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723|回复: 7

第N+1次呼唤:为白头硬尾鸭建保护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5 16: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
第N+1次呼唤:为白头硬尾鸭建保护区!
6b47e843hc65ee4fcdb14&690.jpg
(白头硬尾鸭,摄于新疆乌鲁木齐白湖,by 西锐)
  

尊敬的乌鲁木齐市政府:
尊敬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2012731日,是乌鲁木齐市的大日子,也是全国生态保护者的大日子。
就在这一天,乌鲁木齐的版图上出现了一个新地名“白鸟湖新区”,隶属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其核心地带包括
新疆著名湿地“白湖”
近年来,因为在白湖重新发现了世界级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白湖的知名度也随之大增。全国的生态保护者们担心已久,“白湖”中间多了一个“鸟”字,非但不能提升白头硬尾鸭的保护力度,更有可能导致它在整个新疆乃至整个中国彻底消失!
白头硬尾鸭在全球已不足万只。中国过去一直相信没有这个物种,几年前,在白湖的繁殖地被发现后,国内外众多生态保护者和观鸟爱好者为此激动不已。
一到繁殖季节,白头硬尾鸭雄鸟喙部会从暗褐色变成亮蓝色,在深蓝的湖面上犹如夜空中的星光,煞是好看。又因为嘴型酷似卡通唐老鸭,各地前来观瞻的鸟人亲切称之为“唐老鸭”,每每遇见,必驻足观赏,不愿离去。
每年4月开始,“白头硬尾鸭”从非洲和南亚迁徙到新疆来繁殖。们偏爱较浅的、淡水的、有咸味的富含盐的湿地区域,在如此苛刻的地理生境中,一代一代繁衍生息。
位于新疆西郊的白湖,正是这样一处理想繁殖地!
由泉水和雨水不断交融形成的白湖,曾在20065月吸引过十数对“白头硬尾鸭”在此繁殖,也创造了“白头硬尾鸭”在中国的最高纪录——47只,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繁殖种群之一。
然而,今天的白湖,四面受敌!东侧的采砂场中断了地下水源,西侧的采石场的开采又使水位下降,北面在2010年已经规划成为一个大型工业园区,一个大的排水口也正对着白湖,南面也有人类活动。
这么严重的人为干扰之下,白湖湿地原本占地上千亩,后来“缩减”至300多亩,现在只剩下数亩即将干涸的湖底了。此外,掏鸟蛋、烧芦苇……每年都在白湖发生,每一次都足以给濒危白头硬尾鸭带来灭顶之灾!
2007年的40多只,到2008年的10只,2010年的5只……令人愤慨的是,这样的濒危鸟种,在我国竟然还不是保护物种!竟然还没有一座可供庇护的自然保护区!
人们一遍又一遍呼吁乌鲁木齐为白头硬尾鸭建立保护区。新疆生态学会曾递交意见书,呼吁将白湖建立成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白头硬尾鸭,更保护这里110余种鸟类,包括全球易危鸟种黄爪隼及多种珍稀保护鸟类
媒体曾一度报道,这份意见书也转到了主管自然保护区批复的林业部门。一度有消息说,“相关的专家正在做科学探查”。全国生态保护者们却只是欣喜一阵,此后,“喜讯”便不再来。
731日,焦急等待的人们似乎从“白鸟湖新区”的成立看出了保护区难产的症结。大家心中充满了担忧,这个白头硬尾鸭只字不提的“白鸟湖新区”将对这一珍稀物种带来什么?一座五星级酒店?一座毫无生态的“生态景区”?一片无法对子孙后代交代的枯山死水?
然而,时间不多了!中国一旦永远告别白头硬尾鸭,将加速这一特殊的濒危鸟种世界范围内的生存危机。
我们呼吁,掌管全中国野生动物命运的林业主管部门,尽早将白头硬尾鸭列入国家级保护级别!
我们呼吁,乌鲁木齐尽早成立“白头硬尾鸭保护区”,哪怕仅仅是市级!
我们呼吁,“蕴含着生态和谐、充满希望的含义”的“白鸟湖新区”,能够为“白头硬尾鸭保护区”留出一片喘息之地,尝试开发区养护保护区的新实验。

期待你们的答复。
联系方式:自然大学鸟兽学院 niaoshouxueyuan@126.com 18600777951 刘女士
此致

敬礼

                                     一批关注白头硬尾鸭生存危机的环保志愿者

                                        201283




请与我们一同联署呼吁,将您的支持信息、姓名或机构
发到[url=>niaoshouxueyuan@126.com
我们同时也向社会征集白头硬尾鸭的照片、故事,为后世记录这一鸟种今时今日的危机生存。
更贴地址:http://www.birdnet.cn/showtopic-377933-1.aspx#4828695





白头硬尾鸭相关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47e84301016zo7.html[/url]


白湖物种相关资料(除白头硬尾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47e84301016zo3.html


联署机构及个人:


联署名单(8月13日上午更新)


机构:

1. 安徽省观鸟会
2. 北京768创意产业园海知源生态艺术馆
3. 北京观鸟会
4.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自然遗产与生态保护研究室
5. 冰糖动保小组(北京)
6. 常州野鸟会(江苏)
7. 大连爱及生灵动物救助协会(辽宁)
8. 大连五棵松摄影俱乐部(辽宁)
9. 德阳观鸟会(四川)
10. 福建省观鸟会(福建)
11. 观鸟中国网(www.cbw.org.cn
12. 杭州爱心动物救助会(浙江)
13. 河南野鸟会
14. 济南市黄河流浪狗救助中心(山东)
15.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重庆)
16. 江苏观鸟会
17. 江苏野鸟会
18. 喀什观鸟会(新疆)
19. 柳州观鸟会(广西)
20. 泸州观鸟会(四川)
21. 绿色荒野自然工作室(广东佛山)
22. 绵阳市爱鸟协会(四川)
23. 鸟哨志愿者队(上海)
24. 鸟网(www.birdnet.cn
25. 盘锦市观鸟会(辽宁)
26. 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河北)
27. 青岛野生动物救助协会(山东)
28. 厦门市滨海湿地与鸟类研究中心(福建)
29. 深圳市观鸟会(广东)
30. 首善广东志愿者中心(广东)
31. 苏州大学动物保护协会(江苏)
32. 西安红石榴伴侣动物救助中心(陕西)
33. 西安西京犬业救助中心(陕西)
34. 幸运土猫
35. 洋县朱鹮爱鸟协会(山西)
36. 云南观鸟会(云南)
37. 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
38. 浙江野鸟会
39. 震旦鸟网(www.niao.hk
40. 自然大学(北京)
41. 自然之友野鸟会(北京)



个人:


