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901|回复: 6

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将只能存活4年”。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5-2 13: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世界上多数作物依赖蜜蜂传粉,蜜蜂群体的消亡将给人类粮食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将只能存活4年”。

  日前,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地区数以百万计的蜜蜂突然消失或死亡,当地约80%~90%的蜂农今年都损失惨重。而据本月早些时候的报道,同样的情形在美国、欧洲各地也曾先后出现。

  有专家指出,手机所发出的辐射,干扰蜜蜂的飞行路线,令蜜蜂有家不得归,可能是蜜蜂大量离奇死亡的真正原因。

  最近有不少新闻报道说,美国、加拿大等国饲养的蜜蜂因丧失认巢能力而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当地果树及其他农作物的授粉,导致大量减产。

  对于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有许多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因手机大量使用,电磁波产生的干扰影响工蜂的认巢能力。还有一些人提出了气候变暖、农药泛滥等原因。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比较可信呢?

  首先来看手机辐射说。据科学测定,手机的电磁波辐射只有在开机时才产生,而且作用范围不到一米。使用手机时对一米外的蜂群不会产生影响。笔者曾经在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观察,发现在手机转播塔附近的蜂群,工蜂出巢采集后的回巢率高达95%以上,与建塔前一样,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且电视转播事业发展已有几十年了,也从未导致工蜂失去认巢能力而大量死亡。

  因此,笔者认为,手机辐射不是最近引起国外蜜蜂大量迷巢的原因。

  而地球变暖也应该不是蜜蜂迷巢的主要原因,因为从目前的研究看,气候变化虽然会引起植物种类变化,但还没有波及蜜蜂的行为和认巢能力。

  那么,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农药问题。

  过去,人们使用剧毒农药,如DDT等,会直接杀死在野外采集的蜜蜂,因此,蜂农往往采用躲避的方法来减少蜜蜂的损失。现在,人们普遍改用低毒农药,如菊酯类、对硫磷类,这些农药不会杀死蜜蜂,所以用药时蜂农不用躲避,工蜂可以正常出外采集。

  但人们却发现,正是在这些低毒农药广泛使用后,有大量工蜂死在野外。这是为什么呢?

  据科学研究证实,蜂群中,工蜂的认巢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是一种暂时记忆。当蜂群来到新居,首先对太阳的方位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识别,确定本群蜂巢的位置,并记忆一些标志物质,如树木、颜色等。当出外采集回巢时,工蜂就根据太阳方位、各种标志性物件、气味等找回原巢。工蜂每次的认巢记忆保留时间最长为4天,即如果工蜂不重复认巢,4天后就会忘记自己的蜂巢,会因无法回巢而死亡。另外,研究表明,蜜蜂的认巢记忆是一种酶系统的活动。如果协助记忆的酶活力降低,那么工蜂的认巢能力就会降低甚至消失。

  美国、加拿大等国饲养的蜂种是西方蜜蜂种,如意大利蜂等。西方蜜蜂受螨危害的情况很严重。而防治蜂螨需要在蜂巢内使用对人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如氨氰菊酯,简称“螨朴”。另外,菊酯类农药也被广泛用作农作物杀虫剂,如除虫菊酯等。研究表明,大量的菊酯类杀虫剂可以降低蜜蜂的采集、减少幼虫数量、使蜜蜂的舞蹈语言出现错误、蜂巢的定位出现偏差,所有这些都可以导致蜂群的减弱。

  有研究者将Cymbush(100克纯氯氰菊酯加入1升石油醚)加入糖水中饲喂西方蜜蜂,3周后,蜜蜂的存活率、行为和幼虫数量、蜂群中的分工变化、糖代谢、蜜的转化都受到显著影响,与记忆相关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另外,将亚致死剂量的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从刚羽化工蜂的第3~4节间膜注入,15分钟后,工蜂就会产生明显的血糖过低和蜜糖过低;60分钟后恢复正常,但3小时后,与记忆相关的酶的活性受到显著抑制。

