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鸥

培训营自然课堂开讲了

[复制链接]

36

主题

1104

回帖

1304

积分

黄河

积分
130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11 0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水吧~

9

主题

242

回帖

286

积分

溪流

积分
28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11 14: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呼~~真心不容易啊
夏微凉

0

主题

5

回帖

24

积分

清泉

积分
2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11 18: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去听听~~~要一直加油!!

0

主题

67

回帖

89

积分

湖泊

积分
8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11 2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哦

13

主题

92

回帖

143

积分

溪流

积分
14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12 08: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light-lulu:好想去听听~~~要一直加油!! (2013-01-11 18:02)
想来就来吧!表示欢迎!

28

主题

399

回帖

521

积分

黄河

积分
52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17 0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蓝蝶的故事
123456.jpg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采集蝴蝶是一项非常流行的爱好,其中最受追逐的标本之一是一种在中国也产的灰蝶科蝴蝶,英国人称为大蓝蝶(中名嘎霾灰蝶)。实际上这种蝴蝶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蓝。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美丽的蝴蝶,被特别看重的原因可能是其难得:它数量稀少,而且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野,每次采集相当于一次远征。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大蓝蝶被采集制作成了标本。至今还有大约3000个大蓝蝶标本收藏在英国的博物馆里。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有人呼吁对它进行保护。进入汽车时代以后,到大蓝蝶栖息地采集更加方便了,有的地方的大蓝蝶已经绝迹。
大蓝蝶古怪的生命循环过程令科学家们匪夷所思。大蓝蝶幼虫会爬到地上,分泌吸引一种红蚁的某种气味,红蚁就会将它们搬进地下的巢穴,幼虫们借机吞噬红蚁的幼虫。大约10个月后,幼虫会结茧,再过两个星期,美丽的大蓝蝶就会破茧而出,从红蚁的巢穴里飞走。
说到这里也谈一个动物界令人难以置信的的收养现象。197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大蓝蝶局部消失源自乡间情况的改变。以多尔塞郡生态水文中心的汤马斯为首的研究小组发现蝴蝶的生存和某种品种的蚂蚁有着密切的关系。汤马斯教授发现有五种品种的红蚁都收养大蓝蝶的毛虫,不过唯有学名为Myrmica sabuleti的红蚁收养的才有可能存活。
大蓝蝶对生活的要求极为挑剔,离不开一种百里香植物和一种红蚁。每年的六、七月间,是英国大蓝蝶飞翔的季节。每只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在短暂的生命结束之前,雌大蓝蝶必须找到合适的百里香产卵。这些百里香必须是生长在红蚁巢的边上,而且含苞待放。她把卵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一、两周后,幼虫孵化出来,就以百里香的花为食。在吃了大约两周的花宴,蜕了三次皮之后,幼虫掉到了地上,等待路过的红蚁发现它。
大蓝蝶幼虫靠分泌蜜汁吸引红蚁。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用触角拍打它,让它分泌蜜汁,然后把它带回地下蚁巢。在蚁巢里,其他红蚁和红蚁幼虫围上来,分享大蓝蝶幼虫的蜜汁。等到蜜汁被吃完,大蓝蝶幼虫失去了利用价值,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它还必须能够保护自己,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它们当中的一员,允许它继续在蚁巢中住下去。
大蓝蝶幼虫必须在蚁巢中整整待上10个月,不仅能躲避天敌,而且还有营养丰富的食物供享用。在给了红蚁一点小甜头后,大蓝蝶幼虫在蚁巢内四处走动大 吃红蚁的卵和幼虫,把自己吃成大胖子。在这种情况下,大蓝蝶幼虫仍然危险重重。如果蚁巢中有蚁后,她会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一只以后也将变成蚁后的超级红蚁幼虫,从而发出化学信号让工蚁把它杀死。如果蚁巢的规模太小,或者红蚁又搬来了一只大蓝蝶幼虫,红蚁的卵和幼虫不够吃,大蓝蝶幼虫最终也会饿死。
所以大蓝蝶幼虫藏身的蚁巢规模要足够大,不能有竞争同伙,还不能有蚁后。在满足了这些苛刻条件之后,大蓝蝶幼虫才能在蚁巢内安全度过秋、冬、春三季,在蚁巢内结茧、化蛹,在夏天来临时变成蝴蝶,从蚁巢中走出,飞翔而去。
如果没有红蚁的收养,大蓝蝶不可能生存。而红蚁本身对生活环境也有一个要求:它们喜欢温暖,在朝南向阳的山坡筑巢,而且地面上的草的高度最好少于2~3 厘米。如果草的高度太高,把阳光遮住了,蚁巢的温度太低,红蚁幼虫会冻死。