1. 敖咏梅(新疆乌鲁木齐)
2. 白震(四川成都)
3. 包红刚(新疆乌鲁木齐)
4. 毕亚丁(新疆乌鲁木齐)
5. 蔡琼(陕西)
6. 蔡卫和(福建)
7. 陈贝(福建)
8. 陈方(南京)
9. 陈菲(北京)
10. 陈冯晓(耳东)
11. 陈国华(杭州)
12. 陈海昆(南京)
13. 陈凯西(新疆乌鲁木齐)
14. 陈克(陈克)
15. 陈镭(南京)
16. 陈林(福建福州)
17. 陈鲁生(济南)
18. 陈晓明(南京)
19. 陈一文(四川绵阳)
20. 程普(浙江嘉兴)
21. 戴子越(北京)
22. 邓家灵(四川成都)
23. 邓小峰(常州)
24. 丁德永(北京)
25. 丁进清(新疆喀什)
26. 丁叶多(南京)
27. 丁玉祥、马朝红(河南洛阳)
28. 董美麟(上海)
29. 董文晓(福建)
30. 杜世伟(北京)
31. 鄂万威(北京)
32. 樊清常(四川成都)
33. 范京(新疆库尔勒)
34. 范明(南京自然摄影师)
35. 冯立国(辽宁文博律师事务所律师,鸟网辽宁版版主)
36. 冯永锋(北京)
37. 冯振(北京)
38. 付建平(北京)
39. 郭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40. 郝炜(陕西)
41. 郝夏宁(南京)
42. 何楠(建设银行北京分行)
43. 侯银续(安徽合肥)
44. 侯志刚(广州)
45. 胡斌(北京)
46. 胡典世(深圳)
47. 胡萍(四川成都)
48. 胡启德(四川成都)
49. 胡蕊娟(北京)
50. 胡英(四川成都)
51. 皇舰(四川成都)
52. 黄晓敏(河南洛阳)
53. 黄亚慧(新疆乌鲁木齐)
54. 姜卫星(北京)
55. 解焱(四川成都)
56. 金轶群(南京)
57. 孔建国(南京)
58. 雷洪(新疆库尔勒)
59. 李代君(四川成都)
60. 李东生(广东韶关)
61. 李宏仁(浙冮)
62. 李洪鹏(北京)
63. 李怀仁(南京)
64. 李金亮(河北秦皇岛)
65. 李理(北京)
66. 李淼(新疆乌鲁木齐)
67. 李明(四川成都)
68. 李强(山东)
69. 李涛(四川成都)
70. 李晓阳(北京)
71. 梁钊(北京)
72. 梁志坚(南京)
73. 林唯舟(四川成都)
74. 刘波(牡丹江)
75. 刘广洲(辽宁)
76. 刘昊(四川绵阳)
77. 刘慧莉(北京)
78. 刘玲(北京)
79. 刘天天(北京)
80. 刘天翔(四川绵阳)
81. 刘微(新疆乌市)
82. 刘维(南京)
83. 刘晓勤(南京)
84. 刘学忠(河北秦皇岛)
85. 刘岩(南京)
86. 刘哲青(新疆库尔勒)
87. 柳永(北京)
88. 卢海(上海)
89. 罗琛(南京)
90. 罗芳芳(北京)
91. 罗建鸿(江西)
92. 罗永川(四川成都)
93. 罗永辉(福建福州)
94. 吕士成(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95. 马春涛(常州)
96. 马立新(新疆库尔勒)
97. 马莹(四川成都)
98. 莫奕臻(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99. 倪明(南京)
100. 倪文勇(四川成都)
101. 牛蜀军(四川成都)
102. 彭博(北京)
103. 漆青山(上海)
104. 祁飞鸿(常州)
105. 钱景华(南通)
106. 秦绪德(四川成都)
107. 裘崇伟(福建厦门)
108. 任晓彤(上海,复旦大学大一新生,鸟哨志愿者队志愿者)
109. 任月恒(山东)
110. 荣昕(北京)
111. 阮跃(南京)
112. 沈强(南京)
113. 施雨媫(四川成都)
114. 史方伟(上海)
115. 史柱(新疆乌鲁木齐)
116. 舒晓奋(北京)
117. 束俊松(南京)
118. 苏小虹(广州)
119. 孙晨(北京)
120. 孙迪明(新疆阜康石油基地)
121. 孙浩(北京)
122. 孙磊(北京)
123. 孙佩(南京)
124. 孙宪(山东威海)
125. 唐永俊(常州)
126. 陶轩(四川成都)
127. 田珂菁(新疆乌鲁木齐)
128. 童光琦(重庆)
129. 王安青(河北)
130. 王昌达(四川绵阳)
131. 王聪骢(上海)
132. 王国建(四川成都)
133. 王洪波(山东莱州)
134. 王龙陵(四川成都)
135. 王瑞卿(北京)
136. 王士伟(四川成都 中国风景摄影网)
137. 王尧天(新疆库尔勒)
138. 危骞(重庆)
139. 韦晔(南京)
140. 文翠华(新疆乌鲁木齐)
141. 吴春晖(常州)
142. 吴丹(江苏)
143. 伍孝崇(四川成都)
144. 武一祥(河北)
145. 夏淳(南京)
146. 肖炳祥(福建福州)
147. 肖可(四川成都)
148. 肖克坚(重庆)
149. 谢菁昕(上海)
150. 邢睿(新疆乌鲁木齐)
151. 徐景文(盘锦)
152. 徐鹃(南京)
153. 徐萌(深圳)
154. 徐蓉芳(四川成都)
155. 许传辉(黑龙江)
156. 许明(四川成都)
157. 许明岗(无锡)
158. 严少华(南京)
159. 杨凤金(大庆)
160. 杨海明(北京)
161. 杨恒(北京)
162. 杨局太(甘肃)
163. 杨梦椒(四川成都)
164. 杨明超(四川成都)
165. 杨廷松(新疆伊犁)
166. 杨晓林(天津,中国绿化基金会 首席摄影师)
167. 杨扬(南京)
168. 杨志栋(上海)
169. 余洪(四川成都  中国风景摄影网四川站斑竹)
170. 袁屏(南京)
171. 张波(四川成都)
172. 张驰(南京)
173. 张海霞(北京)
174. 张金(四川成都)
175. 张军(河南洛阳)
176. 张俊(四川成都)
177. 张磊(南京)
178. 张鹏(北京)
179. 张平(黑龙江)
180. 张群(河南)
181. 张伟(哈尔滨)
182. 张西娅(广东广州)
183. 张岩(河北唐山)
184. 张雁(江苏野鸟会会员)
185. 张永(北京)
186. 张振强(北京)
187. 张征  (北京)
188. 赵福群(四川成都)
189. 赵梅生(北京)
190. 赵顺(四川成都)
191. 赵玉玲(北京)
192. 郑嘉君(新疆乌鲁木齐)
193. 郑宽仁(南京)
194. 郑铭伟(福建厦门)
195. 郑兆海(山东济南)
196. 朱頔(河南)
197. 朱敬恩(厦门)
198. 朱小元(南京)
199. 卓伟明(广州)
200. 邹强(上海)
201. 邹维明(南京)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头硬尾鸭相关资料:
物种鉴定特征描述  
    描 述:极易识别的矮胖型(46厘米)褐色鸭。尾硬而上翘或贴于水面。头黑白两色。雄鸟头白,顶及领黑,繁殖期嘴蓝色。雌鸟及雏鸟头部深灰。偶有第一春的雄鸟 头全黑,嘴基明显膨大。虹膜-近黄;嘴-雄鸟蓝色,雌鸟灰色;脚-近灰色。叫声:常无叫声。雄鸟游聚一起竖起尾和颈作求偶炫耀时,咯咯低鸣并作管笛声。雌 鸟作低沉粗哑叫声。
分布范围:地中海和西亚至中国西北。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特别稀少,现状不明。在新疆西部的准噶尔盆地及天山地区有过繁殖记录。近年零星个体曾见于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在湖北洪湖有过越冬记录。
习 性:多栖于淡水湖泊。
分 类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鸭科 (Anatidae)
属:硬尾鸭属 (Oxyura)
中文俗名:
英文俗名:
White-headed dtiff-tailed duck
White-headed duck
同物异名:

濒危等级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
濒危 EN A2acde; C1
依据标准:全球种群在过去十年中种群数量下降了60%
中国红皮书等级:稀有
中国红皮书等级生效年代:1996
国家保护级别:未列入
国家保护级别生效年代:1989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生效年代: 1997年
IUCN濒危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 1996年
IUCN濒危等级:EN A1acde 生效年代: 2003年
被列入世界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属全球性濒危动物。
保护等级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濒危(EN)。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内分布  
新疆        黑龙江        河北
国外分布 中国种群占全球比例 中国只有2-3个分布记录,中国种群占世界种群的比例不详
生物学 浅水、富营养的盐性湿地,封闭的内陆水域以及半干旱地区;冬季在开阔的水域集群,远离突出的植被。
Lives in shallow water, abundant salty wetlands, close inland waters and half?dry areas; gather in swarms on broad water areas, far away from tall plants.
种群 全球种群 2 500 ~ 10 000 只,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国只有 2 ~ 3 个分布记录。
Global population is 2 500 ~ 10 000; declining significantly; only 2 ~ 3 distribution records in China.
生境 5.6——湿地——季节性淡水湖(储水面积超过8公顷)
淡水湖泊。5.7——湿地——常年淡水池塘(储水面积少于8公顷)
淡水湖泊。 致危因素 过去:
1.1.7——生境退化或丧失(人为所致)-农业-淡水养殖
3.1.1——采捕-食物-维持生计或本地贸易

现在:
1.1.1.3——生境退化或丧失(人为所致)-农业-作物-规模农业
1.9——生境退化或丧失(人为所致)-不详
9.8——内在因素-种群波动

将来:
1.1.1.3——生境退化或丧失(人为所致)-农业-作物-规模农业
6.3——污染(影响生境和/或物种)-水污染
9.8——内在因素-种群波动

乌鲁木齐市西郊白湖繁殖记录
2007年5月21日:3只(雌:1只,雄:1只,亚成:1只)
2007年6月13日:27只 (雌:9只,雄:14只,亚成:4只)
2007年6月23日:9只
2007年8月4日:幼鸟3只
2007年8月19日:6只
2007年9月4日:45只
2007年9月7日:21只
2007年9月9日:35只
2008年4月13日:4只(雌:1只,雄:3只)
2008年4月26日:3只
2008年5月7日:4只
2008年5月18日:3只
2008年7月10日:1只
2008年7月20日:7只
2008年8月25日:19只
2008年9月7日:19只
2008年9月16日:17只
2008年9月27日:11只
2008年10月4日:5只
2008年10月15日:3只
2009年4月11日:7只
2009年5月—7月记录:3只
2010年4月24日:14只(雄:8只,雌:6只)
2010年5月2日:7只(雄:4只,雌:3只)
2010年5月9日:3只
2010年7月11日:6只
2011年4月26日:7只(雄:4只,雌3只)
2011年5月6日:3只(雄:2只,雌:1只)
2011年7月23日:3只
2011年10月22日:2只
2012年4月7日:1只
2012年4月27日:3只(雄:2只、雌:1只)
2012年7月16日:5只(雄:3只、雌:2只、幼鸟:11只)
数据来源: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及鸟友个人记录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湖其他物种相关资料:

一、鸟类名录(13目  33科  113种)
鸊鷉目    PODICIPEDIFORMES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小鸊鷉      Tachybaptus (Podiceps) ruficollis  (Pallas)  ,Little Grebe
黑颈鸊鷉    Podiceps nigricollis  Brehm , Black-necked Grebe
凤头鸊鷉    Podiceps cristatus  (Linnaeus) , Great Crested Grebe

鸬鹚科    Phalacrocoracidae
鸬  鹚    Phalacrocorax carbo  (Linnaeus)  ,  Great Cormorant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鹭  科      Ardeidae

大白鹭    Egretta alba  (Linnaeus)    ,  Great Egret
苍  鹭    Ardea cinerea  (Linnaeus)  ,  Grey Heron
小苇鳽    Ixobrychus minutus  (Linnaeus)  ,Little Bittern

鸬鹚科    Phalacrocoracidae
鸬  鹚    Phalacrocorax carbo  (Linnaeus)  ,  Great Cormorant

鹳  科      Ciconiidae
黑  鹳    Ciconia nigra  (Linnaeus)  , Black Stork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鸭  科      Anatidae

灰  雁 (野鹅)  Anser anser  (Linnaeus)  ,Greylag Goose
赤麻鸭(黄鸭)    Tadorna ferruginea  (Pallas) , Ruddy Shelduck
针尾鸭      Anas acuta  Linnaeus  , Northern Pintail
绿翅鸭(小凫)  Anas crecca  Linnaeus ,  Common Teal
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  ,  Mallard
赤膀鸭    Anas strepera  Linnaeus  ,  Gadwall
赤颈鸭    Anas penelope  Linnaeus  ,  Eurasian Wigeon
白眉鸭(巡凫)    Anas querquedula  Linnaeus  ,  Garganey
琵嘴鸭    Anas clypeata  Linnaeus  , Northern Shoveler
赤嘴潜鸭  Netta rufina  (Pallas)  , Red-crested Pochard
红头潜鸭  Aythya ferina  (Linnaeus) , Common Pochard
白眼潜鸭  Aythya nyroca  (Guldenstadt)  , Feruginous Pochard
凤头潜鸭  Aythya fuligula  (Linnaeus)  ,Tufted Duck
斑脸海番鸭Melanitta fusca  Linnaeus  ,White-winged Scoter
鹊  鸭    Bucephala clangula  (Linnaeus)  ,Common Goldeneye
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  (Scopoli)  , White-headed Stiff-tailed Duck
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  Linnaeus  , Common Merganser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鹰  科      Accipitridae

