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14|回复: 4

“乡村之眼”:用我们自己的故事来激励我们自己(绿色畅饮成都10月22日活动)

[复制链接]

404

主题

959

回帖

1960

积分

黄河

积分
196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2-10-26 15: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村之眼”:用我们自己的故事来激励我们自己(绿色畅饮成都10月22日活动)

文/《看历史》编辑  邸笑飞


        2012 年10月22日晚7点,在老书虫咖啡馆,绿色畅饮成都的又一期活动如约而至,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带来关于“乡村之眼”项目的分享活动。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其名来自《论语》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成立于2007年2月,致力于以根植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自然保护实践,推动中国走向生态公平的拐点。而“乡村之眼”就是山水将自然保护和社区结合的实践方式之一,作为自2007年开始推行的一项公益影像计划,“乡村之眼”旨在帮助西部地区乡村社区百姓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他们对环境变迁的担忧与展望。“我们把摄像机交给普通百姓,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记录自己生活和环境的新途径。”

image001.jpg
图片摄影:郭思宇

        分享人黄膺,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从2000年起,她开始从事中国西部的自然保护工作,先后为GTZ中德合作四川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项目、Winrock(温洛克)藏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工作。从2008年起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负责野外项目的宣传和交流,管理和实施雅安地区“乡村之眼”项目。
        5年来,“乡村之眼”已先后在四川地震灾区、青海湖畔、年保玉则、四川大熊猫自然遗产地雅安、三江源地区、云南德钦县的卡瓦格博雪山等地举办了7期培训班,帮助80多名来自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的普通农牧民掌握独立创作影像的方法,并提供影像的交流平台。
        项目开始于2007年,主题是“自然与文化”,来自青海、云南、四川、西藏的8名拍摄者参与了培训;2008年主题是“我们是主角”,当时四川经历了汶川地震的惨痛,项目也因时制宜,选择了五个大熊猫保护区和五个受灾社区,招收了12位学员,进行了3个月的社区拍摄,制作了11部影视作品。2008年的冬季,“乡村之眼”项目第一次尝试在5个受灾乡村社区组织纪录片巡展,平武县平溪村的村长激动地说“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故事来激励我们自己”。有的参与者的家人不理解他们参与拍摄的做法,彭州中坝村的肖大哥这样说:“地震把我前四十年都震没了,我想用摄像机为我的后四十年留下一些东西。”
image003.jpg
“乡村之眼”在震后的汶川县三江乡席草村为村民们放坝坝电影  摄影:耿栋

image005.jpg
正在临时棚户区前认真拍摄的肖大哥  摄影:耿栋



        此时,“乡村之眼”思索的问题是,当一年的项目结束之后,经过了培训后的乡村学员们已经对拍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时项目结束了,设备和志愿者都将撤出,这些记录家乡的拍摄行动该如何持续?
        2009年的“乡村之眼”主题是“为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缘于藏语“松芭喇纳唐吉噶”,其原本含义是“所有生命都希望鲜活地生活着”,这次项目针对的是青海湖周边的农牧民和基本保护工作者,经过2次培训和12个月的社区拍摄,共制作出了10部影像作品。
        2010年的“乡村之眼”培训在年保玉则地区举行,主题是“记录家乡的环境与文化”,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次更草根的培训,因为培训的需求就产生于当地的普通牧民,培训也是由当地人主办的。扎西桑俄和朱加原本是来自青海久治县白玉寺的喇嘛,自发成立了“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他们从2009年接触到“乡村之眼”后,主动提出来要在家乡做“乡村之眼”培训。扎西桑俄说“先不说能不能保护,要先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来看”。 12名参加培训者,是普通的牧民、喇嘛和农民,分别来自年保玉则神山的北部、南部的和西部地区。他们做出的片子有外来者意想不到的视角,甚至富含人类学意义,比如一部名为《牛粪》的片子,由牧民兰则拍摄,这部片子体现了关于“脏”这个概念的文化差异。牛粪是生活在高原牧区藏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许在汉族人眼里,粪便是脏的,但对于藏族人来说,牦牛吃的是草原上最干净的草,喝的是草原上最干净的水,因此牛粪不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牛粪在藏族人的生活中也在逐渐消失,它们的作用逐渐被现代化的消费品所代替,因此拍摄者想通过这部片子,记录下这个对藏族人生活方式很重要的东西。
image007.jpg
兰则与牛粪  摄影:郭思宇