  研究还表明,用微量的吡虫啉和溴氰菊酯饲喂蜜蜂后,能抑制蜜蜂的采集和回巢反应。吡虫啉还影响蜜蜂对气味的判断,溴氰菊酯则影响蜜蜂的学习行为。当暴露在比半致死中量低27倍的溴氰菊酯20分钟后,54%的采集蜂飞向太阳,81%的采集蜂在30秒内不能回到巢房,是对照组的3倍还多。溴氰菊酯还会影响蜜蜂的温度调节能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通过控制单胺类通道如血糖过多,或单胺类和类胆碱功能的通路如记忆能力等来影响蜜蜂。

  另外,使用低毒的对硫磷也会干扰蜜蜂的舞蹈语言,传达错误的蜜源信息。

  综上所述,令国外蜜蜂大量死亡的真正杀手很可能还是农药。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蜜蜂丧失认巢能力而大量突然死亡的类似事件。这与我国养蜂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有关。我国饲养的西方蜜蜂虽然也受蜂螨危害,但在管理上,我国养蜂户不在春季采花季节使用菊酯类农药治螨,而将治螨时间放在晚秋,这时蜜蜂基本不出外采集,治螨不会导致工蜂迷巢。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影响我国蜂群生态系统的,是由于引进外来蜂种——西方蜜蜂导致中蜂大量死亡。我国的林木、果树以及各种显花植物,一直依赖本土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授粉。引进的西方蜜蜂对我国各种植物的授粉效果很差,远不及中华蜜蜂。中蜂的减少,直接影响山林各类植物的授粉作用,从而引起植物多样性减少和变化。中蜂不受蜂螨危害,不用菊酯类农药治螨,因此不会出现工蜂丧失认巢能力的现象。只要控制西方蜜蜂的危害,恢复一定数量家养和野生中蜂群,我国的各类植物授粉问题就能解决,就不会丧失生态平衡。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3: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新华社在通讯发达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联络工具。然而最近科学家发现,手机可能会对蜜蜂的行为产生影响。据英国《独立报》15日报道,美国与欧洲各国出现大量蜜蜂离群不归现象,手机辐射被怀疑是肇事元凶。

  德国兰道大学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手机发出的辐射会干扰蜜蜂的导航系统,使其无法回巢,从而导致蜜蜂的“群体崩溃紊乱”现象。

  乔治·卡洛博士曾负责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与手机厂商开展的一项关于手机危害的研究,对于德国兰道大学的研究结果,他认为“这的确有可能”。此前,德国已有研究表明,蜜蜂会在输电线附近发生行为异常。

  “群体崩溃紊乱”是指蜂群中大量蜜蜂消失,巢中只剩蜂后、蜂卵和未成熟的工蜂。“失踪”的蜜蜂不再回巢,一般被认为死在巢外。蜂群消亡后,寄生虫、野生动物和其他蜂群的蜜蜂将巢中蜂蜜和花粉洗劫一空,并继续留在废巢附近。

  蜜蜂“群体崩溃紊乱”最早于去年秋天出现在美国,如今各州已有半数受到危害。据统计,美国西海岸地区已经有60%的营利性蜂群不复存在,而东海岸的损失高达70%。

  蜜蜂离群风潮随后蔓延到欧洲大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均有类似现象发生。上周,英国也有蜂农发现蜜蜂“群体崩溃紊乱”现象。伦敦最大养蜂户之一约翰·查普尔宣布,他的40个蜂房已有23个蜂走巢空。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西北部均有类似情况的报告。

  由于世界上多数作物依赖蜜蜂传粉,蜜蜂群体的消亡将给人类粮食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将只能存活4年”。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3: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杀害蜜蜂三大疑犯:病毒真菌杀虫剂
最近半年来,美国、欧洲各国和南美洲数国相继出现蜜蜂大量消失和死亡的现象,不仅让蜂农遭受巨大损失,农业发展也受到了威胁。昆虫学家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纷纷加紧了研究的步伐,近日北美各地的科学家们列出了“杀害”蜜蜂的三大嫌疑犯:病毒、真菌和杀虫剂。