[黑]鸢    Milvus (korschun) lineatus  (Gmelin)  ,Black  Kite
棕尾鵟\    Buteo rufinus  (Cretzschmar)  ,Long-legged Buzzard
草原鵰    Aquila rapax  (Temminck)  ,Steppe Eagle
白尾鹞    Circus cyaneus  (Linnaeus)    ,  Hen Harrier
鹗 (鱼鹰)      Pandion haliaetus  (Linnaeus)  , Osprey

隼  科      Falconidae
燕  隼    Falco subbuteo    Linnaeus , Eurasian Hobby
黄爪隼    Falco naumanni  Fleischer , Lesser Kestrel
红  隼    Falco tinnunculus  Linnaeus , Common Kestrel

鸡形目    GALLIFORMES
雉  科      Phasianidae

石  鸡 (嘎哒鸡)  Alectoris chukar  J.E.Gray  ,Chukar
斑翅山鹑  Perdix dauuricae  (Pallas)  ,Daurian Partridge

鹤形目    GRUIFORMES
鹤  科      Gruidae

灰  鹤    Grus grus  (Linnaeus) , Common Crane
蓑羽鹤    Anthropoides virgo  (Linnaeus) , Domoiselle Crane

秧鸡科    Rallidae
长脚秧鸡  Crex crex  (Linnaeus)  ,  Corn Crake
黑水鸡(红骨顶)  Gallinula chloropus  (Linnaeus) , Common Moorhen
骨顶鸡(白骨顶)    Fulica atra    Linnaeus , Common Coot

鴴 科      Charadriidae
凤头麦鸡  Vanellus vanellus  (Linnaeus) ,  Northern Lapwing
金眶鸻(黑领鸻)    Charadrius dubius  Scopoli , Little Ringed Plover
环颈鸻(白领鸻)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Linnaeus  , Kentish Plover

鹬  科      Scolopacidae
鹤  鹬    Tringa erythropus  (Pallas)  ,  Spotted Redshank
红脚鹬    Tringa totanus  (Linnaeus)  ,Common Redshank
白腰草鹬  Tringa ochropus  Linnaeus  ,  Green Sandpiper
矶  鹬    Actitis(Tringa)hypoleucos  Linnaeus ,  Common Sandpiper
翘嘴鹬    Xenus cinereus  (Gudldenstadt)  , Terek Sandpiper
乌脚滨鹬  Calidris temminckii  (Leisler)  , Temminck’s Stint
阔嘴鹬    Limicola falcinellus  (Pontoppidan)  , Broad-billed Sandpiper

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Linnaeus) , Black-winged Stilt

瓣蹼鹬科  Phalaropodidae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Linnaeus) , Red-necked Phalarope

鸥形目    LARIFORMES
鸥  科      Laridae

渔  鸥    Larus ichthyaetus  Pallas  ,  Great Black-headed Gull ( Pallas's Gull )
红嘴鸥    Larus ridibundus  Linnaeus    ,  Black-headed Gull
小  鸥    Larus minutus  Pallas  , Little Gull
白翅浮鸥  Chlidonias leucoptera  (Temminck)  ,  White-winged Black Tern
普通燕鸥  Sterna hirundo  Linnaeus    ,  Common Tern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鸠鸽科      Columbidae

原  鸽      Columba livia    Gmelin  ,  Rock Pigeon (Rock Dove)
山斑鸠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Latham)  ,  Oriental Turtle Dove
灰斑鸠      Streptopelia decaocto  (Frivaldszky)  ,  Collared Turtle Dove
棕斑鸠      Streptopelia senegalensis  (Linnaeus)    ,  Laughing Dove ( Palm Dove )

鹃形目      CUCULIFORMES
杜鹃科      Cuculidae

大杜鹃(布谷鸟)      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    Common Cuckoo

鴞形目      STRIGIFORMES
鸱鴞科      Strigidae

纵纹腹小鴞  Athene noctua  (Scopoli)  ,    Little Owl

雨燕目      APODIFORMES
雨燕科      Apodidae

楼  燕 (雨燕)    Apus apus  (Linnaeus) ,      Common Swift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戴胜科      Upupidae

戴 胜        Upupa epops  Linnaeus  ,  Hoopoe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百灵科      Alaudidae

亚洲短趾百灵(小沙百灵)  Calandrella cheleensis (rufescens)  (Swinhoe)  ,  Asian Short-toed Lark
凤头百灵    Galerida cristata  (Linnaeus)  , Crested Lark
云  雀      Alauda arvensis  Linnaeus  , Skylark
角百灵      Eremophila alpestris  (Linnaeus) ,  Horned Lark

燕  科        Hirundinidae
崖沙燕(灰沙燕)      Riparia riparia  (Linnaeus) ,    Sand Martin
家  燕      Hirundo rustica  Linnaeus,    House Swallow (Barn Swallow)
毛脚燕      Delichon urbica  (Linnaeus) ,  House Martin

鹡鴒科      Motacillidae
黄鹡鴒        Motacilla flava  Linnaeus  ,  Yellow Wagtail
黄头鹡鴒      Motacilla citreola  Pallas ,    Yellow-headed Wagtail  ( Citrine Wagtail )
灰鹡鴒      Motacilla cinerea  Tunstall ,  Grey Wagtail
白鹡鴒      Motacilla alba  Linnaeus  ,  White Wagtail
田  鹨(理氏鹨) Anthus richardi Vieillot,Common Pipit
平原鹨      Anthus campestris  Linnaeus  ,  Tawny Pipit
水鹨        Anthus spinoletta  Linnaeus ,  Water Pipit

伯劳科      Laniidae
荒漠伯劳(棕尾伯劳)    Lanius isabellinus Hemprich et Ehrenberg  ,  Rufous-tailed Shrike ( Isabelline Shrike )
黑额伯劳    Lanius minor    Gmelin  ,  Lesser Grey Shrike
灰伯劳      Lanius excubitor  Linnaeus  ,  Great Grey Shrike

椋鸟科      Sturnidae
粉红椋鸟    Sturnus roseus  (Linnaeus)  ,  Rose-colored Starling
紫翅椋鸟(黑巴)    Sturnus vulgaris  Linnaeus  ,  Common Starling

鸫亚科      Turdinae
新疆歌鸲(夜莺)    Luscinia megarhynchos  (Brehm)  ,  Nightingale
蓝点颏(蓝喉歌鸲)      Luscinia svecica  (Linnaeus)  ,  Bluethroat
黑喉石即鸟  Saxicola torquata  (Linnaeus)  ,  Common Stonechat
沙  即鸟  Oenanthe isabellina    ( Temminck )  ,  Isabelline Wheatear
漠  即鸟  Oenanthe deserti  (Temminck)  ,  Desert Wheatear
白顶即鸟  Oenanthe hispanica  (Linnaeus)  ,  Pied Wheatear
白背矶鸫    Monticola saxatilis  (Linnaeus)  ,  White-backed Rock Thrush ( Rufous-tailed Rock Thrush )
乌  鸫      Turdus merula  Linnaeus  ,  Blackbird
槲  鸫      Turdus viscivorus  Linnaeus  , Mistle Thrush