        另一部片子名为《索日家和雪豹》,是朱加的作品。索日一家9口人,养了200多只绵羊,经常有岩羊、黄羊等野生动物跑到他们家的草场上来吃草饮水,旁边的一家雪豹也与他们家相伴多年。除非遇到觅不到食物等特殊情况,雪豹一家也从来不以他们的家畜为食。而如今人们大量厮杀野生动物,附近的野生动物基本绝迹,雪豹一家也在恐惧和愤怒的生活环境下不得不残害索热家的家畜,仅去年冬季,被雪豹吃掉的绵羊有40多只。朱加作为一名动物保护者,他一直在寻找为雪豹说话的机会,但每次看到索日家和雪豹之间的故事,有时又不得不站在索日和他们家羊群的一边。因此,他拍下这个片子,希望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有这样一个故事。
image009.jpg
2011年的年保玉则乡村电影节  摄影:郭思宇

        年保玉则“乡村之眼”拍摄的纪录片,参加了2011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并且获得一个特殊的赞誉——“社区单元集体奖”,但他们更喜欢在家乡放映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因为“外面的人说什么,我们不懂,但在家里放映,大家讨论什么,我们都能够明白”。“2011年年保玉则乡村电影节”,那些脸庞红扑扑的女孩、男孩、女人、男人们聚在羊毛毡子搭起的避风棚里,看着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动物,用一种令他们熟悉又陌生的方式展现出来,他们笑着闹着或者羞答答地不说话,但这些片子无疑会给他们留下一些影响。这也是“乡村之眼”进行纪录片拍摄的本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让乡村百姓重新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的环境和文化变迁。
image011.jpg
2012年的年保玉则乡村电影节  摄影:郭思宇

        2012年的“乡村之眼”项目在雅安大熊猫自然遗产地开展,这是项目第一次尝试用照片而非纪录片来进行记录。因为拍照较摄影技术更容易掌握。这次的活动增加了志愿者的参与,每村两名志愿者,每月连续服务3-5天,引入城市志愿者一方面是帮助乡村拍摄者记录和整理图片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城市人群对乡村的关注,帮助增加对外传播的渠道。来自四川宝兴县跷碛乡泽根村的年轻学员石来这样说:“通过拍摄照片,我开始重新学习和了解自己不甚了解的乡土习俗。”他们拍摄的主题多种多样,比如家门口的植物、山上的动物、家乡的风俗、结婚的喜事、留守老人、乡村娃娃的午餐……在记录家乡的环境和传统文化外,项目鼓励学员多关注如何让手中的相机为家乡服务,比如为村里的老人、小孩拍照,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邻居拍几张全家福,在乡村很多老人没有照过照片,可能上一张照片拍摄于十几年前,一张家庭合影可以给他们带来喜悦和触动。而项目工作人员也很高兴地看到,在第二期的项目中,有学员专门将为自己村子拍摄全家福当做拍摄主题。
image013.jpg
学员彭清柏在拍摄中  摄影:薛婷


image015.jpg
学员石来在用相机记录家乡的锅庄仪式  摄影:郭思宇

image017.jpg
家乡的婚礼场景  摄影:石来


        这次项目也进行了社区巡展,在村庄展示照片的时候,甚至有村民问:“照片卖不卖,我想买了带回家”。那些看照片的孩子和老人脸上布满好奇和笑容,他们也通过这些照片,重新观察和认识到自己家乡的动植物、自然环境的价值。
2012年,新的“乡村之眼”项目在三江源地区、云南的卡瓦格博地区开展起来,年保玉则和雅安大熊猫自然遗产地的项目还将继续做下去。

image019.jpg
傍晚的年保玉则乡村电影节现场  摄影:郭思宇


        到目前为止,“乡村之眼”共培训了70多位乡村影像记录者,已完成了40多部纪录片和大量的照片记录,其中大部分拍摄者仍在坚持拍摄和从事乡村影像的社区放映活动。
        五年之中,“乡村之眼”的工作人员在不断地思索,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也得到了诸多NGO组织、自然保护工作者和摄影工作者的帮助,他们的合作伙伴包括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卡瓦博格文化社、尕朵觉悟生态环境保护会等,资助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壹基金等国内外机构,以及普利司通、汇丰银行等商业企业。他们还在继续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建立乡村影像工作站,为乡村影像拍摄者提供更长期的支持,并希望拓展乡村影像在乡村和城市的传播渠道;还希望发起城市公众将闲置的但仍可使用的相机、摄影机进行捐赠的活动,以支持有拍摄意愿的村民能将拍摄纪录坚持下去。
        常常令人感到忧虑的一点,是如今四川乃至全国的很多乡村,都渐渐变得凋敝,年轻人大量出去务工,只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在这里。这个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生活,也因为城市生活的吸引力,使得他们对乡村的生活没有兴趣。而或许,“乡村之眼”项目能够让部分留在本土的年轻人,重新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好和价值所在,并且通过拍摄纪录片并且与公众分享,寻找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自我。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简称“山水”)于2007年成立,得到了国际保护组织“保护国际”的支持。“山水”是经民政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中国本土的自然生态保护民间机构。