敬畏之心已油然而生。
这是自然课堂第一次开讲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生态故事。大蓝蝶的故事让我再一次被生命的独特所吸引、被生态系统的庞大连结所震撼。同时也对“专业”二字有了另一种层面的思考。生态知识博大精深,神秘莫测,并不是我们人类能够轻易明晓的。生态环境的命运更是不能被随意规划安排的。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缓慢的生命生长却在工业革命之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然讲堂的感想和体悟,还有家园和生态学的观后读后感,还需要慢慢补上。
先补上这故事做个铺垫吧。
感恩。

28

主题

399

回帖

521

积分

黄河

积分
52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21 02: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交作业来了。
给几个 个人体悟的关键词吧:文明、平衡、批判、行动。

《家园》,第一次看它的时候,并没有将它完整的看完。很遗憾现在也还没有补全它。不过即便是如此,还是很想结合这次自然讲堂,聊聊观感。
画面中,我们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母亲索取,发展所谓的人类文明。听着解说,我并没有感受到批判和控诉的情绪发泄,而是在异常冷静和平和的状态下,深深的被这真实的画面和数据所触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当是建立在毁灭自然之上的。人类也同是自然中的一员。虽然我正享受着这文明发展给我带来的各种便利舒适的生活,也并不情愿过回茹毛饮血的生活,但我依旧认为,文明是可以也应当要建立在和平之上的。文明是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是在物资上无尽的攫取。

说到这里也想起了很早前,燕鸥老师问过的2句话:活着是为了更好的吃饭?还是吃饭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忘记原话了…~~(>_<)~~求补课…)其实如果只是生存,并不需要特别多的物质,从我们艰苦的馒头餐营期,就可以很容易体会得到。如果活着是为了更好的吃饭,那为了吃更好的饭,为了满足无止尽的欲望,人是很容易走向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标的道路的。吃饭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而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呢?燕鸥老师给我的答案是:成长。此中有真意,我不欲辩言。


平衡。

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的。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我们人类自身带来灾难。

除了前面贴的大蓝蝶的故事,其实从李八爷编写的《生态学》中,我也对这个挺有感触。这本生态学和我们学校发给的那本砖头书还不太一样。它第一章就是生态系统。第一章翻没几页就有一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是唐锡阳老师在环球绿色行中写到的“森林中倒木的意义何在”。(不太想敲故事了,反正这本书是真心必读,有心想读的大家就能跟我一起分享到这个故事了。虽然有点“卖书”的嫌疑…)

我最近越来越喜欢听故事,而故事听多了莫名其妙就变得很话唠,很爱讲。我不知道我能够明白多少这些写故事讲故事的人的故事原意,可我真是喜欢琢磨这其中的真意。大自然里的平衡规律,正因为如此神秘而如此吸引我,如此唤回我的敬畏之心,我的惊奇之心。


最后批判和行动放一起?可能会有点乱。

哎,先给自己贴个小标签,其实我可能是很经常会有悲观情绪上来又爱批判吐槽的吧。虽然我知道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这真不是个好习惯,而我也正在慢慢的努力想改变这样的情况,换正面思维来洗脑一番。

就自己的一点点经历来看,我还真是受不了太悲情或者其他太极端的负面感受的。“狸猫”都看不完的人,怎么去抵抗压力救“狸猫”啊?能够明白,悲情和批判真是给人很多负能量。舆论的压力,难道就是用负能量压到至喘不过气?这里并不是否定舆论力量的作用,或者否定评论家的存在,这世界是需要有这样的负面能量场来推动和改变一些事情的吧。只能说自己不适合做这样的事,做这样的人。

所以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自然体验这种方式,来接近环保这个目标。(也是接近真我的另一方法吧。)因痛而爱式和因爱而爱式,果然还是爱  有大吸引力啊。这样到了行动层面,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

回到《家园》 。作者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影片末了,用融融的暖意描绘了非常之多我们人类行动的改变。

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好吧,最后放下那些自称崇高和伟大的目的。不要挂什么环保的高帽,也不说什么自然教育的意义,我只想去感受做这事的过程,感受人事物在其中的变化,特别是自己的变化和成长仅此而已。

期待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参与自然体验,体悟自己,成长自己。
感恩。

14

主题

105

回帖

156

积分

湖泊

积分
15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1-21 0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课堂第一讲:生态系统服务。
以上的十三个字,说实话,对我意义非凡。

自然课堂是新年的第一炮,这一炮不仅仅是体现我们活动的丰富,更是我们培训营走向转折的体现。9月“逼”出专职,在各种质疑中,我也在12月开始不再一仆二主,可以专心做培训营。所以自然课堂,开讲的其实是我们重新迈出的坚定步伐。