画眉亚科    Timaliinae
文须雀      Panurus biarmicus  (Linnaeus)  ,  Bearded Tit  ( Bearded Parrotbill ,Bearded Reedling )

莺亚科      Sylviinae
芦苇莺      Acrocephalus scirpaceus  (Herman)  , Reed Warbler(新疆鸟类新纪录)
稻田苇莺    Acrocephalus agricola  (Jerdon) ,  Paddy-field Warbler
横斑林莺    Sylvia nisoria  (Bechstein)  ,  Barred Warbler
灰白喉林莺  Sylvia communis  Latham  , Common Whitethroat ( Greater Whitethroat )

山雀科      Paridae
灰蓝山雀    Parus cyanus  Pallas  ,  Azure Tit

攀雀科      Remizidae

白冠攀雀      Remiz pendulinus  (Linnaeus)  ,    Penduline Tit

文鸟科      Ploceidae
家麻雀      Passer domesticus  (Linnaeus)  ,  House Sparrow
黑胸麻雀    Passer hispaniolensis  (Temminck) ,  Spanish Sparrow
[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Linnaeus)  ,  Tree Sparrow
石  雀      Petronia petronia  (Linnaeus)  ,  Rock Sparrow

雀    科        Fringillidae
红额金翅(雀)    Carduelis carduelis  Linnaeus  , Goldfinch
黄嘴朱顶雀  Carduelis flavirostris  (Linnaeus) ,    Twite
赤胸朱顶雀  Carduelis cannabina  (Linnaeus)  ,  Linnet
白头鹀      Emberiza leucocephala  Gmelin ,  Pine Bunting
褐头鹀      Emberiza bruniceps  Brandt  ,  Red-headed Bunting
灰颈鹀      Emberiza buchanani  Blyth  ,  Grey-necked Bunting
戈氏岩鹀    Emberiza (cia)godlewskii    Taczanovski  ,  Godlewski's Bunting
芦  鹀      Emberiza schoeniclus  Linnaeus ,    Reed Bunting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黑鹳
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4种:黑鸢 、棕尾鵟\、草原鵰、白尾鹞、鹗(鱼鹰)、燕隼、 红隼、黄爪隼、小鸥、纵纹腹小鴞、灰鹤 、 蓑羽鹤、长脚秧鸡、小苇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保护鸟类:5种:黑颈??、苍鹭、大白鹭、斑脸海番鸭、白头硬尾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保护鸟类:3种:针尾鸭、赤膀鸭、白眼潜鸭

数据来源: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及鸟友个人记录

二、两爬类
快步麻蜥、奇台沙蜥、新疆漠虎、弯脚虎一种
2012年6月中旬去白湖时 抓到一只岩蜥 可能是新纪录 (北京动物所汪洋提供,2012年6月研究生毕业农大)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6841696114028.jpg

6841721121539.jpg

6841746135794.jpg

6841818065137.jpg

6841843073471.jpg


7106485211974.jpg

7106502327395.jpg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6

主题

4

回帖

36

积分

水滴

积分
3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8-30 23: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特别感谢济溪环境交流网络的联署支持,后期我将更新所有的白头硬尾鸭的活动进展,直到它有一个不管是好或者坏的结局,你们的支持更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一起加油,与”白头“偕老。

其他相关活动信息:
8月12日 新疆观鸟会 白湖湿地鸟类调查报告
http://bbs.520dc.com/read.php?tid=48956&fpage=2

The last wild duck:White-headed Duck Oxyura leucocephala,白头硬尾鸭——乌鲁木齐百鸟湖最后的抉择(马鸣)
http://maming3211.blog.163.com/b ... 161201271224441684/

6

主题

4

回帖

36

积分

水滴

积分
3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8-30 23: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白头“偕老 系列活动:建保护小区讨论会记录(北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疆乌鲁木齐白鸟湖新区开发在即,如何保护好新区内的白湖,才能保护世界级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是这些天来全国许多鸟友和生态保护者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8月9日下午,在中科院动物所C101室,自然大学鸟兽学院有幸邀请到新疆观鸟爱好者西锐、自然保护地法推动学者解焱、民间组织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负责人李理,以及新疆生态及鸟类学者马鸣、新疆鸟会志愿者张耀东一同进行了一次交流会。大家共同的期望是,尽早给出一个保护白湖的方案,尽快递交给乌鲁木齐市政府和林业部门,以便尽最大可能,在新疆白湖,为白头硬尾鸭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小区,留住这一珍稀物种。由此,或许能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改良进程,提供一个鲜活案例。


(白头硬尾鸭,主要繁殖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西伯利亚西部,并散在蒙古西北部、欧洲黑海附近的个别地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以及非洲西北隅,在中国新疆西北部阿拉套山脉繁殖,天山阿拉山口是观测到的白头硬尾鸭迁徙通道之一。Photo by 冬冬)

白头硬尾鸭:仍不是国家保护级别的世界濒危物种

         不用怀疑,这样头部是雪白的、嘴部犹如晴空一般亮蓝的水鸟,足以吸引任何一个观鸟人的眼球。新疆观鸟协会会员张耀东回忆,2007年5月中旬,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近郊的一处小型库塘湿地,他就是这样被这种奇特的水鸭吸引,并迅速拍下了照片。
        经过鸟会专家的鉴定,这种嘴部形状很像“唐老鸭”的野鸭,正是白头硬尾鸭,数量非常少,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全球濒危鸟种之一,在中国也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在最近的十年内,白头硬尾鸭在整个中国也只有新疆曾有零星的观测记录,没有证实在中国繁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几年来,新疆本地媒体多次报道白头硬尾鸭栖息地白湖破坏,繁殖数量直线下降,也让白头硬尾鸭成为知名鸟种。Photo by 西锐)
         
         为什么繁殖那么重要?依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数据,白头硬尾鸭的数量在全球只有2500~10000只,整体下降了60%,是否成功繁殖,对这一物种都极为关键,而每一片供其繁殖的栖息地,也就尤其需要保护。
        2007年6月,新疆观鸟会会员文志敏于北疆奎屯市污水库观察到白头硬尾鸭14只,其中成鸟6只,3雄3雌,幼鸟8只。同年,张耀东在距离乌鲁木齐市中心14公里的西郊白湖,记录到最大的白头硬尾鸭群落,雄雌成鸟及幼鸟共达45只,填补了白头硬尾鸭在中国繁殖的记录空白。
        根据数年监测,张耀东等多位新疆本地的观鸟爱好者这样总结道:每年5月中旬,白头硬尾鸭会陆续来到新疆西北诸这几个极个别的观测点,一直呆到十月中旬。它们筑巢于茂密但又远离岸边的苇丛、港湾中,与水鸡、绿头鸭等享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每年的孵化育雏时间为5-6月期间,雏鸟首现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孵化完成后,由雌鸭庇护雏鸟离巢觅食、游弋,但一般局限于近苇丛周边活动,每窝雏鸟数量为1-5只。到了育雏后期(一般在8月上旬以后),白头硬尾鸭各家族逐渐趋于合群活动,并喜欢在远离岸边的大水域与其它水鸟混群,并呈现明显的雌、雄、幼共处之特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白头硬尾鸭逐渐成名,提供观测数据的各地鸟友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内地来的爱好者,然而今年至今为止的统计数字不容乐观,只有2只雄鸟,1只雌鸟,11只小鸟,Photo by 西锐)
         