  本报综合报道 去年秋天以来,仅美国就有27个州出现了蜂群大量失踪的现象。根据美国一个全国性养蜂业团体的估计,全美原有240万个蜂群,但超过四分之一,也就是数以百亿计的蜜蜂已经神秘消失。巨大的损失不仅让蜂农叫苦连天,而且威胁到以蜜蜂授粉为主的美国农业。

  工蜂不归巢,最后留在巢内的蜂后和幼蜂也会饿死,这种蜜蜂失踪的现象被科学家称为“蜂群衰竭失调”。可是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够说出蜜蜂失去方向感、无法回巢的确切原因。为此,各种理论和猜测也随之出现:转基因农作物、手机信号发射塔、高压电线都成为了可能的蜜蜂“杀手”,甚至还有人声称这是本·拉丹以此来摧毁美国农业。

  不过,科学家认为,其中许多说法只是瞎猜,缺乏科学根据。在本月23日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来自北美各地的60余名科学家交流了初步研究结果,他们最后列出了三大嫌疑犯:病毒、真菌和杀虫剂。

  病毒和真菌感染?

  目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昆虫学家考克斯·福斯特正在和美国农业部的昆虫学者杰弗里·佩迪斯率领一个小组调查蜜蜂失踪的原因。

  研究者从美国各州搜集到了一些死亡蜜蜂的样本进行检查和遗传分析。检验结果初步确定与螨虫等蜜蜂天敌无关。

  去年12月,福斯特与哥伦比亚大学格林传染病实验室的负责人伊恩·利普金取得了联系,由该实验室负责分析病蜂的DNA序列,试图找出病因。在3月收到福斯特送来的样本后,利普金开始从病蜂的DNA中查找病毒、真菌和寄生虫DNA的“蛛丝马迹”。第一阶段的检测过后发现,病蜂体内有好几种不知名的微生物组织,这意味着蜜蜂的免疫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而遭到了弱化。研究者还在这些蜜蜂的体内发现了一些真菌,在人类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体内,同样也能发现这种真菌。对此,福斯特说:“这很不寻常。”

  此外,美国养蜂专家表示,最近还有个特殊现象——空巢竟不被其他蜂虫和食腐昆虫侵占。

  杀虫剂是罪魁祸首?

  与此同时,病蜂样本被送到美国农业部实验室进行117种化学药物的过滤检测,结果科学家将新烟碱类杀虫剂列为头号“嫌疑犯”。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昆虫毒理学家克里斯·莫林教授表示,蜜蜂最可能的致死原因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种特殊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够经过植物的整个循环系统,传递到植物新长出的叶子或花朵里,蜜蜂在采蜜时就遭到了感染。

  新烟碱类杀虫剂就是这种可以在植物体内畅行无阻的化合物。农民通常使用这类化学药物灭杀农作物害虫,预防白蚁、保护高尔夫球场草地等。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应用最广泛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吡虫啉”,上世纪90年代末,法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吡虫啉虽然不会使蜜蜂死亡,但是会干扰蜜蜂的神经系统,导致蜜蜂迷失方向、无法回巢,最后在寒冷的户外死去。养蜂人当时把这种蜜蜂死亡的现象称为“疯蜜蜂病”。

  早在1999年,法国政府已经禁止吡虫啉用于向日葵和玉米等作物。

  营养食品害了蜜蜂?

  本报综合报道 蜜蜂是人类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环,这是毫无疑问的。它们是数百种水果、蔬菜、鲜花和坚果的主要授粉工。去年10月,美国科学院公布的一篇研究报告说,美国农业过于依赖蜜蜂,希望可以引进更多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近几年来,蜂群一直在承受着生存压力。蜜蜂从传统的采蜜工转为授粉工,一年到头被蜂农装在大卡车上辗转各地进行有偿授粉,这让蜜蜂疲累不堪。为了让蜜蜂有体力干活,养蜂人用人造养料、能量饮料和高能食品的混合物来喂养蜜蜂,这些都可能会对蜜蜂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还有养蜂场让蜜蜂吮吸多种抗生素以抗拒感染,却因此干扰了蜜蜂内脏里的天然细菌——这些细菌协助把花粉发酵,制成蜂群食用的食物。