如何做好自然课堂,其实当时根本没有谱。了解培训营的人都清楚,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是先扔背包过去,然后再想自己怎么爬过围墙。通俗的说,挖坑,然后再跳,再填。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正如当初自己也很难理解老师这样的行事风格,大胆?不靠谱?魄力?现在回头想想就会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方式,也是一种推动自己前进的形式。不管怎样,就去做,不懂就乱做,做多了就懂了。人是被逼到悬崖,才会有所改变的。不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牛逼。所以这样的第一讲,也在我们忐忑和期待中开始了。正如老师上文所说,一切都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也是在各种感动中完结第一讲!所以,在这个不错的第一讲中,让我坚信的是,坚持的意义,我们所做所付出的意义。(其中的感动有来自信天翁老师开讲后的作业,也有来自xxo对小老鹰的关怀,在此不详述)

生态系统服务,这个词汇第一次接触是在10年的时候,还是老师给我各种补课、各种画饼的时候吧。无论在课上还是在光合作用的咖啡馆,老师都跟我提到过,包括营期老师特意给我们营员讲了半天的关于生态系统服务这样的概念。说实话,我当时真心不懂,用老师的话说,她当时讲了多少次,我就打了多少次瞌睡。

那时候的自己很单纯,纯粹的想去做事,傻傻的被老师各种“洗脑”,而且很有激情,也很快乐的开始着各种事,但是越走越远之后才发现,这一路真心不容易。

环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然体验更不是单纯的自然+体验。

暂且不说在这一路走来个人自我的突破和成长的不易,就做自然体验的过程中,周遭人对我们所做的不理解,甚至于来自营员的误会,友人的嗤之以鼻等等各种坎坷、揪心,让我开始慢慢意识到生态服务系统的存在。

自然体验,希望的是找到人与自然的联结,并从自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而这样的愿望,利己利人的心愿,在推行中,依然需要遭受种种阻碍。

我知道自然的神奇、奥秘之深邃,我知道自然给以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空气,我知道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律,我可以明白很多,可是,在进行解释的时候,在进行理念推广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的匮乏,自己知识的欠缺,也会发现自然绝非我自己所想的那么的简单,即便最开始我已觉得自然够复杂了。

不敢说自己到现在已经对生态系统服务了解很多,就像这个开讲结束之后,自己迟迟不敢下笔,不知如何说起,忐忑于心。可是我只能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听到的各种关于自然的故事,看到的各种关于自然的书籍,经历的各种与自然有关的事,让自己越发的觉得,我们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仁爱之心,惊奇之心,更需要一颗敬畏之心。仁爱于生命,惊奇于自然,以敬畏自然。自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生态系统服务需要不断的去认知、去完善,去总结。如此,就如老师所言,我们现在所做的,可以让我们做一辈子。而我真心愿意一直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惊奇之心和敬畏之心去践行自然体验,去践行自我的教育,去践行生命的教育,去走完作为人的完整人生。

13

主题

92

回帖

143

积分

溪流

积分
14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22 17: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之后我联想到最多便是《阿凡达》。
曾经的《阿凡达》让我们了解了纳美人与自然建立的紧密“连接”,纳美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相信大自然有他的规律,不允许任何破坏自然的行为发生。然而现代都市生活却很容易让我们忘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连接”,多数人很久没有触摸粗糙的树皮,没有闻见清新的花香,没有听到悦耳的鸟鸣。当生命之树被地球人的武器摧毁,纳美族便面临着集体灭亡的悲惨命运。纳美人也许不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但他们从长老们代代相传的律条中感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对自然感恩,与自然为友。
古时候的天地君亲师,天地就在最前面。对自然的敬畏和虔诚,是人格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中国人向来崇尚“敬”,心中有敬,自不会胡来,更会虚心求教。而西方人,渴求的是亲近自然,感知比了解她,更重要。因为只有深刻的感知,才会有欣赏和爱。
异曲同工,都在说明的是自然的美好和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尊重,还有那份无以言明的爱。
在自然的舞台上,花鸟虫鱼演绎着动人的生命故事,森林、河流、湿地、草原,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吐纳更新,循环往复。他们每天都在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付出巨大的代价,也为人类的璀璨文明留下美好的印记。
然而如今呢,山川、森林、溪流、原野已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即使特意去寻找有时也难见踪影,这些都是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的结果。是喜是忧,已经不用争论。
大自然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若你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在那神秘的年轮、锈蚀的落叶和沉渍的土壤背后,记载着自然的历史和心语。所以我们提倡“自然体验”,鼓励家长们带孩子们亲近自然,有意识地引导小朋友“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做朋友”,这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学习到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对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就从童年开始,让自然和孩子多接近。这么好的老师,当然从小开始,奉为座上宾。是的,原来我们就是这样简单,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
我们正是希望通过自然体验的方式,带领更多青少年及公众了解自然、爱上自然,并身体力行地保护自然。因为有想法,所以会吸引同样隐隐有此想法的人,大家互相吸引一番,就开始摸索这个童年和自然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0-20 07:17 , Processed in 0.0398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