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920|回复: 1

资助“草根”还是“草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0 1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创业家   发布者:刘海英


  非公募基金会在中国的出现,是民间财富以一种独立的姿态进入公益领域,也是新生的资产阶层,或者叫企业家阶层开始成为自为集团的表现。非公募基金会已经成为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民间力量,在反对官僚垄断、拓展公共空间、希图创建更有效率、更公平的制度方面,与活跃在基层的各种民间组织有天然的联系。

  和草根组织发生更多联系是资助型非公募基金会。虽然数量稀少,却成为草根组织越来越倚重的筹资的重要渠道。但时至今日,基金会与草根组织的资源对接和对话依然是个被反复谈论的话题。

  企业背景的基金会基于对效率和利润天然的偏好,对待草根组织自觉不自觉地偏向立竿见影的效率,而少有润物无声的能力建设和价值观的培育。非公募基金会选择资助方向,首选是安全性的考虑。关联企业不会因为基金会所遭遇的风险而遭受影响,特别是很多上市公司会选择安全的领域,尽管没有一个行业是零风险的,但是有的基金会明确表示要对劳工领域有所避忌。第二个因素是和企业的业务相关。

  继而,在这些“风险小”的领域,什么样的草根组织可获得基金会的青睐呢?

  2011年环保NGO绿家园志愿者做了一个国内30家环保组织的媒体调查报告,其中披露其中15家在2008年至2010年3年的筹款情况。组织的平均年筹款在100万元左右。这次所调查的机构大部分是民间环保组织中的佼佼者,它们的声望和筹款能力应大于一般的环保组织。若全部以年平均100万的筹资推算,这30家组织年筹款总额在3000万左右。在第二届非公募基金会论坛上,窦瑞刚谈到,中国实际运行的民间环保组织只有300家左右,每家的平均规模只有2~3个全职人员,全中国每年对民间环保组织的投入大概是3000~5000万人民币。若将两个数据对比看,30家之外的环保组织几乎不可能再获得太多资源。

  非公募基金会进入这个领域时间不长,对公益领域整体上不熟悉,所以最先资助的往往是一些名声较大、成立时间较长的组织。在非公募基金会散财至民间组织不多的资源中,草根中的“草尖”组织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最近几年花样繁多的评奖活动,一些组织不时出现在不同的舞台上。一位基金会负责人一语道破:“演员”就这么多,自然要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各种评奖活动起到了对机构和项目的甄别功能,对基金会而言,也是一个减小成本的方式。非公募基金会刚进入公益领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难以发现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评奖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评奖活动的评委一般都是该领域的专家,甚至都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评委和专家的咨询弥补了刚刚入门的资助者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要想获得资源,草根组织的宣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一些基层组织在写作、传播方面已经处于弱势,加上一些项目可能导致项目所涉及的部门的不高兴,只能坐视获奖的机会溜走。

  非公募基金会中少数分子已具备的自为的意识和行为,并不能代表一个整体上的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阶层形态。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特点,也投射到了非公募基金会这个领域,给这片新的领域烙上企业的特性,因此就有了徐永光说的三种类型非公募基金会:第一种是急功近利型。打着基金会的旗号资助各种项目,期望获得比做硬广告还划算的推广效应;第二种是公司发展战略型。基金会项目和公司市场战略有密切的配合联系,其主要使命在于维护公司品牌、提高美誉度等;第三种是公共利益型。基金会以追求人类进步为纯粹目标。

  自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开始与草根组织大范围合作开始,在这四年中,已经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但掐草尖、弃草根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其中缘由已不是这篇小文所能容纳得了。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4

主题

77

回帖

106

积分

水滴

积分
10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11-11 13: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十分支持本文的观点,我认为基金会应该更多的关注高校环保团体,以及社会上刚成立的环保组织,支持他们做一下相对简单的环保环保,然后慢慢引领他们做一些相对来说较难的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1 19:54 , Processed in 0.02995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