同学对会议的价值疑惑较大,他做为北京大学生绿色营筹委并愿意把这理念与北京大学生绿色营结合;
2会议与会者在60人左右,有同学建议100人左右,具体还要协商;
3会议具体地点,基本倾向于在接近农村,有自然风貌的地方,集中4-5天时间,分论坛讨论;
4会议主题基本框架商讨:
*社团自身发展(组织建设、财务管理、融资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培训和能力建设、区域合作、社团与社会交往等);
*大学环境教育,全面推动大学环境教育和大学社团环境教育;
*涉及环境的社会问题探讨;
*其他;
有点遗漏,哪个同学愿意补充?谢谢

参加会议的青年有: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李宏、莘农黄真平、康大虎、北京物资学院郭群峰、上海肖志强、(还有两外两名同学,我没有记住,抱歉,有知道同学可以发邮件给我,谢谢)
会议由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绿石基金负责协调,上海肖志强同学主持;



第三部分
中国青年国际环境会议计划纲要
(2004—2007年,原则方案草稿)
在这里重点强调三个原则:
1不是为了办会议而办会议,需求是可观的,一定要落实基本需求;
2可持续性发展要有阶段性和目标性,强调社会意义和全面评估;
3重点支持大学青年和农村青年,相行不悖,不可偏颇;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8日
第一阶段:建立筹备小组,2003年11月—2004年1月1日;
目前邀请参加人员:
叶萌芽(社科院研究生,香港岭南大学毕业,曾经在绿色和平作志愿者,在协调);
刘文武(西安大学生绿色营,2003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环境会议大学生论坛协调人,确定);
谢  蕾(北京大学毕业,荷兰在读博士,清华NGO研究所环境课题研究员,在协调);
忻  皓(浙江大学毕业,绿色浙江,现在在浙江团省委负责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协调);
黄真平(莘农、绿石基金,确定);
其他成员也向社会公开,凡是愿意参加筹备的青年,均可加入,也会继续向地区性环境机构发出邀请,广泛参与,同时邀请两到三名西部地区环境机构青年参加。

第二阶段:确定会议方案和主题框架等问题,2004年1月—2004年3月8日;
(待民主决定)
第三阶段:具体落实参会议题、人数、经费,2004年3月—2004年9月15日;
(待民主决定)
第四阶段:会议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4年10月8日;
(待民主决定)
第五阶段:会议总结与评估、服务与筹备,2004年11月—2005年10月8日;
(待会议结束,民主决定)


2005年11月—2006年10月8日
重点落实会议目标
重点落实培养green CEO
重点落实大学社团自身建设
重点落实大学开展环境教育
重点落实乡村环境青年培养
重点落实城市学生社团区域性合作
落实国际合作和青年结合培养体制
(实施计划略)

2006年11月—2007年10月8日
重点落实会议亩目标
重点落实培养乡村green CEO
重点落实乡村青年开展环境教育
重点落实大学环境教育系列课程推广
适当范围规范推广国际合作和青年培养体制
落实三年全面评估和继续发展计划
(实施计划略)
发表于 2005-3-30 09: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后续的计划应该抓紧督促落实,怎样才能将此计划执行下去才是。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3-30 11: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的地区发展研讨会不就是在落实?

思想不要太僵硬啊
发表于 2005-3-30 13: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将计划中的筹备小组完善起来,成为一个比较权威的协调组。每次的论坛由协调组负责做重大决定,并根据每次论坛的决议进行协调督促,以便更好的落实决议。如果各地都召集一帮人都称为“中国青年国际环境会议”或者其他名称,就像绿色营一样泛滥,那时候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影响整个进程。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3-30 2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en

我很赞同
但是没有ren啊

或者没有合适的人参与啊
发表于 2005-3-31 08: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说到: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8日
第一阶段:建立筹备小组,2003年11月—2004年1月1日;
目前邀请参加人员:
叶萌芽(社科院研究生,香港岭南大学毕业,曾经在绿色和平作志愿者,在协调);
刘文武(西安大学生绿色营,2003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环境会议大学生论坛协调人,确定);
谢 蕾(北京大学毕业,荷兰在读博士,清华NGO研究所环境课题研究员,在协调);
忻 皓(浙江大学毕业,绿色浙江,现在在浙江团省委负责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协调);
黄真平(莘农、绿石基金,确定);
其他成员也向社会公开,凡是愿意参加筹备的青年,均可加入,也会继续向地区性环境机构发出邀请,广泛参与,同时邀请两到三名西部地区环境机构青年参加。

目前可以先落实这些人,看看他们是否有意向参与这个计划,另外再推选一些即可。建立合理的协调组,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
发表于 2005-3-31 10: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按:本文转入原创区,是因为本文不仅仅是限于一份总结,而更体现了作者对目前的地区性青年学生环境组织的思考)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198

主题

999

回帖

858

积分

黄河

积分
85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5-3-31 21: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那么麻烦了

这个事情目前已经转化为地区性组织法研研讨会了
相关人员我还在思考,我主要管三年交流,以后的就不管了:)

目前李宏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别的大家都有种种原因没有办法确定

谢谢您的建议,我会安排和考虑的

您有什么具体建议?如果您提的建议我都尝试了,那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发表于 2005-5-12 0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否借鉴连锁店的策略和管理办法思考这个问题。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9 04:01 , Processed in 0.0399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