       但张耀东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哪个观测点的带幼群落能达到2007年白湖的规模。不仅如此,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四个白头硬尾鸭分布点——分别是新疆西北部的两处自然水域、两处污水池中,已有两处彻底弃用,剩下仍在使用的繁殖点,一个在乌鲁木齐西郊白湖的天然湿地,一个是邻市奎屯的一处污水池,但情形不容乐观。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鸟类专家马鸣通过电话连线告诉我们:他最近刚去了两次白湖,第二次没有看到,第一次只看到了一只雄鸟,原因很简单,人为干扰太大了,白湖里有人在游泳,有人在划船……
        不等马鸣说完,一只雄鸟在湖中间备受干扰、欺凌的样子的画面马上浮现在笔者眼前。这也正如白头硬尾鸭在中国的法律保护地位,在今天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白头硬尾鸭仍然属于“三有动物”,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中国也仍然没有任何一处法律认可的地域,作为自然保护地,来庇护白头硬尾鸭的生存。

(在白湖记录到的白头硬尾鸭繁殖群落数量峰值达到45只,此后直线下降,2010年仅为5只。在整个新疆乃至中国,有确凿证据的分布点仅有4处,其中有2处已经彻底放弃。Photo by 张耀东)

白湖:未来的城中湖,如何来保护?

         西锐是常驻新疆的观鸟爱好者,从2006年开始,新疆几乎所有有鸟的地方他都去过了,他说,新疆有鱼虾的水塘、湿地在新疆也不少,但从没有一片湖泊,像白湖这样,一直吸引着白头硬尾鸭。
         白湖位于新疆西郊,距乌鲁木齐市中心14公里,是一片湖面积仅有1.1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两面环山、遍生芦苇。西锐说,白湖没有外入水源,由雨水和泉水融化而成,所以白湖的水质属于富氧水体,除了水鸟,只有一些浮游生物生存其中。
         这很符合白头硬尾鸭对栖息地的要求——“浅水、富营养的盐性湿地,封闭的内陆水域以及半干旱地区(baohu.or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湖是目前白头硬尾鸭唯一一处天然湿地繁殖点,然而今天的白湖备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白头硬尾鸭数量急剧减少。Photo by 老老牛)

         相比奎屯的人工污水池,白湖一直被看做是更为理想的白头硬尾鸭繁殖地。此外,保护好白湖,不仅仅是为了白头硬尾鸭。
        西锐介绍,除了白头硬尾鸭以外,观鸟爱好者们这些年来在这里共记录到113种鸟类,可以说,白湖是一片非常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同时,白湖也是这上百种鸟类最后的希望。张耀东说,乌鲁木齐湿地保护问题严峻,乌鲁木齐东郊湿地已经变成了一个臭水坑,北郊也湿地也成了一片臭水坑和垃圾场,南郊的湿地则不断在萎缩、碎片化,而西郊的白湖湿地,到目前为止,至少还没有彻底消失。
        最近这五、六年来,随着白头硬尾鸭在当地媒体中频繁亮相,白湖从一个寂静之所,变成市民们的玩乐地,那些来这里烧烤、游泳的人们并不会感受到白湖正在面临的威胁。张耀东说,目前,白湖的北岸在2010年已经规划成为一个大型工业园区,一个大的排水口也正对着白湖;西北岸1公里处持续多年的炸山采石活动;东岸有一个采沙场,距离最多是300米;而白湖的西岸,过去他认为还比较荒凉,最近去看也开始出现建筑群。“这些可以作为缓冲带的边界如果没有了,白湖的补给水源就没有了,白湖还能不能保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了掏鸟蛋、挂鸟网,烧芦苇也是直接的伤害方式。芦苇丛是白头硬尾鸭的筑巢区域,但每隔2-3年,当地牧人就会放火烧一次,促进芦苇的生长。张耀东曾设想,能否与牧人商量,放火烧的时间错过筑巢及孵化期,确保白头硬尾鸭的繁殖顺利进行?Photo by 张耀东)


        马鸣通过电话连线向大家介绍,从已经公布的白鸟湖新区规划图来看,未来的白湖将成为整个开发区的中心,“一个城中湖”,方圆100公里都要开发西部是工业园,东部高铁、高速等交通集中枢纽、北部是科技园,现在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要上升为500万人口,大量盖住宅区和工业园,路也是四通八达。
         “整个环境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一旦变成那样,没有任何缓冲带,我们怎么去保护?而且现在政府至今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保护这个白湖,是否保护白头硬尾鸭……”马鸣担忧地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片天然水域是白头硬尾鸭放弃的一处分布点,曾一度被看做是白湖的明天。位于在白湖偏北一公里处,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有茂密的苇丛遮蔽,周边为荒山旷野,07年、08年曾有观测记录,但2008年以后,北500米处修筑公路并逐步进行工业开发,建筑活动逼近湖区边沿。自2009年春至2010年7月,此处不再有白头硬尾鸭活动的迹象。Photo by )


自然保护小区,白头硬尾鸭最后的希望

        现场听众、北京清华城市规划院发展策划中心创意总监兼自然遗产与生态保护研究室主任杨海明说,依照他的观察,之所以今天的中国城市规划普遍出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严重失误的问题,是因为今天园林设计专业的设置,和环境保护、生物保护完全割裂,“不是设计师们没有良心,而是没有知识。”
         但幸好今天的中国不乏个别优秀案例反其道行之。在发起《为白头硬尾鸭建自然保护小区》公开信联署之后,有不少人提到厦门栗喉蜂虎保护案例,即开发商主动向观鸟人士请缨献计献策,最终修改规划,成功保护了鸟种。
         除此以外,当日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的可行空间中。尽管保持栖息地完整和通道连片,在中国自然保护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已然碎片化的小范围栖息地,对于许多濒危物种保护来说,同样举足轻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未来的白湖,即地图中的“白鸟湖”,在白鸟湖新区规划中作为城中湖,这样的规划能否让白湖留出足够的缓冲区,确保白湖的水位不会下降,以保障白头硬尾鸭的繁衍?)
         