  目前研究者认为,缺乏天然食物并非蜜蜂失踪的主要原因。但是科学家强调,人造食品、转基因作物到底有没有害死蜂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62

主题

416

回帖

2717

积分

黄河

积分
271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5-2 14: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蜜蜂都灭绝了,那个时候的环境还能生存人类吗!!!
到时候我想还用不了四年
湖南绿色联盟。hnlvlian@163.com 湖南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157

主题

1076

回帖

2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2251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7-5-2 1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img][/img]

49

主题

772

回帖

7315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31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5-3 2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己造的东西往往会治我们于死地,就像农药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5月3日讯 从去年11月开始到现在,美国的蜂农们损失了四分之一的蜜蜂,这个数字几乎达到正常年份冬季损耗数量的五倍。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因疾病或者寄生虫引起的“蜂群灭绝症”。目前,这种神秘的疾病已经扩散到美国27个州。与此同时,加拿大、巴西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现象。

  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类食物来自开花后须经昆虫授粉才能结果的植物。其中,80%的授粉任务都是由蜜蜂承担的。一些研究人员甚至悲观地预测,如果美国的蜜蜂数量继续大幅度下降,那么将给人类原本丰富的餐桌造成严重影响:早晚有一天,多数新鲜瓜果将消失,大家可能要用白开水就面包充饥了。  





  其实,早在上述现象发生前,美国的蜂群就发生了数量就不断减少的现象。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美国蜜蜂的基因先天不足,他们无法抵抗有毒物质和疾病的侵扰。此外,蜜蜂是群居生活的昆虫,因此各类疾病的扩散非常迅速。今年夏天将成为美国蜜蜂能否顶住神秘杀手袭击并恢复生机的关键。

  鉴于绝大多数北美地区的农作物都需要蜜蜂进行授粉才能结果,所以蜜蜂们一天的辛勤工作能为美国农业创造高达150亿美元的价值。大量死亡的蜜蜂让美国各地的养蜂人和农场主们叫苦不迭。昆虫学家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可能充当“蜜蜂杀手”的包括如下三大嫌疑犯:病毒、真菌和杀虫剂。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分析从美国各州搜集的死亡蜜蜂的样本得出结论,“天敌作祟”不是造成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接着,科学家从病蜂体内找到多种不知名的微生物组织和真菌。令人惊奇的是,在人类艾滋病患者的体内同样也能发现这种真菌。此外,当空巢中蜜蜂大量死亡后,竟没有食腐昆虫前来“享受”。

  与此同时,科学家还从病蜂样本中找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踪迹。这种化合物能在植物体内畅行无阻,常被农民用其来灭杀农作物害虫。上世纪90年代末,法国科学家发现,吡虫啉虽然不会造成蜜蜂死亡,但会干扰蜜蜂的神经系统,结果是蜜蜂迷失方向、无法回巢,只能在寒冷的户外悄悄死去。

  养蜂人当时把上述蜜蜂大量死亡的现象称为“疯蜜蜂病”。由于大量工蜂“找不到家”,留在巢内的蜂王和幼蜂最终也只能被统统饿死。为揭开蜜蜂死亡之谜,人们开始将转基因农作物、手机信号发射塔、高压电线都看作是潜在的蜜蜂“杀手”,有人甚至宣称,拉登正在通过“杀死蜜蜂”来摧毁美国农业。

  专家指出,近几年来,美国蜂群一直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蜜蜂从传统的采蜜工转为授粉工,一年到头被蜂农装在大卡车上辗转各地进行有偿授粉,这让蜜蜂们疲累不堪。为了让蜜蜂有体力干活,养蜂人用人造养料、能量饮料和高能食品的混合物来喂养蜜蜂,这都可能对蜜蜂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养蜂场还让蜜蜂吮吸多种抗生素以减少感染,此举干扰了蜜蜂体内协助发酵花粉的天然细菌群落。各类人造蜜蜂食品、转基因作物到底是不是杀死蜂群的真凶,还有待考证。美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称,必须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变美国农业过于依赖蜜蜂的现象,从而确保人们餐桌上的蔬菜瓜果供应。(高轶军)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4 19:01 , Processed in 0.0376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