山水的工作集中在中国西部的青海三江源地区,以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和川西北地区为核心的西南山地区域,覆盖25个自然保护区,120多个乡村保护地。

山水下设自然保护实践站、研究院及自然学堂三个功能,分别面向在地保护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与广大公众,以及关注自然的参与者提供专业的信息和服务。山水以在地守护的社区为实践基础,开展融合科学、政策、市场参与的可持续生态价值链新模式,开发体现生态价值的产品;研究解读自然生态价值链;孵化培养有守护自然能力的机构和个人;倡导以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生活模式,以自然保护为核心的新公益模式。

网站: www.shanshui.org
新浪微博: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收起 理由
巫落落 + 2
希怀 + 3 好有爱呢~~~

查看全部评分

404

主题

959

回帖

1960

积分

黄河

积分
196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16: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畅饮:在自然与人之间搭桥


       绿色畅饮活动创始于英国伦敦,1989年,是热爱自然、关心生态、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人们畅饮聊天的聚会,它是非赢利组织,由志愿者义务服务,至 2011年3 月,在世界上770个城市都有活跃的活动。绿色畅饮的参加者有NGO从业者、学者、公务员、商人、学生、职场人士等各行各业关注绿色生态的人们。

        截止目前,纽约以超过14000人的会员数名列绿色畅饮最大的城市组织,并积极活跃在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联系、社区、合作、变化,为整个绿色畅饮 活动的成 长与发展、提升人们的认知与行动做出了很大的推动。2008年2月15日,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行了当时最大规模的一次绿色畅饮聚会,1700多会 员参加了 这个城市的“2008可持续发展生活节” 开幕当晚的活动。

       绿色畅饮2009年来到中国,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8个城市 都开展月度聚会的社交活动。每月的聚会上,一个有活力的群体汇聚在一起,我们邀请嘉宾做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演讲人有环境、建筑、生态方面的专 家,有踏实 努力的年轻环保人士、有商界成就斐然的企业家等,座谈会给所有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事业有热忱的人们提供信息学习和交流互动的平台,志趣相投的人们 在这样的 聚会上认识新朋友、促成合作、推进项目、分享自己绿色生活的心得。结识、交流、创新、改变,以共同的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而“成都 绿色畅饮”成立于2011年8月,先后由法国小伙子罗昂和英国姑娘弗兰西丝组织过8次活动,在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成都本地人加入我们,成为活动 的组织者 和引领者,丰富成都人的绿色视野和公益意识,也帮助在这里生活的外国人更好地理解成都、融入成都、并为这个可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起努力。

历次活动:
2011年8月,“绿色畅饮”成立聚会
2011年9月,“水资源保护”, 演讲人: Betsy Damon,水资源保护活动创立者
2011年10月,“如何在成都过生态友好型生活”, 演讲人: Dave Wells
2011年12月,“有机食物和社区支持农业”,演讲人: Nicolas Laurant
2012年3月,“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演讲人: Elias Whitman
2012年4月,“适宜当地的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演讲人: Freddie Jorritsma
2012年5月,“物种灭绝的经济”,演讲人: Sarah Bexell
2012年6月,“英国的生态模块化建筑”,演讲人: Peter Marshall
2012年9月, 环境与生态关注者聚会
2012年10月  “乡村之眼——自然与文化影像的纪录”
DSC_1528'm.jpg

DSC_1549'm.jpg
绿色畅饮成都1022日活动照片


        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成都聚集了诸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社区建设的公益机构和团体——WWF、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国际小母牛组织、绿色江河、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世界动物基金会……尤其是在地震后,成都成为NGO组织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无数草根组织试图燃起星星之火对社会稍作贡献。这些公益机构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在乡村、山间喁喁前行,一手一足做着最基础的乡村建设和自然保护工作。而绿色畅饮就是一个桥梁,将这些行动者带到城市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楼愈来愈高、车愈来愈堵的消费社会中,他们会带你返回生活的本质,或许某个契机,就将成为你的起点。


        绿色畅饮成都的活动每次在老书虫咖啡馆进行,免费参加,如果消费食物饮品,餐馆还给8折优惠。多谢老书虫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绿色活动:免费提供场地,并给予消费折扣!

【相关链接】 2012年10月22日绿色畅饮成都活动 http://forum.gsean.org/read-htm-tid-104438.html
发表于 2012-10-26 16: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爱呢~~~
发表于 2012-10-26 16: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畅饮的分享帖,真不错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分享改变世界~~~

207

主题

1941

回帖

262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2621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2-10-26 17: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影像记录乡村文化与生态,具有极大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内容来自[手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10 19:34 , Processed in 0.04151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