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解焱介绍,“许多面积比白湖更小的保护地都已经成为了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小区很灵活,如果区域很小,针对某一个特别的物种,手续简单,可以很快建立起来。”

位于北京十渡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保护站负责人李理介绍,在过去12年中,保护站带领志愿者开展巡护、救助、宣导、协助执法等工作,积极与当地政府互动,带动更多当地社区村民加入保护,并推重推动了黒\鹳自然保护小区的成立。“当时解焱老师给了我一本自然保护地的书,我拿去和当地林业局谈,他们说,成立保护区没希望,但是成立自然保护小区,这个可以。同时,保护小区的巡护资金由我们承担,这个事情最终就办成了。”

解焱认为,只要有人做巡护,坚持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督促执法,对当地人进行宣导,这些基础的工作足以促成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区的问题本身就出在执法推动上,许多保护区管理局没有一个人下去做巡护,这就是为什么,志愿者自发形成的巡护工作非常值得肯定,非常需要加以发挥。”解焱说。

近半年多来,解焱一直在努力推动以自然保护地法代替自然遗产法的研究工作,她认为,在保障自然保护目标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是应该允许的。(解焱所在的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提出的保护地四分类中,后俩类为“自然展示类”和“限制利用类”,允许某种程度的经营行为。更多解焱博士有关自然保护地法的发言内容,可以点击这里下载。)许多地方的保护管理落后,正是因为管理者没有把保护和经营的模块关系梳理清楚,同一班人马,既是保护者也是经营者,“这两拨人需要分开,将保护从经营的部分独立出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临近湖区进行大规模深层采砂,造成地下水补给中断,新规划的白鸟湖一旦成立了自然保护小区,或许可以叫停采砂,进行修复,还鸟于白湖。Photo by 张耀东)

       在具体到白头硬尾鸭的案例中,解焱提议,需要尽快告诉当地政府,要保护好白头硬尾鸭、保护白湖的基础原则是什么:“保障没有人盗猎?没有人偷鸟蛋?保障白湖的水质不会污染、水位不会下降?等等这些硬性指标,列出来,作为自然保护小区的常规工作,配备足够的志愿者巡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白头硬尾鸭保护好了,白湖也会保护好,对整片城市的经济开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也是西锐等众多当地许多观鸟爱好者的理想——将白湖转变成一座保护兼观赏的观鸟公园,保护好白湖,吸引白头硬尾鸭每年来此繁殖,让更多人受益于白湖的生态之美。


记录整理:刘慧莉
讨论会摄影:肖洒
(本文参考新疆观鸟会《中国新疆境内白头硬尾鸭分布及生存状况调查》)

6

主题

4

回帖

36

积分

水滴

积分
3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8-30 23: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白头“偕老 七夕活动

本帖最后由 新疆胖爬爬 于 2012-8-28 23:53 编辑

为“白头”建保护小区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及新疆湿地保护条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白头硬尾鸭退缩至此等芦苇丛中
                        2、小白湖北岸正在渗水的排污口
                        3、小白湖通往白湖的排污明渠起点                                                      
                        4、小白湖通往白湖的排污明渠终点
                        5、白湖山泉补给支流上的一处排污口
                        6、白湖东侧芦苇丛焚烧后
                        7、白头硬尾鸭及其他野鸟原来的聚集地,现今常有市民来此处游泳、烧烤、洗车、露营
                        8、2011年6月繁殖季节发生的一次芦苇丛火灾,消防部门出动灭火,芦苇丛是白头硬尾鸭等野鸟孵化的重要隐秘点
                        9、白湖曾经的一处山泉,现已干涸
                        10、白湖东侧的采砂场,深近10米
                        11、白湖西侧的白山,采石场挖去了近一半山体
                        12、小白湖东南角挖了一道明渠,污水向白湖排泄,红色为明渠示意线


“早在1994年,新疆政府就将白头硬尾鸭列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了,依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及《新疆湿地保护条例》,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为‘白头’建立自然保护小区。”
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七,在“七夕,与‘白头’一起偕老!”的主题活动上,常年来关注白头硬尾鸭保护工作的乌鲁木齐市民们感慨道:尽早为迄今为止发现世界级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在中国最大的繁殖地——乌鲁木齐白湖建立自然保护小区,这项牵动全国鸟友关注的联名呼吁,原来一直有明确的法律支持。
黄昏时分,在白湖东岸的高处,大家看到平静的白湖里,有人在洗车、烧烤,有人在游泳,三只白头硬尾鸭的雄鸟游在远远的芦苇丛边,而白湖的四周,采砂场、采石场,新建筑群……无不为白湖的明天担忧。“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近,白湖的缓冲带所剩无几。”新疆观鸟协会会员、白头硬尾鸭第一位发现者张耀东教授说:“不管自然保护小区的成立还需要等多久,这一切都急需治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白湖岸边的高地,关心白头硬尾鸭的市民们正在听张耀东老师讲解)

白头硬尾鸭:新疆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I级
虽然以白头打头的鸟名很多,“白头鹎”、“白头鹞”、“白头鹀”、“白头鹤”……但只要一提到新疆,一提到新疆的白湖,全国鸟友心中的“白头”,只有“白头硬尾鸭”。
根据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物种信息,白头硬尾鸭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为濒危(EN),全球种群 2 500 ~ 10 000只,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国只有 2 ~ 3 个分布记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目录上,白头硬尾鸭自2000年起被评为濒危(EN)。
在我国,公开的资料查询得到,白头硬尾鸭的保护级别为“三有动物”,即“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张耀东介绍,在有的地方条例中,伤害“三有动物”也会有法律制裁。例如在北京,曾有人因为捕获“三有动物”麻雀被判刑。
在之前的呼吁行动中,很少有鸟友提到,白头硬尾鸭其实早就是“保护动物”,只不过是自治区级别的。
在白湖边上,张耀东介绍:“每一个物种的保护级别,各个省份的评估并不完全一样,在新疆,白头硬尾鸭在重点保护动物I级名录中。”
在现场,张耀东分享了一份文件,“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自治区主要有益动物名录》的批复,新政函(1994)83号。在这份文件上,白头硬尾鸭的保护级别 I 级,属于自治区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
据统计,这片白湖一共有110多种野生鸟类,还有1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1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鸢 、棕尾鵟\、草原鵰等),5种新疆一级保护鸟类(黑颈䴙䴘、苍鹭、大白鹭、斑脸海番鸭、白头硬尾鸭),3种新疆二级保护鸟类(针尾鸭、赤膀鸭、白眼潜鸭)。
“因此,保护白湖,不仅仅是保护白头硬尾鸭而已。”张耀东介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向游泳的市民介绍白头硬尾鸭保护,以外的是,泳客知道白头硬尾鸭,反而担心白湖的污染日益严重,恐怕不再适宜游泳,对“白头”的影响也更大)

