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www.greenyouther.org/page/?id=1137
摘要: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首度回应雾霾与空气污染问题时称,欧美等发达国家耗费了30—50年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要充分认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启东】多人被控聚众冲击国家机关:2012年7月28日,启东“排海工程”引发群体性事件。目前,“7·28”事件的数名参与者正面临检察院起诉。
起诉书显示,数名被告人强行冲破警察警戒,冲击、打砸国家机关办公大楼,“共造成90余名执勤民警不同程度受伤,机关大楼办公财产损失人民币236331元,停放在机关大院内的多部车辆受损。” 【怒江】水电开发箭在弦上: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称,我国在“十二五”将积极发展水电,怒江水电基地建设赫然在列,其中重点开工建设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入论证、有序启动怒江干流六库、马吉、亚碧罗、赛格等项目。 【PX】腾龙芳烃又栽跟头:因为环评,曾引发全国争议的腾龙芳烃PX项目,被迫出走厦门,落户漳州。在新地开工后,却再次在环评上栽了跟头。 2013年1月21日,国家环保部公布对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称,该公司80万吨/年对二甲苯(即PX)工程及整体公用配套工程原料调整项目报批的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南方周末) 【苹果】着手治理重金属污染: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大学、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等环保组织1月29日在京召开“IT行业重金属污染”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IT产业供应链调研报告(第六期)》。 曾经于三年前率众质疑苹果公司重金属污染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20余家IT品牌先后开始回应环保组织的质疑,着手加强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这其中转变最大的当属苹果公司。”(@一财网) 【环境信息】不是机密文件:最近,环保民间组织“自然大学”要求公开广州一家垃圾焚烧厂的环评报告全本、污染物排放状况等环境信息,因为迟迟没有得到完整、满意的回复,将广州市环保局告上法庭,一时引得众说纷纭。 春节的烟花毕竟还只是短期问题,长期看,汽车尾气污染与城市PM2.5值有着更密切的关联。骂公车?好,可以。但还有呢?是不是还该反躬自问、反求诸己?我能为日常减少PM2.5做点什么,少开一天车行不行?(@财经) 【劣质汽油】雾霾寻根,三桶油中枪:来自北京PM2.5的数据中,汽车排放因素占首位,中美同样大小国土,中国有1亿汽车,美国有2.85亿汽车,为何中国污染那么严重?原因在宽松标准的劣质石油,中国石油的含硫标准是美国的500%、欧洲1500%,同时中国石油在炼化方面技术不足,加油站掺假…油品标准谁说了算?三大石油公司。(@搜狐财经) ——袁莉wsj:记得90年代编辑过的稿件里就写空气污染迫使泰国警察戴口罩,因为发现交警患癌的多。话说,曼谷的空气质量虽然不好,但比现在的北京强多了。谁下命令不许交警戴口罩的? 【十二生肖运程图】你的生肖靠你保护:如果有人问你,你的属相是什么,绝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而问到你的生肖的同类动物生活得好吗?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已濒危,正期待你的援手,保护他们,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签名保护你的生肖,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家。(@大自然保护协会) 【寻找雪域环保人】当地老百姓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力量:去年,青藏高原民间环保组织青海省三江源环境保护协会全体人马从西宁出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寻找雪域环保人”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青海地区,探访在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地区做环保的普通人。 【反思】新能源十年:一个被赋予过高期望的朝阳行业,从寂寂无名到风光无限,再到哀鸿遍野,这一切仅仅用了十年。新能源几乎犯了中国经济可能犯的所有错误。“过去十年,我们的政府学会了如何帮助一家企业成功;而如何帮助一家企业退市、破产,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李俊峰感慨,这是一段教训深刻的历史。(@南方周末) 【评选】2012年十大公民事件出炉,多地环保群体事件居首:1月2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阳光文化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12年十大公民事件”评选结果出炉。这是北大公民研究中心连续第四年进行该项评选活动。 【纳税】草根NGO税赋压力山大:去年,广州开放社会组织注册,不少活跃多年的草根NGO从“黑户”转正,获得了“民办非企业”(民非)的正式身份。在不少公益人的理解中,成为了被官方认可的公益组织,就自动获得了税收减免的优惠,甚至可以不交税。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公益品牌】怎样保护:日前,《东方今报》发起了一个“爱心衣橱”公益活动,遭到央视主持人王凯的激烈投诉。因为“爱心衣橱”这个公益组织就是王凯等人发起的,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且已注册为商标。 《东方今报》官微的回复显得很委屈:我们做的是公益,爱心和衣橱都是常见词语,哪里侵权了?难道爱心也能当作资源来垄断?今报的强悍态度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很多公益人士、公众人物及律师都加入了讨论,并指责今报缺乏起码的法律意识和对一个公益品牌的尊重。最后经过沟通,今报公开道歉并同意更换活动名称,风波才告一段落。(@梁树新) 【试婚关系】基金会与NGO如何合作:基金会和NGO合作,应该采用试婚的方式。先资助一些,看看有没有能力操作,有能力了,再加大资助力度。我之前在深圳慈展会上也有和NGO交流,发现我们是两套不同的语言体系,自说自话,难免会有隔阂。 我自己对双方的合作,有几个关键词要讲,就是尊重、合作、包容。包容很重要,基金会本身也要成长,要尝试理解,而NGO在实践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合作的双方最好要非常了解,要明白我们是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出资方。反过来,NGO要学会了解从企业运作角度,如何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