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植树将荒漠变绿洲
张学文夫妇早在70年代后期带着6岁的儿子张玉生从团结一队 搬来瞪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巳音温都尔嘎查谋生。1982年开始,他和 妻子发现草场沙化得很厉害,养的牛羊因为没有草吃急剧减少,收入 迅速下降,贫困把他家逼入了生存的深渊。他们意识到继续养羊毁草 破坏环境不是办法,于是逐步在自家牧场圈地、种草、植树。当时由 于这里的沙尘暴己经非常严重,因为沙尘暴的侵害掩埋了房子,无奈 搬家二次。老张夫妇虽然豆字不识没有文化,本能的生存意识使他们 懂得一昧地迁移搬家躲不过沙尘推移的速度,与其不断逃避求生,不 如和沙尘暴斗斗,于是下决心植树建防沙林来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
治沙的过程何其艰难,与恶劣的大自然抗争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 心,对于这对朴实的蒙古牧民来说,他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他 们有的是苦于实干,愚公移山的精神。植树是需要水的,老张带领妻儿挖沟渠,准备引来黄河水浇灌栽下的树苗,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 经常是辛苦了一天挖好的沟渠一夜之间就被飞来的沙子掩埋了,即使 这样老张夫妇带着幼小的儿子风沙不止,挖渠不停,想尽办法保护挖 好的引水渠。没有钱买树苗,他们到周边军团农场边缘地区寻找树栽 子,把它们挖起来,走儿十里地背回家,努力栽种,细心培育,治理 沙漠。可是流动的沙丘经常无情摧毁他们的植树成果,往往刚载好的 树苗被风沙吹卷得无影无踪。老张带领妻儿黑夜挖坑白天栽树,一周 半月的不回家门,妻子为了给丈夫烙饼充饥,坚持35年来回奔波, 积劳成疾把腿也走坏了,落下了残疾。老张夫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默默植树35年,他们因地制宜种下了杨树、柳树、榆树、沙枣树、 果树等乔木,还栽种了冬青、竹棘,白刺、红柳等灌木,植树超过 60000多棵,改善了2平方公里以上的沙漠,开垦了良田2000多亩, 围圈改造草场一万囚千五百亩,而且在1985年获得了畜牧土地证。 在治沙造林中长大的儿子都己娶妻生子,老张夫妇又有了孙子孙女。 倾注了两代人35年的心血,硬是把不毛之地的荒芜沙漠变成了美丽 的小村庄。
90年代初,由于环境改善变绿了,陆陆续续有甘肃民勤等地的逃 荒移民过来落脚荣生。老张夫妇看他们生活艰难,他们用善良的心为 逃荒移民过来的人们搭屋建房,捐赠木料为他们安家落户,还把改良 好的农田无偿提供给迁来的人们耕种,不求任何回报。而今这些迁来 的人家都有了子女,儿女长大外出求学就业,在这偏远的地区和睦相 处,原来荒凉的沙漠边陪己经成了十多户人家安定生活的小村庄。张学文夫妇用他们质朴的行为与沙漠斗争,保护生态环境,为一方土地 提供了和谐的生活基盘,只有环境和谐了,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 当我们带领志愿者一次次来到这个宁静的村落时,都深深地爱上了它。
“亿万个人,亿万棵树”全民植树才能福荫子孙。老张家35年的植 树成就充分地证明了只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民众自觉起来治沙造林的力量不可小视,不能一味等待政府治理沙 漠,要发挥民众的力量改善荒漠,张学文一家的治沙故事应该加以推 广宣传,鼓励内蒙的农牧民行动起来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让每一个内蒙人成为阻挡沙漠的一棵树。这就是我推荐张学文夫妇参与第四 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的初衷,敬请评选委员会予以采纳。沙漠治理不仅需要我们这样的公益人士,更需要让内蒙人都行动起来,若能早日推 动内蒙的治沙绿化运动,我们将衷心感谢!
投票请点击:
http://www.gdnmg.cn/
进入后请点击 网上投票
一次投票不可超过10组,可反复投票
投票后并欢迎大家阅读第三届“感动内蒙”对易妈妈的特别报道
转载绿色论坛http://bbs.npo-greenlife.org/read-htm-tid-29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