小白湖:白湖的污水供给源
近年来,新疆的城市化发展,使白湖这一处荒凉地,成为今天开发区的腹地。
张耀东介绍,白湖的东面原来是一片蟠桃园,今天建中的楼盘林立,两座巨大的采砂场有近10米深;白湖的北面是武警部队、大学城,容纳人口不下于5000人;白湖的西面,一座采石场已将临湖的一座白山挖走了一半,而更远处的山上,一排新盖起来的牧民定居点在地平线上清晰可见,“原本我一位白湖的西面或许可以提供最后的安宁,现在看到,更大的人类干扰好像无法阻挡。”张耀东介绍。
但更让人担心的,是紧邻白湖西边加速恶化的小白湖。
越野车带领大家来到白湖以北的水域,小白湖泛着污水池特有的恶臭,迫使人离开。
张耀东教授介绍,这里原本只是一片小水塘,“黄昏的时候非常美,我经常在这里拍照,也曾在这里发现过白头硬尾鸭”。
自2007年发现白头硬尾鸭开始,张耀东频繁出入白湖,监测这里的白头硬尾鸭繁殖状况。在张耀东主笔的《中国新疆境内白头硬尾鸭分布及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上,这片小白湖也曾是白头硬尾鸭的分布点,但如今已经被彻底放弃。
但令人疑惑的是,如今的小白湖除了气味上的明显恶化,水域面积大了4-5倍,几乎要满溢,“这里水是从哪里来的?”
在小白湖的北面,我们找到了两个排污口,有一个还在排水,这或许是小白湖水面暴涨的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在小白湖的东南角,我们发现一道数百米的人为明渠,污水正在不断向南流去,终点正是白湖。
当一行人回到白湖,开始与湖中游泳的市民交谈时,看到岸边有几近固态的白沫不断聚集。讽刺的是,泳客也感慨白湖水质的恶化,担心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不能再到来游泳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小白湖通往白湖的排污明渠边上,张耀东取了一瓶水样,大家急切地想了解小白湖的污水质量,正在污染白湖的污水,究竟是什么水?)


为白湖自然保护小区符合《新疆湿地保护条例》
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新疆生地研究所研究员马鸣,曾编制并出版了《新疆鸟类分布名录》,他在呼吁保护白湖的文章中写道:“目前白头硬尾鸭在新疆有十余处栖息地,其中,白鸟湖湿地数量最多,是中国白头硬尾鸭最重要的分布区和繁殖地。”
8月10日下午,一封题为《第N+1次呼唤:为白头硬尾鸭建保护区!》的联名信发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林业厅,呼吁为世界级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设立保护小区,为白湖留出缓冲区,大范围内禁止人为干扰。全国共有41家观鸟组织、鸟类网站、动物保护团体,以及201位关注白头硬尾鸭生存危机的环保志愿者实名联署,呼吁尽早将白头硬尾鸭上升为国家保护级别,尽早将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唯一有白头硬尾鸭繁殖的天然湿地——新疆西郊白湖,设立为自然保护小区,为这一濒危物种提供庇护。
事实上,这是一份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新疆湿地保护条例》保护的呼吁书。
依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  野生动物保护  第十一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主要栖息繁衍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 第十三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和窝、巢、洞、穴,以及为保护野生动物建立的专用设施。 第十四条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从事开发和建设,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因开发建设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造成野生动物资源损失的,由开发建设单位予以补偿。
根据2012年7月27日刚刚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第十六条 “属于国家或者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禽的繁殖栖息地、越冬地或者迁徙停歇地的;对水栖动物重要的洄游、繁殖具有典型或者重要意义的;应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这份条例同时指出,“对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明显,但是面积较小,尚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可以由湿地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湿地保护小区。”
除了呼吁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以外,对新近成立的白鸟湖新区,以及白湖周边若干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是今天新疆鸟友的关注重点。

《新疆湿地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在湿地内从事建设活动的,应当符合湿地保护规划,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9年与2011年9月,小白湖污水水域变化对比图。2012年8月,小白湖水面又较2011年9月大为增加,已经满了,需要靠明渠向白湖排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夕的傍晚,车在白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市民在白湖边上留下的烧烤垃圾,最近白湖水质日益糟糕,不明白色泡沫令人作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感谢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为本次活动赠送了新疆生物多样性读本《中国新疆野生植物》与《中国新疆野生动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对情侣手捧插画家郑插插为白头硬尾鸭保护创作的主题作品,唐老鸭将帽子戴在白头硬尾鸭的头上,寓意保护的力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疆鸟友们不仅希望每年都能在白湖看到白头硬尾鸭迁徙来此繁殖,更希望我们的子子孙孙能在白湖见证“白头”的永续生存,与“白头”一起偕老,是全国鸟友的普遍心愿。)



文图整理:刘慧丽、丫丫

6

主题

4

回帖

36

积分

水滴

积分
3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9-10 19: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动主题:

     与白头硬尾鸭有个约会

活动背景:

    早秋,丰收的时节,也是野生鸟类繁殖结束,即将迁徙的序曲。对每一种濒危鸟种来说,每一窝新出生的小鸟,都为该物种的生存平添了一份希望和保障。

         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西郊白湖。世界级濒危鸟种白头硬尾鸭—一种在繁殖季雄鸟的嘴部会变幻为晴空蓝的可爱野鸟,没有失望而归。在这片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繁殖地,有7只小白头硬尾鸭宝宝顺利出生,为白头硬尾鸭的全国关注者们坚定了保护白湖的决心。

    尽管人们曾一度绝望,在短短数年间,白湖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剧变,人类干扰与日俱增,2007年生态保护者们曾记录到白头硬尾鸭繁殖种群多达47只,此后数年直线下降,最少时只有5只。

    但全国的生态保护者们还是备受鼓励,呼吁成立白湖湿地自然保护小区的声音也愈加响亮—为白头硬尾鸭保留下这一片重要繁殖地,不光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与“白头”一起偕老,永续人与自然其乐融融的和谐关联。

    此时此刻,在母亲的呵护下,这些“白头”宝宝正在为一生中的第一次迁徙做准备。来年,它们中的一部分幸运儿还会和父母一起回到白湖吗,回到它们出生的地方,又一次演绎生命的神话吗?

活动时间:2012年9月12日 北京时间 16:00分

活动地点:乌鲁木齐西郊白湖

活动内容:

一、白头硬尾鸭物种介绍

二、白湖周边环境变化的介绍

1、志愿者介绍保护的变化

2、了解这个湖的小朋友介绍

3、老师谈谈介绍后的感受

三、学生游戏:一起来找栖息地

    游戏意义:通过飞行、寻找栖息地、以及栖息地不断减少的动态比较,让学生们感觉到栖息地保护对鸟类生存的重要。

四、全体参与人员立公示牌

1、请勿下水

2、白头硬尾鸭保护宣传

指导老师:赵序茅(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马鸣老师研究生,白头硬尾鸭迁徙观测课题)

            西锐(新疆深度观鸟俱乐部负责人)

活动联系人:丫丫:1590900045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员)

活动主办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新疆都市报

               乌鲁木齐市48小

               自然大学(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5 05:29 , Processed in 0.06035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